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生态位视角下企业创新生态圈形成机理研究 下载:62 浏览:394

周全1,2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9年11期

摘要:
基于生态位理论,从生态位势能、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适宜度等方面来解析企业创新生态圈的形成机理,并结合长安汽车公司创新生态圈形成的案例,揭示出创新主体聚合、要素流动、战略协同对创新生态圈形成的作用,为我国企业的创新生态圈建设提供了理论参考。

基于生态位态势的家电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路径选择研究 下载:40 浏览:330

石博 田红娜 《当代管理》 2018年5期

摘要:
基于理论分析和文献回顾,对家电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构建家电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生态位态势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家电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生态位态势评价。提出家电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的三个备选路径,进而构建了创新路径选择矩阵模型,并最终确定了家电制造业绿色工艺创新的路径。研究发现:我国家电制造业在绿色工艺创新过程中应该选择自主创新为主、合作创新为辅的创新路径。

岱衢洋鱼类索饵场仔稚鱼的生态位及其分化研究 下载:24 浏览:159

樊紫薇1,2 蒋日进1,2 徐开达1,2 张琳琳1,2 印瑞1,2 王好学1,2 《海洋研究》 2022年2期

摘要:
为掌握重要鱼类索饵场仔稚鱼的生态分布,促进海洋渔业的发展,文章基于2011—2012年岱衢洋海域4个航次的定量采样,运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分析该海域仔稚鱼群落与海水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岱衢洋海域仔稚鱼的生态位宽度可分为广生态位、中生态位和窄生态位,其中广生态位种对资源环境的适应能力强且分布范围较广,而窄生态位种对资源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且分布不均匀;生态位宽度与相对重要性指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仔稚鱼群落生态位重叠指数大于0.6的种对占总种对数的24.24%,生态位重叠程度较低;仔稚鱼分布存在明显的生态分化现象,仔稚鱼的生态位特征和生态习性受温度、盐度、悬浮物和叶绿素a等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大。

基于eDNA技术的密云水库鱼类群落结构及生态位变化分析 下载:20 浏览:268

曲疆奇1 郝桐锋1,2 李永刚3 刘录民3 郝东生3 贾成霞1 张清靖1 《中国水产学报》 2024年3期

摘要:
为探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蓄水后新水域环境对鱼类群落的影响,采用eDNA宏条形码技术(environmental DNA metabarcoding)首次对密云水库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生态位宽度Shannon-Winner(Bi)和重叠Pianka指数(Qik)研究了鱼类种群间的相互作用、共生共存及生态位分化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密云水库共检出86个鱼类物种eDNA信息,隶属14目21科68属,有3个鱼类eDNA信息仅注释到科、属级分类水平;鱼类主要栖息于水库底层(61.63%),以肉食性(43.02%)和杂食性(26.74%)摄食类型为主;PCoA分析显示,密云水库各采样点鱼类群落结构无显著性差异(P>0.05),Alpha多样性各项指数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主要鱼类生态位宽度为1.15~9.25,均为中生态和广生态位种,其中,生态位重叠指数Qik>0.6的种对有517对,约占总种对数的14.15%;与历史资料相比,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鲫(Carassius auratus)、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和鲤(Cyprinus carpio)等增殖放流鱼类仍为水库主要经济鱼类。研究表明,蓄水后营底栖、以肉食性和草食性为主要生活策略的水库鱼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且彼此之间竞争明显。

广东沿海经济带滨海旅游生态位时空动态特征分析 下载:35 浏览:386

王强1 陈海鹰2 《中国海洋学报》 2022年1期

摘要:
基于旅游生态位理论模型,科学测评2009—2018年广东沿海经济带滨海旅游生态位,并利用探索性空间自相关分析、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深入分析滨海旅游生态位时空动态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8年沿海经济带滨海旅游生态位历时性变迁幅度整体不显著,局部存在不同程度的"高低交叉"时序演进特征,而"中心高、两翼低"的滨海旅游非均衡性发展格局持续而稳定,东翼边缘性程度总体高于西翼;滨海旅游生态位存在全局空间正相关特征,总体呈现由强到弱的空间集聚态势,而局部存在高—高(H-H)、低—高(L-H)、低—低(L-L)三种空间集聚关联模式;高—高(H-H)空间集聚的扩散效应总体呈现历时减弱态势,低—高(L-H)空间集聚的遮蔽效应总体呈现历时增强态势,而低—低(L-L)空间集聚的"低值锁定"效应总体呈现稳固发展态势;高等级滨海旅游景区数量、滨海旅游市场效益、滨海社会经济支撑力、滨海生态冲击是滨海旅游生态位时空动态分异的四大驱动因素,其驱动力存在动态异质性特征。最后,根据研究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策略建议,以期对广东乃至全国沿海经济带滨海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小洋山邻近海域主要游泳动物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 下载:109 浏览:524

邓小艳1 刘建国2 郭朋军3 俞存根1 张平1 郑基1 谢旭1 苗露1 2018年1期

摘要:
根据2014年秋季和2015年秋季在小洋山邻近海域调查获得的渔业资源资料,运用生态位测定、聚类分析、W检验、基于2×2列联表的X2检验、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等方法分析主要游泳动物间的生态关系。结果表明,该海域主要游泳动物共24种,其中优势种为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和安氏白虾(Exopalaemon annandalei),这3个种类的生态位宽度较宽;通过生态位宽度聚类分析,可将主要游泳动物分为3组,分别为广生态位种、中生态位种和狭生态位种;种对间生态位重叠值介于0~0.96之间,表明物种利用资源的能力具有相似性,种对间存在一定竞争性;W检验分析得出主要游泳动物总体呈显著正关联;X2检验显示有150个种对的联结性显著(X2≥3.841);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表明种间联结性较强,总体趋于正相关。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