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山西西山煤矿矿区不同类型植被修复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下载:78 浏览:499

刘阳 闫美芳 王璐 崔菲菲 范丽娜 《中国土壤》 2020年2期

摘要:
分析矿区人工重建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SO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旨在揭示不同植被修复土壤养分恢复、循环与运转规律,为矿区生态系统的修复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山西省太原市西山煤矿废弃区2006年复垦栽植的火炬树(Rhus typhina)、松树(Pinus tabuliformis)和栎树(Quercus liaotungensis)三种典型植被修复区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了不同植被修复区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矿区内植被修复区0~30 cm土层土壤SOC、N、P含量均显著高于自然恢复区。栎树修复区0~30 cm土层土壤SOC、N含量显著高于松树和火炬树修复区(P <0.05),而P含量在三种植被修复区土壤中差异不显著(P> 0.05);(2)矿区内植被修复区0~30 cm土层土壤C/N、C/P、N/P均显著高于自然恢复区(P <0.05)。火炬树修复区0~30 cm土层土壤C/N平均值为18.17,显著高于松树和栎树修复区的11.51和13.34(P <0.05);栎树修复区0~30cm土层土壤N/P、C/P平均值为1.23、16.24,显著高于火炬树、松树修复区的0.7、12.58和0.67、7.81(P <0.05);(3)相关性分析表明,三种植被修复区0~30 cm土层土壤SOC与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而P与SOC、N含量之间相关性不显著(P> 0.05);C/N与SOC、N、P含量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N/P、C/P与SOC、N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1)。这说明增加土壤氮素供应有助于促进矿区的植被修复。

基于核偏最小二乘的矿区土壤Cu含量高光谱反演 下载:84 浏览:485

郭云开1,2 钱佳1,2 蒋明1,2 章琼1,2 《中国土壤》 2019年7期

摘要:
本文探究应用高光谱遥感手段反演铜锌矿区土壤Cu含量的可行性,以湖南省某矿区土壤为例。在对原始高光谱重采样、一阶微分、对数、连续统预处理后,分别进行与Cu含量的相关性分析,最终选用一阶微分变换光谱数据进行建模。在建模反演时,针对多元线性回归(MFL)和传统偏最小二乘(PLS)在应用过程中没有考虑变量间的非线性关系的缺点,提出了基于核偏最小二乘(KPLS)回归的土壤Cu含量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PLS和MFL,KPLS能较好的提升土壤Cu含量估算能力,预测样本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3.25%,明显高于MFL的32.22%和PLS的14.18%。研究结果也表明了高光谱遥感手段可以反演矿区土壤Cu含量,且核偏最小二乘模型也可为其它土壤重金属的反演提供参考。

基于GIS和RS的矿区土壤侵蚀分级及其适用性研究 下载:84 浏览:479

杨峻1 白中科1,2 《中国土壤》 2018年8期

摘要:
为研究矿区土壤侵蚀的变化特征并探讨土壤侵蚀分级方法的适用性,以平朔矿区为例,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运用遥感影像、土地利用数据和数字高程数据,借助ENVI与Arc GIS软件,对矿区1986、2000和2013年进行了三期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分析了数量变化和时空变化的特征,并以此对平朔矿区的土壤侵蚀强度进行了分区。结果表明:平朔矿区各土壤侵蚀等级面积有着微度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烈侵蚀>极强烈侵蚀>剧烈侵蚀的特征,侵蚀状况的时空变化与矿区人为扰动的影响相一致,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的"三因子"法在矿区的应用应得到改进,需综合考虑矿区不同土壤类型、植被类型和地质条件等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使其更适合在矿区内应用。

长平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充水条件研究分析 下载:83 浏览:494

张美娟 孙志钢 肖岩 《中国能源进展》 2020年12期

摘要:
为了保证长平矿井的生产安全,结合长平矿区实际的水文地质条件,有针对性地做好矿井防治水工作。从充水水源、充水通道、充水强度和底板突水危险性四个方面对煤层开采时的充水条件进行研究分析,为煤矿的安全开采提供了水文地质基础条件。

长平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充水条件研究分析 下载:86 浏览:462

张美娟 孙志钢 肖岩 《中国能源进展》 2019年1期

摘要:
为了保证长平矿井的生产安全,结合长平矿区实际的水文地质条件,有针对性地做好矿井防治水工作。从充水水源、充水通道、充水强度和底板突水危险性四个方面对煤层开采时的充水条件进行研究分析,为煤矿的安全开采提供了水文地质基础条件。

