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辨证聆听中医五行音乐治疗小儿脑瘫睡眠障碍42例临床观察 下载:59 浏览:378

荀静平 李玉秀 严晓岚 张梦桃 曾雄 邵宝颜 《中国儿科杂志》 2020年2期

摘要:
目的观察辨证聆听中医五行音乐治疗小儿脑瘫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7月于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住院治疗的伴有睡眠障碍的脑瘫患儿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2组均给予基础康复治疗,如物理治疗、推拿治疗、针灸治疗;对照组予一般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辨证聆听中医五行音乐,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2组的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对照组CSHQ积分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组CSHQ积分除入睡潜伏期1项无明显变化外,其他均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的北京盖什尔神经发育评定量表(Gesel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对照组的Gesell评分仅大运动发育商(DQ)和精细运动DQ 2个能区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5个能区的Gesell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聆听中医五行音乐对小儿脑瘫睡眠障碍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能较好地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提高其发育商、语言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有氧运动改善睡眠障碍合并症患者睡眠质量效果的Meta分析 下载:63 浏览:377

朱志春1 廖亮英2 谭屏3 《现代康复医学》 2020年10期

摘要:
目的:循证医学评价有氧运动对睡眠障碍合并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平台、维普网等中文全文数据库,采集中国睡眠障碍患者有氧运动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8年12月。采用Cochrane协作网中RCT偏倚风险评价标准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6篇,1383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有氧运动能改善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的总体睡眠质量(随机效应模型,MD=-2.78,95%CI=3.46~2.09,P<0.001);亚组分析显示,有氧运动对血液透析患者、肿瘤患者、失眠症患者伴随的睡眠质量和普通社区老人的睡眠均有改善作用。结论:有氧运动能改善不同疾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

帕金森病伴发睡眠障碍的脑结构形态学分析 下载:84 浏览:496

​李晓昶 杨改清 祁萌萌 徐志强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探讨帕金森病(PD)伴发睡眠障碍的脑结构形态学特征。方法对30例PD患者(PD组)进行睡眠障碍的PD睡眠量表评估和头颅MRI检查。以30名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利用FreeSurfer软件实现了基于体素的图像自动分析。结果 PD组两侧扣带回后部及左侧中央前回皮质厚度较对照组减小,右侧侧脑室较对照组增大,两侧海马体积较对照组减小,两侧额极皮质表面积较对照组减少(均P<0.05)。PD组中睡眠障碍者(PDSD组)左额中回后部、两侧扣带回后部、两侧中央前回及右侧颞叶内侧皮质厚度均较无睡眠障碍者(PDnSD组)减小,两侧海马体积较PDnSD组减小,两侧额及皮质表面积较PDnSD组减少(均P<0.05)。结论 PD睡眠障碍可能与认知及躯体运动相关脑区(左侧额中回后部、中央前回,右侧颞叶内侧区)体积减小有关,PD认知及运动障碍与睡眠障碍有一定解剖联系。

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与心理状态和睡眠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58 浏览:375

吴玉琴 王云 《中国护理学报》 2020年2020期

摘要:
探讨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与心理状态和睡眠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9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非痴呆患者9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通过简易精神状态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调查问卷测评患者认知功能、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组经测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症状自评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血管性痴呆患者心理状态、睡眠质量与认知功能均呈正相关性(P <0. 05);研究组血管性痴呆患者心理状态与睡眠质量呈正相关性(P <0. 05)。结论血管性痴呆经认知功能与心理状态和睡眠障碍各自量表评分数据存在相关性,负性心理状态和睡眠障碍可增加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因此,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状态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

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对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与睡眠障碍的影响 下载:82 浏览:302

高志业 许学美 崔红平 《中国护理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探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对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及睡眠障碍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行胆囊切除术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实施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术后1 d和实施干预措施后2周分别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和睡眠质量。结果护理干预2周后,干预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睡眠质量总分高于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医护理临床路径方案可以调和肝胆功能,强健脾胃,祛湿安

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与心理状态和睡眠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35 浏览:386

