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对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压水平及预后的影响 下载:36 浏览:223

樊济峰 郭宗仁 《诊断医学》 2020年10期

摘要:
目的研究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对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压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9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行无创颅内压监测技术监测患者的颅内压,观察组行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监测患者的颅内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颅内压变化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昏迷程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各时间段的颅内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4.08%)低于对照组(2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昏迷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行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可有效把控患者术前术后的颅内压变化情况,给治疗提供一定依据,从而起到快速恢复术后颅内压、降低术后并发症以及改善预后的效果。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脑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下载:50 浏览:217

陶治鹤 《诊断医学》 2020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脑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旨在为临床颅脑肿瘤手术提供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颅脑肿瘤患者83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和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开展传统开颅手术,观察组实施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并发症、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结果术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QOL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NFA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肿瘤者开展显微外科手术能显著降低患者术后颅内感染、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对促进疾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观察局部亚低温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下载:74 浏览:302

邵明辰 《诊断医学》 2020年6期

摘要: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局部亚低温的应用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为,研究组实施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比两组入院当天及第3d时血清SOD、MDA水平及PAF活性、NIHSS评分。结果研究组入院3d血清水平检测中SOD、MDA浓度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PAF活性、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局部亚低温疗法的应用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加强对患者脑组织的保护,值得推广应用。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效果研究 下载:33 浏览:202

罗绍杰 《诊断医学》 2019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显微外科手术的44例患者作为研究组,行开颅肿瘤切除手术的4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随访1年评价两组生活能力、疾病复发率与死亡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55%(P<0.05)。术后1年时,研究组ADL评分为18.5±6.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5±5.2分(P<0.05),复发率(2.27%)显著低于对照组(18.18%)(P<0.05),两组死亡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胶质瘤效果确切,不仅可以提高手术效果,且进一步增强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复发率,适于推广。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切除垂体瘤手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观察 下载:68 浏览:256

牛江涛1 张荣芳2 雷炳喜3 《诊断医学》 2019年5期

摘要: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切除垂体瘤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择取接受治疗的80例垂体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传统经单鼻孔入路垂体瘤切除术、观察组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肿瘤切除范围、并发症、手术时间及日常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日常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肿瘤切除范围及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切除术治疗垂体瘤的效果理想,操作更加简便,所带来的创伤较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应当借鉴、采纳。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改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脑神经功能的效果 下载:73 浏览:360

吉康荣 李康成 陈琴 《诊断医学》 2018年4期

摘要:
目的研究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6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4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进行常规保守治疗的4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IL-6水平(血清白细胞介素-6)为(16.1±2.7)ng/L,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为(43.9±4.5)μg/L,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肿量为(9.1±3.7)ml,周围水肿量为(5.9±3.3)ml,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为(5.1±1.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可以明显减轻或者消除患者颅内的血肿占位,快速降低颅内压,有效减轻脑组织炎性反应来改善机体水肿,保护神经功能,值得推广。

基于免疫印迹定量分析的总蛋白提取方法比较 下载:87 浏览:501

申婷婷1 杨举1 王宫2 张晓亮3 何根林1 杨学森1 《生物技术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基于改良的对比蛋白提取结果的方法,探讨两种不同总蛋白提取方法对不同丰度蛋白提取得率的影响。[方法]小胶质细胞株N9总蛋白及商品化预染蛋白标准品,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三种常用图像软件定量免疫印迹结果,比较线性相关系数R2;选择R2值最高的软件,灰密度定量不同丰度p-IκBα经RIPA裂解液法和Minute试剂盒法蛋白提取后免疫印迹检测的p-IκBα蛋白得率。[结果]三种软件定量分析同一免疫印迹结果显示,Image Studio Lite的上样量与条带灰密度值的R2最大(R2=0.998);运用Image Studio Lite定量免疫印迹检测p-IκBα高丰度组,发现使用RIPA裂解液法比Minute法的p-IκBα提取得率高出7.5%,而p-IκBα低丰度组,前者p-IκBα的得率只有后者的41%,差异显著(P<0.05)。[结论]Minute试剂盒法在免疫印迹检测中对低丰度蛋白具有高提取得率的优越性。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TCD、神经电生理监测对预后评价的临床研究 下载:58 浏览:448

