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机器学习算法在反窃电分析中的应用 下载:29 浏览:323

王浩 马迅 刘安磊 贾旭超 纪书军 骆云娟 徐冬冬 《中国电力技术》 2020年2期

摘要:
针对现阶段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窃电的行为,提出了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反窃电模型,分析用户用电数据、异常事件以及线损,介绍随机森林算法以及其在反窃电分析中的应用,通过进行验证测试,认为随机森林算法在反窃电领域可行、有效。

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及工程化发展方向 下载:55 浏览:467

袁维芳1 王浩1 汤克敏2 陈娟娟3 《中国环境保护》 2020年2期

摘要:
渗滤液水质特性复杂,含有大量COD、氨氮、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广泛的实验室及工程化应用研究。文章介绍了不同来源的渗滤液的水质特点及目前国内具有代表性的4种工艺组合路线,分析了国内主流渗滤液处理技术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工程化应用研究发展的方向。

口腔加工对于不同含盐量干腌肉蛋白质组分及味觉特征变化的影响 下载:87 浏览:297

田星1,2 肖淑婷1,3 李宗军1,4 查杰1 徐子悟1 任锐1 王浩东1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0年7期

摘要:
为研究口腔加工对于不同含盐量干腌肉味觉指标变化的影响,通过分析咀嚼前后食团样本不同溶解性蛋白质质量浓度的变化并进行SDS-PAGE电泳检测,同时使用电子舌技术测定其味觉指标。结果表明,咀嚼前后SDS总可溶性蛋白质差异较小,水溶性蛋白随着食盐含量增高损失量增多,盐溶性蛋白在咀嚼前后的变化趋势一致,而口腔加工过程也导致不同溶解性蛋白质的SDSPAGE电泳蛋白条带发生一定变化。咀嚼前鲜味、丰富度、咸味是有效的味觉指标,而咀嚼后各味觉值接近于无味点。推测在口腔加工过程中,干腌肉制品风味变化与蛋白降解关系较小,干腌肉制品中蛋白质降解产物主要与苦味回味、涩味、涩味回味有关。

265MPa级酸洗搪瓷钢的开发与搪瓷性能研究 下载:58 浏览:495

高小尧 王海龙 王浩 梁海强 《冶金学报》 2020年4期

摘要:
介绍了热轧酸洗搪瓷钢TTC265R的化学成分设计、热轧工艺的探究,并对其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和改进,同时对其搪瓷性能进行了测试。生产实际表明,TTC265R钢带的组织为铁素体+少量珠光体,屈服强度控制在210~280 MPa之间,冷弯性能优良,焊接性及耐压性能够满足用户的加工使用要求,同时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普通酸洗板SPHC氢渗透时间更长,搪瓷性能更加优异。

S700MC低温冲击韧性的浅析 下载:90 浏览:501

陆凤慧1 王浩2 《冶金学报》 2018年3期

摘要:
通过研究相同成分下不同轧制工艺下S700MC的低温冲击性能,研究轧钢工艺参数对低温冲击韧性的影响,确定590℃的卷曲温度,精轧后段较大的累计变形量和较快的冷却速度对材料低温冲击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形成一套合理的工艺参数,实现S700MC材料-40℃能够具有较高的低温冲击韧性,满足用户需要。

江苏省海绵型道路建设目标与指标解读 下载:33 浏览:414

王浩坦 《交通技术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2018年6月,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颁布了《江苏省海绵型道路建设与运行维护指南》,并在全省城建系统内推行。指南以问题为导向,全面考虑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要素,并兼顾不同气象水文条件和地区的投资公平性,提出了海绵型道路的建设目标与指标,用于指导江苏省的海绵型道路建设。对该建设目标与指标进行解读,有助于理解该指南,也可为江苏省外的海绵型道路建设提供参考。

薄规格取向硅钢二次再结晶过程中Goss织构演变的Monte Carlo模拟 下载:87 浏览:509

马光1 陈新1 卢理成2 信冬群3 孟利4 王浩3 程灵1 杨富尧1 《新材料》 2018年5期

摘要:
通过EBSD实验获取了薄规格取向硅钢(0.18mm厚)初次再结晶样品表面晶粒组织的取向数据,并以此构建模拟的初始组织。采用Potts模型Monte Carlo方法对薄规格取向硅钢初次再结晶样品的二次再结晶过程进行了模拟仿真,研究了表面能对Goss织构演变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Goss取向晶粒与相邻晶粒的表面能差是Goss取向晶粒异常长大的重要驱动力;表面能差存在一个临界值(约12%),只有当表面能差大于此临界值时才会发生表面能驱动Goss取向晶粒的异常长大。

