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长牡蛎壳橙性状遗传参数评估及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性 下载:70 浏览:471

陈雨露1 徐成勋1 刘士凯1 孔令锋1 李琪1,2 《水产研究进展》 2024年1期

摘要:
长牡蛎壳橙快速生长品系是结合群体选育与种内群体间杂交方法,以壳色性状和生长性状为选育指标,经过连续3代选育获得的新品系。本研究以第1代长牡蛎壳橙快速生长品系(G1)为亲本,采用巢式设计建立了48个混养家系,共获得863个个体。利用微卫星标记对混养家系进行了系谱分析,并基于REML法评估了长牡蛎壳橙快速生长品系壳色性状的遗传参数及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863个个体中,有851个个体被准确鉴定其所属家系;长牡蛎壳橙快速生长品系壳色性状颜色参数指标a*(红绿轴色品指数)、b*(黄蓝轴色品指数)和ΔE (色差)等均具中高等遗传力,大小依次为0.47±0.23、0.42±0.21和0.56±0.29。4个颜色参数指标间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范围分别为-0.79~0.86和-0.45~0.48。壳色性状与各生长性状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较低,分别为-0.33~0.17和-0.04~0.11。研究表明,在长牡蛎壳橙快速生长品系育种过程中,对壳色性状进行选育可以得到预期的改良效果。此外,壳橙性状与生长性状应分别作为目标性状进行协同选择,以实现同时改良两个性状的目的。本研究可为长牡蛎壳橙快速生长品系选育提供基础资料。

长牡蛎Htatip2的表达及其在不育三倍体雌性中的DNA甲基化 下载:75 浏览:459

孙东方1 于红1,2 李琪1,2 《水产研究进展》 2023年1期

摘要:
为探究DNA甲基化在长牡蛎性腺发育中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对长牡蛎Htatip2的同源性、系统进化、组织表达以及三倍体性腺可育型和不育型不同发育时期的基因表达和DNA甲基化谱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长牡蛎Htatip2的保守结构域与美洲牡蛎的Htatip2-like的保守结构域同源性最高。qPCR分析显示,Htatip2在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雌性性腺中的表达量最高。此外,该基因的表达量在可育型三倍体牡蛎性腺中随着性腺发育成熟而升高,在不育型三倍体牡蛎性腺中表达量变化不显著。BS-PCR分析显示,该基因的甲基化水平随着性腺发育成熟而降低,与基因表达水平成负相关性。双荧光素酶报告结果显示,甲基化的Htatip2启动子片段与未甲基化的片段相比,显著抑制了荧光素酶的活性。研究表明,长牡蛎Htatip2的DNA甲基化可能通过抑制基因表达参与了性腺成熟调控。本研究为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参与牡蛎性腺发育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CgLOX4基因在长牡蛎幼虫发育中的表达特征 下载:29 浏览:257

胡悦 冷金源 孙洁洁 王玲玲 宋林生 《中国水产学报》 2024年2期

摘要:
为研究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LOX4基因(CgLOX4)在幼虫发育中的表达特征,采用PCR技术扩增CgLOX4的全长cDNA序列,利用荧光定量PCR和整体免疫荧光技术检测CgLOX4在幼虫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CgLOX4的cDNA全长为1 862bp,开放阅读框为834bp,可编码277个氨基酸,等电点为8.36,预测其氨基酸序列只含有一个保守的HOX结构域;CgLOX4在长牡蛎成体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闭壳肌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肝胰腺、鳃、血淋巴、性腺和唇瓣组织(P<0.05);CgLOX4在所检测的早期胚胎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受精卵和4细胞期的表达量相对较高;CgLOX4阳性信号主要分布在担轮幼虫壳形成区、D型幼虫内脏团和壳顶幼虫消化腺中。研究表明,CgLOX4是长牡蛎早期发育过程中较早激活的转录因子之一,可能在调控幼虫壳形成和消化器官形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牡蛎降糖肽的结构表征及其协同花色苷的活性增效作用 下载:48 浏览:289

