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甘蔗渣炭对湿润铁铝土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下载:81 浏览:489

郑慧杰1,2,3 徐豪东1 王学良1 邓万刚1 《中国土壤》 2018年9期

摘要:
为探究生物炭对湿润铁铝土酶活性的影响,以甘蔗渣分别在300、500和700℃下慢速炭化1 h制得的甘蔗渣炭为研究材料,分别以炭土比0%、0.5%、1%、2%、5%、10%和15%的用量加入土壤中,在土柱中培养360 d后,分析甘蔗渣炭对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700℃甘蔗渣炭抑制土壤脲酶活性;甘蔗渣炭显著促进土壤蔗糖酶活性,且酶活性随制炭温度和炭添加量的升高而增加;制炭温度和甘蔗渣炭添加量中,炭添加量为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甘蔗渣炭显著抑制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

甘蔗水肥一体化种植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516

杨雪艳1 蒋代华1 杨钙仁1 黄智刚1 黄凯2 《中国土壤》 2018年5期

摘要:
水肥一体化是当前蔗糖产业化过程中实现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施肥,提高产量与品质,达到水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生态有效保护的新技术。采用田间试验,探讨在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甘蔗产量、品质、及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变化规律,可为糖料蔗生产的水肥一体化优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试验设计如下:常规种植(CK),处理编号为W0F0;水肥一体化设四个处理,灌溉量设4个水平,分别是50%、80%、100%、150%;施肥量设4个水平,分别为50%、80%、100%、120%,处理编号为W0.5F0.5、W0.8F0.8、W1F1、W1.5F1.2。结果:(1)适宜的水肥配比可以提高甘蔗产量和品质,最佳水肥配比处理是W0.5F0.5。(2)适量水肥配比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苗期和成熟期微生物量碳氮均在处理W1F1含量最高,分蘖期和伸长期,微生物量碳含量是在处理W1.5F1.2最高,微生物量氮是在处理W0.8F0.8最高,且较W0.5F0.5差异不显著。(3)水肥配比可以显著影响土壤酶活性,处理W0.5F0.5的土壤过氧化氢酶变化显著;适量的水肥配比可显著提高土壤转化酶和脲酶活性,过高的配比则会使酶活性降低;磷酸酶酶活性随着水肥配比的增加而增加。结论:水肥一体化技术下,水肥配比为50%时,可以提高甘蔗产量及品质且为最佳水肥配比,适量的水肥配比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酶活性,达到节水节肥保护土壤环境生态的效果。

甘蔗汁灵芝发酵物软糖研制 下载:87 浏览:500

王庆福 黄清铧 张柳莲 陈盈盈 梁磊 康佩姿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2期

摘要:
以甘蔗汁为培养基发酵灵芝菌,以甘蔗汁灵芝发酵物代替水熬制凝胶软糖,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优配方为明胶:卡拉胶(1:1)22 g,蔗糖:葡萄糖(1:1)130 g,柠檬酸0.15 g,此配方灵芝发酵物用量为307 mL。制得软糖色泽橙黄,甜度适宜,口感柔和,具有独特的甘蔗汁灵芝发酵物香味。

剥叶滚筒之间水平距离的调整对甘蔗剥叶的影响 下载:72 浏览:483

唐献全 《中国机械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对采用弹簧剥叶元件的甘蔗剥叶机的剥叶滚筒之间水平距离因素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剥叶滚筒之间水平距离越大,接触点的切向力越大,越有利于剥叶。通过甘蔗剥叶试验分析,剥叶滚筒之间距离越大,甘蔗剥叶含杂率越小,剥叶效果越好,这一结论与仿真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

甘蔗调控相关MicroRNAs的研究进展 下载:76 浏览:494

程琴 朱鹏锦 吕平 谭秦亮 庞新华 周全光 卢业飞 《生物技术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MicroRNAs(miRNAs)是内源性非编码小RNA,在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胁迫时发挥重要的监管作用。甘蔗高度多倍体和基因组特异性导致其相关代谢具有复杂的调控机制,而调控途径涉及许多基因、转录因子和不同内别的RNAs:siRNAs和miRNAs。该文主要论述miRNAs在甘蔗干旱胁迫、其他非生物胁迫、生物量相关特征及糖代谢途径中的表达调控机制。

