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人工晶状体垫板技术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中的临床应用 下载:48 浏览:366

梁坤 蒋正轩 陶黎明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过程中优先植入人工晶体对硬核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Ⅳ~Ⅴ级硬核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分为采用人工晶体垫板技术(A组) 30例(30只眼)和常规超声乳化组(B组) 30例(30只眼)。比较两组术后第1天、第7天及1个月时眼部相关指标差异。结果术中两组超声时间(UST)、超声能量(CDE)及计算能量复合参数(AECP)(AECP=UST×CDE)比较P>0.05,两组在超声乳化过程中使用的能量并无明显差异。术后第1天A组与B组比较,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央角膜厚度的变化值(CCTc)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A组与B组比较,BCVA、CCTc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角膜内皮计数变化值(ECCc)术后第7天A组较B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A组与B组比较,BCVA、CCTc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ECCc术后1个月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晶体垫板技术对硬核白内障患者可以减轻角膜水肿,减少角膜内皮细胞的丢失,术后视力恢复快,更具安全性及有效性。

乳化劈裂和垂直劈核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下载:58 浏览:412

朱崇雁 周洪伟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3期

摘要:
目的比较乳化劈裂和垂直劈核在学习曲线阶段用于硬核白内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对照研究。157例(157只眼)硬核白内障,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乳化劈裂组79只眼,垂直劈核组78只眼。比较超声时间(UST)、累积消耗能量(CDE)、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内皮细胞(CEC)计数和丢失率、并发症差异。结果垂直劈核UST显著低于乳化劈裂(t=12. 39,P <0. 05),垂直劈核法组累积消耗能量显著低于乳化劈裂法(t=5. 20,P <0. 05),两组最佳矫正视力无统计学差异(t=-0. 21,P <0. 05)。垂直劈核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显著高于乳化劈裂(W=5669. 50,P <0. 05),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显著低于乳化劈裂(W=4493. 50,P <0. 05)。两组术后早期角膜内皮水肿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 0. 05)。两组后囊破裂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 05),Irvine-Gass综合征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 0. 05)。结论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学习曲线阶段,在垂直劈核比乳化劈裂使用更少的超声时间、累积消耗能量,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更低。

挤压核、压核块技术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 下载:64 浏览:423

刘少勤 张进松 侯泽江 胡继元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挤压核、压核块技术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行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162例(162只眼),随机分成研究组(A组)和对照组(B组),两组均采用水平劈核技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研究组(A组)采用挤压核、压核块技术。观察术中平均超声乳化时间、平均超声能量、后囊膜破裂发生率、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劣。结果研究组(A组)各项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B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挤压核、压核块技术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能够缩短超声乳化时间,减少能量使用,降低后囊膜破裂发生率,保护角膜内皮细胞。

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分析 下载:214 浏览:2175

李芳 徐文双 刘先锋 《中国眼科杂志》 2022年9期

摘要:
目的:研究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硬核白内障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采用抽签的方式为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将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观察组则给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裸眼视力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两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数在术后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白内障患者时通过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进行治疗能够真正达到改善患者角膜散光度的效果,而且患者进行手术之后并发症情况更少,值得应用与推广。

硬核白内障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下载:212 浏览:2156

全贝子 刘建飞 《中国眼科杂志》 2022年8期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硬核白内障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硬核白内障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方法,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治疗有效率及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情况对比分析,得出研究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硬核白内障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可以实现患者视力的及时恢复,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应用效果显著。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对硬核白内障成效研 下载:216 浏览:2190

王江波 《中国眼科杂志》 2022年4期

摘要:
目的:以硬核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价和对比患者应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的效果。方法:将144例硬核白内障患者分为研究组(n=72)及参考组(n=72),参考组患者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研究组患者应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结果:比较术前患者角膜散光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角膜散光明显低于术前且术后次日、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研究组患者角膜散光均交参考组低,P<0.05,术后3个月患者角膜散光组间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后囊膜混浊等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黄斑囊样水肿、虹膜粘连、人工晶状体表面色素沉着等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硬核白内障患者应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均能够

分析对硬核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效果 下载:267 浏览:2704

曾文明 陈虎 王峰 冯希伟 《中国眼科杂志》 2021年9期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硬核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160例(176眼)硬核白内障患者资料,其中74例(81眼)行常规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设为对照组;86例(95眼)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散光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角膜散光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核白内障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术后视力和散光度恢复良好,并发症少。

硬核白内障小切口手法娩核术后眼表和泪膜变化的对比分析 下载:265 浏览:2682

赵敏 《中国眼科杂志》 2021年5期

摘要:
目的:分析硬核白内障小切口手法娩核术后眼表和泪膜变化情况。方法: 2019年2月-2020年5月于我院诊断为硬核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5应用超声乳化术治疗(n=50),B组应用硬核白内障小切口手法(n=50),术后随访3个月,记录前节OCT下泪河高度并行泪液分泌试验(shiermerI)。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周泪河高度均明显小于术前(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泪河高度略小于于术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1周的泪液分泌试验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硬核白内障小切口手法娩核术较超声乳化术在术后短期会更显著影响眼表和泪膜变化,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恢复正常。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治疗硬核白内障的疗效 下载:276 浏览:2796

孙文柯 全贝子 《中国眼科杂志》 2021年5期

摘要:
目的:研究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治疗硬核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在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间接收的硬核白内障患者中选择68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34例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视力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以及散光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治疗硬核白内障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水平,减轻散光,改善其生活质量,同时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