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LCA的装配式建筑建造全过程的碳排放分析 下载:66 浏览:391

高宇 李政道 张慧 喻博 王家远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10期

摘要:
基于预制构件的生产、物流运输、现场安装施工3个阶段资源能源消耗的基础数据,构建了装配式建筑的生命周期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系统核算了深圳市某装配式建筑的总碳排放量,识别了各个阶段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并对碳排放贡献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生产阶段的碳排放量最大(88%),主要由剪力墙和叠合梁的钢筋消耗引起,是预制构件碳减排的重点阶段,运输阶段的碳排放量次之(11%),施工阶段的碳排放量相对较小(1%)。该结果可以为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提供基础数据,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工程量清单的建筑碳排放实证与减排策略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下载:36 浏览:338

郑艳丹1 赖芨宇1 吴淑艺1 孙晓丹2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5期

摘要:
建筑建设规模逐渐扩大、耗能逐渐增多,是造成温室气体含量骤增的原因之一,其中施工阶段温室气体集中排放且排放强度高,是核算建筑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难点之一。以CO2为研究目标,参考建筑造价方式得出建筑施工阶段的碳排放量计算公式,并通过福建省相关项目实例进行验证,分析碳排放特征和规律,从建筑碳排放政策法规、建筑材料的选取、建筑建设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施工工艺等多方面提出减排策略,为政府、企业等各方拟定减排对策提供了便捷可查的资料,促进建设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

基于离散仿真的钢结构工程施工碳排放计量研究 下载:26 浏览:225

付菲菲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2期

摘要:
施工过程碳排放是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施工碳排放的优化控制可带来较大的减排效应。通过对施工过程的动态碳排放特性分析,构建了基于离散事件仿真的施工碳排放计量模型和方法,选用某展馆钢结构桁架拼吊装工程进行实例分析,设计了3种施工方案情景,共36种机械配置方案,分别进行离散仿真模拟,从碳排放、成本、进度3个目标分别进行了统计和情景对比分析,实现了施工碳排放的准确测评以及低碳约束下施工方案的优选,是对传统碳排放计量方法的补充和完善。

国际碳排放博弈的根源、困境和出路 下载:64 浏览:394

单良艳1 何海燕1 张汉飞2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7期

摘要:
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明确提出的目标是,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应稳定在气候系统免受危险干扰的水平上,同时应加大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力度。然而,受不同国家利益集团的不同诉求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集团分化的影响,国际上对于这一目标的量化标准、每个利益相关方应该承担的减缓责任等问题一直存在争论,国际气候谈判屡陷僵局。只有公平分摊减排份额,建立减排监督机制,完善全球气候治理机制,让节能减排成为常态,才能开创全球气候治理的新局面。

加强油气行业“一带一路”战略 实施相关标准建设的思考 下载:57 浏览:348

董锦1 周浩玮2 《中国石油工业》 2018年2期

摘要:
以宏观能源形势和油气行业热点分析为基础,探讨了"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油气行业标准建设的意义、当前需重点关注的领域和加快推动相关标准建设的主要思路。研究表明,加强"一带一路"油气行业标准建设对推动油气产能互补、提高油企国际竞争力、提升重点领域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要重点关注液化天然气(LNG)、碳排放、油田服务和非常规油气4个领域的相关标准建设,可以通过多方面分层次推动工作,聚焦企业、鼓励参与国际重大项目建设,联盟推广、建立油气行业专属朋友圈等方式,尽快提高我国油气标准的国际化水平。

基于太阳能热化学的分布式供能系统热力学性能及碳排放分析 下载:23 浏览:243

刘泰秀1,2 刘启斌1,2 隋军1,2 张铁寅3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分布式供能系统临近用户,具有灵活消纳可再生能源的优势。集成太阳能与清洁燃料互补的分布式供能系统,旨在实现太阳能与燃料的高效互补利用。提出了基于太阳能热化学的分布式供能系统,该系统集成了太阳能热化学转化与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将太阳能与甲醇以热化学的形式进行源头互补,把太阳能转化为合成气燃料化学能,进而通过内燃机发电机组和余热回收单元输出冷、热、电产品,以满足用户的负荷需求。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对所集成的系统开展了热力学性能及CO2排放性能分析,研究了设计工况及变工况下运行性能,结果表明所集成的太阳能与燃料热化学互补供能系统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优势。