蒋美龄1 陈忠琴1,2 秦小明1,3 孙旭佳1 曹文红1,2,3 林海生1,3 高加龙1,3 《中国水产学报》 2023年3期

摘要:
为探讨牡蛎肽(oyster peptide)的降糖作用及消化稳定性,以香港牡蛎(Grassostrea hongkongensis)为原料制备牡蛎肽,对其结构特征进行表征,通过体外降糖模型及模拟胃肠消化模型考察牡蛎肽的降糖活性及消化稳定性,并利用花色苷协同提高牡蛎肽消化稳定性和降糖活性。结果表明:牡蛎肽含有丰富的疏水性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主要集中在1 000之内;肽谱分析显示,牡蛎肽含有LYF、TLFLK、IRAGYD、TLHHRVH、ARNEANVNIY、CVIGR等15条肽段,具有显著的降糖肽结构特征;牡蛎肽对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和二肽基肽酶Ⅳ(DPP-Ⅳ)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66±0.47)、(8.62±0.66)、(2.60±0.46) mg/mL,具有良好的降糖活性;牡蛎肽的消化稳定性相对较差,经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后,其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和DPP-Ⅳ酶的抑制率显著下降了6.23%~32.48%(P<0.05);通过组合花色苷设计协同矩阵,选用Highest Single Agent(HSA)模型计算组合效果,结果显示,牡蛎肽和花色苷对α-葡萄糖苷酶(HSA协同得分3.503)、α-淀粉酶(HSA协同得分3.632)和DPP-Ⅳ(HSA协同得分3.156)具有协同抑制作用,经体外模拟胃肠消化试验验证,花色苷可以提高牡蛎肽的消化稳定性。研究表明,牡蛎肽具有降糖活性肽的特征结构,其与花色苷协同后具有显著的消化稳定性和降糖活性增效作用。

牡蛎酶解产物改善睡眠作用效果研究 下载:66 浏览:364

张婷1 秦小明1,2 章超桦1,2 曹文红1,2 郑惠娜1,2 高加龙1,2 林海生1,2 《中国水产学报》 2021年4期

摘要:
为探究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酶解产物(enzymatic products of oysters, EPO)改善睡眠的作用效果,将试验小鼠分为阴性对照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阳性对照组(灌胃地西泮2mg/kg体质量)及EPO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250、500、1000mg/kg体质量,分别记为EPO-L、EPO-M、EPO-H),每天灌胃一次,连续灌胃30d后进行直接睡眠试验、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试验、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催眠试验和戊巴比妥钠潜伏期试验,并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下丘脑和大脑皮层中5-羟色胺(serotonin, 5-HT)、γ-氨基丁酸(gamma aminobutyric acid, GABA)、褪黑素(melatonin, MT)、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E)和多巴胺(dopamine, DA)的含量。结果表明:牡蛎酶解产物3个剂量组均无直接睡眠作用,但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能显著延长小鼠睡眠时间(P<0.05),缩短睡眠潜伏期(P<0.05),且EPO中剂量组能显著提高小鼠入睡率(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EPO低、中剂量组均能显著提高下丘脑5-HT、GABA含量(P<0.05),且显著降低下丘脑DA、NE含量(P<0.05),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下丘脑DA含量(P<0.05);EPO低剂量组能显著提高大脑皮层GABA含量(P<0.05),中剂量组能显著提高大脑皮层GABA、MT含量(P<0.05),且显著降低大脑皮层DA含量(P<0.05),高剂量组能显著提高大脑皮层MT含量(P<0.05),且显著降低大脑皮层DA、NE含量(P<0.05)。研究表明,牡蛎酶解产物通过提高脑内抑制性神经递质5-HT、GABA、MT含量,降低兴奋性神经递质DA、NE含量,缩短睡眠潜伏期,提高睡眠发生率,延长睡眠时间,起到改善睡眠的作用,且灌胃EPO中剂量500mg/kg体质量时改善睡眠效果最佳。

