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质量流量计测定的溶解气对相含率测量的影响 下载:57 浏览:369

韦红术1 张俊斌1 魏裕森1 吴旬伟2 《中国仪器》 2020年5期

摘要:
油井产出流体中含油率的在线测量是评价产能的重要指标。本文对多级旋流器和质量流量计组成的相比例测量系统进行了测试试验,通过对气水两相流的测量,证实了所述分离器有很好的气体分离效果,进而通过油水两相流的测量,证实了系统对油水两相流的相含率测量有高的准确性和适应性。在上述两相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油气水三相流的测试试验,考察了溶解气对相含率测量的影响,并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定量地验证了试验结果,试验和计算均表明,即使是少量的溶解气,对相比例的测量仍然会产生很大的误差。

流动注射仪QC8500测定水中酚含量重复性差的原因分析 下载:46 浏览:360

张金龙 《中国仪器》 2018年10期

摘要:
针对流动注射仪重复性差的问题,经过一系列标准液分析、仪器处理、实验测试,找出原因。强调标准操作以及仪器日常维护的重要性,希望可供相关从业者参考借鉴。

光学微倾水准仪等级测定 下载:54 浏览:331

任英桥 亢新河 范双江 袁曼飞 李燕敏 《中国仪器》 2018年8期

摘要:
国家计量法中规定,测绘行业所使用的仪器本身归属于计量仪器的范畴,仪器在出厂、出售、使用中应当通过我国的计量检验,确保计量仪器性能的合格。光学微倾水准仪是工程中常用而且重要的一种测绘仪器[1],为了保证水准仪测量数据的准确、精确,确实保证工程质量,不但要熟悉仪器各个部件而且要检验仪器各类性能是否达到计量的精度,对初始购买、正在使用和维修的仪器需要进行仪器的检验与校正,确保仪器在额定的等级内使用,本文主要对使用中的水准仪进行等级测量,并且与额定仪器等级进行比较分析。

激光粒度仪法与湿筛-沉降法测定火山碎屑物发育土壤颗粒组成的比较 下载:86 浏览:479

孙福军 苗涵博 韩春兰 康天成 姜志文 吕秀艳 《中国土壤》 2020年4期

摘要:
为了比较湿筛-沉降法和激光粒度仪法测定玄武质火山碎屑物发育土壤的颗粒组成的结果,对供试土壤进行了比重值测定,并采用实测比重值和常用比重值(2.65)分别进行了湿筛-沉降法的土壤颗粒组成测定,同时又对样品进行了激光粒度仪法测定。结果表明:玄武质火山碎屑物发育土壤的比重值较土壤的常用比重值有一定的差异,进而导致了两种比重值条件下湿筛-沉降法测定的土壤颗粒组成的差异,但相差不大。激光粒度仪法测定的土壤颗粒组成与湿筛-沉降法比较,黏粒含量偏低,粉粒含量偏高,绝大多数砂粒含量偏高。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之一是两种方法的测定原理不同,分别测定的是同一颗粒的不同特征;其次是测定的粒径范围不同,湿筛-沉降法测定<2 mm的全部土粒,但激光粒度仪法对小于某粒径(MS3000激光粒度仪的测量范围是0.01~3500μm)的土粒不做测量;此外,还受黏土矿物的层状构造及土壤分散方法的影响。由于不同生产厂家、不同型号的激光粒度仪,其测量范围不同,对土壤颗粒组成的测定结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建议在应用激光粒度仪测定土壤颗粒组成时,标示仪器的生产厂家和型号。

水浴消解-原子荧光法同时测定土壤中的汞、砷、硒、锑 下载:76 浏览:474

宋姗娟 刘彬 赵颖 《中国土壤》 2020年3期

摘要:
对一次消解样品、添加抗干扰试剂、同时测定土壤中汞、砷、硒、锑元素含量的原子荧光法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加入3%浓度的酒石酸溶液可以改善汞、硒的测定结果,使汞、硒含量控制在标准值范围内;(2)铁盐的加入可以改善锑含量测定结果偏低的情况;(3)砷含量测定结果不受酒石酸和铁盐添加的影响;(4)水浴消解-原子荧光法测定准确,灵敏度高,适合土壤中多种重金属元素快速定量分析。

