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猪丹毒丝菌SpaA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下载:73 浏览:494

刘博婷1 李肇高1 严舒焕1 李荣君1 蔡巩林1 林锦铨1 彭凌1,2 《生物技术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猪丹毒丝菌spaA基因并纯化重组蛋白。[方法]利用PCR扩增猪丹毒丝菌临床分离株spaA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 GEX-4T-1-spaA,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融合蛋白GST-SpaA,并优化表达条件。最后采用GST琼脂糖纯化树脂纯化,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成功扩增spaA基因,获得重组表达菌株BL21(DE3)/p GEX-4T-1-spaA;在菌体OD600为0. 9时,加入IPTG至终浓度0. 1 mmol/L,34℃诱导6 h的条件下表达效果最好。经SDS-PAGE检测和纯化后得到大小为97 kDa的GST-SpaA; 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GST-SpaA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结论]成功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SpaA蛋白,经纯化得到具有免疫原性的重组蛋白,为后续研制猪丹毒丝菌SpaA蛋白亚单位疫苗奠定基础。

柔性电子在糖尿病诊断、治疗及护理中的应用综述 下载:85 浏览:453

宋江1 王腾蛟1,2 冯涛1,2 CHAN Siew Yin1,2 荣帆1 李鹏1,2 黄维1,2 《新材料》 2020年2期

摘要:
糖尿病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慢性病,其特征是血液中存在高浓度的葡萄糖。血糖浓度过高会导致代谢紊乱,并衍生一系列的并发症,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病情发展严重还会导致残疾甚至死亡。随着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柔性电子产品因为具有质量轻、可拉伸和延展性好等独特的优势,近年来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被应用在医疗设施中,尤其是在对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等方面展现出极大的应用潜力。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检测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长期使用相关药物进行治疗与控制,由糖尿病引起的各种并发症也需要长期进行监控和护理。传统的糖尿病诊断方法形式单一,不能连续、实时地检测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会对患者造成创伤或延误患者最佳治疗时间。此外,对糖尿病患者的后期护理机制不健全,加上目前的护理设备相对落后,导致患者病情迅速发展。柔性电子通过结合传感器技术集成为可穿戴柔性电子设备,能够连续、实时地以无创或微创的形式来检测体内葡萄糖水平。可穿戴柔性电子设备通过集成给药装置和无线通信设备,可以智能化地控制药物剂量以及给药治疗,并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监测和运动辅助。因此,可穿戴柔性电子设备的出现为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提供了新的途径,成为糖尿病个体化管理最理想的平台。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可穿戴柔性电子设备在糖尿病诊断、治疗和护理中的应用和进展,分析了可穿戴柔性电子设备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潜在的应用前景。

过瘤胃γ-氨基丁酸对热应激肉牛生产性能以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下载:10 浏览:445

郭坤1 袁志平1 余群英2 曹华斌1 胡国良1 杨食堂3 杨建军3 罗军荣1 《当代畜牧兽医》 2018年10期

摘要:
为了研究过瘤胃γ-氨基丁酸(RP-GABA)对热应激条件下肉牛生产性能以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本试验选取30头健康无疾病,体重为210±20kg左右的锦江黄牛,随机分为5组,每组6头牛,饲喂于夏季高温高湿条件下。对照组A组饲喂基础日粮,实验组B组、C组、D组、E组分别以425mg/kg、850mg/kg、1275mg/kg和1700mg/kg干物质的剂量添加RPGABA(γ-氨基丁酸含量为50%),试验期为45天。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日增重、日采食量以及料重比均有所提高,其中B组、C组的日增重以及C组的料重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日采食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粗蛋白、粗纤维、钙、磷的消化率均有所提高,其中B组、D组粗纤维的消化率,C组、D组、E组钙的消化率以及C组、D组磷的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粗蛋白消化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RP-GABA可以提高热应激状态下肉牛的生产性能以及养分消化率,同时锦江黄牛添加纯GABA的剂量以每千克干物质中添加425mg为宜。

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抗原及烟曲霉特异性抗体检测在侵袭性肺曲霉病诊断中的价值 下载:89 浏览:517

张维 沈凌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抗原及烟曲霉特异性抗体检测在侵袭性肺曲霉病(IPA)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4例疑似IPA的住院患者分为IPA组(46例)和非IPA组(78例),检测其血清GM抗原及烟曲霉特异性IgG、IgM抗体,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PA组病理确诊18例,临床诊断28例。分别以0.5、1.0 ng/mL为阈值,GM抗原诊断IP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8.7%、74.4%和50.0%、83.3%。烟曲霉特异性IgG抗体诊断IP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4%、91.0%,烟曲霉特异性IgM抗体诊断IP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7%、87.2%。IPA组烟曲霉特异性IgG、IgM抗体水平均高于非IPA组(P<0.05)。结论血清GM抗原(以1.0 ng/mL为阈值)及烟曲霉特异性IgG、IgM抗体检测对于IPA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80%),烟曲霉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均优于IgM抗体。

