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山西西山煤矿矿区不同类型植被修复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下载:76 浏览:477

刘阳 闫美芳 王璐 崔菲菲 范丽娜 《中国土壤》 2020年2期

摘要:
分析矿区人工重建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SO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旨在揭示不同植被修复土壤养分恢复、循环与运转规律,为矿区生态系统的修复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山西省太原市西山煤矿废弃区2006年复垦栽植的火炬树(Rhus typhina)、松树(Pinus tabuliformis)和栎树(Quercus liaotungensis)三种典型植被修复区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了不同植被修复区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矿区内植被修复区0~30 cm土层土壤SOC、N、P含量均显著高于自然恢复区。栎树修复区0~30 cm土层土壤SOC、N含量显著高于松树和火炬树修复区(P <0.05),而P含量在三种植被修复区土壤中差异不显著(P> 0.05);(2)矿区内植被修复区0~30 cm土层土壤C/N、C/P、N/P均显著高于自然恢复区(P <0.05)。火炬树修复区0~30 cm土层土壤C/N平均值为18.17,显著高于松树和栎树修复区的11.51和13.34(P <0.05);栎树修复区0~30cm土层土壤N/P、C/P平均值为1.23、16.24,显著高于火炬树、松树修复区的0.7、12.58和0.67、7.81(P <0.05);(3)相关性分析表明,三种植被修复区0~30 cm土层土壤SOC与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而P与SOC、N含量之间相关性不显著(P> 0.05);C/N与SOC、N、P含量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N/P、C/P与SOC、N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1)。这说明增加土壤氮素供应有助于促进矿区的植被修复。

臭氧浓度升高条件下秸秆还田对大豆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下载:76 浏览:472

武红艳 王岩 赵天宏 田荣荣 张铭 牟琳 《中国土壤》 2019年12期

摘要:
为探讨臭氧胁迫和秸秆还田对大豆叶片C、P、K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开顶式气室法(OTCs),研究了两种还田方式(秸秆全量还田和秸秆不还田)对不同臭氧浓度(CK:O3为环境浓度,T1:O3浓度为(80±10)nmol mol-1,T2:O3浓度为(110±10)nmol mol-1)下大豆叶片C、P、K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1)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使大豆叶片在分枝期CK处理下全P和全K含量显著降低,而C:P和C:K显著升高,T1处理下有机C和全K含量以及C:P显著降低,而P:K显著升高,T2处理下全P和全K含量显著升高;开花期CK处理和T2处理下有机C和全K含量显著上升,而CK处理下C:P显著升高,C:K和P:K显著降低,T2处理下P:K显著降低,T1处理下全K含量显著降低,C:K和P:K显著升高;结荚期臭氧浓度升高处理下有机C和全K以及C:P显著升高,而P:K显著降低;(2)与秸秆不还田相比,在生育前期低臭氧浓度下秸秆还田使土壤有机C含量显著升高,在整个生育过程中全P含量升高,全K含量无显著变化;(3)开花期,叶片有机C与土壤有机C呈显著正相关性,分枝期和开花期叶片全K与土壤全K呈显著负相关性。在臭氧浓度升高条件下,秸秆还田可提高大豆叶片和土壤有机C以及叶片全K含量,有利于生育前期叶片对P素的吸收。

关于中国电影产业生态化现状的思考 下载:21 浏览:403

周艳 《当代艺术》 2018年2期

摘要:
相比生态学的浅层生态学和深层生态学两种范式,电影产业也是一个生态环境,其中各个环节都有特殊的发展规律和必备条件,彼此之间相辅相成方能形成可持续发展。中国电影产业经过14年的飞速发展,从2016年开始放缓,迎来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后的全新部署和调整。在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转型和发展之际,充分认识电影深层生态的变化与特质,方能在整体上做出调试与配合,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平衡发展,从而实现中国电影的"中国梦"。

加强草原建设、实现生态畜牧业发展 下载:12 浏览:418

唐梅 《当代畜牧兽医》 2018年2期

摘要:
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在我国农业的经济发展当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而畜牧业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方向——一类饲养方式指的是圈养式的饲养方式,这一类的饲养方式主要需要利用的是饲料来对动物的生长进行一个促进,而饲料一般是由粮食作物进行进一步的加工而完成的,这样的饲养方式相对而言对于环境的破坏能力是比较小的;而另一种方式则是放养式的畜牧养殖方法,这种养殖方式一般都在草原等具有较多的绿色植物的地方应用,这种饲养方式对于环境的破坏能力相对于第一种而言就比较强了。在这里,我们就需要讨论到第二种饲养方式了。因为近些年我国一直提倡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我国的草原畜牧业一直以来也就在不断地改进自己的饲养方式,努力朝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靠近,但是却一直不得其宗,因此,本文将就我国的草原畜牧业的草原建设为话题,分析我国的生态畜牧业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

应对气候变化下发展低碳能源科技的路径 下载:88 浏览:414

莫神星 《能源学报》 2018年4期

摘要:
发展低碳经济与能源低碳科技创新紧密相联,并相互作用。发展低碳能源必须发展低碳能源科技。在应对气候变化下,发展低碳能源科技是我们的必然选择。能源低碳科技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动力之源。能源低碳科技创新,将会极大地改变世界的政治格局和地缘政治。我国在低碳技术的研发方面还面临诸多困难,缺乏完整、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低碳技术项目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政府投入机制。这就要求我们要大力推进低碳科技创新,加强法律政策对低碳科技创新的支撑力度。