吴玉琴 王云 《临床医学杂志》 2020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与心理状态和睡眠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9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非痴呆患者9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通过简易精神状态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调查问卷测评患者认知功能、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组经测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症状自评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血管性痴呆患者心理状态、睡眠质量与认知功能均呈正相关性(P <0. 05);研究组血管性痴呆患者心理状态与睡眠质量呈正相关性(P <0. 05)。结论血管性痴呆经认知功能与心理状态和睡眠障碍各自量表评分数据存在相关性,负性心理状态和睡眠障碍可增加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因此,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状态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

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对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与睡眠障碍的影响 下载:20 浏览:176

高志业 许学美 崔红平 《临床医学杂志》 2020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对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及睡眠障碍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行胆囊切除术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实施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术后1 d和实施干预措施后2周分别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和睡眠质量。结果护理干预2周后,干预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睡眠质量总分高于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医护理临床路径方案可以调和肝胆功能,强健脾胃,祛湿安神,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和睡眠障碍,适宜在胆囊切除术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及血清神经递质的影响 下载:84 浏览:501

​祝善尧1 葛伟1 张欢1 葛义俊2 陈贵海2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探讨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及血清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将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0. 1 g/d)口服治疗,联合用药组给予血栓通(450 mg/d)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凝血纤溶功能、血清神经递质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联合用药组及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降低(均P <0. 01)。联合用药组及对照组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用药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间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用药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与治疗前比较,联合用药组及对照组治疗后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显著升高,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水平显著降低(均P <0. 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用药组治疗前t-PA、PAI-1、GMP-140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联合用药组治疗后t-PA水平显著降低,PAI-1及GMP-140水平显著升高(均P <0. 05)。与治疗前比较,联合用药组及对照组治疗后5-羟色胺(5-HT)及多巴胺(DA)水平显著升高,血清谷氨酸(Glu)及天冬氨酸(Asp)水平显著降低(均P <0. 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用药组治疗前5-HT、DA、Glu、As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用药组治疗后5-HT及DA水平显著升高,Glu及Asp水平显著降低(均P <0. 05)。结论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临床疗效,可能与调节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和血清神经递质等因素有关。

综合护理干预在神经官能症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67 浏览:237

石霞 《临床医学杂志》 2019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神经官能症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神经官能症睡眠障碍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研究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PSQI、抑郁(SDS)、焦虑(SA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PSQI评分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干预前两组SDS,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研究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神经官能症睡眠障碍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其睡眠质量及负性情绪,提升护理满意度。

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原因及对策 下载:58 浏览:672

李宇晗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11期

摘要:
目的:对临床检验工作中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对52例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发生误差的病例进行了总结,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归纳。结果:在52名病人中,有44例因采样问题引起的分析前误差,占比(84.62%);有26例是因为收集前的因素引起的分析前误差,占比(50.00%);有11例是收集中的因素引起的分析前误差,占比(21.15%);有7例是因为收集后的因素引起的分析前误差,占比(13.46%)。有8例因试剂问题而产生的误差,占比(15.38%)。结论:在样本采集前、数据采集中、数据采集后每一个环节开展严格的操控,能够有效地减少医学检验技术深入分析前偏差出现,切实保障临床医学诊断治疗的意义。

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患者中系统性睡眠护理的应用效果 下载:58 浏览:671

李宇晗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11期

摘要:
目的:研究系统性睡眠护理在精神分裂症(SCH)伴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干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05月到2023年05月收治的SCH伴睡眠障碍患者60例,随机数字分组,命名为研究组、对照组,各组30例,分析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睡眠质量评分低,P<0.05。结论:SCH伴睡眠障碍患者接受系统性睡眠护理方式,可使其睡眠质量明显改善,值得运用。

早期与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比较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下载:84 浏览:500