心脏彩色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在疑似冠心病诊断中的意义 下载:86 浏览:516

杨荣萍1 苟廷芬2 许先奎1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心脏彩色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隆昌县人民医院就诊的疑似冠心病167例,最后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108例,非冠心病患者59例,均给予心脏彩色超声、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冠心病组Tei指数、颈总动脉内膜厚度(intima thickness,IMT)和斑块积分分别为(0.57±0.04)、(1.32±0.21)mm和(2.27±0.87)分,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t=16.73、19.45、11.68;P <0.05);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Tei指数、IMT及斑块积分分别为(0.62±0.06)、(1.44±0.23)mm和(2.81±0.92)分,明显高于单支病变和双支病变组(F=13.28、20.01、23.20;P <0.05);双支病变患者Tei指数、IMT及斑块积分分别为(0.56±0.05)、(1.30±0.19)mm和(2.18±0.87)分,明显高于单支病变(P <0.05);Tei指数、IMT及斑块积分诊断冠心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0.81和0.78,P<0.05);联合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44%、42.37%、75.00%和80.65%。结论心脏彩色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在协助冠心病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去泛素化酶UCH-L3和自噬基因LC3Ⅱ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下载:91 浏览:514

王楠1 胡丹2 袁宏1 《国际检验医学》 2018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自噬和UCH-L3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和相互关系,为白血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方法选取2014至2015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4例AML患者(男47例,女37例)及健康体检对照组25名(男13名,女12名)。AML初发组40例(男24例,女16例),中位年龄54岁(23~85岁);缓解组30例(男14例,女16例),中位年龄45岁(22~74岁);难治组14例(男9例,女5例),中位年龄50岁(18~80岁),其中M1型3例、M2型42例、M3型18例、M4型3例及M5型18例。HL-60细胞采用Real Time 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TCID处理前后UCH-L3和LC3Ⅱ的表达变化。AML患者及对照组采用Real Time PCR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UCH-L3和LC3Ⅱ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比较其在初发组、缓解组、难治组及对照组间表达情况;分析AML不同型别之间UCH-L3和LC3Ⅱ的表达水平;比较AML初发组LC3Ⅱ基因表达的高低与临床特征、临床分期、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效果的关系。追踪同一患者治疗前后UCH-L3及LC3ⅡmRNA的表达变化。计量资料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秩相关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用非参数检验。结果 TCID处理HL-60细胞后,UCHL3及LC3Ⅱ在基因和蛋白水平上与未处理组相比表达均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35、-8.105,P均<0.05);AML初发组的UCH-L3表达量较健康对照组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7,P<0.05);AML缓解组UCH-L3表达量与初发组和难治组相比均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6.70和-4.09,均<0.05);AML初发组LC3Ⅱ的表达量与健康对照组,缓解组和难治组相比均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6.96、-5.32及-3.52,P均<0.05);LC3Ⅱ高表达组患者细胞遗传学异常更为常见(χ2=6.510,P<0.05);同一患者治疗前后UCH-L3及LC3Ⅱ的相对表达量均有显著差异(t=5.315、-7.353,P均<0.05),经化疗缓解后UCH-L3的表达量较初发治疗前上调,而LC3Ⅱ的表达量下调;初发与缓解组的AML患者各型别间UCH-L3及LC3Ⅱ的相对表达量无差异(F分别为0.014、0.143,P均>0.05)。结论 UCH-L3和自噬可以通过相互协同作用而调控AML的发生发展。

中国水产动物病毒学研究概述 下载:95 浏览:474

桂朗1 张奇亚1,2,3 《水产研究进展》 2019年1期

摘要:
本研究简要概述了过去几十年来中国水产养殖动物病毒学的代表性研究成果,主要涉及鱼类病毒、虾类病毒、两栖和爬行动物病毒等。此外,本研究还展望了水产动物病毒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以有助于加深对中国水产养殖动物病毒学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认识。

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在临床孕产妇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249 浏览:2424

岳娟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8期

摘要:
目的:探究生化检验与常规尿液检验在孕产妇糖尿病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63例疑似孕产妇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实行生化检验以及常规尿液检验。以综合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上述两种检验方式检验结果予以判断,并比较三种检验方式的阳性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结果:对比三组患者检验结果,生化检验与常规尿液检验联合应用与综合诊断方式较为接近。对比三组患者检验结果阳性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综合检验方式均较高。结论:对疑似孕产妇糖尿病患者实行生化检验与常规尿液检验联合检验方式,检验结果较为准确,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心脏磁共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探析 下载:79 浏览:1170

