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液位类仪表在寒冷地区天然气净化厂的应用 下载:58 浏览:355

孟凡丽1 王远江1 田建军2 《中国仪器》 2019年1期

摘要:
液位类检测仪表在天然气净化厂及其类似工程的生产过程控制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其设置及检测的情况将直接影响工厂的安全、平稳运行及产品的品质。外部环境的不同,也会直接影响该类仪器仪表的使用效果。因此,合理设置并选取液位仪表对一座厂站来说尤为重要。以长岭气田地面建设工程为实例,针对在寒冷地区建设的天然气净化厂及类似场所自控系统现场液位类检测仪表设备,根据其测量原理及测量对象条件的不同,对其选择、安装、设计等方面进行简述,以达到优良的使用效果,为今后类似环境场所应用的液位检测控制方案提供参考。

渤海老油田钻完井高效高产配套技术及其应用 下载:35 浏览:428

王晓波1 王菲菲2 王翊民1 魏辉龙1 柳晓宇2 《中国石油工业》 2020年5期

摘要:
在渤海地区,老油田设备能力差、场地小、隐患风险高等因素一直是制约平台发展的瓶颈,也是钻完井作业提质提效的最大障碍。针对上述难点,通过现场摸索实践,建立了一套适合老油田开发作业的钻完井高效高产配套技术:使用改进型领眼磨鞋进行弃井作业;旋转下尾管、无源测井、无固相钻井液等钻井新技术成熟应用;多功能过滤器、生产水作为完井液等技术保证井筒清洁。通过10余口井作业,效果明显,不仅大幅提高了作业效率,而且实现了整体产量的大飞跃。

探讨钻井液摩阻系数对测井施工的影响 下载:28 浏览:345

彭宁 汪涛 宋竞松 贾思航 何应生 《中国石油工业》 2019年10期

摘要:
针对冀中地区测井施工遇阻卡严重的现象,选取了2018年发生遇阻卡的156口井测井前钻井液样品摩阻系数测定结果的研究分析表明,当摩阻系数小于等于0.10时发生轻微遇阻卡或测井施工顺利,摩阻系数0.10~0.14时会发生中等遇阻卡,摩阻系数大于0.14时会发生严重遇阻卡。为了减少测井遇阻卡,建议摩阻系数应保持在0.05~0.10,保持较低的摩阻控制,在测井前的通井过程中必须加入塑料小球和低荧光润滑剂RH8501改善井眼润滑性能,保证测井施工顺利完成。

DQ-LWD随钻测井仪器耐高温抗振设计 下载:36 浏览:363

高明 《中国石油工业》 2018年12期

摘要:
随着油田进入开发的中后期,随钻测井仪器作为油气藏开发的前沿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高温、高振动的井下工作环境,会导致较高的仪器故障率。通过分析大庆油田自主研发的DQ-LWD随钻测量仪器的故障现象及原因,对仪器电子测量系统的PCBA(成品电路板)进行耐高温、抗振设计。提出了元件与基板间接触散热、PCBA与壳体间散热、元件间减振、PCBA整体减振灌封等多种方法。通过在实验室模拟仪器高温振动的井下环境,对PCBA温升和最大应力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仪器电子探测器温度能稳定控制在125℃以内,PCBA所承受的最大应力降低27%,应用过程中仪器元器件失效率降低23%,年平均故障率下降5.3%,有效的提高了DQ-LWD仪器的耐温抗振能力。

随钻测井用涡轮发电机叶轮型面检测方法研究 下载:88 浏览:411

李碧柳 《中国石油工业》 2018年11期

摘要:
通过利用三维扫描仪对涡轮进行扫描,对比扫描点云生成的网格模型与设计模型,得出检测结果偏差数据。在涡轮上规划测量点,利用三坐标测量仪对涡轮测量点进行检测,得出三坐标检测偏差结果。再对两种检测结果数据进行分析,分别得出有关涡轮制造质量的结论。最后将两种检测方式结果互相印证,总结了两种检测方式的优缺点,得出两种方式各自的实用范围。