太白秦西示范园不同大棚土壤酶活性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分析 下载:94 浏览:522

​景琦 王佳璇 杨洋 武悦萱 校思泽 张蓓蓓 《农业学报》 2020年7期

摘要:
以太白县秦西示范园蔬菜大棚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蔬菜种植下土壤酶活性、养分含量以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大棚的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大棚土壤整体上呈酸性,土壤含水量低于20%,土壤脲酶、磷酸单脂酶活性较强,全氮、全磷、有效磷含量较高,有机质含量处于正常范围,在各大棚之间土壤酶活性以及养分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蔬菜大棚土壤C/N值的变化范围为6.70~12.50,C/P的变化范围为14.0~30.0,N/P的变化范围为1.90~2.60;在土壤酶活性、养分含量以及生态化学计量比之间存在一些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不同蔬菜大棚的土壤肥力质量表现为4#>5#>13#>6#>10#>9#。

构建海洋环境救助报酬制度的正当性研究-一个法律生态化的视角 下载:34 浏览:378

高俊涛 《中国海洋学报》 2019年4期

摘要:
古老的传统海难救助法其形成与发展都根植于海上财产救助,先天缺乏对船源污染海洋环境保护的关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需要进行生态化转向。依据生态法预防为主原则,生态化的法律应制定相应法律规则鼓励船源污染海洋环境救助行为。而生态化法律中,环境救助人不应是单纯的经济人,而应定位为生态理性经济人。在海商法私法体系下,对于属于理性生态经济人的环境救助人,激励其环境救助行为应以报酬为主要方式,要以救助报酬激励为核心思路推进环境救助制度建构。

土地工程生态化整治方法的应用 下载:33 浏览:426

初彦磊 《中国土壤》 2025年4期

摘要:
土地整治工程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其整治效果会对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现阶段,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且生态环境逐步成为土地整治工程开展中需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加强土地整治工程,建立完善的土地整治生态工程体系是当前土地资源管理部门面临的重要研究课程。为此,本文将从土地工程生态化整治的原则分析入手,对土地工程生态化整治方法的具体应用策略展开探讨。

新时期土地工程生态化建设的途径思考 下载:295 浏览:3050

张雷 《土壤研究》 2022年10期

摘要:
在新时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环境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土地工程生态化建设成为当代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过将生态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土地工程建设过程,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课题。然而,目前在土地工程生态化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挑战,如传统建设模式的惯性思维、技术手段的不足以及社会各方参与不充分等。因此,探索新的途径和思考如何优化土地工程生态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种植山核桃—绩溪大旱后的思考 下载:146 浏览:2159

冯艺 《中国农业》 2023年11期

摘要:
山核桃产业是绩溪县林业特色产业之一,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由于经济主导下的过度经营,引起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推广山核桃生态化可持续经营模式成为了当务之急。只有加快推进生态化经营,通过提高林间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土壤条件等措施,才能促进林农增收致富,使山核桃林地生态功能有效恢复和加强。

加快锦鸡儿资源开发利用——助力节粮型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下载:218 浏览:2188

张凤云 《当代畜牧兽医》 2022年3期

摘要:
锦鸡儿是草原上的一种具有中药性质的治沙节水灌木,也是一种优良的木本高蛋白功能性饲料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潜力巨大。内蒙古自治区锦鸡儿分布面积近3000万亩,若加以有效开发利用,可助力内蒙古草原生态建设和草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践行“两山理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走实“两化道路”(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模式典范。

新高考视域下高中数学教学路径研究 下载:37 浏览:753

王健 《数学教学与研究》 2024年5期

摘要:
随着新高考的实施,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旨在探讨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新高考下数学教学改革的原则和意义,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路径。通过创建生态化师生关系、改善教学环境、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优化评价体系以及提升教师综合水平等多方面的措施,以期为新高考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试论土地工程生态化建设的必要性 下载:151 浏览:1996

关驰鹏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2年12期

摘要:
土地资源是各地区民生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充足的物质资料。通过分析部分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存在复杂性很强的土地问题,包含土地污染、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需要提高对土地工程的重视,加强与生态化建设理念的有机结合,构建高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模式,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实际价值,增加绿地覆盖面积,加快土地工程建设工作的有序落实。

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下载:82 浏览:1004

张博 贾宝珠 《化学研究前沿》 2024年3期

摘要:
生态化学计量学是近些年来最新兴起的交叉学科,在生态学领域中创新性地融入了化学计量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主要是对生态系统内部中存在的各个化学元素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行研究的学科内容。生态化学计量学的创新应用和发展,对加快人们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性、结构以及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为我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基于此,本文详细阐述生态化学计量学主要特征,并深入探讨其应用发展,望予以借鉴和参考。

生态化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287 浏览:2952

何宗贵 《应用化学学报》 2022年11期

摘要:
生态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和教师在生态环境中共同进步和发展,学生掌握知识经历了感受、领悟和升华三个阶段。而高中化学生态教学的内涵主要是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生态环境的打造和生态资源、信息等的服务,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内容,使得教学体系中的化学学科知识作用于学生自我认知观念的生成和思考,探究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化学课堂达到了平衡、开放、和谐的氛围和目标,学生完成了对化学的自主感受和生动体验。本文基于此,对生态化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展开研究。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