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多元化切口个性化矫正老年性上睑皮肤松弛 下载:57 浏览:370

闫丽钱勇赵娜刘菊段文静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10期

摘要:
目的研究多元化切口、个性化矫正老年性上睑皮肤松弛的手术方法以期获得最佳临床矫正效果。方法按照老年人不同的个人意愿,依据眉的位置和形态、睑缘位置及上睑提肌肌力、上睑臃肿及凹陷、眼睑的皱纹等,选择多元化切口和有针对性术式,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91例(182只眼)患者随访3个月以上者85例。满意者共70例,占82.35%;较满意者共12例,占14.12%,其中4例眉上切口瘢痕评分>1分,1例眉尾下垂,术后重睑线不流畅1例,4例重睑皱褶不对称,2例上睑皮肤松弛改善不明显;不满意者共3例,占3.53%,其中2例眉上瘢痕评分>1分,1例重睑皱褶不对称。满意率为96.47%。结论对老年性上睑皮肤松弛的患者,应采用多元化切口,根据个性化特点和个人意愿,选择适合的切口和术式,不仅改善了患者症状,同时也获得令人满意的美容效果。

中药熏蒸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小儿慢性湿疹血虚证55例临床观察 下载:50 浏览:421

陈书悦 单筠筠 徐田红 温伟为 黄骏 《中国儿科杂志》 2020年9期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小儿慢性湿疹血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于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诊治的慢性湿疹血虚证患儿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5例。对照组外用地奈德乳膏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中药熏蒸治疗,2组均治疗7 d后,比较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随访6个月,比较2组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09%(49/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09%(38/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的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瘙痒程度和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的EASI、瘙痒程度和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前,2组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IL-4、IL-10及TNF-α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为6.12%(3/4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68%(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小儿慢性湿疹血虚证,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炎症反应,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窄谱紫外线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对银屑病患者炎性因子及PASI评分的影响 下载:57 浏览:260

朱华丽 《诊断医学》 2020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窄谱紫外线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对银屑病患者炎性因子及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收治的银屑病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窄谱紫外线治疗,观察组采用窄谱紫外线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比较两组炎性因子及PASI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IL-6)、IL-17)及IL-23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w、8w时的PAS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窄谱紫外线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银屑病效果较好,可改善炎性因子水平,降低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

冷炎素相关周期热综合征 下载:24 浏览:267

宋红梅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3期

摘要:
冷炎素相关周期热综合征(CAPS)也称为冷炎素病,包括3种疾病:家族性寒冷性自身炎症综合征(FCAS)、Muckle-Wells综合征(MWS)、新生儿多系统炎性疾病或慢性婴儿神经皮肤关节综合征(NOMID/CINCA)。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基因位于染色体1q44的NLRP3,也称为CIAS1,编码细胞内NOD样受体(NLRs)家族成员之一的NALP3,即cryopyrin。其临床特征是反复发作的多系统炎症,主要表现为发热、关节痛及荨麻疹,可累及皮肤、肌肉、骨骼、关节、眼、耳以及中枢神经系统,3种亚型的病情从轻到重分别为FCAS、MWS和NOMID/CINCA;白细胞介素(IL)-1抑制剂可有效地控制病情进展,应尽早应用。

皮肤敷料的研究进展 下载:87 浏览:477

林琳1,2 陈景民1,3 王会1 李久盛1 陈晋阳3 曾祥琼1 《新材料》 2019年1期

摘要: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对人体起着重要的屏障作用。当人体皮肤受到损伤时,常需要用到皮肤辅料进行修复。开发用以替代人体正常皮肤的皮肤敷料,对人类皮肤损伤的修护、医药化妆品研发等具有重要意义。皮肤敷料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类型的皮肤敷料不断涌现。本文从类型、结构、性能等方面阐述了皮肤敷料的研究概况;介绍了传统型、生物型、合成型及复合型皮肤敷料,对以上四种类型皮肤敷料中的成分和特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对比;最后简述了目前商品化的人工皮肤的种类,并对未来皮肤敷料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基于多孔PDMS薄膜介电层的柔性压力传感器 下载:20 浏览:410