化学切割技术在连续油管遇卡事故处理中的应用 下载:35 浏览:28

单勇 张良 邓智源 王琦 李陪 佘鸿祥 《中国石油工业》 2018年5期

摘要:
化学切割技术是处理油气井中油管管柱遇卡的一种重要方法。以实际作业井—X井内连续油管遇卡事故为研究对象,分析事故原因与技术难点,提出采用电缆输送化学切割器进行切割的解卡措施。介绍了化学切割器技术的结构特点与原理,设计了化学切割基本工艺流程与切割作业管串。通过在X井的成功应用,表明化学切割工艺简单可靠,切割的鱼头规则,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经济性,同时也为小直径油管遇卡处理提供了重要借鉴。

测井技术管理与解释工作质量标准化建设初探 下载:49 浏览:398

杨安民1 雷宏2 刘英2 《中国石油工业》 2018年2期

摘要:
介绍了测井技术管理与解释工作质量标准化建设初步探索的几点做法,主要包括:作业队伍包片管理;测井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完善现场测井监督要点和原始纸质资料的验收要点;建立电子资料数据库和完善纸质资料的归档与交接工作。通过4个方面工作的探讨,形成了测井技术标准化建设初步方案,降低了作业队伍的成本,提高了整体测井质量。

随钻电磁波电阻率测井在水平井各向异性地层响应特征研究 下载:63 浏览:407

李鹏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12期

摘要:
在砂泥岩薄互层、缝洞型地层以及泥页岩储层等非常规油气藏中,地层普遍存在各项异性。在水平井测量环境下,仪器响应方式与直井不同,同时受到地层各向异性影响,电阻率测井响应更加复杂,增加了储层评价难度。使用数值正演方法模拟了水平井各向异性地层电磁波电阻率测井响应,分析了各向异性地层对电磁波电阻率测井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各向异性系数增大,方位相位差电阻率和方位幅度比电阻率均增大,而方位幅度电阻率随各向异性系数增大分离程度比方位相位差电阻率分离程度小。最后,对电磁波电阻率实测资料进行分析。可知,各向异性地层往往会导致水平井电阻率与直井电阻率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在泥岩层会出现曲线分离现象。

水平井成像测井工艺技术及应用 下载:61 浏览:454

赵永刚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12期

摘要:
为解决核磁共振、微电阻率扫描和扇区水泥胶结(SBT)在水平井中测井存在的钻具输送核磁共振成像测井的湿接头总成耐高电压大电流难题、极低速测井难题和成像测井发射测量探头良好贴井壁难题,采取了一系列的技术措施。通过实施耐高电压、大电流水平井湿接头工具配套技术,水平井核磁共振成像测井发射测量探头居中技术,核磁共振成像钻具输送测井低测速控制技术,水平井成像测井发射测量探头张开程度控制及紧贴井壁技术,成功解决了水平井测井中的问题,全面拓展了水平井测井资料录取范围。经完成的15口水平井核磁及电成像测井、60口水平井SBT测井的实际应用,各项工艺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以为水平井成像测井工程提供借鉴。

单孔多层监测井在奇台县地下水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下载:92 浏览:493

司马震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对地下水资源动态变化实施监测,是保证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本文以新疆奇台县为实例,介绍了单孔多层监测井技术在地下水动态变化中的应用,包括监测井的组成、设计和施工等,可为类似地下水监测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杭锦旗区块储层产水及气层有效性分析 下载:75 浏览:510

王磊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6期

摘要:
杭锦旗地区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致密砂岩储层。目前测试层位大多出水,进而影响气层产能。针对该区储层产水情况,从储层区域位置、岩性、物性、孔隙结构、含水饱和度及试采方式等方面对储层产水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储层产水原因,据此应用核磁测井资料及岩心实验资料对气层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明确了气层中水的含量,进而可以为甲方提供合理施工建议,提高气层产能。

