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一种基于三维光学测量技术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全场形貌测量方法 下载:11 浏览:194

樊博璇1 陈桂明1 林洪涛2 李辉3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12期

摘要:
针对传统接触式测量手段存在的挤压误差、效率低等问题,提出基于外差式多频相移技术的非接触式三维光学形貌测量方法。在论述三维光学形貌测量原理的基础上,分析并设计了三维光学形貌测量方法的功能、工作过程和主要模块,阐述了外差式多频相移光学测量、海量密集点云的优化处理、大尺寸零件全方位精确测量等关键技术。通过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建立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等零部件的三维数字化模型,为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检测及创新设计提供更丰富的基础数据。

基于三坐标测量机的曲面轮廓度坐标测量技术 下载:49 浏览:238

欧阳婷婷 刘延平 彭江涛 宁丽霞 韩晋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5期

摘要:
针对采用三坐标测量机测量曲面轮廓度问题,分析两件航天产品工装在有基准约束、无基准约束条件下的轮廓度测量方法差异。不完全基准约束的曲面轮廓度测量,测量点与被测件理论模型只能在公差带未被约束方向最佳拟合;完全基准约束曲面轮廓度测量,应按照被测曲面的设计基准建立测量坐标系,且不应对测量点与被测件理论模型最佳拟合;无基准约束曲面轮廓度测量,应对测量点与被测件理论模型六自由度无约束最佳拟合;不同的测量坐标系建立方法对无基准约束的曲面轮廓度的实测值无影响。

大气半/中等挥发性有机物的组成及其对有机气溶胶贡献 下载:55 浏览:414

唐荣志1 王辉1 刘莹1 郭松1,2 《应用化学学报》 2019年1期

摘要:
本文综述了大气半/中等挥发性有机物S/IVOCs的测量技术、来源、大气行为及对有机气溶胶生成的贡献。S/IVOCs测量技术的进步主要依托于质谱技术的发展,分为离线和在线测量质谱测量技术。离线测量物种鉴别能力好,但预处理复杂、时间分辨率低;在线测量技术可以获得高时间分辨率的组分及气粒分配信息,对揭示化学反应机理具有重要作用。S/IVOCs的来源包括一次和二次源。目前对一次源排放的研究主要针对机动车和生物质燃烧。研究结果表明,汽油车、柴油车和生物质燃烧排放S/IVOCs分别为POA的2.9~8.5倍、4.5~20.4倍和0.83~5.57倍。汽油车排放的S/IVOCs氧化可贡献总SOA的34%~76%,柴油车则高达90%,生物质燃烧占80%。基于外场观测数据的模型模拟表明S/IVOCs对实际大气中SOA的贡献可达40%~85%,是不可或缺的SOA前体物。未来研究中,开发新的测量技术、定量分析源排放和环境大气中S/IVOCs浓度及其对SOA贡献是研究的关键,将外场观测、实验室模拟与模型模拟相结合,能够为S/IVOCs生成SOA机制探讨提供思路。

运载火箭蒙皮自动钻铆法向测量试验研究 下载:22 浏览:339

雷斯聪1 袁定新2 朱忠良1 钱晨1 赵维刚2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8年4期

摘要:
针对基于激光测距传感器的法向测量技术,在对复杂曲面孔位进行法向测量时存在原理性误差的问题。为检测该技术对曲面孔位法向的测量精度,设计并实施了一组对照试验。结果表明,测量偏差随着理论法向角度的增大而不断增大,同时,当理论孔位法向范围在±6°之内时,该技术所测法向偏差范围在±0.4°之内。

基于拉曼热测量技术的铜基复合物法兰GaN基晶体管的热阻分析 下载:59 浏览:431

刘康1 孙华锐1,2 《现代物理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采用拉曼热测量技术结合有限元热仿真模型,分析比较新型铜/石墨复合物法兰封装与传统铜钼法兰封装的GaN器件的结温与热阻,发现前者的整体热阻比铜钼法兰器件的整体热阻低18.7%,器件内部各层材料的温度分布显示铜/石墨复合物法兰在器件中的热阻占比相比铜钼法兰在器件中的热阻占比低13%,这证明使用高热导率铜/石墨复合物法兰封装提高GaN器件热扩散性能的有效性.通过对两种GaN器件热阻占比的测量与分析,发现除了封装法兰以外,热阻占比最高的是GaN外延与衬底材料之间的界面热阻,降低界面热阻是进一步提高器件热性能的关键.同时,详细阐述了使用拉曼光热技术测量GaN器件结温和热阻的原理和过程,展示了拉曼光热技术作为一种GaN器件热特性表征方法的有效性.