基于Moodle平台的开发与实现 下载:72 浏览:485

郝水侠 王浩杰 刘晓杨 敖晶晶 《软件工程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Moodle是一个开源的在线学习平台,具有丰富的教学元素,通过模块化的课程管理,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管理,能够实现师生效率的全面高效。本文根据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对moodle系统中的功能进行拓展和开发,包括了用户分组、互动评价、在线考试、课程分类等功能,论述了这些功能实现的基本步骤,并在自己建立的moodle平台实现,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网络安全系统优化算法改进研究 下载:93 浏览:509

于淑香1 王浩1,2 《软件工程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大数据分析环境下的网络安全系统优化算法应用,具有严格的控制原则。本文主要针对大数据环境下,网络安全数据检测算法应用形式进行探讨,并针对大数据分析过程中容易产生的网络安全隐患问题进行总结。可以作为网络安全系统优化算法构建应用的技术参照,同时本文所提出的程序汇编控制方法具有实践应用意义。经过大数据网络安全系统优化算法改进实验,最终得到一种局域网络环境下更安全高效的运算处理系统。

基于局部特征聚类损失和多类特征融合的面部表情识别 下载:61 浏览:397

王浩 栗永泽 方宝富 《人工智能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在真实世界中,每个个体对表情的表现方式不同.基于上述事实,文中提出局部特征聚类(LFA)损失函数,能够在深度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中减小相同类图像之间的差异,扩大不同类图像之间的差异,从而削弱表情的多态性对深度学习方式提取特征的影响.同时,具有丰富表情的局部区域可以更好地表现面部表情特征,所以提出融入LFA损失函数的深度学习网络框架,提取的面部图像的局部特征用于面部表情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方法在真实世界的RAF数据集及实验室条件下的CK+数据集上的有效性.

基于多层上下文卷积神经网络的目标检测算法 下载:57 浏览:374

王浩 单文静 方宝富 《人工智能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目标检测提取的特征信息不足,导致识别小目标或被遮挡目标时精确度不高.因此,文中提出多层上下文卷积网络(MLC-CNN),通过提取多层上下文信息特征并结合物体特征进行目标检测.MLC-CNN由区域生成网络(RPN)和多层上下文信息(MLC)两个子网络组成,RPN获取固定长度的特征向量作为目标特征,MLC获取不同层特征图上对应的上下文信息特征,最后融合两部分特征.此外,为了解决数据不均衡问题,融入难负样本训练.在PASCAL VOC2007和PASCAL VOC2012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MLC-CNN的均值平均精度(mAP)具有明显提高.

TEKLA软件在LNG项目模块栓接结构编号中的应用 下载:59 浏览:467

刘春磊 王浩 孙耀涛 吴军 吴捷 《石油科学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零件和构件编号是结构加工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施工管理、质量检验和材料追踪的基础,而通常在不同的施工企业或不同类型的工程项目中,编号方式会存在不同。以亚马尔LNG项目FWP5包为例,基于栓接结构形式的特点,首先考虑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相关工序的效率,形成具体的零件和构件编号原则;然后在TEKLA软件中,通过分析与零件和构件编号有关的各项功能,并进行合理的设置,实现了准确的自动编号,节省了手动编号的工作量。该编号方法在亚马尔LNG项目FWP5包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同时也可为今后类似的栓接结构项目提供借鉴。

LNG项目栈桥管廊模块节点建模提效研究 下载:69 浏览:494

刘春磊1 王浩1 孙明玉2 《石油科学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结构加工设计是LNG项目模块施工阶段的重要设计环节,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钢结构深化设计软件TEKLA进行建模并输出图纸和报告。对于栈桥管廊模块,节点建模效率是影响结构加工设计效率的关键。以亚马尔LNG项目FWP5包为研究背景,通过分析模块结构形式的特点,充分结合TEKLA软件功能,构建"共用定制组件库法"节点建模思路并制定详细的控制流程,同时运用TEKLA软件二次开发创建相应的定制组件,增强了节点建模在模块之间的共用性,从而大幅提高了多个模块整体的节点建模效率,从关键技术上保证了本项目的工期,并为今后类似结构形式的工程建模提供参考。

浅谈GPS技术在大地测量中的应用 下载:42 浏览:424

王浩宇1 张莉2 郄宏志3 《地球科学探索》 2018年8期

摘要:
GPS技术在大地测量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这主要得益于其定位精度高、布点灵活、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将GPS应用于大地测量工作之中,能够有效提升测量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测量准确度,从而有效推进了我国大地测量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本文即着重分析了GPS技术在大地测量应用中的优势,并列举了其常用领域。