上海港内河水-水中转集疏运模式研究 下载:34 浏览:428

黄一展1 马江浩1 朱道立1,2 王晓蕾3 《管理与科学》 2019年7期

摘要:
上海港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战略背景下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缺乏后备土地、集疏运体系结构失衡、受城市可持续发展制约等发展瓶颈和问题,大力开展内河水-水中转集疏运对于上海港解决上述问题有重要意义。建立了Logit流量分配模型,并通过案例数值计算,得出内河水-水中转在整个集疏运体系中的分担率和流量,并揭示了内河水-水中转集疏运模式对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减少交通碳排放量和缓解上海港周边地区公路拥堵的重要作用。

新型森林碳汇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设计 下载:86 浏览:483

郗希1 李超2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8年4期

摘要:
低碳经济已是大势所趋,而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则被视为减排的有力手段、低碳经济之灵丹妙药。但目前构想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存在明显局限和诸多难题。为此,考虑将生态公益林吸收二氧化碳的功能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中,以构建相关模型,给出相应计算方法。如此,企业在碳排放权交易中的选择余地扩大,既可选择买入其他企业的结余指标,也可以选择由购买或营造生态公益林的碳汇功能转化而来的"指标",即排放多少、吸收多少,通过对冲形成自然平衡,达到减排或零排的实际效果。这种新的机制不会给目标企业特别是排放较多的企业的生产力造成严重硬性制约;同时可以刺激生态公益林及其周围生态环境的保护、改善与开发,从而达到减排的终极目标;还可以大幅度增加生态公益林养护者的收入,用市场机制救助山区林农,补偿他们及当地经济为环境改善所遭受的经济损失。

基于碳排放权交易的发电用煤价格模型 下载:24 浏览:262

王伟1 张爱培1 田建亮2 覃涛3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2017年12月我国正式下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发电企业率先开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将显著影响发电企业的燃料总成本。通过分析国内主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现状、核算燃煤发电企业碳排放量以及分析现有煤炭交易价格变化,探讨了典型煤炭平仓价格模型,建立了燃煤发电企业在碳排放权交易约束条件下的煤炭平仓价格主要模型。碳成本占燃料成本约20%,新模型综合考虑碳排放权交易的需求,为燃煤发电企业完善燃料采购策略和抵御碳排放权交易风险提供了新的核算方法。

“十三五”燃煤发电设计技术发展方向分析 下载:23 浏览:242

龙辉 黄晶晶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通过对中国政策法规和《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的研究,对中国燃煤发电设计技术的未来发展走向进行分析,提出了洁净煤发电技术仍将是"十三五"燃煤发电机组技术发展的核心,同时应努力开展低碳燃煤发电技术的研发。结论是"十三五"期间更高参数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燃劣质煤"超低排放"改造技术、火电灵活性改造技术、节能改造技术、深度节水技术以及大型燃煤锅炉生物质混烧技术将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进而对相关技术研究重点提出了建议。

基于系统GMM面板模型的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研究——以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例 下载:21 浏览:87

杨皓然 吴群 《土壤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依据2003~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STIRPAT模型及系统GMM动态面板计量模型,分析我国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碳排放效应,并探究我国经济发展是否与碳排放之间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倒U"型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人均GDP与土地利用碳排放存在"倒U"型曲线的特征,进一步验证了我国存在土地利用碳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2)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具有显著的滞后效应,基于系统GMM的动态面板计量模型的估计结果优于静态面板估计结果;(3)系统GMM估计结果显示,经济因素、能源强度、城镇化水平是碳排放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中,人均GDP和能源消耗强度对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存在显著正效应,城镇化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农地非农化率和土地市场化水平对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存在显著负效应。

北京市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87 浏览:378

《能源学报》 2018年2期

摘要:
本文参考IPCC的方法,测算了2005—2015年北京市交通运输业化石能源消费及其CO2排放总量,并对其总体变化趋势进行探讨;运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模型(LMDI)将北京市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因素分解为人口效应、经济增长、产业规模、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5个因素,并对其贡献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交通运输业需要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研究期内其能源消费碳排放增速处于波动下降态势,但总量仍在增加;北京市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增量因素由强到弱依次为经济增长、人口效应、能源结构,减量因素由强到弱依次为产业规模和能源强度。本文基于分析结果,为北京市交通运输业碳减排政策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装备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54 浏览:395