杭锦旗地区锦72井区盒1段沉积特征 下载:72 浏览:447

曹桐生 《天然气进展》 2019年12期

摘要: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北缘杭锦旗地区锦72井区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沉积特征及展布规律,以主力气藏盒1段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岩心、粒度、测井、录井等资料,归纳出7种岩相类型和岩相组合,总结出5种典型测井相和4种典型测井相组合,进行了沉积微相判别,建立了研究区盒1段纵向沉积序列,刻画了沉积相平面展布,并总结形成了研究区辫状河沉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锦72井区盒1段靠近物源区,沉积物以牵引流为主,发育大套厚层块状层理砂岩相和含砾粗砂岩相,判别沉积环境为冲积平原辫状河沉积;②可识别出心滩、辫流水道及河漫沉积3种沉积微相类型,优质储层主要形成于心滩微相中,该类沉积微相具有沉积物粒度粗、测井曲线显示为光滑箱型的特征,多套叠合的岩性圈闭砂砾岩构成的叠置心滩为最有利的勘探目标。该研究成果对确定研究区天然气有利靶区具有指导作用。

川西坳陷优质烃源岩测井定量预测及分布——以须家河组五段为例 下载:75 浏览:488

李强 袁东山 杨映涛 朱丽 李定军 《天然气进展》 2018年7期

摘要:
根据岩心粒度实验分析资料,采用测井交会分析方法建立了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五段岩石粒度中值测井解释模型。通过逐步回归方法对表征烃源岩有机碳特征的测井敏感参数进行分析,结合岩石粒度中值测井解释模型成果,建立了岩性约束下高精度有机碳含量测井解释模型,为优质烃源岩的定量预测及分布评价奠定了基础。结合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五段优质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标准,建立了优质烃源岩测井评价标准并对单井优质烃源岩进行划分统计,完成了对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五段各亚段优质烃源岩分布的定量预测与评价工作。

多层次模糊评价模型在低煤阶煤层气区块优选中的应用——以澳大利亚东部A区块为例 下载:60 浏览:425

淮银超1,2 陈西西3 邹威3 谭玉涵4 《石油科学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相比于中高阶煤层气,低煤阶煤层气具有煤岩煤化作用低、含气量低、灰分含量高以及储层物性好等特点,针对于低煤阶煤层气区块的优选研究对于降低开发成本、促进产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以澳大利亚东部地区的低煤阶煤层气区块为研究对象,应用多层次模糊数学思路,结合区块低煤阶煤层气特征,优选累计厚度、含气量、灰分含量、可采储量、孔隙度、渗透率、含气饱和度、临界解吸比和原始地层压力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低煤阶煤层气的开发效果多层次模糊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评价指标权重系数与研究区三维地质模型构建低煤阶煤层气开发效果评价参数。以稳定期日均产气量3万m3、0.6万m3作为衡量标准,确定研究区的开发效果评价参数门限值为0.507和0.317,进行研究区开发有利区划分,实现基于多层次模糊评价模型的低煤阶煤层气区块开发有利区优选中的应用。在实际应用中,高中低产区内的已开发井的单井产气量与优选结果高度吻合,表明多层次模糊评价对于低煤阶煤层气有利区块优选具有很好指导意义。

松树林区长6储层差薄油层识别与分类评价 下载:88 浏览:317

王维 《石油科学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结合常规测井、室内分析化验、生产等方面的数据资料,对南泥湾油田松树林区长6储层的储层特征进行了精细描述,研究了储层的四性关系,建立了测井二次解释模型,对储层进行重新识别,并建立了有效储层和差薄油层的识别标准。在研究区长6储层502口井中共筛选出差薄油层280层,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差薄油层分为3类:Ⅰ类差薄油层占比17.8%,多分布于河道、鼻隆位置,试油效果好;Ⅱ类差薄油层占比56.1%,多分布于河道、鼻翼位置,试油效果次之;Ⅲ类差薄油层占比26.1%,多分布于河道侧翼、鼻翼位置,试油效果最差。