方芳 豆利华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4期

摘要:
目的:分析心脏磁共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5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均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诊治,对其均行心脏磁共振(CMR)诊断和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以CAG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统计CMR诊断冠心病的效能,分析其优势。结果:50例疑似患者中,CAG结果显示阴性和阳性分别为6例和44例,以其为金标准,CMR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度均较高;44例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中,CMR共对132支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进行了评估,其中26例为单支病变,18例为2支及2支以上冠状动脉病变;冠心病患者心肌延迟强化信号强度更高、首过灌注时间更长,最大上升斜率较低,(P<0.05)。结论:临床上对疑似冠心病患者实施诊断时,应用CMR诊断,诊断效能更好,建议推广。

医学影像诊断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 下载:66 浏览:808

郭自强 《诊断医学》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本文调研的重点在于为冠心病的病患进行临床医治的过程当中,使用医学影像进行病症的诊断操作对病症医治产生的价值。方法:调研过程使用的是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调研的时间段是在2018年12月份到2019年9月份之间,这个阶段调研人员将病患的一般资料以及临床资料进行提取之后,展开对比分析操作。其中常规组的病患使用常规冠脉造影技术方式来进行病症的检查和诊断,而调研者病患就是使用CT技术来进行病症的检查和诊断,即多层螺旋CT,最终对两组病患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调研组病患最终的病症检出率都明显优于常规组的病患,其中调研组病患的检查灵敏度为97%,特异度为91%,检出率为93%。常规组病患的灵敏度为87%,特异度为81%,检出率为90%。结论:在对患有冠心病的病患进行临床医治时,如果医疗工作者能够使用CT检查技术的方法,对病患具体的患病情况进行分析,那么最终的医治成效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因为这种检查方法对该病症的了解情况更加深入。

螺旋CT在胰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其评价 下载:152 浏览:1370

王新 刘玉香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7期

摘要:
探讨螺旋CT在胰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对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以期作出早期诊断。方法 检查前一般准备同腹部常规CT,但对胰腺尤其是胰头部病变口服800~1000ml饮用水列为常规,必要时注射低张药物,这样有利于更好地充盈胃、十二指肠,显示胰头部占位并和十二指肠病变鉴别。先以常规方式或螺旋方式完成胰腺和上腹部平扫,然后做螺旋增强扫描。具体方案为:静脉内注射80~100ml 60%的含碘造影剂,注射速率为2.5~3ml/s,推荐的扫描延迟时间动脉期为20~25 s,从胰头钩头略低平扫描,层厚5mm,螺距1~1.5。然后延迟到60~70s左右,再以同样方式做胰腺实质期扫描,并包括整个肝脏区域,若扫描范围很大,胰腺扫描结束后,至肝脏区域,层厚可改为7~10 mm,或让患者换气后,做第二次螺旋扫描,直至膈顶。结果 螺旋CT快速连续容积扫描的特性,克服了常规CT的不足或限度。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小型胰腺癌的提示,以及了解胰腺肿瘤与周围血管的关系较为满意,门静脉期扫描且有利于肝内小的转移灶的检出,这样,无沦对肿瘤的检出、临床分期和手术切除性的判断都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结论 该方法对早期发现并能正确指导胰腺肿瘤外科手术方式的选择,为临床提供了一个早期评价胰腺癌可靠性诊断依据,以指导临床医师对其防治。

生化检验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与意义分析 下载:231 浏览:2336

蔡远凤 谌业娟 陈会金 《中医研究杂志》 2021年12期

摘要:
目的:研究生化检验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在我院接受医治的肝硬化(62例)和非肝硬化(62)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这12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非肝硬化患者,n=62)和观察组(肝硬化患者,n=62),应用生化检验方式对两组患者进行检验,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TBIL(总胆红素)、DBIL(结合胆红素),AST(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和ALP(碱性磷酸酶),以及ALB(白蛋白)、CHE(胆碱酯酶)和TP(总蛋白)与γ-GT(γ-谷氨酰转肽酶)指标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LB、TP和CHE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对照组患者的TBIL、DBIL以及ALT、ALP和γ-GT水平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生化检验方式,能有效检测多项机体指标水平,能判断患者是否为肝硬化疾病患者,对肝硬化患者的病情评价、早期治疗等,具有重要作用及意义。

炎症性肠病诊断中RBC、Hb、HCT、WBC、PLT及PCT检验的应用价值分析 下载:287 浏览:3023

尕桑卓玛 《国际检验医学》 2023年1期

摘要:
分析炎症性肠病诊断中RBC、Hb、HCT、WBC、PLT及PCT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观察组,收集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结果正常者4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接受血常规检测,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RBC、HCT、WBC、PLT、PCT高于对照组,H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炎症性肠病患者因为病情影响,血常规指标发生明显改变,在临床诊断时可以通过血常规检验,观察患者RBC、Hb、HCT、WBC、PLT及PCT水平改变,对患者病情快速、准确做出判断,从而促进患者尽早治疗。