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大比例尺地籍测量技术研究 下载:54 浏览:449

曹兆峰 孙磊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0年12期

摘要:
传统大比例尺地籍测量存在外业工作量大,工期较长,成本高等问题。随着现代化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该技术有着高效率、低成本、操作简单灵活、获取数据精确等诸多优势。文章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研究该技术在大比例尺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并以浙江省桐乡市秋韵小区为例做了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进行大比例尺地籍测量,能大大减少外业工作量,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精度可达到厘米级,并且符合国家地籍测量精度要求。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弥补了传统地籍测量方式的缺点和局限性,有着广阔的实际应用和推广前景。

不动产征收中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 下载:69 浏览:457

张斌1 骆立红2 吴彬3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0年8期

摘要:
不动产征收中,为了给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提供征收补偿的参考依据,需要评估被征收房屋的市场价值。传统的评估方法是逐户上门调查,既耗时耗力,还时常会遇到不配合甚至是拒绝入户,严重影响评估工作效率。此处先阐述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然后结合实际案例,研究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不动产征收中的具体运用。试验结果表明,不动产征收中使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除了可高效、准确地为征收评估提供必需的估价基础数据外,还有助于征收部门从整体上掌握测区情况,有效抑制征收前的突击搭建和违章建设,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基于CPIII的地铁轨道施工测量技术研究 下载:73 浏览:466

郭沈凡 程栋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0年6期

摘要: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向城际交通发展,地铁列车运行时速也大大提高,轨道工程面对列车运行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铺轨基标的测量方法很难满足轨道高平顺性和高稳定性的要求。通过将高铁CPIII测量技术结合无砟轨道铺轨测量、轨道精调检测等技术引入到城市地铁的轨道施工中,研究了城市地铁轨道施工中CPIII控制网的布设、观测和数据处理方法,提出了基于CPIII测量技术的整体道床轨排粗调、轨排精调、轨道精调技术,并在南京地铁某城际线轨道工程实例中加以验证。通过轨道静态检测和动态检测结果显示,铺设的轨道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实现了南京地铁某城际线轨道的精调。通过对两种测量技术铺设轨道的平顺性检测结果比较,可知采用基于CPIII的地铁轨道测量技术比传统的铺轨基标方式具有精度高、安全可靠、有利于地铁轨道施工高效开展以及有利于运营后轨道的检测与维护等优点。

浦仪大桥首节段钢塔安装测量技术 下载:74 浏览:478

赵鹏飞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0年4期

摘要:
南京浦仪大桥钢主塔塔高200 m,位于夹江主航道,工厂制造,桥位分节段吊装,节段间连接采用磨光顶紧栓接形式,裸塔垂直度取决于首节段钢塔的安装精度。远岸水中钢塔首节段安装精度最高达亚毫米级,是施工测量技术的一个难点。从首节段钢塔工厂锚杆制造、孔位匹配、端面平面度检测,到桥位专用施工控制网布设、GNSS基线解算、施工桥轴坐标系建立、钢塔吊装监测等方面,探讨了复杂施工条件下首节段钢塔高精度安装测量技术。结果表明,浦仪大桥钢塔首节段钢塔安装轴线偏差不大于2 mm,扭转不大于1 mm,顶面标高偏差不大于3 mm,四角高差不大于0.5 mm,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其安装测量技术合理可行,可供同类型桥梁借鉴。

基于基准传递的斜拉桥索锚测量技术 下载:91 浏览:506

崔巍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9年1期

摘要:
斜拉桥主塔索锚系统定位测量是一项精密工程测量,普遍存在塔高、远离岸边控制点的特点,影响测量成果质量的因素很多,定位测量精度难以保障。在建立桥梁施工控制网、主塔线性监测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将平面坐标基准、高程坐标基准传递至主塔待施工段,根据测量部位的精度要求、仪器通视条件,选用全站仪绝对设站法、相对设站法或全站仪与垂直投点相结合的方法,实现索锚系统施工快速、高精度定位。

沪通长江大桥钢桁梁拼装测量技术探讨 下载:74 浏览:485

蔡少云1 李桂华2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8年5期

摘要:
公路铁路两用桥大跨径钢桁梁采用桥位高强度螺栓动态拼接,精度要求达亚毫米级,是测量技术的难点。以沪通长江大桥跨横港沙112m简支梁和跨天生港336m钢拱桥钢桁梁拼装为背景,从施工测量控制网布设及改造、GNSS网基线解算、工厂制造精度管理、高墩变形应对措施、TS30全站仪三维坐标法精度分析等方面,探讨了复杂施工条件下大跨径钢桁梁拼装测量技术。结果表明,控制网投影变形小于1mm,结构变形后平面点位中误差为±0.9mm,高程点位中误差为±0.4mm。沪通长江大桥钢桁梁拼装测量技术合理可行,可供同类型桥梁借鉴。