香港牡蛎淋巴因子基因tal的克隆与功能 下载:82 浏览:512

黄亚楠1 周银银2 张跃环2 喻子牛2 李军2 潘英1 《水产研究进展》 2021年2期

摘要:
为了研究淋巴因子基因(T-cell 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tal)在香港牡蛎中的免疫功能,实验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克隆了香港牡蛎tal的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Chtal,该基因全长812bp,其中5非编码区17bp,3非编码区135bp,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660bp,编码219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25.11ku,理论等电点5.80。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Chtal与长牡蛎、美洲牡蛎和海蜗牛tal同源性较高,证明了该基因是软体动物tal家族的一个成员。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Chtal在香港牡蛎血淋巴细胞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心脏、鳃和消化腺。在溶藻弧菌和溶血性葡萄球菌刺激后,Chtal表达量显著上调,分别在24和12h达到最高水平,随着时间的增加该基因的表达量逐渐下降。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Chtal在细胞核中表达。活体注射重组TAL蛋白能够显著提高淋巴细胞的数量,通过Edu增殖实验进一步证实了tal具有促进香港牡蛎血淋巴细胞再生的功能。本研究初步揭示了香港牡蛎tal参与了淋巴细胞再生,为深入研究该基因在牡蛎抗病中的功能提供了依据。

不同育性三倍体长牡蛎性腺发育过程中的营养成分比较 下载:87 浏览:484

王朔1 薛茗元1 杨琼1 于红1,2 李琪1,2 《水产研究进展》 2021年1期

摘要:
为阐明不同育性三倍体长牡蛎性腺发育与营养成分变化的关系,实验对不育型和可育型三倍体长牡蛎性腺发育过程中的主要营养成分(糖原、总蛋白质和总脂肪含量)进行分析,并与二倍体长牡蛎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三倍体长牡蛎性腺—内脏团、闭壳肌和外套膜3种组织中的糖原含量均显著高于同时期的二倍体长牡蛎,性腺—内脏团和闭壳肌中的总蛋白质含量则显著低于同时期的二倍体。随着性腺发育,可育型三倍体长牡蛎性腺—内脏团的糖原含量下降了31.88%,二倍体长牡蛎下降82.41%,而不可育型三倍体长牡蛎糖原含量下降了0.55%,这与糖原为配子发生供能密切相关。此外,不育型三倍体长牡蛎性腺—内脏团的糖原、总蛋白质和总脂肪含量在繁殖季节中均没有发现明显的波动,而可育型三倍体长牡蛎由于性腺一定程度的发育,其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趋势与二倍体类似。研究表明不育型和可育型三倍体长牡蛎在繁殖季节营养成分存在明显的差异,不育型三倍体的糖原品质性状优于可育型,这为长牡蛎育性控制育种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利用高通量测序开发的熊本牡蛎微卫星标记评价野生和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通用性 下载:73 浏览:482

黄飘逸1 马海涛2 喻子牛2 张跃环2 高红梅1 彭建军1 《水产研究进展》 2020年5期

摘要:
利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从熊本牡蛎基因组中开发了20对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通过微卫星标记位点比较了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野生群体中,所有位点共扩增出330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数(Na)范围为6~39,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6.500 0;有效等位基因数(Ne)范围为1.352 9~33.361 7,平均值9.517 2;观测杂合度(H_o)范围为0.200 0~1.000 0,平均值0.671 5;期望杂合度(He)范围为0.265 6~0.987 7,平均值0.832 1;ShannonWeiner指数(Ⅰ)范围为0.648 3~3.585 8,平均值2.276 9;多态信息含量(PIC)范围为0.254 5~0.969 2,平均值0.803 5,共有16个位点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养殖群体中,Na平均值为10.250 0,Ne平均值为5.843 4,H_o平均值为0.639 1,He平均值为0.763 6,I平均值为1.791 4,PIC平均值为0.720 7。结果显示,熊本牡蛎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低于野生群体,但仍然维持在高度多态水平。研究表明,在熊本牡蛎人工繁育过程中,使用大数量的亲本进行繁育,可有效防止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降低,但人工选育对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另外,分析了这些引物在近缘种葡萄牙牡蛎、长牡蛎、香港牡蛎、有明牡蛎、僧帽牡蛎、咬齿牡蛎以及舌骨牡蛎中的通用性情况,发现XB1-6、XB1-39和XB1-45 3个位点在8个物种中均能扩增出目的条带,XB1-41仅能在熊本牡蛎中扩增出目的条带。

