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甲状腺乳头状癌右侧喉返神经深面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下载:20 浏览:362

姜琳 张艳 郑伟慧 王可敬 韩春 《肿瘤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右侧喉返神经深面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资料,对所有患者的手术情况、临床病理参数、随访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接受手术治疗患者191例,其中病理学诊断确诊右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54.9%,右侧喉返神经深面淋巴结转移率23.6%,右侧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率19.9%。单因素分析显示,右侧喉返神经深面淋巴结转移与性别(P=0.001)、肿瘤直径(1.0cm为界)(P<0.001)、是否包膜外侵犯(P<0.001)、是否喉返神经浅面淋巴结转移(P<0.001)、是否侧颈部淋巴结转移(P<0.001)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P=0.005)、肿瘤包膜外侵犯(P=0.020)、喉返神经浅面淋巴结转移(P=0.007)、侧颈部淋巴结转移(P=0.047)是喉返神经深面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男性、肿瘤有包膜外侵犯、喉返神经浅面淋巴结有转移、侧颈部淋巴结有转移的患者,在有效保护喉返神经及下极甲状旁腺的同时,建议清扫右侧喉返神经深面淋巴结。

6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分析 下载:31 浏览:331

戴信深1 郭良2 赵佳正2 楼建林2 韩春2 谭向荣2 赵坚强2 梁忠2 《肿瘤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为临床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丝线定位法,精准划分颈淋巴结各分区,对收治的68例cN1bPTC患者,均行包含Ⅱa、Ⅱb、Ⅲ、Ⅳ、Ⅴa、Ⅴb区和LNSS的颈侧区淋巴结清扫,共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82侧。分析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情况,探讨Ⅱb区、Ⅴa区、Ⅴb区、LNSS以及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规律。[结果] cN1b患者总颈淋巴结转移率92.6%(63/68),其中颈侧区转移率86.8%(59/68),中央区转移率79.4%(54/68)。侧颈清扫82侧,中央区清扫83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78.3%,Ⅲ区为62.2%,Ⅳ区为57.3%,Ⅱ区为47.6%(Ⅱa区43.8%,Ⅱb区7.3%),Ⅴ区为15.9%(Ⅴa区11.0%,Ⅴb区6.1%),LNSS转移率为9.8%。在Ⅱb区转移的患者中伴有Ⅱa区淋巴结转移或颈侧区多区域(2个以上区域)淋巴结同时转移情况多见;在Ⅴa区和Ⅴb区转移的患者中,伴有肿瘤被膜侵犯和颈侧区2个以上区域淋巴结同时转移情况较多;在LNSS转移的患者中,伴有Ⅳ区淋巴结转移和原发灶肿瘤位于甲状腺下极较多;在颈侧区淋巴结跳跃性转移患者中,原发灶肿瘤多位于甲状腺上极。[结论] cN1bPTC应常规清扫Ⅱa、Ⅲ、Ⅳ区淋巴结。保证副神经功能前提下,Ⅱa区或颈侧区≥2区域有淋巴结转移,需考虑清扫Ⅱb区淋巴结。有Ⅱ~Ⅳ区中多区同时转移或原发灶肿瘤明显被膜侵犯,需考虑清扫Ⅴ区淋巴结。当原发灶肿瘤位于甲状腺下极或Ⅳ区淋巴结有转移,清扫LNSS应更积极。原发灶肿瘤位于甲状腺上极患者,跳跃性淋巴结转移更常见。

乳腺癌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Meta分析 下载:62 浏览:244

鲁英1 丁佳吉2 刘佩2 茆智翔2 李兴旺1 陈秀3 李建4 唐金海2,3 《肿瘤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在乳腺癌外科治疗中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Pubmed、EMbase、中国知网、维普及万方数据库相关文献,时间截止在2017年6月以前,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所有文献进行相关的质量评价和荟萃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项随机对照试验,共包括1983例患者。腔镜与传统开放性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相比,前者在术中出血量(SMD=-4.71,95%CI:-6.15~-3.27,P<0.01)、术后腋窝引流量(SMD=-4.26,95%CI:-5.10~-3.42,P<0.01)、住院时间(SMD=-1.24,95%CI:-1.75~-0.74,P <0.01)及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OR=0.22,95%CI:0.11~0.42,P<0.01)均少于后者,两组方案在手术时间(SMD=-0.47,95%CI:-1.42~0.48,P=0.34)、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SMD=0.10,95%CI:-0.05~0.24,P=0.18)、住院费用(SMD=1.65,95%CI:-1.32~4.63,P=0.28)及术后复发转移发生率(OR=0.75,95%CI:0.33~1.71,P=0.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保证不影响患者预后的前提下,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可以减轻对患者的创伤,同时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为该微创技术在我国临床领域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17例腔镜下保留大隐静脉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手术后患者的护理 下载:52 浏览:509

程蕊 康静 《护理研究杂志》 2019年1期

摘要:
总结17例阴茎癌患者行腔镜下保留大隐静脉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的护理,术后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合理饮食、心理护理与出院指导是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护理措施。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护理评估的研究进展 下载:64 浏览:755

