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MEP最大振幅研究电针联合rTMS对脑梗死恢复期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mRS、FMA、BI的影响及机制 下载:39 浏览:261

张瑜 罗依 钟茜芸 刘佩东 单筱淳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评价电针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梗死(CI)恢复期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有效性,并研究神经可塑性关联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双盲、2组间平行对照的设计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且改良Rankin评级(mRS)在1-4级的患者分为电针联合低频rTMS治疗组(治疗组)、电针联合假低频rTMS治疗组(对照组),每周治疗5次,治疗4周,对治疗前后2组mRS、患侧上肢Fual-Meyer(FMA)、改良Barthel指数(BI)、受损半球M1区运动诱发电位(MEP)最大振幅改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RS、FMA、BI评分改善和MEP最大振幅,与治疗前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治疗组治疗后FMA和MEP最大振幅的提高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RS、BI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低频rTMS治疗CI恢复期上肢运动障碍疗效更显著,机制与提高患侧半球皮层兴奋性有关,是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案。

视频眼震电图在脑小血管病伴头晕患者中的前庭功能评价与神经可塑性的关联性研究 下载:24 浏览:317

章珂丹1 王诚睿2 陈稳2 张学艳1 《中国眼科杂志》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视频眼震电图(VNG)在脑小血管病伴头晕患者中对前庭功能的评价,并研究其与神经可塑性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1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脑小血管病伴头晕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采用VNG技术对两组受试者进行前庭功能的评价,包括眼球追踪、视动性眼震和冷热测验等指标。通过统计分析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并进一步探讨VNG指标与神经可塑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在VNG指标方面表现出明显异常。与健康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眼球追踪精确度下降,视动性眼震增加,冷热测验引起的眼震反应异常。此外,通过进一步相关性分析发现,VNG指标与神经可塑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即VNG异常表现与神经可塑性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视频眼震电图可以作为评估脑小血管病伴头晕患者前庭功能的有效工具。VNG指标的异常表现可能与神经可塑性的变化有关,提示了神经可塑性在脑小血管病伴头晕发生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语习得对语言脑区神经可塑性的影响 下载:101 浏览:1214

梁冰倩 《神经科学研究》 2023年9期

摘要:
二语学习会引起语言脑区的宏、微观结构变化,这称之为神经可塑性。目前涉及该领域的实证研究角度单一松散,对于二语习得诱发的语言网络结构变化的了解较难深入。鉴于此,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梳理前人关于二语习得对语言脑区神经可塑性的研究成果,探明一条参与二语习得的语言网络,以期加深二语习得与神经可塑性的认知。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