​桂小红 王黎萍 吴承龙 孙新芳 《神经科学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比较早期与中晚期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特点,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2014年9月至2016年5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PD患者151例,根据Hoehn-Yahr(H&Y)病情分级将其分为早期患者(1~2级,n=82)及中晚期患者(2.5~5级,n=69)。分别采取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哈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哈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分、H&Y分级、非运动并发症30题问卷(PDNMS)及帕金森病睡眠评分量表(PDSS)对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睡眠质量等进行评定。采用39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调查表(PDQ39)评价PD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结果 中晚期PD患者PDSS总分明显低于早期PD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及中晚期PD患者睡眠障碍主要类型均以睡眠破碎(31.7%,47.8%)及日间过度嗜睡(38.7%,43.5%)为主。2组患者睡眠障碍与病程、HAMA、HAMD、UPDRSⅢ评分及H&Y分级呈负相关关系,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中晚期PD患者睡眠障碍与PDNMS评分及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ED)呈负相关关系(P< 0.05)。中晚期PD患者PDSS总分与PDQ39总分及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社会交往及躯体不适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中晚期PD患者睡眠障碍明显重于早期PD患者,生活质量较早期PD患者进一步降低;病程对PD患者睡眠障碍影响较大。

慢性失眠障碍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的变化对睡眠质量与认知功能的影响 下载:84 浏览:491

​钱婷婷1 李莹雪2 徐劲1 祝善尧1 葛义俊1 张萍1 厉雪艳2 孔晓艺2 陈贵海1 《神经科学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探讨慢性失眠障碍(CID)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 [25(OH)D3]水平及其与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睡眠障碍门诊自2016年10月1日至2018年9月1号收治的CID患者50例,以及同期40例门诊体检的无睡眠障碍健康人群为对照。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2组成员睡眠质量(部分患者接受一整夜多导睡眠监测)。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2组成员总体认知功能。ELISA法检测2组成员血清25(OH)D3含量。结果 CID组患者PSQI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HAMD-17)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D组MoC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物体工作、空间工作及物体再认记忆错误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结果显示:CID组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PSQI评分、空间工作记忆错误数及病程呈负相关关系(P< 0.05);与MoCA评分及多导睡眠监测(PSG)中总睡眠时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CID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下降与失眠严重程度和病程有关,可能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

RBD患者的睡眠结构及其与情绪状态、自主神经功能症状、睡眠质量的相关性 下载:94 浏览:520

​陈书丽1 王金莹1 崔林阳1 朱晓冬1 张美云2 程焱1 薛蓉1 《神经科学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探讨快速眼动期睡眠障碍(RBD)患者的睡眠结构,并进一步分析其与患者情绪状态、自主神经功能症状、睡眠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自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主诉存在睡眠行为异常并经视频-多导睡眠图(v-PSG)检查确诊的22例RBD患者为病例组,募集性别、年龄、文化水平相匹配并经v-PSG检查排除RBD诊断的23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对2组研究对象进行v-PSG监测,并应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及淡漠症状评定量表(AES)、帕金森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症状评定量表(SCOPA-AUT)、帕金森病患者睡眠状况评定量表(SCOPA-SLEEP)进行情绪状态、自主神经功能症状、睡眠质量评估。采用统计学方法 ,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间睡眠结构及周期性腿动指数(PLMI)、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觉醒指数等相关参数的差异,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间情绪状态、自主神经功能症状、睡眠质量等量表评分的差异,分析病例组情绪状态、自主神经功能症状、睡眠质量等量表评分与睡眠结构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非快速眼动期(NREM)-Ⅰ期睡眠增多,NREM-Ⅱ、NREM-Ⅲ期睡眠减少,PLMI增高,CES-D评分增高,SCOPA-AUT量表中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症状评分及总分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CES-D评分与NREM-Ⅰ期睡眠所占睡眠结构的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520,P-=0.000),SCOPA-SLEEP量表中夜间失眠(SLEEP-N)评分及总分(SLEEP-T)与PLMI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465,P=0.029;r=0.444,P=0.039),SCOPA-SLEEP量表中日间嗜睡(SLEEP-D)评分与NREM-Ⅲ期睡眠所占睡眠结构的百分比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480,P=0.041),SCOPA-AUT量表中心血管系统症状评分与PLMI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439,P=0.041)。结论 RBD患者客观存在睡眠结构紊乱,PLMI增加,及容易合并抑郁情绪,以及存在消化、泌尿系统等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症状。RBD患者的心血管系统症状、夜间睡眠问题的发生与PLMI有关,抑郁情绪的出现或与NREM-Ⅰ期睡眠延长造成的神经递质紊乱尤其是5-羟色胺减少有关,日间嗜睡与NREM-Ⅲ期睡眠缩短相关。