松树林区长6储层差薄油层识别与分类评价 下载:80 浏览:237

王维 《电网技术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结合常规测井、室内分析化验、生产等方面的数据资料,对南泥湾油田松树林区长6储层的储层特征进行了精细描述,研究了储层的四性关系,建立了测井二次解释模型,对储层进行重新识别,并建立了有效储层和差薄油层的识别标准。在研究区长6储层502口井中共筛选出差薄油层280层,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差薄油层分为3类:Ⅰ类差薄油层占比17.8%,多分布于河道、鼻隆位置,试油效果好;Ⅱ类差薄油层占比56.1%,多分布于河道、鼻翼位置,试油效果次之;Ⅲ类差薄油层占比26.1%,多分布于河道侧翼、鼻翼位置,试油效果最差。

应用Hydrolight模式研究含油水体辐射传输特性的关键技术 下载:47 浏览:385

黄妙芬1 骆蔚健1 刘杨2 邢旭峰1 庄炀1 《海洋研究》 2021年2期

摘要:
辐射传输模式Hydrolight在国际水色遥感研究领域已被广泛用于解决水体光学的各种问题,也是进行石油类污染水体辐射传输特性研究的有效模型。结合Hydrolight模式的机理、应用现状及含油水体的特点,提出了将该模式应用于光学特性复杂的石油污染水体辐射传输特性研究时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包括测定石油污染水体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建立石油污染吸收和散射特性随波长和深度变化的参数化模型、确定油物质的吸附后悬浮颗粒物体散射函数模型等方面。依据2018年8月和2016年8月分别在辽宁大连港和辽宁盘锦辽河油田等区域测定的含油水体数据,讨论了这些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案。

无线随钻测井系统正脉冲发生器的失效分析 下载:198 浏览:2020

梁雪琴 《信号处理与图像分析》 2022年11期

摘要:
无线正脉冲随钻测斜仪是以钻井液作为发生器传输介质,使井下探管所测数据能够以压力正脉冲形式在钻杆内部传输到地面。在正脉冲发生器传输的过程中,将会受到噪声的影响,噪声来源有钻井泵活塞运动、井下动力钻具、钻头切削等。本文将对这些噪声的来源及特性进行分析,从而提出避免正脉冲发生器扰的办法。

随钻测井仪器井下通讯数据无线短传技术研究 下载:63 浏览:662

张秋琳 《中国仪器》 2024年4期

摘要:
无线短传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随钻测井仪器在井下通讯数据传输中提供了新的应用可能性。其特性使得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更为便捷,为地下环境下的勘探和数据采集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本文将深入研究无线短传技术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在随钻测井仪器中的具体应用策略,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有益的指导。本文综合分析了无线短传技术及其在随钻测井仪器井下通讯数据传输中的应用策略。无线短传技术以高频率、低功耗、低成本和简化通信协议为特征,广泛应用于近场通信,为设备之间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数据传输方式。随后,深入讨论了跳频技术、空闲信道扫描与跳频共享技术、跳频与直扩混合体制扩频技术以及软件无线电技术等无线短传技术的发展趋势,强调了它们在提高通信性能、频谱利用率和抗干扰能力方面的重要性。

井下测井仪器在油田注水与采油中的应用 下载:76 浏览:798

韩艺歌 潘洁 白志强 《中国仪器》 2024年4期

摘要:
井下测井仪器在青海油田的注水与采油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围绕该主题展开,重点讨论了井下测井仪器在低渗透油田中的应用,包括其在油层评价、水驱采收率提高以及油井管理方面的作用。通过测量井下数据,如渗透率、孔隙度、饱和度等参数,能够帮助油田工程师更准确地了解油田地质情况,从而优化油井布局和开发策略,提高采油效率。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