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与盈余管理动机的实证分析 下载:63 浏览:448

孙朦朦 《管理与科学》 2019年10期

摘要:
以2000—2016年间发行和赎回可转债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1998—2016年间的数据,在同行业中选取与样本公司规模和盈利能力相近的公司作为配对样本,采用应计项目操控与真实活动操控两种模型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在发行和赎回可转债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在发行可转债的当年会采用应计项目操控与真实活动操控两种方式做大利润,吸引投资者,达到顺利发行的目的;在摘牌可转债的前一年,上市公司会采用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粉饰公司业绩刺激债券持有人转股。

产品市场竞争、董事会结构变化与盈余管理 下载:57 浏览:251

姚宏 贾娓 郝小玉 王丽杰 《当代管理》 2018年9期

摘要:
本文基于竞争理论与公司治理理论,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7-2013年的经验数据,考察了董事会结构变化对产品市场竞争和盈余管理两者关系的当期及滞后影响效应。结果发现:信息观下的掠夺风险效应会诱发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且盈余管理程度随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引入"董事会结构变化"这一调节变量后,则发现其对产品市场竞争诱发盈余管理的程度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该抑制作用能够跨期持续,彰显了董事会治理的必要性和有效性。研究表明,有效的董事会治理、不断完善的董事会结构以及有序的外部市场竞争,对于提高公司的盈余报告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媒体关注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差异研究——一种治理盈余管理的新途径 下载:48 浏览:270

张婷婷1 李延喜1 曾伟强2 《当代管理》 2018年6期

摘要:
本文采用2007—2014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选取国内八份具有原创性的权威报纸报道次数作为媒体关注的代理变量,从应计和真实两种盈余管理角度出发,研究媒体的监督治理效应,并考察媒体在国有和非国有公司中监督治理效应的差异,研究表明在转型经济体中媒体已成为治理盈余管理的一种新途径。研究结果显示:大量的媒体关注使得上市公司管理层在一定程度上采取应计盈余管理,但与此同时,媒体关注度的提升能够有效抑制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体现出一定的监督治理职能,在控制内生性影响后该结论不变。研究发现非国有公司相对于国有公司更多的采用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上市公司的国有性质会削弱媒体对真实盈余管理的监督治理作用。此外,媒体治理作用的发挥受到地区媒介环境发育程度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对媒体关注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补充,对于完善媒体监督治理机制,约束和防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民营企业党组织影响力与盈余管理 下载:78 浏览:538

郑登津1 谢德仁2 袁薇1 《会计研究杂志》 2020年12期

摘要:
近几年民营企业中的中国共产党党组织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其是否发挥有效作用仍是一个待探究的问题。本文基于手工搜集的民营上市公司党组织活动的数据,以盈余管理行为作为切入点研究党组织对民营企业治理的影响。结果发现党组织的影响力越大,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越低。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民营企业的高管是党员、高管参与党组织活动、党组织更多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高管存在政治关联和处于政治敏感期时,党组织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更强。这些发现说明,党组织发挥盈余管理抑制作用的可能影响机制包括通过鼓励高管参与党组织活动甚或担任党委书记,党组织进行更多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等。此外,在代理成本较高、信息环境较差、融资约束较大的公司里,这种抑制作用更加显著,表明党组织在公司盈余管理需求概率较高时能更好地发挥治理作用。本文探索了民营企业党组织的治理作用,拓展了国内外"政党与政党组织"的相关研究,丰富了政党与公司治理的研究,同时本文的研究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对于十九大关于推进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和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良好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信用风险传染与企业盈余管理:基于信用债违约的视角 下载:80 浏览:501

宁博1 潘越1 陈秋平2 肖金利3 《会计研究杂志》 2020年8期

摘要:
信用债违约事件不仅让投资者损失惨重,还可能通过信用风险传染对非违约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影响。本文发现,在市场出现信用债违约后,同城市的非违约民营企业会进行更多向上的真实盈余管理,不过类似的影响在同行业非违约企业中并不明显。机理分析显示,信用债违约事件导致当地企业融资约束增大是非违约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动机,特别是偿付能力更弱或融资需求更大的非违约企业将进行更多的盈余管理;并且还发现,向上的盈余管理有效缓解了信用债违约对非违约企业融资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地,盈利可疑或者负面事件缠身的非违约企业会进行更多的盈余管理;此外,在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经济规模更大的地区,非违约企业受信用债违约的影响相对更小。

强制性分红:压力下移与盈余管理——基于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下载:79 浏览:505

闫丽娟1 何玉润2 张嘉硕3 《会计研究杂志》 2020年5期

摘要:
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制度是一项强制性分红制度,这种政策带来的强制性分红压力会沿着企业控制层级往下转移。本文实证检验了强制性分红对中央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央企业会通过减少盈余的方式规避该政策带来的压力,尤其是,金子塔层级越低的中央企业这种规避行为越明显。进一步,中央企业面临强制性分红压力与业绩考核压力时,更注重业绩考核的影响。本研究有助于更加全面、准确地评价国有资本收益分配制度的实施效果,为政策优化提供经验证据。

