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生物质直燃锅炉超低排放脱硝技术研究 下载:23 浏览:308

薛玉宝 郜光伟 武新虎 樊祥芳 江天亮 李云艳 何新渊 《中国电力技术》 2020年5期

摘要:
针对目前生物质锅炉烟气脱硝常规方式催化剂中毒问题,对PNCR干法脱硝、ZYY干法脱硫脱硝、SNCR+低温SCR脱硝、硫尘硝一体化、臭氧氧化湿法脱硝、COA协同半干法脱硝等几种新型脱硝方式,从脱硝效率、技术特点、初投资费用、运行费用等方面分析,并进行技术经济性比较,认为硫尘硝一体技术和SNCR+低温SCR脱硝技术是比较适合目前生物质锅炉的脱硝方法。

长距离电缆隧道接地系统设计 下载:35 浏览:309

李旭 《中国电力技术》 2020年1期

摘要:
接地设计是隧道电缆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人工接地系统中影响接地电阻、跨步电压、接触电压的内外部因素,提出对高土壤电阻率地区的电缆隧道增设隧道工作井顶部地面作为接地网的方案,同时对土壤腐蚀性、热稳定系数、价格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铜覆钢材质作为接地体材质,最后对电缆隧道人工接地系统提出了建议。

1000 kV特高压输电线路跨越电气化铁路施工技术分析 下载:88 浏览:496

金鹏飞1 曲畅2 杜鹏宏1 《中国电力技术》 2018年10期

摘要:
由于特高压工程在全国大规模的建设,其跨越运行电力线路、铁路、高速公路、经济作物及其它障碍物越来越多,张力架线跨越施工越来越困难,严重影响架线的施工安全、施工进度和施工成本,结合锡盟—山东1000 k V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跨越大秦电气化铁路施工工程,对相应的力学强度进行计算分析,并选取确定跨越架高度、架顶宽度、导线风偏、绝缘绳网长度、迪尼玛绳、导线放线垂度等相关参数,针对工程实际情况给出施工过程方法和注意事项,为特高压线路跨越施工提供参考。

反射层对不同保温材料保温性能的提升效果分析 下载:92 浏览:506

陈国强1 戚琳2 刘杰1 《中国电力技术》 2018年3期

摘要:
针对现有增设反射层保温结构理论分析模型不完善的问题,建立保温结构理论计算模型,分析硅酸镁纤维毡、高温玻璃棉2种保温材料增设反射层对保温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适宜的保温层布置方案。

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大截面导线防振分析 下载:74 浏览:524

王鹏 《电力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介绍了导线自阻尼特性,在对自阻尼条件下导线振动强度及防振效果评估分析的基础上,对2种1 250mm2大截面导线进行了防振锤布置方案研究,给出了防振锤安装位置的计算方法。通过对导线JL1/G3A-1 250/70和JL1/G2A-1 250/100的防振研究,在确保防振方案安全可靠基础上,结合防振试验计算结果并预留一定安全裕度,推荐出切实可行的特高压直流线路大截面导线防振锤布置方案:铰链式第一个防振锤距线夹出口2.08m(JL1/G3A-1 250/70)和2.16m(JL1/G2A-1 250/100),预绞式第一个防振锤距线夹出口2.28m(JL1/G3A-1 250/70)和2.26m(JL1/G2A-1 250/100),其他防振锤基于第一个防振锤的计算安装距离采取等距安装原则布置。

大连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总平面布置 下载:55 浏览:446

由浩宇 《电力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在简介大连200 MW/800 MWh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工程背景及概况基础上,分析了站内建构筑物需求、一二期工程布置方案、站内管线、站区绿化布置、站内防火间距及物流运输,指出:站内建构筑物符合GB51048—2014《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规范》的要求,由于用地限制,为两层布置,为储能电站节约用地提供了一种新的布置思路。