灌注桩桩身缺陷准确测定及常用处理方案 下载:84 浏览:471

肖庆强 《中国土木工程》 2018年5期

摘要:
介绍了使用声波透射法及钻芯法准确测定混凝土灌注桩桩身缺陷的原理及分析方法。工程实例应用表明,两种检测方法的配合使用能够准确有效地分析判断出缺陷的范围及缺陷类型,并提出了几种常用的桩身缺陷处理方案。

ASTM标准中非金属夹杂物测定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下载:58 浏览:230

吴志刚 万章 张强 连晓明 《装备技术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根据ASTM E45-18a"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the Inclusion Content of Steel",采用XJG-05光学显微镜及QuantLab-MG定量金相分析软件对ASTM A335 Gr.P11钢管试样中的非金属夹杂物进行测定。依据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标准分析了非金属夹杂物测定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来源,并对每个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评定。根据不确定度传播规律得到合成不确定度,并最终计算出扩展不确定度。分析结果表明:ASTM A335 Gr.P11钢管试样中夹杂物种类为C类粗系硅酸盐夹杂物,夹杂物评级为C1.5e,扩展不确定度U=0.018,置信因子k=2。

一种油品黏度测定过程中时间间隔测量方法研究 下载:18 浏览:210

董小丽 曹鹏章 李安 王天明 《中国石油工业》 2020年10期

摘要:
针对目前石油化工产品的运动黏度测量过程中人工计量时间测定误差大、效率低、测定数据无法溯源的问题,根据采用毛细管进行运动黏度测定的方案,研究设计了一种精确的黏度测定过程中时间间隔测量方法。该方法主要通过计算机软件控制摄像头监视和采集整个运动黏度检测的流程,在检测流程开始前先测定上、下2个刻度的位置,然后在监视过程中自动判断液面位置,当液面与2个刻度位置重合时记录时间信息,利用2个时间的间隔测定油品的运动黏度,同时将整个测定流程视频数据上传至数字化信息中心。由实际的油品运动黏度测定实验发现,所设计的时间间隔测量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时间计量准确、测定效率高的特点。

非分散红外法测定增压输送管路表面残留油脂含量 下载:96 浏览:475

武英英 许恒庭 陈莉 吴宏 刘维丽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9期

摘要:
建立了以非分散红外法测定水中油类物质方法为依据,结合增压输送管路实际特征,测定增压输送管路表面残留油脂含量的方法,并研究了其可行性。用脱脂棉球蘸取萃取剂六氯四氟丁烷擦拭增压输送管路表面,挤出样液至容量瓶中,后定容至50ml,以浓度为200mg/L的B重油标液做量程校准溶液,六氯四氟丁烷萃取剂做零点校准溶液,测试样品,根据测试结果评价产品表面清洁度,并在测试后用氧化铝、活性炭回收萃取剂,减少对环境负担。测得该方法检出限为0.04mg/L,测得空白加标回收率为85.6%~95.8%,试验结果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

膨胀仪法测定黏土稳定剂防膨率的影响因素 下载:32 浏览:390

刘莉 《中国石油工业》 2020年4期

摘要:
室内实验常用膨胀仪测定黏土稳定剂的防膨率。在制作完岩心泄压时,通过在岩心筒内壁上开槽,使筒内压力迅速恢复到大气压,从而制备出外观完好的岩心。研究了膨润土的种类、粒径、膨胀仪测杆与压片质量等因素对防膨率测量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选择0.075~0.150 mm渤海土、质量最接近的测杆与压片组合(质量差仅为0.000 8 g)进行平行实验,得到的防膨率相对平均偏差为0.3%,最大极差为0.7%。