长牡蛎“海大3号”生长繁殖与营养成分的周年变化 下载:78 浏览:494

种金豆1 李琪1,2 徐成勋1 刘士凯1 《水产研究进展》 2020年6期

摘要:
为阐明长牡蛎"海大3号"新品种的生长与繁殖特性,自2016年11月份至2017年10月份对养殖于山东省荣成海区长牡蛎"海大3号"群体的生长、性腺发育及营养成分的周年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海区水温较低的冬季1—2月份,长牡蛎"海大3号"生长缓慢,性腺处于休止期;随水温升高,在春季3—4月份配子开始发育,雌雄个体发育基本同步,4—5月份壳高生长速率加快,湿重显著增加;在夏季,随配子发育壳高生长速率降低,7月份因配子排放湿重下降;在产卵后的秋季长牡蛎"海大3号"壳高和湿重均显著增长。营养分析结果表明,随性腺发育,外套膜、性腺-内脏团、鳃和闭壳肌中糖原含量呈下降趋势,为配子发育提供能量;脂质和蛋白质作为配子主要结构物质在性腺中不断累积,随配子排放而显著降低;在秋季,4个组织中较高的蛋白质含量为机体的快速生长提供物质基础。同时外套膜作为构成壳物质的分泌器官,在8—9月份其糖原含量和脂质含量显著增加,这暗示机体的快速生长需要一定能量储备。研究表明,长牡蛎"海大3号"的生长和繁殖活动受海区水温季节性变化的影响,并与各组织营养成分密切相关。春季和秋季为机体快速生长时期,夏季为配子集中排放期;糖原是生长繁殖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脂质是配子主要结构物质,蛋白质是机体产后恢复和快速生长的物质基础。

长牡蛎酪氨酸酶基因(CgTyr1)SNP多态性与壳色性状的关联 下载:74 浏览:477

赵博文1 李琪1,2 王九龙1 于红1 《水产研究进展》 2020年5期

摘要:
黑色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动物界的生物色素,而酪氨酸酶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调控黑色素合成的关键酶。实验以3种壳色的长牡蛎选育品系为材料,使用PCR-SSCP的方法对长牡蛎酪氨酸酶基因CgTyr1进行SNP分型筛选,将突变位点与不同壳色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酪氨酸酶基因的外显子上存在23个SNP位点,其中11个SNP位点与壳色性状极显著相关;在这11个SNP位点中,检测到有3个SNP位点为有义突变(c.591C/T、c.632G/A和c.1155T/C),分别导致不同的氨基酸突变(Ala122Val、Gly136Ser和Phe310Ser);利用极显著关联的11个SNP位点,为每种壳色群体建立了1种单倍型,并在验证组中得到了确认。研究表明,长牡蛎酪氨酸酶基因的单个碱基突变和以此构建的单倍型与壳色性状存在显著的关联。本研究筛选出的SNP位点和构建的单倍型为长牡蛎壳色品系选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深凹壳型香港牡蛎选育群体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下载:79 浏览:498

莫日馆1,2 肖述1 秦艳平1,2 张跃环1 马海涛 1喻子牛1 《水产研究进展》 2020年2期

摘要:
为了培育壳型和生长性状优良的深凹壳型香港牡蛎新品系,以广东台山镇海湾野生香港牡蛎天然采苗的2龄养殖群体为基础群体,以壳型指数D为指标,按照10%留种率和1.755选择强度,利用截头法进行深凹壳型香港牡蛎的群体选育;分析了幼虫期、中间培养期、养成后期的选择反应、遗传获得和现实遗传力等遗传参数。结果发现,选择组的壳高和壳型指数D均大于对照组,遗传参数估算值随着个体的增大而增加。幼虫期,壳高的平均选择反应、平均遗传获得、平均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363±0.167、1.678%±0.416%、0.207±0.095,中间培养期分别0.639±0.115、7.618%±2.666%、0.364±0.065,养成后期分别为0.668±0.179、8.861%±3.072%、0.381±0.102。养成后期,壳型指数D的平均选择反应、平均遗传获得、平均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748±0.066、9.090%±0.565%、0.426±0.038。研究结果为培育深凹壳型、生长性能良好的香港牡蛎优良品种提供了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牡蛎疱疹病毒(OsHV-1)间接原位杂交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下载:88 浏览:520