企业声誉与盈余管理:有效契约观还是寻租观 下载:80 浏览:509

管考磊 张蕊 《会计研究杂志》 2019年1期

摘要:
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从根本上反映了会计契约未得到有效执行,本文研究了作为契约执行机制之一的声誉机制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实施了正向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的企业,良好的企业声誉能够显著抑制这种盈余管理行为,而对于实施了负向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的企业,良好的企业声誉却能够显著增加这种盈余管理行为。这表明,拥有良好声誉的企业对外报告了更加稳健的盈余信息,符合声誉机制的有效契约观。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声誉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是通过高质量审计师的选聘和有效内部控制的实施来实现的。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 下载:87 浏览:496

谢德仁1 廖珂2 《会计研究杂志》 2018年12期

摘要:
本文以2003年至2016年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相对于控股股东未进行股权质押的公司而言,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公司向上操纵盈余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更高;且这一关联在非国有控股公司及内部股权制衡力量较弱的公司中更为明显。本文还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融资财务风险对其所在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年度内已解押的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于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没有显著影响。

业绩归因与盈余管理的“复合式”操纵研究——以厦华电子为例 下载:76 浏览:487

孙蔓莉1 肖芸2 申世宏3 《会计研究杂志》 2018年8期

摘要:
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揭示并描绘出厦华电子在巨大的业绩压力下,同步运用自利性业绩归因与盈余管理,实现业绩信息披露操控的脉络和全景。案例公司首先通过盈余管理手段达到业绩扭亏目标,再利用自利性业绩归因来掩蔽盈余管理,同时将公司业绩改善引向成本控制和研发投入等方面的管理绩效,诱导投资者对企业未来发展前景产生乐观预期。研究显示,两种操纵手段的复合式运用对上市公司业绩信息质量产生了叠加的损害效果。

退市制度变革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影响 下载:71 浏览:488

许文静1 苏立2 吕鹏1 郝洪1 《会计研究杂志》 2018年8期

摘要:
本文选取2010~2014年沪深主板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法,检验了2012年我国退市制度变革对公司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退市制度变革没有显著影响公司应计盈余管理行为,但显著抑制了其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主要是降低了公司生产操控和费用操控行为;从退市细化指标看,净利润仍是上市公司触及的主要退市指标,是影响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主要因素,新增退市指标尚未发挥显著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退市新规对真实盈余管理治理效应显著,但对应计盈余管理的制度制约和诱导作用同时存在,导致治理效应不显著,应进一步消除制度诱导因素,压缩*ST公司规避退市中的非经常性应计项目弹性空间。

披露其他综合收益可以给市盈率带来溢价效应吗? 下载:73 浏览:494

王艳1 谢获宝2 《会计研究杂志》 2018年6期

摘要:
基于我国财政部2009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本文研究披露其他综合收益促进公司市盈率溢价的机理与路径。以2009年至2015年我国沪深两市披露其他综合收益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披露其他综合收益可以促进股票价值评价指标市盈率提升,中介效应检验显示披露其他综合收益不仅直接促进市盈率提升,还通过抑制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而提升公司市盈率。此外,还发现强制性披露其他综合收益可以替代自主性较强的公司治理行为,提高盈余信息质量并促进市盈率提升。本文的结论对"暂时性收益"研究形成了有益的补充,为强制性会计政策执行机制与自主性较强的公司治理行为之间存在着替代效应而非互补效应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还为其他综合收益披露如何履行"受托责任观"会计目标提供了决策参考。

应计操纵与年报文本信息语气操纵研究 下载:82 浏览:486

王华杰 王克敏 《会计研究杂志》 2018年6期

摘要:
本文研究应计操纵对年报文本信息语气操纵的影响。研究发现,应计操纵为正向时,年报文本信息可操纵语气显著为正;应计操纵为负向时,年报文本信息可操纵语气显著为负;且上述关系在应计操纵约束较大、分析师跟踪较多、机构持股比例较高的公司以及2007年实行新会计准则后更显著。研究表明,年报文本信息语气操纵方向与应计操纵方向相同,即管理者会通过操纵文本信息语气辅助其盈余管理行为,且盈余管理约束会加强该策略选择。本文揭示了文本信息操纵对数字信息操纵的补充效应,相关研究结论对于识别管理者信息披露策略组合,提高年报文本信息披露质量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企业社会责任能抑制盈余管理吗?——基于应规披露与自愿披露的经验研究 下载:79 浏览:506

陈国辉1关旭1,2 王军法3 《会计研究杂志》 2018年4期

摘要:
本文以2008-2012年我国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应规和自愿披露方式下社会责任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以及两种披露方式对盈余管理影响存在的差异,同时验证了企业自愿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动机。结果表明:应规披露方式下社会责任对真实盈余管理抑制作用明显;自愿披露方式下对三种盈余管理方式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两种披露方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自愿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是出于伦理动机履行社会责任。本文进一步丰富了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的研究文献,同时为监管部门制定企业社会责任披露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

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文献综述 下载:77 浏览:941

陈文浩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2期

摘要:
本文对近年来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二者间的关系做了理论综述;通过系统地梳理文献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对盈余管理的作用方向并不固定,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层既有可能抑制盈余管理行为,也有可能促进盈余管理行为,其中道德因素与管理者自利心理会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对盈余管理的作用方向。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