生活饮用水中六六六、滴滴涕、六氯苯测定方法的优化 下载:59 浏览:453

王佳1 王珊1 郭爽1 高勤叶1 赵彩会2 李宏2 《中国环境保护》 2020年6期

摘要:
文章综合现有国标中关于六六六(BHC)、滴滴涕(DDT)和六氯苯(HCB)测定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变取样量、萃取剂量、分离程序等进行方法优化和验证,采用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实验结果表明,利用InertCap 5石英毛细管柱、电子捕获检测器进行测定,在0.025~0.5μg/L添加水平下,六六六、滴滴涕、六氯苯9种物质的平均回收率为92.5%~104.3%,相对标准偏差为0.9%~4.5%,方法检出限为0.01~0.04μg/L。优化后的方法具有试剂用量少,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回收率、精密度和准确度高等优点,具有实用价值。

发酵秸秆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测定 下载:28 浏览:489

冯炘 李艳红 解玉红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9年12期

摘要: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得到秸秆多糖,对分离纯化后的秸秆多糖进行了结构、组成及抗氧化性测定,进一步了解了秸秆多糖的理化性质。玉米秸秆通过微生物发酵、离心、去蛋白、醇沉等步骤得到粗多糖(Corn Stalk Polysaccharides,CSP),粗多糖经DEAE-Cellulose 52纤维素柱和Sephadex G-100凝胶柱进行分离纯化,得到CSP1、CSP3、CSP5 3种组分的多糖。对得到的多糖进行电镜扫描(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气相色谱(GC)分析及抗氧化性测定。FT-IR结果显示纯化后的3种多糖均主要为吡喃糖,GC结果表明木糖和阿拉伯糖为其主要组成成分,且通过抗氧化性测定可知CSP5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清除率可达到84.86%。

液-液微萃取技术测定环境水样中7种农药 下载:68 浏览:386

李幼林 周光明 罗庆红 胡玉 潘庆庆 《中国环境保护》 2020年10期

摘要:
该研究建立了一种新型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分光光度法(HPLC-UV)测定环境水样中7种农药含量。在优化后的条件下,使用离子液体作为萃取溶剂,与水样混合均匀促使其形成乳液,再利用液-液微萃取技术提取出目标物,该过程对环境友好无害。在最佳条件下,7种农药分离良好、标准曲线线性良好、相关系数(γ)均不小于0.999 3。结果还表明,自来水和崇德湖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88%~4.24%和2.57%~4.86%。自来水和崇德湖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5.52%~97.12%和96.90%~104.06%。

桑叶多酚含量显色条件的优化测定及醇提物抗氧化活性初探 下载:41 浏览:419

王振伟1 金敏1 吴舒仪1 杨春艳2 罗东莉1 林勇2 周春阳1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0年5期

摘要:
目的:优化桑叶多酚含量测定的显色条件;测定桑叶、春桑茶和霜桑茶的总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并评价其相关性。方法:利用Folin-ciocalteu比色法,采用响应面试验法结合单因素试验优化桑叶总多酚含量测定的最佳显色条件;然后采用该最佳显色条件测定桑叶、春桑茶和霜桑茶的总多酚含量;进一步利用ABTS和DPPH自由基评价桑叶、春桑茶和霜桑茶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桑叶总多酚含量测定的最佳条件为:显色时间77 min、显色温度60℃、10%碳酸钠体积0.93 mL、福林酚体积0.5 mL;在此条件下测得桑叶总多酚的含量可达8.758 mg GAE/g DW,与理论预测值8.728 mg GAE/g DW的相对误差为0.343%。总多酚含量高低和抗氧化活性强弱的顺序均为霜桑茶,其次为春桑茶和桑叶;且总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结论:霜桑茶具有最高的总多酚含量和最强的抗氧化活性,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苯酚-硫酸法与蒽酮-硫酸法测定地参多糖的比较研究 下载:24 浏览:248

杨勤1 谷文超2 周浓3 张兰胜2 杨德全1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0年4期

摘要:
苯酚-硫酸法和蒽酮-硫酸法是测定多糖含量的常用方法,运用这2种方法测定地参中多糖的含量,比较2种方法的优劣,发现苯酚-硫酸法较优,并对苯酚-硫酸法做更深入的优化试验。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选取苯酚用量、硫酸用量、加热时间3个因素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出最佳试验条件为苯酚用量0.8 mL、硫酸用量3.5 mL、加热时间9 min。利用该条件对地参多糖进行测定,得出地参多糖含量的平均值为14.41%,相对标准偏差为2.76%,表明苯酚-硫酸法稳定可靠,更能准确测定地参中多糖的含量。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快速测定牛乳中的农药残留 下载:24 浏览:254

