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地铁区间盾构下穿密集房屋群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下载:76 浏览:491

余涛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6期

摘要:
通过对东莞地铁1号线某盾构法隧道在下穿密集房屋群处的掘进过程的计算模拟,分析研究了在不同掌子面掘进压力和不同盾尾注浆压力下地表和房屋位移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处理措施对洞内截桩房屋的沉降影响,得出以下结论:掌子面掘进压力对于控制地表和地面建筑沉降方面,效果显著大于盾尾同步注浆压力的作用;地面房屋的基础形式及与隧道的位置关系是影响其竖向位移的重要因素,应结合房屋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地基加固比基础托换更利于控制房屋沉降,且两者同时采用的必要性不大。

BIM技术在电力隧道盾构施工风险源可视化应用 下载:67 浏览:466

刘英城1 岳川2 梁景智2 《中国土木工程》 2019年11期

摘要:
分析了BIM技术在盾构风险管控应用的效果情况。通过BIM技术的使用弥补了传统盾构风险管控在实际使用过程的一些不足。从220kV石井~环西电力隧道工程实际出发,分析了盾构施工的风险源分布情况,并针对电力隧道本身和风险源创建BIM模型,实现了盾构风险源管控可视化。同时盾构监控可视化平台还有监测数据分析功能,帮助施工管理人员和现场施工人员对盾构实时风险有了更为真实深入的了解。盾构风险源的可视化为现场的盾构施工和项目管理人员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并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达到了降低盾构施工发生的概率的目标。

地铁车站上跨大断面高铁盾构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下载:67 浏览:468

金先京1 袁传旭1 薛朗2 吴俊芳2 《中国土木工程》 2019年7期

摘要:
地铁工程施工线路较长,往往与既有道路、建构筑物交叉施工,或跨越既有铁路、公路以及管道施工,如何保证既有工程的运营安全、控制结构变形和位移,同时保证在建工程的施工安全,减小施工和运营的交叉影响是研究的重点。阐述了地铁车站上跨大断面高铁盾构隧道施工技术,以及在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填海区复杂地层双盾构隧道地表沉降研究 下载:76 浏览:475

周长永 韩美勇 袁竟 《中国土木工程》 2019年5期

摘要:
盾构法是地铁隧道施工常用的工法之一,但对于填海地区盾构推进过程中引起复杂地层的地表沉降的机理,目前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工程实践经验积累,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为此,本文以深圳地铁某区间地铁隧道开挖为例,利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软件Midas/GTS NX对地铁双盾构隧道开挖过程进行数值分析,计算得到由隧道开挖造成的地表沉降曲线,结合实际监测数据分析了隧道地表沉降随盾构推进时沿横向分布的变化规律,为本工程的后续施工及类似工程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

海底隧道复合地层盾构掘进刀具磨损原因分析及对策 下载:74 浏览:462

陈集勇 《中国土木工程》 2018年10期

摘要:
海底隧道盾构掘进由于复杂的地质情况及不可预测的因素较多,容易对盾构机刀具造成严重的磨损,而海底隧道盾构施工在国内工程案例相对比较少,缺乏海底盾构施工的经验,通过总结海底盾构掘进施工经验,刀具磨损的原因及对策,希望对相关海底盾构掘进施工有所借鉴。

地铁隧道全断面砂层土压盾构超近距离侧穿建筑物施工技术研究 下载:54 浏览:465

陈树茂 袁梦 《中国土木工程》 2018年10期

摘要:
地铁隧道盾构施工运用土压平衡满仓掘进工艺,克服全断面砂层地质中盾构掘进对地层扰动大的难题。通过提前筹划,优化措施,精细管理,动态调整,在全断面砂层地质中以微小沉降近距离安全顺利侧穿3栋年代久远、结构薄弱建筑物。总结的施工技术经验,为以后类似边界条件下盾构隧道施工提供了良好借鉴。

盾构隧道下穿既有线路的影响效应分析 下载:74 浏览:459

冯健璋 《中国土木工程》 2018年10期

摘要:
以广州轨道交通某区间下穿城市公路及桥梁工程为背景,通过现场监测数据和数值模拟手段,对注浆加固前后地层的沉降情况和桥桩的变形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盾构施工引起的路基与桥桩最大沉降发生在隧道开挖上方且略滞后于开挖进度;采用袖阀管注浆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结构沉降、减小沉降影响范围,还可以抑制由地层应力释放引起的管片上浮;确定了线路两侧20 m为盾构施工重点监测区域;明确了下穿施工掘进速度、出土量及注浆量的变化范围。通过本项目下穿影响效应的分析,力求为今后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土压平衡盾构机下穿既有地铁线路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下载:68 浏览:471