李玲1 岳凤英1 乔霖2 申恒瑞1 索艳春3 《传感器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提出一种基于多孔弹性体薄膜介电层的电容式压力传感器。该多孔弹性体薄膜是由液体相位分离原理制作而成。首先将去离子水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以一定比例均匀混合,随后将溶剂蒸发后形成多孔复合弹性薄膜。以ITO为电极材料,PET为柔性基底,多孔弹性体薄膜为介电层,将两电极面对面层压封装,得到电容式柔性压力传感器。由于均匀孔结构的存在,薄膜介电层在压力作用下能发生较大形变。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多孔薄膜介电层的压力传感器的灵度为0.58 kPa-1,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传感器阵列能够准确地检测表面压力分布。制作的柔性压力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低成本的特点,可用于人机交互界面、电子皮肤传感和细微压力变化监控等方面。

类丹皮酚的结构修饰与在模拟体液中的稳定性考察和抗炎活性研究 下载:34 浏览:367

胡丁旺1 方权辉2 彭永练3 林友文2 陈莉敏2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10期

摘要:
丹皮酚、2-羟基-5-甲氧基-苯乙酮、3-羟基苯乙酮、2-羟基苯乙酮和2,4-二羟基苯乙酮先与1,4-二溴丁烷合成缩合物,再与酮洛芬合成系列目标化合物。用HPLC考察目标化合物在不同pH缓冲液中的降解情况,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对其进行抗炎活性筛选。合成了5个目标化合物,经MS和1H-NMR确证其结构。HPLC证明其在体内稳定。小鼠实验表明,目标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目标化合物在胃肠道pH值中稳定,抗炎活性较强,值得进一步研究。

类丹皮酚的结构修饰与在模拟体液中的稳定性考察和抗炎活性研究 下载:22 浏览:250

胡丁旺1 方权辉2 彭永练3 林友文2 陈莉敏2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9期

摘要:
丹皮酚、2-羟基-5-甲氧基-苯乙酮、3-羟基苯乙酮、2-羟基苯乙酮和2,4-二羟基苯乙酮先与1,4-二溴丁烷合成缩合物,再与酮洛芬合成系列目标化合物。用HPLC考察目标化合物在不同pH缓冲液中的降解情况,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对其进行抗炎活性筛选。合成了5个目标化合物,经MS和1H-NMR确证其结构。HPLC证明其在体内稳定。小鼠实验表明,目标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目标化合物在胃肠道pH值中稳定,抗炎活性较强,值得进一步研究。

联合应用氟尿嘧啶及西妥昔单抗诱发PICC导管周围皮肤湿疹的护理 下载:53 浏览:504

林燕 杨玉辉 钟香玉 何晓华 柯熹 《护理研究杂志》 2019年5期

摘要:
总结14例胃肠肿瘤患者氟尿嘧啶和西妥昔单抗联合治疗期间诱发导管周围皮肤湿疹的观察及护理。加强对患者局部皮肤评估、早期干预,发生皮疹时缩短换药周期,给予生理盐水换药,地塞米松或艾瑞松软膏外涂,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14例胃肠恶性肿瘤患者的湿疹均痊愈。

适时护理干预对肠造口患者皮肤问题、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下载:59 浏览:518

黄俊慧 聂凤妹 苏焕玲 《护理研究杂志》 2018年4期

摘要:
分析适时护理干预对肠造口患者皮肤问题、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肠造口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适时护理,比较两组术后造口周围皮肤问题发生率;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AS)、造口患者自我效能表、造口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定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造口周围皮肤疼痛情况、干预前后自我效能、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造口周围皮肤问题及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d、3 d、1周、2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观察组自我效能量表评分、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肠造口患者临床干预中采用适时护理可减少肠造口相关皮肤问题发生率,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花粉症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的对比分析 下载:78 浏览:501

刘丹1 李强1 王清玉1 陈红1 刘玮2 《预防医学杂志》 2020年3期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 SPT)和血清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检测在花粉症中的诊断特性。方法收集内蒙古毕克齐花粉症高发人群中376例受试者行SPT和血清sIgE检测,采集蒿属样本并鉴定物种,SPSS 22.0统计分析。结果花粉症患病率32.78%(376/1 147),SPT总阳性率43.62%,血清slgE检测总阳性率58.78%,其中艾蒿阳性率最高(分别41.75%和48.67%);蒿种鉴定样本与Artemisia lavandulifolia、Artemisia sieversiana、Artemisia annua、Artemisia argyi和Artemisia scoparia的相似性分别为99.74%、99.79%、100%、99.30%和100%;在诊断艾蒿过敏中SPT和血清sIgE检测有较好一致性(Kappa=0.754,P<0.001),诊断葎草、豚草、蟑螂和尘螨过敏中一致性较差(分别Kappa=0.093,0.239,0.102和0.315,P<0.05);诊断艾蒿花粉症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Youden指数,SPT分别为86.6%、96.1%、94.9%、89.5%和82.7%,血清slgE检测分别为94.8%、90.2%、89.1%、95.3%和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T和血清sIgE检测在诊断艾蒿花粉症中具有较好一致性,血清sIgE检测的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及Youden指数高,诊断价值大于SPT。