抽油机减速器润滑剂的选用 下载:24 浏览:333

贾品元1 雷璐娟2 罗海强1 刘敏3 《中国石油工业》 2018年12期

摘要:
分析了抽油机减速器的结构特点、工作环境特征以及常用流体润滑剂CKC150、15W/40CD、HM100等产品的使用特点与不足,在此基础上系统讨论了抽油机减速器的摩擦、磨损特点、润滑特点以及对润滑剂的性能要求,探讨了润滑油和半流体润滑剂这两类抽油机减速器用润滑剂的质量规格、温度适应等级、黏度等级的选择依据和方法。指出半流体润滑剂是能够更好满足抽油机减速器长期野外作业特殊工况要求的润滑剂产品。

硫磺沟矿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 下载:46 浏览:433

何静1,2,3 阴俊齐1,2,3 夏倩柔1,2,3 伍德彦1,2,3 丁鹏1,2,3 秦璐1,2,3 《中国环境保护》 2018年4期

摘要:
以新疆硫磺沟矿区1986年和2015年遥感影像数据解译结果为基础,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在对其景观变化分析的基础上,评价了煤矿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986-2015年硫磺沟矿区草地面积逐步下降,由98.56%下降到90.99%;工矿地面积逐渐增加,由0 hm2增加到689 hm2。1986-2015年矿产资源开发导致硫磺沟矿区景观生态风险升高,草地的生态风险指数最大,工矿用地、未利用地、农田、林地的生态风险均有增加。生态脆弱区矿产资源开发所带来的生态影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准东煤矿开采区表层土中多环芳烃的污染及健康风险 下载:54 浏览:389

娜孜拉·扎曼别克1,2,3 孔利锋1,2,3 陈勇1,2,3 张琳1,2,3 胡潇涵1,2,3 杨永虎1,2,3 《中国环境保护》 2018年3期

摘要:
在新疆准东煤矿开采区采集6个表层土样品,探讨研究区域表层土中PAHs的含量、主成分、来源及健康风险。结果显示:准东煤矿开采区表层土中PAHs主要以Phe、Fla和Ant单体为主,显示出富三环的特征;SPSS18.0软件分析显示,Bb F、Chr、Ba P、Pyr、Fla与主成分Phe的相关性比较大;研究区域表层土中PAHs主要来源于煤或木材的燃烧产物的排放、不完全燃烧及挥发;终生致癌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域表层土中PAHs存在潜在健康风险,会对人体健康带来潜在影响。本研究对预防煤矿开采区土壤污染、指导煤矿开采区恢复期土壤的修复及安全处置具有重要意义。

特厚煤层综放面合理不放煤距离模拟分析 下载:80 浏览:488

鲍永强 《冶金学报》 2019年2期

摘要:
为了对特厚煤层综放面合理不放煤距离分析,文中结合8105工作面工况条件,建立了数值模拟模型,建立了不放煤距离分别为80 m、50 m、20 m、0 m时,支承压力对1070大巷及8105工作面中部回风巷的影响;在合理的停采线煤柱宽度的基础上,研究在不放煤距离为80 m、50 m、20 m和0 m时煤壁坍塌对停采线煤柱及巷道应力及围岩变形的影响。

宜昌市矿区矿渣废弃地边坡植被恢复的物种推荐与搭配探讨 下载:84 浏览:516

郭萍1 夏栋2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18年7期

摘要:
以宜昌市龙泉镇某矿区矿渣废弃地边坡为研究对象,应用普通生态学调查方法对边坡重建植被群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矿区矿渣废弃地边坡的植被生态修复样地内植物种类计15科24属24种,其中禾本科植物和菊科植物居多,分别为5种和6种,其他都是1科1种。根据植被调查和文献统计的结果,筛选出矿区矿渣废弃地边坡植被生态修复先锋物种为:狗尾草、狗牙根、铺地榕、高羊茅和竹叶草。在筛选先锋物种的基础上,考虑矿区矿渣废弃地边坡的陆生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为快速达到边坡复绿效果,提出了植被恢复物种搭配组合。

油气田矿区员工培训工作现状及提升策略 下载:78 浏览:370

谭攀峰 李蓓 李建伟 徐扬 熊兰琼 梅琦 《天然气进展》 2020年6期

摘要:
鉴于新时期我国油气田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构建有效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为人才培养和成长搭建更为有效的平台,成为推进油气田人才队伍建设、保持战略定力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鉴于此,通过总结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下属矿区培训工作现状及成果,分析了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训工作进一步提升的策略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油气田矿区在人才培训和培养上进行了积极而有效地探索,通过制定并落实培训管理制度促进了培训规范化,通过加强培训体系建设促进了培训方式升级和培训环境优化,通过整体部署培训工作促进了全员培训分层推进;②油气田矿区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培训工作认识不足、培训需求缺乏分析调研、培训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以及培训评估机制不健全等;③针对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分类进行培训需求特点分析、完善培训管理体系、优化培训课题,构建全面有效的评估体系等提升矿区培训工作的建议。

