请选择 目标期刊

论法学教学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分析 下载:73 浏览:451

耿晓莉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国家依法治国的战略方针,提高了对我国法学人才的需求,推动了法学教学模式的变革。本文在对当下法学教学模式进行反思后提出了今后法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的三大原则,就新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刑法学课程教学探究 下载:81 浏览:900

艾尔肯·沙木沙克 《争议解决研究》 2024年11期

摘要: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具有丰富的刑事法治理念,它对高校法学教学活动尤其是刑法学课程教学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在我国,刑法学作为高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刑法学教学中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有机融入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对于提升刑法学教学质量,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刑法观,丰富他们的刑法学理论知识,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刑事法治理念和信仰,实现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论“模拟法庭”在高校法学教学中的作用 下载:92 浏览:1021

王玉琳 《中国法学研究》 2024年7期

摘要:
我国不断进行着教育改革,其中在法律教学中,对于模拟法庭的应用非常普遍;模拟法庭是一种模拟法律诉讼过程的教育活动,通常由学生或法律专业的学习者参与。模拟法庭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教育活动,可以通过模拟真实的法庭诉讼过程,促进参与者的法律素养、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信心的提高。

“互联网+”时代高校法学教学的创新研究 下载:481 浏览:2615

王学孟 《法学学报》 2022年11期

摘要:
法学教学作为高校教育的重点内容,对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大学生法治观念起着重要作用。当前社会已步入“互联网+”时代,传统法学教学手段难以满足大学生的多元学习需求,改革与创新法学教学刻不容缓。高校法学教师可利用“互联网+”技术打破传统课堂的局限性,将法学教学内容直观呈现给学生,有效提高法学教学成效,以此为培养符合社会所需的高素质法学人才奠定基础。本文立足“互联网+”时代,研究了高校法学教学的创新意义及路径,以供参考。

法律诊所教育视角下的民事诉讼法学教学方法初探 下载:594 浏览:2895

张春玲 徐玉梅(通讯作者) 《法学学报》 2022年4期

摘要:
最初诊所式法律教育起源地是在美国,这种法律教育模式重点在于实践性,民事诉讼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中国传统法律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对诊所式法律教育内容加以借鉴。不过在对其进行借鉴的过程中却存在着很多矛盾点,例如资源和制度上均面临着困境,因此文章的主要内容则是针对法律诊所教育视角下民事诉讼法学教学方法进行探究,对当前所面临的困境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论法学教学情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605 浏览:2998

赵新屿 《法学学报》 2022年3期

摘要:
随着近些年来经济社会的欣欣向荣发展,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政治素养。在高校中,法学课程具备的思政教育功能相对较强,在实际教学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和了解到更多法学理论和法律规范,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自身思想政治教育。本文主要分析法学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融合困境,探讨在法学教学情境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策略,以供相关人士参考和借鉴。

提升党校法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分析 下载:705 浏览:3452

泽登 《法学学报》 2021年10期

摘要:
在法治社会逐步健全的背景下,中共中央党校工作会议对党校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党校法学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内容不合理和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本文主要是从党校法学教育的重要性出发,探讨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突出党校特色、创新教育方式三个方面来提升教学质量。

模拟法庭在高校法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初探 下载:851 浏览:3063

刘谨 秦进利 黄大海 《法学学报》 2021年2期

摘要:
法学专业对实践性要求极高,只有加强模拟法庭情境,能够为学生们提供法律角色扮演平台,从而加深学生们对法律职业的认识,增强学生们对法律知识的了解与运用。本文主要对法律专业教学中的模拟法庭教学模式开展阐述,希望能够对相关老师和学生的工作与学习起到参考作用。

高校法学的结构解析法教学研究——以民刑法学教学为例 下载:63 浏览:908

张德军 汲雷 薛静丽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24年9期

摘要:
针对条文体系和权利义务关系的复杂化,从具体制度设定到各领域内部结构进行结构解析,梳理并发现其内在立法逻辑和体系逻辑,是培养学生法学思维的重要途经,进而可以有效提升正确理解和运用法学知识的司法实践能力。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