李亚楠1,2 白昌明2 刘金兰1 辛鲁生2 李晨2 刘莉2 黄博闻1,2 魏智薪2 王崇明2 《水产研究进展》 2019年4期

摘要:
为建立实现牡蛎疱疹病毒(OsHV-1)在贝类宿主组织中的精确定位方法,基于原位杂交PCR (ISPCR)技术建立了OsHV-1的间接原位杂交PCR (indirect ISPCR)检测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OsHV-1在魁蚶主要器官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检测和分析。首先选择适合原位杂交PCR的引物,在载玻片上实现对原位固定靶组织内病毒DNA的稳定、特异扩增,然后与使用相同引物制作的地高辛标记核酸探针进行原位杂交,最后通过免疫酶标技术显示样本内OsHV-1的组织分布。为了达到最佳检测效果,对间接ISPCR的扩增循环数以及组织消化的蛋白酶K浓度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最适PCR扩增循环数为20,蛋白酶K浓度为20μg/mL。利用经优化的间接ISPCR检测方法,对OsHV-1在魁蚶外套膜、鳃、肝胰腺、斧足和闭壳肌5个样本中的组织分布情况和亲嗜性进行检测和分析。病毒阳性信号主要分布于魁蚶外套膜结缔组织中浸润的血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肝胰腺和鳃浸润的血细胞、斧足和闭壳肌中坏死肌肉细胞的细胞核中。本研究建立的间接ISPCR检测方法具有灵敏、特异和精确定位的优点,通过组织切片上显示的病毒核酸阳性信号,能判别OsHV-1在不同组织部位的分布特点和受感染的细胞类型;适用于OsHV-1感染的确诊、病毒对不同组织器官的亲嗜性、病毒侵染途径和致病机理等相关研究。

壳白长牡蛎基因型与环境互作(G×E)效应分析 下载:98 浏览:496

邢德1 李琪1,2 张景晓1 《水产研究进展》 2019年3期

摘要:
为探索壳白长牡蛎品系的壳色性状和生长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G×E)效应,利用巢氏设计构建全同胞家系,每个家系分成两组分别在乳山和荣成海域进行养殖。利用线性混合模型和REML法分析11月龄壳白长牡蛎生长性状和壳色性状的遗传力及G×E效应。采用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法(BLUP法)估计壳高和L*两个性状的育种值,并通过加权获得综合育种值来筛选优良家系。结果显示,乳山组和荣成组的壳白长牡蛎生长和壳色性状的遗传力不同,分别为(0.14±0.08)~(0.62±0.18)和(0.01±0.03)~(0.78±0.19),可能存在尺度效应。以不同环境为固定效应,综合两个环境计算出的生长和壳色性状的遗传力为(0.02±0.02)~(0.51±0.09),然而由于部分全同胞家系缺失和模型不收敛的原因,估计模型中未包括母本/共同环境效应和显性效应,上述遗传力估计值偏高。本研究中生长和壳色性状在两个环境间的遗传相关为(–0.47±0.40)~(0.75±0.18),均小于0.8,表明壳白长牡蛎品系的生长和壳色性状都具有明显的重排效应,壳白长牡蛎品系其选育需要针对不同的养殖环境培育不同适应性的选育家系。综合育种值排名前20的个体其家系来源比例表明,家系G1和G21对于乳山海域表现出特殊的适应性,而家系G4、G22和G5对荣成海域环境具有特适性,家系G2则对两个环境具有普适性。研究为壳白长牡蛎品系的良种选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基于长片段PCR扩增的牡蛎疱疹病毒基因组高通量测序 下载:90 浏览:519

史杰1,2 白昌明2 李晨2 蔡生力1 王崇明2 《水产研究进展》 2018年4期

摘要:
为获取2001年低温冻存栉孔扇贝感染牡蛎疱疹病毒(Os HV-1)变异株(ZK2001)基因组序列,并分析ZK2001与其他Os HV-1变异株的序列差异和系统发育关系,利用基于长片段PCR的基因组DNA的扩增和富集技术,获取2001年栉孔扇贝感染Os HV-1变异株的基因组DNA;再使用Illumina Hiseq 2500 PE25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其测序。最后分析ZK2001与Os HV-1其他变异株基因组的序列差异和系统发育关系。测序数据组装后获得8个Scaffold。基因组变异分析结果显示,ZK2001与参考基因组相比存在328个SNP位点,SNP和序列插入/缺失变异是导致Os HV-1基因组序列变异的主要变异类型。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ZK2001变异株与分离自我国的Os HV-1变异株亲缘关系最近,与分离自欧洲的Os HV-1μvar及其相关变异株的亲缘关系最远,说明中国和欧洲分布Os HV-1间存在因地理隔离导致的遗传分化。研究表明,基于长片段PCR的DNA富集技术,可以有效地扩增和富集冷冻样本中Os HV-1基因组DNA,并应用于高通量测序。Os HV-1不同变异株基因组序列数据的获取和积累,将为其基因组尺度的基因变异、株系演化和系统发育关系等研究提供重要基础。