补肾益髓法对帕金森病肾虚髓减证患者非运动症状的影响 下载:76 浏览:507

陈路1 韦一佛2 刘明1 马丽珍1 陈志刚1 《当代中医药》 2019年8期

摘要:
目的观察补肾益髓法治疗帕金森病肾虚髓减证患者非运动症状的疗效。方法将60例帕金森病肾虚髓减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以抗帕金森病西药治疗为基础,治疗组加用补肾益髓法方药治疗3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1、3个月进行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疲劳量表、嗜睡量表、便秘量表评分,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评分,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 00%,对照组为66. 67%,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治疗3个月PDSS、疲劳量表、嗜睡量表、便秘量表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低于同时间对照组(P <0. 05);两组治疗前后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补肾益髓法可改善帕金森病肾虚髓减证患者疲劳、日间嗜睡、睡眠障碍、便秘等非运动症状。

老年痴呆患者睡眠障碍的非药物疗法研究现状 下载:338 浏览:3458

​刘珺 《老龄研究进展》 2022年9期

摘要:
随着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老年痴呆症的患病率越来越高,合并睡眠障碍将加速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减退。文章主要介绍了老年痴呆伴发睡眠障碍患者的非药物疗法。

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研究 下载:409 浏览:4176

林艺君 《老龄研究进展》 2021年4期

摘要: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到2018年12月的70例老年糖尿病伴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针对性护理干预组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睡眠时间增加1小时所需天数、醒后无疲惫感所需的天数;护理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评分;睡眠障碍好转率。结果:针对性护理干预组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评分、睡眠时间增加1小时所需天数、醒后无疲惫感所需的天数、睡眠障碍好转率对比对照组有优势,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伴睡眠障碍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虞山医派金氏中医山海螺的认识及临床应用 下载:280 浏览:3003

1毛羽芬 2蒋丽 3张吟真 《中医研究杂志》 2022年4期

摘要:
目的:对金氏中医临床应用中药山海螺经验总结分享。方法:临床结合中医理论基础、西医理论基础及现代药理研究,充分发挥其药用价值。结果:山海螺味甘,性凉,既能清补又能清解,长于补气,亦可养阴,补气不燥,集清肺润燥、补虚通乳、排痈解毒、化痰散结及安神助眠之功于一体。结论:临床辩证配伍,应用于咳嗽、哮病、喘证、产后缺乳及围绝经期睡眠障碍效果可。单味要茶饮作用探索,深耕中医养身。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及对癌因性疲乏的影响研究 下载:70 浏览:722

史婷婷 刘红 胡永霞 《肿瘤研究》 2024年12期

摘要:
目的:研究医护人员集成一体化护理服务对原发性肝癌病患癌因性疲倦及睡眠有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0月-2022年10月住院的300例原发性肝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150例,接受常规护理)和观察组(150例,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生存期及 SPIEGEL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存期 PFS及 SPIEG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 RPFS总分和感觉、情绪、认知和情绪、行为和严重度在各个方面的评分都比对照组低(P<0.05)。 SPIEGEL量表的总分和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夜醒次数、睡眠深度、做梦次数和醒来感觉的分数都较护理前和对照组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的护理模式能明显减轻原发性肝癌病人的癌因性疲乏,改善其睡眠质量。

研究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护理效果 下载:236 浏览:2674

张兴丽 《心理学研究》 2021年8期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96例本院于2019年8月至同年12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应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常规组(48例,采用常规护理)与研究组(48例,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的各项评分。结果:经护理后可知,研究组患者PSQI量表各项指标均低于常规组,以上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抑郁症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其睡眠质量,进而缓解该病症带来的不良表现。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