宋移欢1 肖雄枫2 曹明艳1 马宁3 章祥3 孙晓红1 谢锋1,2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0年3期

摘要:
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建立牛乳中乐果、西维因、甲拌磷、倍硫磷4种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样品处理仅通过乙腈提取,无水硫酸镁和氯化钠盐析,离心后分层经正己烷萃取,以纳米胶体金为拉曼活性基底,采用便携式拉曼光谱仪进行分析,单个样品在5 min内即可完成检测。结果表明:4种农药在0.1~10μg/m 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与相应的特征峰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且在1、5、10 mg/kg农药添加水平下,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为72.7%~108.1%,相对标准偏差为1.0%~13.3%。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度好、结果可靠,适用于牛乳样品中农药残留的初步筛查和鉴定。

同时测定焙烤食品中多种防腐剂含量的方法研究 下载:25 浏览:268

李青1 李丽君1 宋光林2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0年3期

摘要:
建立了同时测定焙烤食品中多种防腐剂含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选择三氯甲烷去除油脂,0.02 mol/L的Na OH溶液进行提取,超声离心后过MAX固相萃取柱进行净化。苯甲酸、山梨酸、脱氢乙酸、纳他霉素、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8种物质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对标准偏差r2均在0.998以上,准确度实验的回收率在84.7%~108.2%,相对标准偏差在3.0%~8.4%。该方法稳定性好、灵敏度高,适用于焙烤食品中多种防腐剂的高通量检测。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直接测定大米中的无机硒和有机硒 下载:46 浏览:442

开建荣 李冬 王彩艳 李彩虹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9年8期

摘要:
目的:建立大米中有机硒和无机硒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以超纯水为提取剂采用匀浆的方式分离大米中无机硒和有机硒,通过硝酸-高氯酸混合酸体系进行消解。结果:硒的检出限为0.0019μg/L,匀浆法提取无机硒的加标回收率为75.13%~81.02%,RSD为1.34%~4.91%,试验建立的有机硒检测方法测定的有机硒,与目前常用的差减法获得的有机硒含量的比值在97.6%~105.3%之间。结论:该检测方法重复性好、检出限低,适用于大米中无机硒和有机硒的检测。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自制饮料中10种合成色素的含量 下载:76 浏览:492

何林飞1 刘常凯1 唐文武2 辛丽娜1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9年8期

摘要:
建立一种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自制饮料中10种常见合成色素含量的方法。样品经25%氨化甲醇提取,冷冻沉淀法除蛋白后,采用固相萃取柱净化富集,以Agilent5HC-C18(2)(4.6mm×250mm,5μm)为色谱柱进行分离,甲醇和0.02mol/L乙酸铵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扫描范围(190~700)nm],选择254 nm作为检测波长,外标法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0种常见合成色素的线性关系良好,线性范围为(0.1~5.0)mg/L,相关系数为0.9996~0.9999;检出限为(0.012~0.024)mg/L,平均回收率为91.2%~101.4%(n=3),相对标准偏差为0.6%~2.4%。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结果准确性高,可广泛用于自制饮料中10种常见合成色素的含量测定。

鸽肉肉色测定方法研究 下载:85 浏览:482

徐玉婷 陈慧玲 黄建恒 陈培煊 董华发 陈海光 曾晓房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9年2期

摘要:
主要研究不同预处理方法和不同测定条件对鸽肉肉色测定结果的影响,并对不同日龄、胴体质量和不同品种的肉鸽肉色进行比较,为科学测定鸽肉肉色提供实践指导。取鸽胸肉为研究对象,利用分光测色仪测定其肉色,试验结果表明:表面位置、取点位置、发色时间和发色温度对鸽胸肉肉色的测定结果均有显著影响(P<0.05)。使用分光测色仪测定鸽胸肉肉色的最佳条件选定为4℃条件下发色45 min,测定位置为鸽胸肉靠近肋骨一侧中间范围内,所得到的测定数据相对稳定。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