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的效果观察 下载:83 浏览:414

刘娟 《医学研究前沿》 2019年2期

摘要:
目的:分析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患者采用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0例乳腺癌放疗患者作为主体,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皮肤损害程度轻于对照组,皮肤修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护理后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放疗后患者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减轻患者皮肤损害,且能使患者皮肤损害修复取得良好效果,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值得推广使用。

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的效果观察 下载:71 浏览:418

刘娟 《医学研究前沿》 2019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患者采用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0例乳腺癌放疗患者作为主体,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皮肤损害程度轻于对照组,皮肤修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护理后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放疗后患者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减轻患者皮肤损害,且能使患者皮肤损害修复取得良好效果,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值得推广使用。

尿失禁患者的日常护理与康复指导 下载:110 浏览:1126

胡清清 《现代康复医学》 2024年11期

摘要:
尿失禁是一种常见但常常被忽视的健康问题,尤其在老年人中更为普遍。尿失禁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会对其心理和社交生活造成重大影响。因此,通过适当的日常护理与康复指导,患者可以有效管理这一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将详细探讨尿失禁患者的日常护理与康复指导,涵盖饮食管理、定期排尿、皮肤护理和心理支持等方面。

复方青黛丸联合MTX治疗银屑病疗效及机制研究 下载:102 浏览:507

季天皓1 陈军毅2 孟亚东1 《国际检验医学》 2020年7期

摘要:
目的研究中成药复方青黛丸联合甲氨喋呤(MTX)对银屑病患者辅助性T细胞(Th)1、Th2细胞免疫平衡调节机制,评价联合用药的疗效。方法选取50例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评分(PASI)>10的斑块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25例患者。一组服用MTX,每周1次;另一组服用复方青黛丸联合每周1次的MTX治疗,为期8周。收集患者治疗前(基线)和治疗8周后血样,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应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Th1转录因子T-bet,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2和干扰素-γ(IFN-γ),以及Th2转录因子GATA-3和细胞因子IL-4的表达。临床表现通过PASI评分进行评估。结果治疗至第8周时,复方青黛丸联合MTX治疗组有12例患者达到PASI-75(定义为PASI评分降低75%或更多),单用MTX组有8例患者达到PASI-75,2个组临床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青黛丸联合MTX治疗组Th1相关细胞因子下调,Th2相关细胞因子上调(P<0.05)。进一步以PASI-75为阈值,复方青黛丸联合MTX治疗组达到PASI-75者的IFN-γ表达比单用MTX组患者下降更为明显(P<0.05);复方青黛丸联合MTX治疗组达到PASI-75的患者GATA-3和IL-4水平明显高于单用MTX组患者(P<0.05)。结论复方清黛丸联合MTX治疗对银屑病有更好的疗效,其原因可能是联合治疗对Th1、Th2细胞具有更强的免疫调控作用。

皮肤电导作为癫痫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报警指标的可行性研究 下载:82 浏览:493

​尚丽 王开颜 余爽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观察癫痫发作时皮肤电导(EDA)的变化与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GTCs)的匹配性。方法采用Empatica E4传感器收集EDA、肢体运动等多项外周参数,选取每周均有GTCs发作的成年癫痫患者手腕佩戴E4腕表设备时同步进行24 h视频EEG(VEEG)监测。结果 61例成年癫痫患者接受24 h VEEG检查,共监测到9次GTCs发作,均有EDA升高。与无GTCs发作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监测到30次部分性发作,EDA无明显变化。肢体运动增快可见于多种发作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DA与GTCs发作有高度一致性,可作为对GTCs发作报警的可穿戴设备重要参数之一。

