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沂河流域土壤可蚀性空间变异研究 下载:67 浏览:485

李子君1 王硕1 林锦阔2 崔希有3 《中国土壤》 2019年7期

摘要:
对土壤可蚀性K值进行研究有助于探索和分析沂河流域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GIS空间分析和统计功能,探讨了土壤可蚀性K值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类型、土地利用、高程、坡度等影响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K值范围在0.031 1~0.193 3之间,均值为0.099 5,以较低可蚀性和中等可蚀性土壤分布最广,上游河谷和下游平原地区土壤可蚀性明显高于沂山、蒙山等高海拔地区;(2)不同土壤类型的可蚀性K值存在差异,粗骨土、石质土、山地草甸土和棕壤的可蚀性值较低,红黏土、水稻土、砂姜黑土、新积土和潮土的可蚀性值较高,易受到侵蚀;(3)土地利用方式对K值有明显的影响作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可蚀性K值大小依次为:耕地>未利用地>草地>林地;(4)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土壤可蚀性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5)不同坡度区间的K值存在差异,土壤可蚀性随坡度增加整体上呈现减小趋势。

基于社交媒体的事件脉络挖掘研究进展 下载:40 浏览:384

张晨昕1,2 饶元1,2 樊笑冰2 王硕2 《中文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随着Web 2.0的兴起以及移动互联网与智能终端的蓬勃发展,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迅速发展壮大。基于社交媒体的事件脉络挖掘技术在突发事件检测、事件走势分析、舆情预测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该文在最新研究成果与文献的基础上,以事件脉络挖掘的实现为出发点,概括总结了核心步骤中存在的关键技术,并归纳提出了目前事件脉络挖掘与分析过程中存在的4个关键性的技术问题与挑战,分别如下:多模态信息融合条件下的事件脉络生成、跨媒介异构数据协同下的事件挖掘与事件脉络生成、层次化多粒度复杂事件的关系映射和实时数据条件下动态事件的快速识别与脉络生成。同时,针对上述关键问题与技术挑战进行了理论探讨、工作进展与趋势分析以及实际应用介绍,从而为深入研究和解决基于社交媒体的事件脉络挖掘技术提供了新的研究线索与方向。

漆酶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下载:65 浏览:351

代小丽1,2 王硕1,2 李佳斌1,2 魏燕1,2 魏文侠1,2 《中国环境保护》 2020年9期

摘要:
文章综述了漆酶的来源及性质、催化氧化机制、催化氧化有机物的作用方式及影响其活性的因素,并分析了其在有机污物染治理方面的应用现状。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开发新型的漆酶磁性纳米固定化材料及构建高效产漆酶基因工程菌是实现漆酶工业化应用的重要研究方向。

某钢铁厂土壤重金属砷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下载:57 浏览:379

王硕1 王湛2 魏文侠1 李佳斌1 魏燕1 《中国环境保护》 2019年7期

摘要:
采用网格布点法,分析某钢铁厂主厂区土壤样品(0~5 m)每层重金属砷的含量变化及迁移过程,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与统计方法研究土壤中砷的统计特征、空间分布等。结果表明,厂区各层土壤砷浓度均值低于《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DB11/T811—2011》中居住用地20 mg/kg的筛选值,总体上污染程度不高;从深度上,第一层、第二层属中度污染水平,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属轻度污染水平,自表土向下,土壤中重金属砷的含量逐渐下降;采用Kriging(克里格)空间插值和地统计分析,中部及南部地区污染较重,深度上由大块状转变成零星状,东部及北部地区基本无污染。使用美国RBCA Version2.5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对重金属砷进行致癌风险计算,其风险水平均超过10-6,危害商超过1,因此,需要对土壤进行修复治理。不同暴露途径的致癌风险中以经口摄入为主。

等离子弧表面淬火实际硬化深度的工程计算 下载:55 浏览:429

王硕桂 《中国机械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通过综合分析等离子弧作用金属表面的传热过程,并结合等离子弧表面淬火硬化区域温度场特点和等离子弧热源分布规律,建立了等离子弧表面淬火过程中,根据现场可测量的实际硬化宽度计算实际硬化深度的工程计算方法,且工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依据已建立的工程计算方法,讨论了热源移动速度和硬化宽度的变化对实际硬化深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硬化深度随热源移动速度的变化关系为指数关系,硬化深度与硬化宽度的关系为二次函数变化关系。

伏沙地草原区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工程水土流失特征及防治措施 下载:89 浏览:482

