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主观绩效、社会信任与农村居民对乡镇政府信任 下载:36 浏览:376

胡荣1 范丽娜1 龚灿林2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8年12期

摘要:
在我国政治信任结构存在典型的"央强地弱"的差序性样态背景下,本文使用"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调查"数据对农村居民对乡镇政府信任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以主观绩效和社会信任作为主要预测变量,以居民对乡镇政府的信任程度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主观绩效和社会信任对乡镇政府的政治信任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主观绩效的影响大于社会信任;而对于社会信任来说,普遍信任因子对乡镇政府政治信任的影响力要大于特殊信任。这些发现显示,目前乡镇政府提高民众对治理绩效的评价是获得政治信任的主要方式,但营造和谐互信的社会氛围也有助于提高民众的政治信任。

关注价值、重拾信任:再论社会工作本土化 下载:46 浏览:384

彭小兵1,2 王雪燕1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2期

摘要:
社会工作融理论、技能、价值于一体,本质上是利他主义的社会互动。有效社会互动的基础是社会信任,即信任是社会工作服务开展的前提,信任文化是社会工作发展必备的土壤。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进程中,重改造理论和技能、轻培养信任文化导致实务困境。基于社会信任视角,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检视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倾向性,通过对比中西方信任模式和访谈,揭示缺失信任文化条件下社会工作在中国出现一系列负面效应。在目前的社会工作实务中,社会工作者依靠特殊信任获得服务对象初步信任,依靠制度绩效来维持信任。因此,基于文化路径和制度路径构建高信任度的社会信任,营造良好的信任文化是推动社会工作本土化进程的必经之路。

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小镇“飞地”风险的生成机制研究——基于“中心—腹地”理论视角 下载:15 浏览:160

田鹏 《中国城镇》 2019年7期

摘要: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的特色小镇,构建"以镇带村、以村促镇"的镇村联动发展机制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本研究以J省A通航小镇为例,基于"中心—腹地"理论视角考察特色小镇"飞地"风险的生成机制。研究发现:外发型产业培育机制使得特色小镇与腹地村镇难以形成高度关联的产业生态并导致其"脱域"运营;而小镇运营的社会脱域机制也进一步导致社会资源的非均衡配置和创新要素的"飞地"式集聚。研究最后指出,规避特色小镇创建的"飞地"风险必须构建产业培育及其社会运营的良性互动机制,走出一条镇村联动、融合共享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社会工作优势视角下社区矫正介入策略探讨 下载:71 浏览:269

闫丽 路梦瑶 《航空航天学报》 2018年12期

摘要:
相对于传统社区矫正工作方式中的"问题视角",社会工作优势视角下的社区矫正强调以矫正对象的优势为核心,聚焦于发现、发挥矫正对象的优势和潜能,激发其抗逆力,解决生活困境并得到自我成长。本研究从优势视角理论与实务经验出发,分析其应用于社区矫正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通过个案研究,探讨了社会工作优势视角下的社区矫正介入策略选择。

社会工作视角下多维老年人照顾体系构建研究 下载:55 浏览:493

杨云革 《航空航天学报》 2018年1期

摘要:
我国老龄人口和高龄人口数量逐年增长,老年人口的照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多数中小城市老年人照顾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有关老年人照顾问题方面的前瞻性、实证性研究还比较薄弱。本文从社会工作视角出发,分析廊坊城市社区老年人照顾的现状,研究构建一个老年人自我照顾、家庭照顾、社区照顾、机构照顾等照顾方式多维一体的适合廊坊实际的老年人照顾体系,希望推动中小城市老年人照顾服务,促进城市发展和老年人照顾服务的发展。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儿童主任服务能力提升的困境和优化策略——以石家庄市P县为例 下载:44 浏览:403

赵爽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5年2期

摘要:
留守儿童作为特殊群体需要社会关注和支持,其中儿童主任在关爱服务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中,儿童主任面临着一些困境,包括参与主体的能动性不足、排斥性较强、理论性过重以及合法性不明等。这些困境主要由儿童主任身份的多元化、社会工作服务的嵌入化、文化差异和部门管理重叠等因素造成。针对这些困境,研究提出了优化策略。首先,需要加强政策宣传,增强参与意愿。其次,推动关系融入,培养内生组织和创新服务方式。此外,拓展情境学习,明确责任归属,以及确立合法地位也是重要的策略。这些措施旨在提升社会工作在农村儿童主任服务中的能力,并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