弱电源支撑的特高压直流送端系统优化方案研究与实施 下载:71 浏览:467

王爽 李东野 郭佳 《电力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在分析特高压直流送端系统设计需考虑的关键因素基础上,针对东北地区±800kV扎鲁特-青州特高压直流工程因缺少送端配套电源而面临的无功支撑能力弱、系统频率稳定性差等问题,对送端系统方案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计算分析系统短路比、无功容量等参数,确定了送端系统短路比的要求以及换流站侧零无功功率交换的无功功率配置原则,提出了调整500kV接入系统方案、控制送端机组开机方式等优化方案。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送端系统可以大幅提高直流输电工程投运后的系统稳定性。

基于强化学习协同训练的命名实体识别方法 下载:51 浏览:390

程钟慧1 陈珂1,2 陈刚1,2 徐世泽3 傅丁莉3 《软件工程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命名实体识别是一项从非结构化大数据集中抽取有意义的实体的技术。命名实体识别技术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例如从轨道交通列车产生的海量运行控制日志中抽取日期、列车、站台等实体信息进行进阶数据分析。近年来,基于学习的方法成为主流,然而这些算法严重依赖人工标注,训练集较小时会出现过拟合现象,无法达到预期的泛化效果。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协同训练框架,在少量标注数据的情况下,无须人工参与,利用大量无标注数据自动提升模型性能。在两种不同领域的语料上进行实验,模型F1值均提升10%,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通用性。同时,与传统的协同训练方法进行对比,本文方法F1值高于其他方法5%,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更加智能。

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建设过程中临时占地范围探讨 下载:82 浏览:481

刘承佳1 郑树海2 李莉3 姜超1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0年11期

摘要:
为了减少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达到预防和减轻水土流失的目标,同时为以后编制特高压直流工程施工临时占地工作指南提供依据,指导特高压直流工程管理、设计、监理、监测和施工等参建单位人员开展工作,通过深入不同特高压直流工程施工现场,开展广泛调研收资和采集影像资料,从各个施工临时占地区的占地面积及作业面宽度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形成了相对合理的占地控制范围推荐值。

伏沙地草原区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工程水土流失特征及防治措施 下载:89 浏览:467

王天宇1 王硕2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0年9期

摘要:
伏沙地草原位于典型草原与沙地过渡地带,其表层生长植被,腐殖质富集,下层为沙母质层。伏沙地草原表层一旦被破坏,即可形成伏沙地破口,若无有效防护,破口在风蚀、水蚀作用下向外围延伸,导致伏沙地草原迅速沙化。以锡盟—胜利1 000 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为例,探讨输电线路工程在伏沙地区域的水土流失特征,总结水土保持管理经验和治理措施,以期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基于回路分析法的含环网配电网改进潮流算法 下载:21 浏览:226

顾思1 孙晓1 马畅2 陈静2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为了提高配电网消纳清洁能源能力,进一步提升配电网供电可靠性,配电网合环运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针对传统前推回代法处理环网潮流时出现不收敛情况,结合回路分析法与前推回代法,提出一种含环网配电网改进潮流算法。通过分解支路电流,对环网分裂点电流进行补偿,改变其不收敛现象,并且通过Matlab进行数据仿真,验证了此算法的有效性和精确性。

生物质直燃电厂余热在农业中的应用 下载:25 浏览:265

任少辉1 胡晓炜2 胡灿2 赵渊2 李跃峰1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生物质直燃电厂能够清洁集中利用生物质能。降低电厂排烟温度,充分利用电厂余热将有效提高生物质能的利用效率或为电厂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结合生物质直燃电厂在农村区域的特点,探讨将电厂烟气余热充分应用到农业中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因地制宜地将生物质直燃电厂余热应用于生活供热、种植、养殖等农业领域,将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和保护生态环境。

直接空冷机组冷端温度场监测及防冻措施 下载:88 浏览:472

梁涛 刘晓玲 薛广伟 张力 《能源学报》 2020年1期

摘要:
随着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形势愈加严峻,采用空气作为冷却介质的直接空冷机组在电力建设中得以快速发展。以国内某直接空冷机组为研究对象,检测到该空冷机组的实际运行过程中易出现散热器冻结问题。针对散热器冻结问题,分析了环境温度过低、蒸汽流量分配不均、不凝性气体和真空泄露等造成散热器冻结的成因,并从设计、启动、运行和停机四个方面提出了散热器防冻措施。