赣南6县稀土矿区分布及其植被恢复的遥感动态监测 下载:87 浏览:483

熊恬 苇江丰 齐述华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18年2期

摘要:
稀土资源的开采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矿区生态环境带来了不良影响,为此有必要开展稀土矿区的分布动态及矿区植被恢复的监测。以江西省赣州市安远、龙南、定南、全南、信丰和寻乌6县为研究区,利用Google Earth平台的高分辨率影像,目视解译稀土矿分布范围,然后以多时相Landsat遥感数据来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和植被覆盖度,通过回溯法确定1990—2015年稀土矿开采范围的变化及矿区植被恢复状况。结果表明:稀土矿区总面积为58.23 km2,其中定南和寻乌县的开采面积分别为18.23和16.27 km2,分别占开采总面积的31.31%和27.94%;稀土矿开采的工艺以堆浸法为主,对地表植被破坏大;稀土开采在1990—2000年呈快速扩张趋势,在国家采取矿区管控措施后,稀土矿无序开采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2000—2005年开采面积减少,2010—2015年开采面积减少到9.21 km2;以原地浸矿法为主开采稀土的龙南县,矿区植被恢复效果较好,其他各县的矿区植被恢复效果不明显。

基于深度学习的山东大尹格庄金矿床深部三维预测模型 下载:45 浏览:454

邓浩1,2 郑扬1陈进1,2 魏运凤1毛先成1,2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2期

摘要:
在隐伏矿体三维预测中,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找矿指标对矿化富集部位的指示性。然而,找矿指标容易受到找矿概念模型可靠性和成矿信息提取有效性限制,从而影响预测的准确性。论文以山东大尹格庄金矿隐伏矿体三维预测为例,基于深度学习方法,构建矿床深部隐伏矿体三维预测模型,旨在利用深度网络模型,学习获得对矿化具有显著指示性的找矿指标,提升三维预测的准确性。该方法将三维地质模型及其形态特征转换为适合卷积网络二维图像,采用卷积神经网络实现找矿指标的自动提取,并构建三维地质模型到矿化富集地段的定量关联。利用该方法建立了大尹格庄金矿的三维预测模型,经与几种人工建立找矿指标预测模型的对比分析,表明基于深度学习的预测模型较大地提升了预测准确性。

准东红沙泉矿区重金属生态风险缓冲区分析 下载:24 浏览:249

袁婷婷1,2 王志强1,2 汪溪远1 马玉1,2 韩勇3 张子光3 《土壤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矿产资源开发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调查准东煤田的红沙泉煤矿及其周边公路两侧表层土壤(0~20 cm)中七种重金属镉(Cd)、汞(Hg)、砷(As)、铬(Cr)、铜(Cu)、锌(Zn)、铅(Pb)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使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矿产开发造成的潜在生态风险,并使用缓冲区分析法进一步划分了风险等级。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中重金属Cd和As处于重度污染,含量分别超标100%和93%。重金属Hg和Zn处于轻微污染水平,其余重金属未超标;(2)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从红沙泉矿区沿公路至雀仁乡方向0~30 km内均处于重金属污染影响的敏感区域。单一因子风险指数均超出最高等级,因此存在很高的潜在生态危险;(3)缓冲区分析说明以红沙泉矿区为中心,根据距离可划分成四个缓冲区,其生态风险按大小排序为Ⅱ>Ⅰ>Ⅳ>Ⅲ。上述方法对类似的研究具有借鉴价值,也为当地政府制定污染防治预案提供了参考。