社会工作视野下的农村养老问题 下载:36 浏览:306

孙拥平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5年2期

摘要:
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发展,农村养老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农村养老问题主要体现在:人口老龄化严重、家庭结构变迁、传统养老方式面临挑战等问题上。在农村社会工作介入的视角下,分析和总结当前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从社会工作专业角度出发,提出建立养老服务模式、构建农村互助式养老体系等措施,加强对农村留守老人和空巢老人的照顾与服务,为他们更好的养老奠定基础。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导师与研究生危机关系干预的策略研究 下载:72 浏览:413

刘康平 刘立华 《中国教育探索》 2020年8期

摘要:
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理论与方法为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导师与研究生危机关系干预提供了可行性。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导师与研究生危机关系干预,应采取加强专业化学校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个案社会工作心理模式"的运用、"小组社会工作任务中心模式"的运用和"学校、家庭资源整合模式"的运用等策略,从而有效促成导师与研究生危机关系问题的解决。

丘陵地区乡村振兴路径初探——基于济南市Z镇的调查 下载:31 浏览:141

高广智 《农业研究进展》 2020年1期

摘要:
丘陵地区乡村发展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探索丘陵乡村振兴的现实路径对于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有重要意义。基于2018年对济南市Z镇丘陵地区部分乡村的调查,试图以农村社会工作的角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进行初步探索。包括:引入金融社会工作服务、创新生产经营模式、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村"两委"能力等。

高职院校孤残学生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研究——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下载:54 浏览:410

何旭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在传统的高职教育模式下,对于孤残学生的特殊的需求不能得到有效的满足,因此高校教育当中如果介入社会工作,就会有助于高校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创新,也可以帮助孤残学生成为一个良好的学生,始终保持正能量,进而适应社会的发展。为此我们可以对高职院校的环境进行优化,发挥社工的积极作用,尽最大可能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得学生可以有效的为社会服务,进而完善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

农村高龄独居老年人的情感慰藉需求及社会工作介入探究——以四川省G村为例 下载:83 浏览:460

宿丽文1 伍海霞2 《老龄研究进展》 2018年6期

摘要:
伴随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农村老年人特别是高龄独居老年人的情感慰藉问题凸显。通过参与式观察和个案访谈等方式,发现农村高龄独居老年人具有较强的情感慰藉需求,且多数老年人的情感慰藉需求得不到满足。亲子分居,家庭情感慰藉功能弱化,老年人家庭地位降低、自身诉求低和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缺失,是农村高龄独居老年人情感慰藉缺失的主要原因。以社会支持理论为指导,提出从老年人自身、非正式支持系统的家庭和邻里、正式支持系统的社区和政府等层面出发,构建和完善农村高龄独居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满足其情感慰藉需求的社会工作介入路径。

社会支持网络视角下个案工作介入农村空巢独居老人生活困境的研究 下载:66 浏览:756

杨九英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5年4期

摘要:
受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农村地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群体。本文以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作为实务的理论基础,通过访谈的方法收集案主的相关资料,分析案主的生活困境现状以及需求,采用个案工作的方法进行干预,协助其解决当前面临的困境与难题,并尝试为其建构社区互助支持网络,增强其应对生活困境的能力,为其提供情感支持缓解案主独居的孤独感与无力感,使案主能够安享晚年生活。

社会工作面向丧偶独居老人的专业服务探索——运用”埃里克森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分析 下载:64 浏览:769

陈蕴叶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5年4期

摘要:
本文运用埃里克森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为理论支撑,将理论中“老年期”的相关内容与案例实际相结合,对案例中丧偶老人的需求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具体的介入服务,分别从个人、家庭、社区及社会层面对其提供专业服务,致力于改善服务对象的精神状况,引导其加强社会参与,建立情感支持系统,丰富晚年生活。

试论构建和谐社会中企业社会工作的功能 下载:68 浏览:681

管会宇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5年2期

摘要:
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面对多元化社会发展问题,而企业社会工作是解决此类问题的重要途径,为了进一步提升社会经济建设水平,应该重视分析企业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强化对社会福利制度的传递,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让企业的稳定发展拥有可靠依据。同时,加大理论研究力度,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在此基础上,加大弱势群体帮扶力度,切实解决工作及生活中的难题,营造轻松和谐的发展氛围,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社会工作实务中保密原则的伦理困境与对策探讨 下载:94 浏览:868