王天宇1 王硕2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0年9期

摘要:
伏沙地草原位于典型草原与沙地过渡地带,其表层生长植被,腐殖质富集,下层为沙母质层。伏沙地草原表层一旦被破坏,即可形成伏沙地破口,若无有效防护,破口在风蚀、水蚀作用下向外围延伸,导致伏沙地草原迅速沙化。以锡盟—胜利1 000 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为例,探讨输电线路工程在伏沙地区域的水土流失特征,总结水土保持管理经验和治理措施,以期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带启动时间的休假流体模型的止步策略分析 下载:86 浏览:482

王硕 徐秀丽 《数学应用》 2018年7期

摘要:
本文主要对具有启动时间和休假可中断策略的流体排队模型进行经济学分析.假设当流体到达系统时,以其观察到的缓冲器状态为依据来计算个体净收益,进而决定是否进入缓冲器排队.基于以上条件,对该模型从经济学角度展开分析,在完全可视和几乎可视两种情况下分别讨论了:当只考虑个体收益时流体的止步策略及单位时间内社会收益达到最优时流体的止步策略.通过对该排队模型进行相关分析,给个体和决策者提出相应合理化建议,以实现收益最优.

光伏微网中虚拟同步发电机参数自适应控制策略 下载:84 浏览:452

殷桂梁 董浩 代亚超 王海轮 王硕 《电网技术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当太阳能大规模接入光伏微电网时,系统的惯性将会随之减少,从而导致系统在遭到扰动后可能会出现严重的频率振荡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可有效增强系统惯性。该策略通过构建虚拟惯量和阻尼与频率偏移量间的自适应关系,使得系统可根据其暂态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系统特性来自由配置虚拟惯量和阻尼系数。相较于传统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可使得系统在相同负荷扰动下受到的冲击减小,从而减小了系统在振荡过程中的超调量和振荡时间,有效提高了光伏系统的动态稳定性。其次,该文对系统关键参数的选取范围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利用根轨迹法确定各个参数的最优值。最后利用Mtalab/Simulink仿真工具,通过与传统控制策略相对比验证了文中新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商业银行科技型小微企业信贷产品发展困境及对策 下载:38 浏览:440

柴丽琼1 王硕2 王伟1 《金融研究杂志》 2018年12期

摘要:
基于实现银企双赢目标,解决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大挑战和发展机遇。为此,本文在梳理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科技型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现状及存在突出问题的基础上,分析其面临的一些困境及内外诸多因素,进而提出不断改进、完善和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科技型小微企业信贷产品运作机制的对策建议。

计及电热混合储能的风电消纳低碳经济调度模型研究 下载:68 浏览:486

李敏超1 杨俊友1 韩子娇2 王海鑫1 王硕玉1 《电力技术学报》 2020年11期

摘要:
为降低"三北"地区冬季供暖期弃风率及减少发电过程中碳排放对环境的污染,提出一种计及电热混合储能的风电消纳低碳经济调度模型。首先,提出电热混合储能系统运行策略,所提策略将弃风与电、热两种储能设备的运行状态结合起来,构建电热混合储能系统数学模型。其次,在考虑碳交易机制基础上,兼顾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低碳性以系统综合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建立包含风电、常规火电机组、热电联产机组以及电热混合储能的热电联合系统低碳经济调度模型。最后,通过算例仿真分析不同储能方式下储能设备之间的相互影响,并进一步对4种储能方式下系统的风电消纳效果、碳排放以及经济成本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证明,在电热混合储能方式下的系统风电消纳能力最优且碳排放最低。

电力系统频率特性影响因素研究及概述 下载:48 浏览:306

刘杰锋 李冰 张帆 王硕 王帅 《电气学报》 2019年9期

摘要:
主要阐述了电力系统运行中频率质量和经济问题,负荷的静态频率特性,负荷-频率的关系,电力系统中的调频手段以及太阳能、风能接入后电力系统的频率调节。在电网稳定性分析方法、稳定计算以及潮流计算分析基础上,应用PSASP软件对某区域电网情况进行仿真模拟与计算,从而对影响电力系统频率特性的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

TRIZ理论辅助下的防雾眼镜产品改进与市场竞争力分析 下载:75 浏览:793

辛宇 王硕 韩月新(通讯作者) 《中国眼科杂志》 2024年12期

摘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防雾眼镜作为日常防护用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基于TRIZ理论,对防雾眼镜产品进行了深入的改进研究,并全面分析了其市场竞争力。通过引入先进的防雾技术、优化佩戴舒适度、创新设计以及采用新材料,产品在防雾性能、舒适度和耐用性等方面实现了显著提升。同时,结合市场趋势和消费者需求,本文详细探讨了改进后的防雾眼镜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为企业的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持。