林旭红 《中国土木工程》 2018年1期

摘要:
近年来,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大面积应用盾构法施工,涉及到盾构下穿运营线路也越来越多,如何控制好盾构掘进下穿既有线是盾构施工控制难点与重点。结合广州轨道交通七号线一期土压平衡盾构机下穿运营三号线,从现场监测的数据分析等方面总结归纳地铁下穿既有线路的关键点及其相应的控制措施,避免施工出现施工事故。

微型盾构顶管施工混合注浆减摩的应用与研究 下载:68 浏览:473

郑磊 牛凯 《中国土木工程》 2018年1期

摘要:
微型盾构顶管施工在香港地区地下管线施工中应用较为普遍。注浆减摩工艺作为顶管施工中的一项关键工作在减少顶进阻力,增加单次顶进长度,提高顶管线性控制质量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文章结合两种材料的注浆减摩原理及工程实际应用,详细介绍了一种在施工中得到应用的混合注浆减摩工艺。

地铁盾构始发安全控制关键技术 下载:10 浏览:126

王明亮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盾构始发施工风险较大,也是盾构施工最受重视的环节。依托北京地铁17号线某工程,对盾构始发过程中涉及的反力架和始发基座安装、盾构机始发调试、端头加固、负环管片的安装等施工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阐述了盾构始发试掘进及相关参数选择的要点和始发施工注意事项,以期为类似盾构施工提供借鉴。

砂砾石地层桩基拔除施工技术 下载:12 浏览:138

姜景双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为了在富水砂砾石地层中盾构机安全穿越钢筋混凝土桩基础,提出了采用全回转套管机拔除的解决思路。通过对全回转套管机刀尺、刀具的改良,提高钢套筒下压沉入效率;通过对全回转套管机扭矩、压入速度、压入垂直度等参数控制的改进,克服工程遇到的硬土、硬岩等难题;增加气举反循环、注水挖土等工艺清除桩周土,减小拔桩需要克服的摩檫力;在全回转套管机底座加配重稳固机身,减小拔桩过程中套管机振动,确保顺利拔桩。实践证明,采用改进工法进行拔桩时,施工全过程处于安全、稳定、快速、优质的可控状态。

盾构隧道拓建地铁车站施工力学特性分析 下载:11 浏览:132

林攀1 刘志春1 胡指南1 杜孔泽2 郄晓杰1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及城市环境的制约,普通暗挖法在地铁车站施工中所受的局限越来越大,结合国内外工程案例,提出双洞盾构区间隧道拓建地铁车站的方案,可为以后利用盾构隧道扩挖车站或在盾构区间内增设车站提供借鉴。采用数值模拟对既有盾构隧道拓建地铁车站的方案进行分析,重点研究拓建施工过程中既有盾构隧道的位移和应力变化规律:盾构最大主应力沿整个隧道纵向呈"W"型分布,且土体开挖对纵向一定范围内的最大主应力影响较大,而对范围外的最大主应力影响较小,该影响范围的纵向长度是固定的,为19.5 m。前3次土体开挖对盾构隧道的最大、最小主应力影响较大,而剩余部分土体开挖对盾构隧道的最大、最小主应力影响较小。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盾构区间隧道拓建地铁车站的方案是可行的,且由于国内盾构6 m直径较为普遍,施工经验也较丰富,因此有较大推广价值。

盾构隧道拓建地铁车站施工力学特性分析 下载:12 浏览:148

林攀1 刘志春1 胡指南1 杜孔泽2 郄晓杰1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及城市环境的制约,普通暗挖法在地铁车站施工中所受的局限越来越大,结合国内外工程案例,提出双洞盾构区间隧道拓建地铁车站的方案,可为以后利用盾构隧道扩挖车站或在盾构区间内增设车站提供借鉴。采用数值模拟对既有盾构隧道拓建地铁车站的方案进行分析,重点研究拓建施工过程中既有盾构隧道的位移和应力变化规律:盾构最大主应力沿整个隧道纵向呈"W"型分布,且土体开挖对纵向一定范围内的最大主应力影响较大,而对范围外的最大主应力影响较小,该影响范围的纵向长度是固定的,为19.5 m。前3次土体开挖对盾构隧道的最大、最小主应力影响较大,而剩余部分土体开挖对盾构隧道的最大、最小主应力影响较小。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盾构区间隧道拓建地铁车站的方案是可行的,且由于国内盾构6 m直径较为普遍,施工经验也较丰富,因此有较大推广价值。