顾月兰 《中国护理学报》 2025年4期

摘要:
在中国,乳腺癌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手术是它的主要治疗手段。由于腋窝淋巴结切除及放射治疗所致的上肢淋巴水肿一直是外科医师面临的一个难题,而且病人的生活质量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与会变成残废。根据现有的传统治疗方法,上肢淋巴结水肿的发生率在6%-62%之间,而且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其发生率的数值也在逐年上升。有研究表面,手术后3-6月的发生率由4%增至10%,75%的病人在手术后3年出现上肢的淋巴水肿,而且之后的上肢淋巴结水肿的发生率增加1%。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应用吲哚菁绿荧光成像技术的诸多优势 下载:36 浏览:1677

李立威 赵志铭 赵明星 《中国医学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
本文综述了吲哚菁绿荧光成像技术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吲哚菁绿是目前唯一获批准用于人体的荧光示踪剂,具有特定的结构和特性。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该技术可提高淋巴结的检出率,使术者能更精准地清扫更多淋巴结及阳性淋巴结,确定手术清扫范围,减少手术副损伤。同时,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术可精确掌握术中吻合口血运情况,预防肠吻合口血运障碍,减少吻合口漏的发生。此外,该技术还可用于标记前哨淋巴结、识别微小隐匿病灶、评估器官血运情况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吲哚菁绿荧光成像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因剂量、给药时机、注射方式及观察时间窗尚无统一标准而受到限制。

西黄胶囊对妇科恶性肿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潴留囊肿的疗效观察 下载:80 浏览:515

​王宏岩1彭艳2王大鹏1郭莉媛1 《中医研究杂志》 2018年7期

摘要:
观察西黄胶囊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症淋巴潴留囊肿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73例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形成盆腔淋巴潴留囊肿患者分为4组:空白组(未给予任何治疗)31例、试验组(西黄胶囊口服)42例、对照组(芒硝患处外敷)39例、联合组(芒硝外敷+西黄胶囊口服)61例,疗程3个月。通过超声测量4组患者淋巴潴留囊肿大小变化情况,根据NCCN指南疼痛评估量表评估其对疼痛的改善情况,测量患侧肢体周径评估下肢肿胀改善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试验组及对照组淋巴囊肿均显著缩小,疼痛及下肢肿胀均明显改善(P<0.01),两者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组较试验组及对照组效果更好(P<0.01),试验组针对不同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导致的淋巴囊肿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西黄胶囊针对不同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导致淋巴潴留囊肿均有效,联合外敷芒硝使用时效果更佳。

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颈部淋巴结核后的临床护理观察 下载:260 浏览:2088

胡幸 唐玲 何静 税敏 谢佳妮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7期

摘要:
目的:剖析在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颈部淋巴结核后采取人性化临床护理的实践应用。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4月-2021年6月300例通过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颈部淋巴结核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各150人的对照A组及观察B组;A组采用临床常规性护理、B组采用人性化临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的情绪波动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焦虑及抑郁量表的客观评分均得到了降低,在干预后B组综合评分更低。(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在患者接收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颈部淋巴结核后,向其提供临床人性化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消极情绪。

胃肠肿瘤外科中淋巴结清扫的策略与质量控制 下载:79 浏览:820

艾孜买提·热合木吐拉 《肿瘤研究》 2024年12期

摘要: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人手术技术在胃肠肿瘤外科中的应用逐渐普及。本研究回顾了近年来机器人手术在胃肠肿瘤外科的应用情况,并通过对比传统手术方法,分析了其在手术时间、术后恢复、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研究表明,机器人手术在提升手术精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和缩短住院时间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也面临设备成本高、操作复杂等挑战。通过进一步优化手术流程和技术培训,机器人手术有望在胃肠肿瘤外科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筛分振动输送机夹层自动清扫装置的研制 下载:23 浏览:1045

袁畅 李聃 庞家万 《动力技术研究》 2024年8期

摘要:
在制丝工艺中,烘丝后的筛分是一个关键环节。然而,长时间的工作导致烟沫粉尘容易粘附在筛网与槽体底板的夹层中。这种粘附不仅使得烟沫粉尘难以被振槽带走,还可能堵塞筛网孔。这不仅影响了筛分效果,还可能对后续的烟丝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此外,清理这些夹层中的烟沫粉尘是一项费时费力的任务,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因此,研发一种能够自动清扫筛分振动输送机夹层的装置显得尤为重要。

论铁路专用线道床清污装置的研究设计 下载:167 浏览:1521

沈征兵 陈文喜 宫平 马晓亮 李超 《设计研究》 2023年4期

摘要:
本文所研究的道路清污设备是集路基吸附、回收和运输为一体的新型高效清扫设备。提供一种铁路道床煤尘清污方法,主要应用于煤炭运输主要通道,通过吹扫吸的不同组合方式对铁路道床表面煤尘进行收集。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