重金属在矿区土壤——蔬菜系统的吸收与迁移特性研究 下载:34 浏览:247

赵云青 周怡 黄兴洁 王静波 李恋卿 《土壤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农产品安全倍受大家的关注。研究选择某铅锌矿区周边的蔬菜地,采集叶菜类蔬菜及土壤样品,研究Cd、Pb、Cu、Zn在土壤中的赋存形态及其在土壤-蔬菜系统中的迁移特性。结果表明,污染土壤中Cd、Pb、Zn超标,分别为国家标准限值的1.44~6.44倍、2.97~3.88倍和1.30~2.30倍。BCR连续提取结果显示,Cd、Pb以可还原态为主,Cu、Zn以可还原态和残渣态为主,可还原态Cd、Pb、Cu、Zn分别占总量的70.6%、79.0%、34.4%和38.1%;残渣态Cu、Zn分别占总量的34.6%和30.2%。酸可提取态Zn、Cd分别达13.2%和6.3%。供试蔬菜茎叶中Pb含量超标,为国家标准限值的1.50~5.83倍。蔬菜茎叶中Cd、Pb含量与其土壤中可还原态含量显著正相关,Cd含量与土壤酸可提取态Cd含量显著正相关。蔬菜Cd的富集系数(BCF)相对较高(0.61~3.34),其中水芹和香芹Cd、Pb、Zn的BCF值显著高于其他蔬菜。蔬菜中Zn的迁移系数(TF)较高(0.54~2.07)。叶用芥菜中Cd、Pb、Zn的TF值较高,分别为1.02、2.25、1.62。因此,在污染土壤蔬菜风险评价中需要考虑不同蔬菜品种对重金属吸的吸收迁移特性的差异。

1985~2015年淮北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预测研究 下载:50 浏览:368

刘斌寅1 赵明松1,2,3,4 卢宏亮1 张平1 陆龙妹1 《土壤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以1985、1995、2005、2015年4期遥感影像为基础,应用RS、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分析了淮北市1985~2015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并采用ANN-CA模型预测2025年淮北市土地利用数据。结果表明:1)淮北市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耕地面积占60%以上,建设用地次之;近30年,建设用地和林地面积呈增加趋势,耕地、水域和草地呈减小趋势;2005~2015年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变化显著,各类土地利用面积变化速率加快。2)1985~2015年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主要为耕地向建设用地转变、水域向耕地和建设用地转变。3)1985~2015年淮北市土地利用破碎化程度不断升高,景观格局趋向复杂化,景观异质性增强。4)2015~2025年,林地面积将保持不变,耕地、草地、水域面积减少,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

油价波动背景下石油企业的财务绩效分析 下载:55 浏览:426

何茜 郭艳妮 张凡勇 朱明治 《天然气进展》 2019年5期

摘要:
为有效规避油价风险、提升石油企业财务绩效、增强石油企业的竞争力,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采用2008-2017十年间国际油价以及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的利润数据,分析了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的企业整体利润,以及其勘探与生产和炼化板块的利润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从企业整体利润看,石油企业的利润与原有价格的走势基本一致,相对平稳且合理的国际油价有助于石油企业的利润表现;②从上下游板块来看,低油价容易导致勘探与生产板块的利润风险,高油价容易导致炼化板块的利润风险,80~90美元/桶的国际油价是国内炼化板块的一个大致的盈亏平衡区间。结论认为:国内石油企业需要通过加强勘探与生产板块的成本费用管控降低油气操作成本,通过集约发展炼化产业提高炼化产业竞争力,加大国际石油勘探与开发的合作保障原油供给以及通过加强销售能力降低销售成本从而提升销售盈利能力。

浅谈青海省鱼卡矿区三井田含煤地层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下载:51 浏览:374

赵宇星 《煤炭技术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青海鱼卡矿区三井田煤层结构复杂,鱼卡矿区三井田含煤地层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以及曲流河三类沉积相。大煤沟组一段沉积期主要以冲积扇相发育为主,大煤沟组二段沉积期主要发育辫状河相,石门沟组一段沉积期主要发育曲流河相,通过对典型钻孔ZK38-2沉积相划分及走向上钻孔之间的沉积相对比研究,对井田内煤层对比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新集矿区不同水体氢氧同位素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下载:59 浏览:378

廉法宪1 储成想1 姜春露2 《煤炭技术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新集矿区地表水蒸发作用较强,相对富重氢氧稳定同位素,d值较高,松散层水和煤系砂岩水蒸发较弱,相对贫重氢氧稳定同位素。新生界松散层水是亚现代水与近期补给水的混合,新集一矿和二矿煤系砂岩水主要为亚现代水或亚现代水与近期补给的混合水,而新集三矿、刘庄矿和板集矿存在新生界松散层现代水对砂岩裂隙含水层的补给。

GPS-RTK在矿区测量中的实践应用 下载:55 浏览:393

张丽霞 何苗 《煤炭技术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对GPS-RTK测量技术的精度进行了分析,发现GPS-RTK测量技术在煤矿矿区沉降监测中的优势。以马脊梁矿为研究对象,采用GPS-RTK与全站仪进行矿区沉降监测的精度工业试验。监测数据结果表明:GPS-RTK与全站仪的监测结果具有一致性,准确度和精度较高。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