地铁盾构隧道抗弯刚度有效率的模型试验研究 下载:10 浏览:133

杨茜1 罗玉屏2 张振波1 王泽洋1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盾构管片拼装过程需要设置环向与纵向螺栓,螺栓接头会对管片整体刚度产生影响。以城市地铁单线单洞盾构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相似模型试验,开展2环管片横向、21环管片纵向加载试验,通过对比分析均质管片与错缝拼装管片,得到了盾构隧道横向和纵向刚度有效率。试验结果表明:隧道各位置的变形与荷载基本呈线性变化;横向抗弯刚度有效率为0.76,纵向抗弯刚度有效率为0.20~0.35。

二维微动探测技术在广州地铁十八号线番南区间的应用研究 下载:10 浏览:145

雷锋国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介绍了小台阵二维微动剖面探测技术在广州地铁18号线番南1号盾构井PN1~番南2号盾构井PN2区间的应用状况。在区间内不能实施钻探的地方开展微动探测工作,探明了地面以下40 m范围内的土岩界面起伏、岩性变化及软弱岩体,为盾构施工提供可靠的物探依据。

地铁富水漂卵石地层盾构滚刀适应性研究 下载:12 浏览:136

薛俊峰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依托成都地铁6号线尚锦路站至红高路站盾构区间的施工实例,对穿越富水漂卵石地层的盾构滚刀适应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滚刀破岩机理分析及破岩效率评价,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对盾构机及刀盘配置进行了优化改造,对滚刀刃宽及滚刀启动扭矩参数进行优化,提高了滚刀对富水漂卵石地层的适应性,降低了刀具磨耗,延长了刀具使用寿命,减少了换刀次数,值得推广应用。

基于三角模糊云贝叶斯网络的盾构下穿段施工风险评估 下载:13 浏览:166

陈洪波1 王宁2 王建西2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为进行不确定性数据下地铁下穿施工风险评估,构建了基于三角模糊云贝叶斯网络(BN)的风险分析模型。将三角模糊数与云理论相结合,提出了定性评判向定量概率分布转化的方法。引入层次分析法(AHP)和状态影响因子得到云数字特征,生成随机风险云与统计方法计算节点条件概率表CPT。以实际工程为依托,建立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网络模型,分析了施工风险水平和因素敏感性。研究结果与实际相吻合,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盾构隧道曲线下穿铁路客站风险源的施工安全控制技术 下载:14 浏览:171

龙刚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在城市地铁网的建设过程中,经常出现城市轨道交通下穿铁路股道和建筑物等风险源。为确保盾构机在推进过程中的不间断运行和沿线风险源的安全,结合呼和浩特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盾构下穿呼和浩特火车站的施工实践,针对风险源的特点,提出了洞内管片背后二次深孔注浆、轨道结构扣轨加固和预埋注浆管等措施,保证盾构隧道下穿过程中各项风险源的安全。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松散区盾构隧道注浆控制技术研究 下载:68 浏览:487

杨栋 《交通技术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以太达村隧道为工程背景,根据隧道注浆理论,结合现场实地考察,制订相应的施工方案。在松散区利用隧道注浆控制技术进行施工,并对隧道注浆机理和施工结果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注浆压力和材料水灰比数值增加,隧道体积收缩率呈现较快增长,但变化曲线呈现非线性增加,注浆压力和材料水灰比对隧道体积收缩率有影响,对变化曲线的峰值没有影响。盾构隧道注浆控制技术使隧道工程质量有明显提升,同时也为其他工程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注浆研究提供参考。

盾构下穿高铁桥梁施工控制技术 下载:54 浏览:438

李盼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随着城市地铁交通的快速发展,盾构下穿各种地面交通线路的情况也频繁发生。以某盾构区间下穿高铁桥梁为例,从施工的角度来探讨降低风险的措施,通过灌注桩加固、掘进参数控制、区间注浆、监控量测及千斤顶应急等施工手段,有效的降低桥墩变形、减少沉降,确保盾构施工和高铁运营两方面的安全,以期对类似工程起到借鉴作用。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