医养结合模式对高龄患者皮肤溃疡自护能力及溃疡愈合效果影响 下载:65 浏览:458

陈婉红 《中国护理学报》 2020年2期

摘要:
探讨医养结合模式对高龄皮肤溃疡自护能力及溃疡愈合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110例高龄皮肤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医养结合模式下的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自护能力、溃疡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溃疡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 <0. 05),溃疡完全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医养结合模式能够提高高龄皮肤溃疡患者自护能力,缩短皮肤溃疡愈合时间,瘢痕创面更为平整,值得推广。

皮肤温度监测在压力性损伤风险预警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22 浏览:348

江小琼1 蔡福满1 侯祥庆2 邓海松3 凌翔伟3 郭海雷3 卢中秋1 2020年2期

摘要:
分析皮肤温度变化与压力性损伤发生的相关性,以温度变化情况量化风险水平,探讨该指标监测在压力性损伤风险预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连续整群抽样法选取温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神经外科ICU、呼吸科ICU、急诊科ICU、CCU患者415例,获取患者人口学特征和临床基线数据,以及每日骶尾部皮肤温度变化情况。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皮肤相对温差与压力性损伤的相关性。以X-tile分析计算皮肤相对温差预测压力性损伤的最佳截断值,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价其预测效果。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比较不同皮肤相对温差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风险。结果骶尾部皮肤相对温差与压力性损伤发生存在负相关关系(P<0.001)。该指标预测压力性损伤的最佳截断值为-0.1℃,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01,约登指数为0.753,灵敏度为85.37%,特异度为89.89%。当皮肤相对温差≤-0.1℃时,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显著增加,以入院后第4、5天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最高(3.44%),其发生风险是皮肤相对温差>-0.1℃时的6.63倍[HR=6.36,95%CI(3.91~10.36)]。结论皮肤温度监测能够较好地预测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建议应密切关注患者入院后第4、5天骶尾部皮肤温度变化情况,当皮肤温度降低(相对温差≤-0.1℃)时,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增加,应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

两种皮肤保护方法在负压治疗慢性伤口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11 浏览:421

蒋琪霞1 王建东2 董珊3 彭青1 黄秀玲1 2020年1期

摘要:
探索两种皮肤保护方法对预防负压伤口治疗相关的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纳入具有负压伤口治疗适应证的慢性伤口患者13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6例。试验组采用防漏膏封堵伤口周围皮肤保护法,对照组采用多聚合物无痛皮肤保护膜涂抹法,两组均干预14 d后,使用标准的湿性治疗随访至愈合或3个月。评价指标:负压治疗期间伤口周围皮肤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为主要结局指标,负压治疗过程中的漏气报警和皮肤浸渍频次、伤口面积、深度缩小率及随访3个月末的伤口治愈率与愈合时间为次要结局指标。结果共脱落6例,试验组在负压治疗期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漏气报警和皮肤浸渍频次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负压治疗14 d的伤口面积缩小率大于对照组(P<0.05),深度缩小率两组接近(P>0.05)。随访期末试验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愈合时间接近(P>0.05)。结论两种皮肤保护法对预防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均有一定效果,防漏膏保护法效果更优,在确保负压治疗顺利进行,改善伤口治疗效果,促进伤口愈合中发挥重要作用,适用于不同类型、不同部位的慢性伤口患者。

老年患者医用胶粘剂相关性皮肤损伤预防的最佳证据总结 下载:3 浏览:283

郭卫婷1 王文君1 曹英娟2 米元元3 吕晓燕4 白雪5 杨静5 2020年1期

摘要:
检索、评价并整合国内外关于老年患者医用胶粘剂相关性皮肤损伤预防的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方法系统检索British Medical Journal最佳临床实践、UpToDate、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网、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中国指南网、Cochrane Library、PubMed、荷兰医学文献数据库、美国输液护理学会网站、国际皮肤撕裂伤专家咨询组网站、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台湾学术文献数据库中所有关于预防医用胶粘剂相关性皮肤损伤的证据,包括指南、专家共识、最佳实践、系统评价、证据总结及原始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5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完成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并结合专业人士的判断,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及总结。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其中3篇指南,1篇证据总结,3项专家共识,3项随机对照试验,1篇队列研究。总结的最佳证据涵盖皮肤评估、皮肤保护、操作准备、操作手法、观察及维护、监管及培训6个方面,共20条证据。结论护理人员应规范医用胶粘剂粘贴及移除的手法,并准确识别高危人群,采取皮肤保护措施。证据应用过程中应结合临床情境,选择有针对性的最佳证据,以降低老年患者医用胶粘剂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