​杨杨 《国学研究》 2024年5期

摘要: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的道德实践,它是以一套伦理守则及其价值作为助人的行动指南。在服务过程中遵守保密原则,既是社会工作专业的要求,也是以人文本、尊重案主的体现。但服务对象及其服务情境等诸多因素的不同,伦理守则中所提供的行为标准可能会与现实情况有所冲突,使得社会工作者陷入伦理困境。在社会工作实务中,保密原则作为一项最基本的伦理原则,也是社工最易遇到的伦理困境。本文从保密原则的伦理困境本身出发,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以期得到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

青少年领域案主自决原则的伦理困境及应对策略 下载:107 浏览:1264

​陈晓慧 《国学研究》 2024年1期

摘要:
案主自决作为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是社会工作者在助人实践中需要遵循的伦理准则,也是解决案主问题的重要手段。但青少年是特殊群体,由于其不成熟的心智和父母、学校的干预等等,都使得在实务过程中案主自决这一原则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本文采用“人在情境中”的理论,面向C大学拥有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经历的社会工作在读硕士生,通过访谈的形式收集材料并分析,明确青少年领域案主自决原则运用的主要伦理困境,从自决的主要参与者社会工作者、青少年及社会环境三个层面对其成因加以讨论和提出相对应的优化措施。这不仅有助于社会工作者更加从容地应对伦理困境,而且可以保障青少年的自决权利,增强青少年的自决潜能,促进实务发展。

优势视角下社会工作参与留守老人生态保护支持网络建设——以熊猫村“不老熊猫卫士”生态管护小组为例 下载:37 浏览:337

张港旋 《中国海洋学报》 2025年3期

摘要:
“熊猫县”宝兴县以大熊猫发现最早、出国最多、贡献最大而著称,拥有“熊猫老家”的美誉,具有深厚的熊猫文化底蕴与社区发展科研价值。为更好守护野生大熊猫,宝兴县92%以上国土面积被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面临的生态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冲突更为严峻,本文点落地在宝兴县光明村,全村有村民158户557人(劳动力230人,外出务工148人),60岁以上留守老年人137人,占比27.4%,因光明村独特的地理条件与青壮年普遍外出务工的社会现象,且老年人长期隐居“熊猫村”,存在以下特征:一是因青壮年外出务工,熊猫村人口结构失衡,留守老年人群体庞大;二是因农村社区存在农业生产规模较小等特征,留守老人非正式网络稳定;三是因长期生活在熊猫村,有生态保护经验,但缺乏专业管护知识,且无法舍弃割竹打笋等原始劳作手段,对光明村生态保护存在威胁。

社会工作介入被迫生育弱势女性的伦理困境分析 下载:131 浏览:1389

程子悦 《国学研究》 2023年2期

摘要:
社会工作是一种价值取向的道德实践,受专业伦理和职业规范指导,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增进人类福祉,特别是帮助困难群体化解危机,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成长与改变。由于社会工作实践的复杂性与特殊性,社会工作者在介入时常常面临多元价值冲突的伦理困境。本文以患有精神障碍、智力缺陷或丧失感知能力且被迫生育的弱势女性为例,探讨社会工作介入时的伦理困境,分析抉择的正确伦理方向,力求对改善女性生存环境、促进女性发展作出反思。

社会工作实务中保密原则的伦理困境及其决策研究 下载:172 浏览:1712

吴勇滢 《交叉科学研究》 2024年8期

摘要:
保密原则是社会工作职业道德的客观要求,在实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能否坚持保密原则,这将影响服务的质量与效果。但在具体实务过程中,由于保密原则自身的局限性,绝对保密的情况也较难达成,因而造成实务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保密原则伦理困境。本文从保密原则本身出发,探讨保密原则可能陷入伦理两难的表现形式,并由此提出对策建议。

增权理论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妇女受家庭暴力问题的研究 下载:195 浏览:1827

杨帆 《交叉科学研究》 2024年3期

摘要:
增权理论是社会工作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本文是基于增权理论的视角分析妇女受家暴的原因,了解妇女家暴受害者的需求,尝试从社会工作的角度提出行动方案,从而提升妇女家暴受害者的自我认同感,提升其在家庭、社会中的地位,摆脱处于“家暴”的不幸婚姻生活。在种种的行动分析中,给妇女增权是使她们摆脱家庭暴力的有效途径。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