硫酸酯化牡蛎多糖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 下载:22 浏览:431

赵冠华 曲敏 胡斯杰 佟长青 李伟 《中国水产学报》 2018年1期

摘要:
为研究硫酸酯化牡蛎多糖(SCGP)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小鼠肝损伤的影响,采用氯磺酸-吡啶法制备得到SCGP,对CCl4致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灌胃不同剂量(200、400、800mg/kg)的SCGP,并设对照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和药物组(灌胃联苯双酯,200mg/kg),各组连续灌胃14d,然后给模型组、药物组和SCGP组腹腔注射CCl4致病,18h后处死小鼠,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和肝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观察小鼠肝组织切片形态学变化和SCGP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鼠肝组织切片在倒置显微镜下显示,SCGP灌胃组和药物组肝细胞病变较模型组明显减少;SCGP高剂量组(800mg/kg)能显著降低CCl4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血清ALT、AST活性和肝脏MDA含量(P<0.05),显著提高小鼠肝脏的SOD活性(P<0.05)。研究表明,SCGP对经腹腔注射CCl4所致的小鼠肝损伤可起到保护作用。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方证对应探讨 下载:96 浏览:525

梁敏琴1 杨楠2 《当代中医药》 2018年1期

摘要: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具有疏肝泄胆、运转枢机、重镇安神的功效。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表现为以焦虑抑郁为主的精神障碍,以失眠、不宁腿、快速动眼期睡眠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睡眠障碍,以眩晕、尿失禁或尿潴留、夜尿频多、性冷淡、便秘为主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其症状及病机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高度契合,故临床上治疗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时,只需要抓住"胸满烦惊""大便难"的关键点,仔细甄别,兼顾次要症状,随症加减,斟酌药量,可取得满意疗效。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分析 下载:259 浏览:2492

张同彬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3期

摘要: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治疗阶段,使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案的应用价值。方法:样本收入时间为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样本限定为本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收入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评价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应用价值。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将在龙骨牡蛎汤治疗基础上,增加使用柴胡药物,能更好地优化血压控制效果,促进临床干预效率提升(P<0.05);通过评价患者的血压指标数据,有效明确以龙骨牡蛎汤治疗为基础增加使用柴胡药物,可促进收缩压、舒张压指标缓解,优化整体的血压状态(P<0.05);通过分析医疗干预阶段患者的情绪状态,发现在龙骨、牡蛎汤治疗基础上增加使用柴胡药物可促进患者情绪状态控制效率进一步提升,有效优化机体的血压控制情况(P<0.05);通过评价中医症候积分各项数据,有效证实龙骨牡蛎汤增加柴胡药物,可更进一步促进机体血压状态的有效改善,使得因血压导致患者头晕、目眩、失眠、亢奋的相关症状明显优化(P<0.05);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的相关汤剂,对于治疗高血压的病理干预效果显著,通过病情的改善,有效的强化了患者的生理状态,促进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有效提升(P<0.05)。讨论:相关数据电文结果有效证实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以龙骨牡蛎汤为基础增加使用柴胡药物能有效促进缓解血管壁张力,改善机体血压异常升高的表现,优化情绪控制效果,促进高血压疾病引起的各项症状缓解。

利用废弃牡蛎壳、粉煤灰制备回填材料 下载:210 浏览:2225

常明洋1 黄金泽2 王雪3 吕萌4 《材料科学研究》 2022年1期

摘要:
牡蛎是世界著名而常见的贝类,我国牡蛎产量占世界牡蛎养殖产量的首位,由于人们对牡蛎壳的处理不当,使得牡蛎壳对空气、水等造成了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本文研究的是利用废弃牡蛎壳、粉煤灰和剩余土壤制备可流动的回填材料的方法。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