滴灌施肥蔗田土壤氧化亚氮排放与反硝化酶活性的关系 下载:43 浏览:467

龙鹏宇1,2,3 农梦玲1,2,3 白雪1,2,3 李伏生1,2,3 《土壤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对不同滴灌施肥处理下甘蔗不同生育期蔗田土壤氧化亚氮(N2O)排放通量和反硝化酶活性间关系进行了探讨。田间试验设2种滴灌灌水量水平和4种施肥量水平。2种灌水量水平分别为W0.6:180 m3hm-2和W1.0:300 m3hm-2。4种施肥量水平F1.0:N 250 kg hm-2,P2O5150 kg hm-2,K2O 200 kg hm-2;F0.9:施肥量是F1.0的90%;F1.1:施肥量是F1.0的110%;F1.2:施肥量是F1.0的120%。测定不同处理甘蔗4个生育期蔗田土壤N2O排放通量以及土壤硝酸还原酶(NR)、亚硝酸还原酶(Ni R)和羟胺还原酶(Hy R)活性。结果表明:W0.6F1.2和W1.0F1.2处理甘蔗产量较高,分别为117.7 t hm-2和124.0 t hm-2。在分蘖期,所有处理土壤NR、Ni R和Hy R活性均达到最大值,其中W0.6F1.2和W1.0F1.2处理反硝化酶活性较高。采集土样当天蔗田土壤N2O排放通量与土壤Ni R活性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72(r0.01=0.449,n=32),说明蔗田土壤Ni R活性显著影响N2O的排放通量。因此,W0.6F1.2处理,即滴灌灌水量为180 m3hm-2及施肥量为N 300 kg hm-2、P2O5180 kg hm-2和K2O 240 kg hm-2,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对蔗田N2O的减排也有积极意义。

甘蔗双高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浅析 下载:76 浏览:485

覃良生 《中国农业》 2020年10期

摘要:
为了进一步推动甘蔗栽培技术的持续发展,简要分析广西兴宾区小平阳镇甘蔗双高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关于农艺技术在甘蔗机械化种植中的应用 下载:152 浏览:2257

梁春学 谭红亮 《中国农业》 2023年11期

摘要:
本文首先提出了甘蔗机械化种植的重要意义,然后详细论述了农艺技术在甘蔗机械化种植中的具体应用,主要包括合理选择种植品种、选择优质的种茎进行种植、正确选择和使用基肥,最后对农艺技术在甘蔗机械化种植中的具体应用实例进行了阐述,旨在充分彰显出农艺技术的应用价值,同时确保甘蔗机械化种植水平的稳步提升,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将甘蔗产量提升上来。

甘蔗种植机械化深耕深松技术几点思考 下载:184 浏览:2363

宋玉洪 《中国农业》 2023年3期

摘要:
甘蔗是现代制糖产业当中所使用的一种重要原料,在云南等地区,甘蔗种植是当地人的重要经济来源。但是以往的甘蔗种植主要依靠人畜力进行耕作,产量普遍偏低,而且劳动成本较高,在当前市场需求背景下,这种耕作模式已经明显落后。机械化深耕深松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传统甘蔗种植技术的弊端问题,以下本文就其技术应用优势、技术内容及相关技术要点进行了简要分析阐述,希望能够为相关行业工作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不同种植方式对甘蔗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下载:318 浏览:3123

玉应叫 《中国农业》 2021年2期

摘要:
本文以勐海地区主要栽种的品种粤糖93-159,作为此次研究中的主要研究对象,调查这一品种在不同的种植方式下种植出来的甘蔗在田间的农艺性状以及这些甘蔗品种最终的产量,包括这些甘蔗糖分的差异。种植方式分别是双沟种植机、单沟种植机和人工种植机这三种种植方式。研究结果已经表明了在不同的种植方式下种植出来的甘蔗,从多个方面可以表现出来差异和不同,甘蔗的产量以及甘蔗的农艺性状有着很大的区别。甘蔗的锤度和甘蔗中的糖分含量也有着一定的不同。本文将详细的进行说明,希望能够对有关行业的工作人员提供帮助。

幼儿园班本课程实践研究--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自然资源“甘蔗”为主题 下载:147 浏览:867

和小英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4期

摘要: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于中国西南边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甘蔗作为当地的一种重要农作物,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如何将当地的自然资源与课程内容相结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班本课程,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本研究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甘蔗资源为例,探讨其在幼儿园班本课程中的实践应用,旨在为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