基于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鹤庆县公路改扩建设计可行性研究 下载:56 浏览:444

冯耀明1 刘姝岑2 《地理研究进展》 2019年10期

摘要:
在鹤庆县的公路改扩建项目中,摒弃了传统的使用全站仪的手段,而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获取鹤庆县项目区的高清晰立体影像数据,并生成三维地理信息模型。在三维模型上进行公路改扩建的设计后,通过采集一定数量的典型控制点进行精度统计分析。检测结果显示,特征点点位的平面位置中误差和高程中误差,均满足规范要求,同时也验证了采用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进行公路改扩建设计是可行的。

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在土地整治项目中的应用 下载:85 浏览:487

李海燕 《地球科学探索》 2019年10期

摘要:
随着土地整治项目的数量不断增加,测量技术的选择受到了行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本文阐述了现阶段无人机勘测技术的变化形势,明确了无人机勘测技术在测量中的应用优势,并分析了土地整治项目中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的而应用,为土地整治的管理人员提供理论参考。

浉河治理工程E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 下载:12 浏览:398

李燃 《低碳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测区已有成果资料分析利用、施测依据、E级GPS控制网设计方案、GPS控制网观测、GPS外业观测数据处理及检核、GPS控制网数据平差、GPS网二维约束平差后的精度要求。通过已知数据和步网方案分析,满足E级GPS控制测量规范和精度,为测区后续的测绘工作奠定了基础。

一种低使用成本的高精度曝光和测量技术 下载:76 浏览:387

周畅1 徐兵1,2 朱岳彬1 《光电子进展》 2019年6期

摘要:
提出了一种使用小尺寸MASK(光罩)的高精度曝光技术,能够实现1.5μm分辨率,几乎可以忽略的MASK成本。同时以曝光控制技术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快速进行TP/OL/CD精确测量的技术,为降低国产设备的测量使用成本提供了研究方向,同时提高了国产屏的性价比,可大幅降低单点测量时间和测量成本。

现代建筑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究 下载:38 浏览:332

黄少聪 《建筑技术学报》 2025年2期

摘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建筑工程测量技术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传统的光学仪器到如今的数字化测量设备,测量技术的革新为建筑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精确度和效率。本文将探讨现代建筑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便携光学测量技术在西藏建筑遗产记录中的应用与讨论 下载:98 浏览:516

孙政1 曹永康2 张莹莹3 《中国建筑》 2019年1期

摘要:
近年来光学测量技术在国内外建筑遗产记录中有广泛应用,但设备便携性是制约其用于偏远地区的重要因素。首先总结了当前四种主要的便携光学测量技术,之后结合两处西藏建筑遗产的案例,介绍了摄影测量与全景相机视频测量的应用,并讨论了测量成果的质量和图学表达的问题。

测绘工程中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应用分析 下载:31 浏览:293

王强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5年2期

摘要:
在项目实施之前,搞好测绘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当今社会稳定发展的大环境中,各种各样的积极因素都对我们的国家实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产业的不断发展,也给我们带来了空前的挑战与机会。在测绘项目施工过程中,地形测绘显得尤其重要,大部分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均需借助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以获得更加准确、更加完整的信息。相对于其它技术而言,无人机测绘具有更突出的优点,不仅可以整体提高数据的精度,而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传统的测量方法比较,本方法耗时较少,能为测绘工作的进行提供精确的资料。鉴于此,本项目拟以无人机航拍为切入点,对其应用于地形图制图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我国测绘事业的稳健、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金属机械加工机床的多用划线盘测量技术研究 下载:138 浏览:999

纪迅 王清章 姜辛 徐华祥 《中国机械研究》 2025年2期

摘要:
大尺寸测量精度问题是金属机械加工机床加工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现阶段,多用划线盘测量技术在金属机械加工机床加工中具备极高的应用优势,不仅充分发挥了金属机械加工机床的特点,也提高了大尺寸测量精度。本文主要研究多用划线盘测量技术在金属机械加工机床中的应用,从金属机械加工机床概述出发,分析金属机械加工机床多用划线盘测量技术的应用策略。

GPS测量技术在海洋测绘中的运用探讨 下载:65 浏览:581

刘超 《海洋研究》 2024年1期

摘要:
海洋测绘是测绘工作者依据海洋表面,对海洋底部相关数据实施测绘的海图。海洋测绘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了海道、海洋区域及海底地形地质等测绘和海底形状图、航行区域以及相关图纸的绘制。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海洋测绘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并对其特点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同行提供帮助。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