管型母线绝缘材料的老化研究进展 下载:48 浏览:300

孟峥峥 朱晓辉 王浩鸣 宋鹏先 《电气学报》 2019年8期

摘要:
绝缘管型母线具有占地面积少、功率损耗低和通流容量大等特点,在电力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管型母线的绝缘老化是影响其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对近年来国内管型母线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评述,对目前母线的结构类型、绝缘种类及成型工艺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可能产生的绝缘缺陷和潜在隐患,介绍了关于管型母线绝缘的热老化、局部放电老化的研究情况,为安全使用管型母线、保障电力系统安全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于“以文化人”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 下载:63 浏览:344

王浩 《教学管理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学校作为文化继承、传播的主要阵地,作为熏陶人、教育人的主要场所,应该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导向、凝聚、激励、规范等多种功能,做到"以文化人"。

PLC在智能机械控制上的应用与关键技术研究 下载:132 浏览:1000

王彦彬 王浩 《中国机械研究》 2025年3期

摘要:
智能机械控制技术是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方面起着关键作用。PLC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工具,具有灵活性和可编程性的特点,已经在智能机械控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探讨了PLC在智能机械控制中的应用情况,并深入研究相关的关键技术问题,旨在为智能机械控制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补救性支架植入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再通失败的疗效观察 下载:81 浏览:515

​董丽丽 韩红星 王浩 朱其义 王贤军 宫健 张斌升 张伟华 《神经科学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探讨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再通失败行补救性支架植入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以及桥接治疗与直接治疗在其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收集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行血管内治疗血管再通失败后加行补救性支架植入治疗的60例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桥接治疗+补救性支架植入治疗患者26例(桥接治疗组)、行直接血管内治疗+补救性支架植入治疗患者34例(直接治疗组)。术后即刻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TICI)评价血管再通情况,术后24 h及5~7 d时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并统计颅内出血率、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生率及术后90 d内死亡率。结果 (1)60例患者中,补救性支架植入后即刻血管再通(mTICI 2b~3级)55例(91.7%),术前与术后24 h NIHSS评分[17.50(15.00,24.00)分vs. 12.00(8.25,19.0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 d预后良好(mRS评分0~2分)29例(48.3%),术后发生SICH 9例(15.0%),死亡9例(15.0%)。(2)桥接治疗组和直接治疗组间即刻血管再通率(92.3%vs. 91.2%)、术后24 h NIHSS评分[12.00(7.75,18.00)分vs. 14.50(10.00,22.00)分]及5~7 d NIHSS评分[8.00(3.00,12.50)分vs. 10.50(6.75,16.75)分]、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57.7%vs. 41.2%)、术后SICH发生率(19.2%vs. 11.8%)及死亡率(11.5%vs. 17.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无论是行桥接治疗还是行直接血管内治疗再通失败后,加行补救性支架植入治疗均安全有效,且无明显差异。

影像组学模型对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作用研究 下载:84 浏览:515

​杨俊 侯自明 王浩 刘东远 康慧斌 侯哲 王森 张洪兵 《神经科学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构建一个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像组学模型并探讨其预测价值。方法 对北京潞河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2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发病6 h内的21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于入院后0.5 h内行头颅CT检查,于入院后24 h内行头颅CT复查,依据血肿体积差异判断有无血肿扩大。在首次CT资料上勾画感兴趣区域,应用Matlab软件从中提取431个影像学特征,通过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ASSO)回归模型筛选出预测效果最强的影像学特征,进一步用所选特征和支持向量机分类器(SVM)构建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头颅CT复查发现血肿扩大发生率为18.9%(40/212)。通过LASSO回归模型筛选出18个影像学特征[图像灰度基本特征4个(标准差、峰度、能量、方差),图像形状和体积特征1个(表面和体积比),纹理类特征7个(长行程低灰度优势、惯性、90°相关性、短行程优势、全角相关性、长行程优势、逆差距),小波特征6个(自相关3、相关信息测度23、长行程高灰度优势4、短行程高灰度优势4、短行程低灰度优势7、总变异3)],并结合SVM构建了预测模型。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8,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5%、83.5%。结论 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有助于对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进行预测。

一体式骨瓣双侧额颞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 下载:78 浏览:509

​王浩1 胡深2 陈东1 胡继良1 《神经科学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探讨一体式骨瓣双侧额颞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采用一体式骨瓣双侧额颞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9例,本文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 2例单侧病变患者术中发现脑组织膨出,行对侧脑组织探查,发现迟发性血肿并手术清除。余病例均无因恶性脑膨出行内减压。术后10d内患者颅内压波动在20mmHg左右。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显示19例患者中恢复良好10例(52.6%),轻残4例(21.0%),重残2例(10.5%),植物生存2例(10.5%),死亡1例(5.26%)。4例患者出现轻度硬膜下积液,其中3例行颅骨修补术后积液基本消失。术后并发癫痫5例、脑脊液漏2例、颅内感染3例。结论对于需要去大骨瓣减压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一体式骨瓣双侧额颞部去骨瓣减压术可有效减压,术后并发症少,患者神经功能损害轻。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