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探究 下载:57 浏览:561

​王硕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5年3期

摘要:
化学是一门抽象、复杂的学科,仅靠教师的讲解很难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学生在学习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利用微课这种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展开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知识、提升学习效率,并且可以改变以往教学模式中的不足之处。就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应用进行相关研究。

冶金仪表智能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分析 下载:210 浏览:2095

穆星 李海朋 王硕斌 张睿 《中国仪器》 2022年3期

摘要:
冶金仪表作为冶金生产过程中的指标监测装置,可以对整个生产流程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进行精准监测与有效控制,以促进生产效率与产品加工质量的提升。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PLC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冶金仪表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控制水平也越来越高,这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成本,并且也推进了冶金自动化、标准化、智能化发展进程。基于此,本文将重点围绕冶金仪表智能自动化系统的结构组成以及在冶金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予以全面阐述。

基于倾斜测量技术的区域无人机航空应急测绘系统设计研究 下载:98 浏览:1025

王硕 《国际科技论坛》 2024年5期

摘要:
在过去几十年里,地理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逐渐成为地理信息等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本文探索了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地理信息、测绘与建筑和农业领域的应用,对该技术数据处理与精度控制进行了探讨。

CA6140车床虚拟仿真实验系统 下载:415 浏览:2071

郝雪弟 王硕 韩世贸 姜一搏 孟敬伟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21年5期

摘要:
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机械生产与操作系统的开发中已见报道,但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车床虚拟建模的研究较少。本文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通过Solidworks软件对车床进行建模、优化,使用Unity 3D软件对虚拟模型添加运动,设计出了车床虚拟仿真系统。实现了对车床内外结构的展示和对车床切削运动的模拟,让使用者通过简单的人机交互调整切削参数,完成对车床不同切削运动的控制。研究填补了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车床操作系统的空白,为虚拟仿真训练和虚拟仿真教学提供了指导,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

82例心内科患者的护理方法改进与效果 下载:146 浏览:1936

王硕 《国际护理学》 2022年4期

摘要:
目的:研究82例心内科患者的护理方法及其改进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改进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中对于护理效果满意的患者多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心内科患者而言,改进护理方案能够使得患者满意度更高,值得推广。

软件工程关联数据自动构建的方法 下载:236 浏览:2138

李忠义 冯欣鹏 王硕 《软件工程研究》 2022年8期

摘要:
随着人们对软件工程关联数据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如何提升软件工程关联数据的构建质量,成为有关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通过研究软件工程关联数据自动构建方法发现,对其进行研究,能够有效提升软件工程关联数据构建效率,同时还能够提升软件工程关联数据自动构建的准确性。由此可以看出,研究软件工程关联数据自动构建方法,能够为今后软件工程关联数据自动构建的发展奠定基础。

浅谈软件工程开发的领域本体构建 下载:217 浏览:2348

冯欣鹏 李忠义 王硕 《软件工程研究》 2022年8期

摘要:
知识是国家的软实力的具体体现,国家的经济的发展是其最好的体现。知识在不同的两个领域体现,分别为人工智能和数据库。知识体系库的产生就是将这两个方向有效的结合起来。知识体系的智能性不是所有的程序都是知识库,只有具有一定的知识才能称为知识库。伴随这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本体的构建上变得越来越重要了。知识的储备的增加,更加精确了用户查找的语句体系。同时软件的这个功能也最大的贴合了软件使用者的需求。这就是本体中知识的构建对我们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软件工程开发本体的构建是为用户提供一个及时、快捷的体系。软件工程这门课程是计算机中技术发展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本体的知识领域拥有完善的语音的运用的意义。他能够迎合用户的思维模式来对用户进行模仿和假设,来对用户完成精确知识的査询,也将是未来在软件工程行业创建的一个趋势和潮流。

软件工程技术在计算机系统软件开发中应用 下载:221 浏览:2271

王硕 冯欣鹏 李忠义 《软件工程研究》 2022年4期

摘要:
如今随着计算机系统软件开发的深入发展,计算机系统软件的开发水平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受科技水平和经验不足的影响仍存在一定差距,并且随着高科技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系统软件的开发也必将更加科学化和复杂化。因此,加强对软件工程技术等相关技术的研究与探索,将其更加科学高效地应用于计算机系统软件开发中,研发出更多的软件程序来满足人们的工作生活需求,同时也促进计算机行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