血糖与尿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下载:245 浏览:3027

许金花 《国际检验医学》 2022年12期

摘要:
结合我院104例糖尿病患者诊断情况,就血糖与尿糖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3年6月期间我院就诊的104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抓阄法为患者进行分组诊断,其中,观察组(n=52)为患者进行血糖检验,对照组(n=52)为患者进行尿糖检验,观察两组患者血糖、尿糖含量、血糖、尿糖异常情况及血糖与尿糖检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以及两组检验的时效性。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糖、尿糖含量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指标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糖、尿糖检验异常率(一致率)为98.08%高于82.69%,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血糖检验与尿糖检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之间,差异显著(P<0.05)。此外,两组患者检验时效性对比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检验所耗费的时间要比对照组长。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糖检验与尿糖检验结果有显著差异,其中血糖检验的准确性更高,但是在检验过程中的耗时较长,而尿糖检验的耗时较短,所以在患者检验过程中应该结合患者的检验需求,以对应的检验方法为主,做好检验评估依据,从而为糖尿病检验提供帮助。

糖尿病诊断中尿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的应用研究 下载:325 浏览:3684

刘玉尧 《国际检验医学》 2022年4期

摘要:
探究糖尿病诊断中尿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的应用研究。方法:试验时间段为2022年1月~2022年12月,分为两个时间区间,从我院2022年上半年(1-6月)接受尿常规的糖尿病患者中抽取150例作为试验对象,设为对照组,随后从我院2022年下半年(7-12月)接受生化检验的糖尿病患者中同样抽取150例作为试验对象,设为试验组,对比两者的检测时间、结果准确率、患者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检验结果准确率相较于对照组更高,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检测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临床对于糖尿病患者采用生化检验方法效果显著,可以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率,可以为医生诊治提供一定的价值,可以进行大范围推广应用。

神经科学在心理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下载:136 浏览:1425

王伟​ 《神经科学研究》 2023年5期

摘要:
神经科学在心理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在现代医学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神经科学技术在诊断心理疾病方面的最新进展。首先,我们探讨了脑成像技术,如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和脑电图(EEG),在识别大脑异常活动方面的潜力。其次,我们研究了分子神经科学的应用,包括基因分析和蛋白质标志物的使用,以便更准确地诊断心理疾病。最后,我们强调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神经科学数据分析中的关键作用,这有助于提高诊断的精确性和早期干预的机会。综上所述,神经科学为心理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有望改善患者的治疗和生活质量。

猪沙门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探讨 下载:26 浏览:292

钟保 陈有权 《当代畜牧兽医》 2025年3期

摘要:
猪沙门氏菌病的病原体是沙门氏菌,属于传染性比较强的疾病,主要发生于4月以下的仔猪中。成年的猪群较少感染这项疾病,主要分为急性病和慢性病两种类型,急性病会引发败血症,慢性病会引发肺炎和大肠坏死性纤维素性肠炎。这项疾病在全球各个区域都存在,近几年因为食品污染引发人类食物中毒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进行猪群饲养的过程中,需要对这项疾病进行重点防治。本文就猪沙门式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进行相关的分析和探讨。

猪腹泻病诊断及防控管理的科学分析 下载:56 浏览:625

冷志坚 《当代畜牧兽医》 2024年12期

摘要:
猪腹泻病是目前我国养猪业中较为常见的疾病,该病主要是由猪轮状病毒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该病会严重影响到养猪业的健康发展,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对猪腹泻病的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地阐述,以供参考。

猪高致病性蓝耳病诊断与防治 下载:58 浏览:650

罗杰 《当代畜牧兽医》 2024年11期

摘要:
在生猪养殖中,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属于常见疫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以妊娠母猪早产,流产和死胎等繁殖障碍,我国将其列为一类疫病.该病具有地方流行性特点,对养殖效益带来负面影响,需要引起养殖户的高度重视.本文针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临床诊断与防治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对生猪养殖行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猪繁殖障碍性疫病诊断与防治分析 下载:67 浏览:687

姜警予 《当代畜牧兽医》 2024年11期

摘要:
近年来,我国养殖行业的发展迅速,尤其是猪的养殖数量逐渐增加。但各种疾病也接踵而来。猪繁殖障碍性疾病是影响猪繁殖性能的重要因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会严重制约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将基于常见的猪繁殖障碍性病类别,从疫苗接种、疫病监测、定期消毒、科学饲养、药物治疗等多个方面出发,详细对猪繁殖障碍性疫病的防治措施进行探究,以供借鉴。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