尹健1 李伟娟2 《环境科学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在对2007~2016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测算的基础上,采用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分解法(LMDI)从能源排放强度、能源结构、能源效率和装备制造业经济发展等方面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能源结构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仅为经济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贡献值的12. 41%,能源效率减排作用显著,与经济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贡献值的比值从2008年的36∶100扩大到2016年的57∶100,从推广清洁能源和推行绿色制造等方面提出装备制造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建议。

装备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50 浏览:365

尹健1 李伟娟2 《环境科学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在对2007~2016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测算的基础上,采用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分解法(LMDI)从能源排放强度、能源结构、能源效率和装备制造业经济发展等方面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能源结构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仅为经济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贡献值的12. 41%,能源效率减排作用显著,与经济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贡献值的比值从2008年的36∶100扩大到2016年的57∶100,从推广清洁能源和推行绿色制造等方面提出装备制造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建议。

装备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50 浏览:360

尹健1 李伟娟2 《环境科学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在对2007~2016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测算的基础上,采用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分解法(LMDI)从能源排放强度、能源结构、能源效率和装备制造业经济发展等方面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能源结构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仅为经济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贡献值的12. 41%,能源效率减排作用显著,与经济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贡献值的比值从2008年的36∶100扩大到2016年的57∶100,从推广清洁能源和推行绿色制造等方面提出装备制造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建议。

装备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50 浏览:360

尹健1 李伟娟2 《环境科学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在对2007~2016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测算的基础上,采用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分解法(LMDI)从能源排放强度、能源结构、能源效率和装备制造业经济发展等方面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能源结构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仅为经济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贡献值的12. 41%,能源效率减排作用显著,与经济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贡献值的比值从2008年的36∶100扩大到2016年的57∶100,从推广清洁能源和推行绿色制造等方面提出装备制造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建议。

基于LMDI的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以唐山市为例 下载:46 浏览:432

梁启迪 冯相昭 杜晓林 赵梦雪 王敏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1期

摘要:
唐山市作为我国钢铁和焦炭产能最为集中的城市,产业结构偏重,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温室气体减排压力巨大。本文分析了唐山市2010—2017年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变化特征,然后通过LMDI分解方法对唐山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因素进行分解,发现经济发展是其碳排放增长最主要的拉动因素,人口增长也对碳排放有一定贡献,而能源强度下降则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碳排放的增加,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改善虽也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影响十分有限。唐山市应继续推进能源结构低碳化,削减煤炭消费总量并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同时优化产业结构,持续推进化解钢铁、焦炭过剩产能,鼓励、推进第三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向绿色低碳发展模式转变。

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 下载:67 浏览:458

赵金磊 《财会研究杂志》 2020年7期

摘要:
本文借助以电力行业上市公司,采用PSM-DID,研究推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会怎样影响电力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虽然没有促使试点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但提高了创新产出。进一步分析发现:这项影响只存于国有企业。

中国星级饭店碳排放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70 浏览:462

熊慈 《地理研究进展》 2019年4期

摘要:
基于2000~2016年中国各省区星级饭店碳排放量的测算结果,采用泰尔指数、ArcGIS技术分析了中国星级饭店碳排放时空演化特征,并利用面板数据估计模型揭示星级饭店碳排放时空演化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中国星级饭店碳排放在时序上呈先递增后波动递减的态势。(2)中国星级饭店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呈缩小趋势,各区域内部差异是造成全国总体星级饭店碳排放差异的主要原因。(3)中国星级饭店碳排放东多西少的梯度分布格局较为突出,随时间推移各省区碳排放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4)中国星级饭店碳排放时空分布格局受星级饭店碳排放强度、星级饭店规模、星级饭店结构和气候条件的综合影响。

计及综合能源服务商参与的电力系统低碳经济调度 下载:76 浏览:447

胡静哲1,2 王旭1 蒋传文1 丛昊1,3 《电网技术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针对包含电力、热力、天然气负荷的综合能源服务商在电力市场与天然气市场中的可调度价值,建立了一种考虑综合能源服务商响应的电力系统低碳调度模型。首先,提出了计及能源转换装置运行成本及碳排放量的综合能源服务商优化调度策略;然后建立了电力–天然气联合市场运行机制;最后在市场环境下建立了电力、天然气、综合能源服务商的联合优化模型,并通过交替方向乘子法进行求解。算例分析表明,在电力、天然气市场中考虑综合能源服务商响应可以降低电力系统的碳排放量以及整个系统的运行成本,碳交易机制及综合需求响应是从发电侧和负荷进行碳排放管理的有效手段。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