区块链系统分布式计算的ADMM算法及其在主动配电网中的应用 下载:21 浏览:221

周冬冬1 李艺博2 杨安琦3 盛韬4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区块链作为一种新颖的计算机技术,由于具备诸多的优点,其在未来主动配电网中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因此如何将配电网中的集中式优化任务融入区块链系统的分布式计算模块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以配电网动态经济调度优化的分布式建模为例,借助二阶锥规划(secondorder cone programming,SOCP)凸松弛理论,参考了IEC61970标准中CIM的建模思想,将传统的配电网耦合模型转换为一种分散式的电气模型;并提出一种运行于区块链上的基于交替方向乘子法(alternatingdirection method of multipliers,ADMM)的分布式最优潮流求解方法,从而使传统集中式优化在未来主动配电网中所面临的诸多难题得以解决。该方法无需对配电网进行全局协调或分层分区,仅利用区块链相邻节点间少量的通信即可通过并行计算得出模型的全局最优解。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波阻抗数值反演 下载:74 浏览:441

尹德强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10期

摘要:
为解决地震资料波阻抗反演中的不适定性,提高反演精度和收敛速度,基于马尔柯夫随机域的领域系统及势函数建立目标函数,采用完全非线性遗传算法进行数值反演。主要研究遗传算法的改进措施,采用二进制与实数混合编码机制;应用无放回式余数随机选择,实现二进制多次交叉和均匀实数交叉策略,充分利用种群中优秀个体的有效模式,提高收敛速度和反演精度;依据保持种群多样性原则,采用父代与子代竞争及动态调整子代策略,引入更新概率,提高全局搜索能力,避免早熟收敛。结果表明,建立理论速度模型反演,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全局搜索性强,反演精度高,具有一定的抗噪能力,能减少早熟收敛的概率。

“十三五”燃煤发电设计技术发展方向分析 下载:23 浏览:243

龙辉 黄晶晶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通过对中国政策法规和《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的研究,对中国燃煤发电设计技术的未来发展走向进行分析,提出了洁净煤发电技术仍将是"十三五"燃煤发电机组技术发展的核心,同时应努力开展低碳燃煤发电技术的研发。结论是"十三五"期间更高参数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燃劣质煤"超低排放"改造技术、火电灵活性改造技术、节能改造技术、深度节水技术以及大型燃煤锅炉生物质混烧技术将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进而对相关技术研究重点提出了建议。

电力设备安装中的施工配合技术 下载:17 浏览:167

周晓勇 《电路系统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分析电力工程安装和土建施工间存在的关联,以及相互配合的技术。基于相互配合的技术作为主要目的,探讨有效提升配合施工技术应用的水平。

井间地震层析成像在柳北换流站场地工程勘查中的应用 下载:68 浏览:493

宗育泉1 彭代诚2 刘江平2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3期

摘要:
在场地工程勘查中,井间地震勘探是一项前沿勘探方法技术。本次井间地震勘探的场地试验是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广西柳北换流站场地地质条件与干扰源的情况下,采用优化的观测系统和采集参数,完成了井间数据采集。基于层析成像基本理论,通过对比分析两种射线追踪方法的反演成像结果而选择效果最佳的方法,获得了各井的速度分布剖面。结合工程钻孔资料,对二维速度场进行了标定和定量解释分析研究,并充分采用多个井位连井剖面验证。结果表明:在工程勘查中,井间地震层析成像拾取基岩面和探测岩溶是行之有效的地球物理方法,可获得异常体空间分布,且具有较高的分辨率。

智能变电站的电气二次系统设计 下载:24 浏览:320

林风华 《电路系统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分析表明,变电站在整个供电系统中出现问题会导致整个系统出现瘫痪,所以它的设施及技术要求都较高。阐述智能变电站的电气二次系统的设计方法。

在线监测技术在变电检修中的应用 下载:30 浏览:330

杨逸飞 《电路系统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在线监测技术在变电检修中的有效应用,直接影响了变电检修工作成效的高低。针对在线监测技术在变电检修中的应用,展开详细的分析。
[1/30]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