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岩扇贝原种和繁育后代肠道和内脏团细菌多样性分析 下载:83 浏览:500

邹建威 曹善茂 李晓雨 刘钢 王尧 王斌 《中国水产学报》 2019年4期

摘要:
为研究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n的生物学特性和消化代谢机能,采用传统培养方法分离培养加拿大原种岩扇贝内脏团(JN)和肠道(JC)及中国育种得到的子一代岩扇贝内脏团(YN)和肠道(YC)4种样品中的细菌,测定分离到的可培养细菌的16S rRNA基因并确定其分类地位;提取上述样品中的总DNA,运用Ion S5TMXL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样品中细菌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用传统方法获得可培养菌株83株,选取代表菌31株测序并比对,其分别属于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动性球菌属Planococcus、弧菌属Vibrio、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库克菌属Kocuria和副球菌属Paracoccus;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4种样品中有效序列群落结构可分为9个门,分别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异常球菌-栖热菌门Deinococcus-Thermu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软壁菌门Tener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加拿大原种岩扇贝肠道样品中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占80%),次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占15%),内脏团样品中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占52%),次优势门为拟杆菌门(占18%);中国育种得到的子一代岩扇贝肠道样品中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占61%),次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占26%),内脏团样品中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占73%),次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占17%)。研究表明,岩扇贝的肠道和内脏团微生物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加拿大原种岩扇贝和国内子一代岩扇贝的肠道和内脏团细菌群落结构存在一定差异。

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大单元课程设计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下载:370 浏览:3070

王尧 《中文研究》 2021年3期

摘要:
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采用大单元课程设计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本文探讨了大单元课程设计的理念、实施策略及其对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和学生需求,提出了创新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等方法,增强古诗词教学的趣味性和实践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文化素养。

功率半导体器件先进封装互连材料与工艺技术研究进展 下载:191 浏览:932

​王尧 《电路系统研究》 2024年5期

摘要:
本论文探讨了半导体激光器的高频封装类型以及相关封装技术工艺。首先,详细介绍了多种常见的激光器封装类型,包括C-Mount、F-Mount、同轴和蝶形封装。其次,对半导体激光器的封装工艺进行了全面总览,包括焊料蒸镀、芯片贴片、共晶烧结和金丝键合等具体工艺步骤。然后提出了高频封装的优化设计,包括载体设计、热沉设计和金丝设计。最后为全文的总结。

一种改进的基于距离排序的空间调制信号检测算法 下载:253 浏览:2330

王尧 丁旭 徐梦 《信号处理与图像分析》 2021年10期

摘要:
针对空间调制系统的最大似然最优检测算法复杂度较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性能接近最大似然算法的次优信号检测算法:改进的基于距离排序(IDBD,improved distance based detection)的信号检测算法。该算法利用距离准则作为权重因子,其下标对应发射天线序号,对权重因子的值进行降序排序并选取前个值对应的天线组成天线候选集;在进行信号检测时,只对天线候选集中的天线和对应的估计符号进行最大似然搜索;为了减少联合搜索的次数,设定一个阈值门限。当搜索结果满足设定阈值门限时,则终止检测过程并把该次搜索结果作为最终检测结果。

离子色谱仪测定水中氨和乙醇胺峰的分离 下载:395 浏览:3760

王尧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2年3期

摘要:
用离子色谱法测定水中的氨和乙醇胺,使氨和乙醇胺(以下简称ETA)的峰分离.方法:采用美国戴安公司ICS-90型离子色谱仪,样品阀处于装样位置,一定体积的样品溶液被注入样品定量环或浓缩柱,当样品阀切换到进样位置时,淋洗液将样品定量环中的样品溶液带入分析柱,被测阳离子根据其在分离柱上的保留特性不同实现分离.结果:在梯度淋洗的过程中通过增加分析时间和降低淋洗液浓度和流速的方法改善了氨和ETA的分离度.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无污染,可用于ISC-90离子色谱仪测定水中氨和ETA峰的分离.

中药分子药性学的进展 下载:132 浏览:1544

王尧 《当代中医药》 2022年1期

摘要:
针对中药分子药性学医学领域已经提出多种命题方式,这对我国中药行业未来发展非常重要。中药分子药性学是中药药理学不断发展产生的必然结果,对于药性学的出现要站在不同角度进行深度分析,了解基因功能,概念内涵等多方面的内容。中药分子药性学包括从疗效推基历,中药成分、基因变化情况以及个体基因存在的差异性等,基于此文章对中药分子药性学的进展进行分析探究,以便推动我国中药行业发展。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