许晖 董江涛 王惠 王世龙 王刚刚 焦曦 于春玲 《预防医学杂志》 2019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神经电生理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的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出院时预后良好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174例,预后不良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174例,采用经颅多普勒的诊断技术(TCD)、脑电图(EEG)、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和疾病资料对患者进行监测和评测。结果 348例重型脑损伤患者GCS得分为(9.34±3.25)分,预后不良组年龄≥60者占66.7%,低血压者占74.1%,瞳孔散大者占57.5%,对光反射消失者占70.7%,有心脑血管病者占70.7%,肺部感染者占55.2%、经颅多普勒检查血管重度痉挛者占32.8%,脑电图重度异常者占35.1%,体感诱发电位阳性者占58.0%,运动诱发电位阳性者占66.7%,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多普勒异常、神经电生理检测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内的紊乱程度,临床评价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可根据患者经颅多普勒异常、神经电生理检测异常结果及疾病状况等综合进行分析,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老年前列腺癌术后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 下载:66 浏览:431

董建清1 刘维2 刘会静2 陶小枫2 王晓希2 《预防医学杂志》 2019年8期

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前列腺癌术后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路径,为实施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 PQ-SF)、中文版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心理资本问卷、健康指导质量问卷对234例老年前列腺癌术后患者进行评测,应用多重线性回归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影响因素间的作用路径。结果老年前列腺癌术后患者Fo PQ-SF总分(32.64±5.32)分,疾病恐惧感功能失调比例占41.9%;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Gleason评分、症状群干扰程度、健康指导、心理资本与患者恐惧疾病进展有关(P<0.05);通径分析结果年龄、症状群干扰程度可直接影响恐惧疾病进展,Gleason评分即影响症状群干扰程度又直接影响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心理资本即影响健康指导又能影响恐惧疾病进展(P<0.05)。结论老年前列腺癌术后患者存在较高的恐惧疾病进展;临床上应注意提高患者的心理资本、强化健康教育指导以有效地降低患者恐惧疾病的进展。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运用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效果探讨 下载:122 浏览:1395

何光美 《现代康复医学》 2023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某医院住院期间收治的50例患者,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2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多种护理手段,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实施了早期康复护理,并获得了患者总体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在术后总评分、 SAS、 SDS评分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中,应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以促进患者的总体康复,增强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也能强化神经外科的整体护理。

神经外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66 浏览:371

夏姚瑶 《神经科学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通过对神经外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发现相应的影响因素,并展开系统化分析。方法:筛选2021年3月——4月30日为本次研究时间,筛选这一时段内,在某市5家医院神经外科工作的护理人员100名作为参与者纳入研究。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评分标准,对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可将其分成两组,评分低于160分为良好组,评分高于160分为较差组。在对两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的基础上,对影响神经外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00名参与调查的护理人员中,心理状况良好的74人,SCL-90 平均分值为(128.72±10.98)分,为良好组(74%),心理状况较差的26人,SCL-90 平均分值为(213.97±26.12)分,为较差组(26%)。组间比较,较差组的低级职称(88.46%)、较高工作强度(69.23%)、医疗纠纷经历(46.15%)以及外界支持不足(69.23%)所占比率明显高于良好组,(p<0.05)。通过多因素分析发现,低级职称、较高工作强度、医疗纠纷经历以及外界支持不足是对神经外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产生重要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且(p<0.05,OR>1)。结论:神经外科护理人员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并不理想,临床需要在及时发现并积极处理相关影响因素的同时,给予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多关注,以确保其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

成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控护理专家共识 下载:2 浏览:267

马玉芬1 邓海波2 王晓杰3 徐园4 汪晖5 王磊6 王钰7 朱丽筠7 鲁乔丹8 孙建华9 刘戈10 吴欣娟7 2020年9期

摘要:
形成《成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控护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规范成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控护理。方法在全面回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管理共识及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控指南、管理共识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防疫一线护理专家进行访谈,形成《共识》初稿,邀请18名相关领域专家,通过开展2轮专家论证,对初稿进行调整、修改和完善,形成终版《共识》。结果《共识》包括成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控护理、静脉血栓栓塞症预警监测以及出院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控健康教育5个方面。结论《共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临床护理人员对成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控护理提供指引。

提高伽玛刀处方剂量对老年三叉神经痛疗效的影响 下载:84 浏览:502

丁建波1 吴瀚峰1 许云2 潘力1 王滨江1 张南1 汤旭群1 陈晶晶1 董艳1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分析提高伽玛刀处方剂量对治疗老年三叉神经痛疗效的影响。方法 60例接受伽玛刀治疗的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根据处方剂量分为普通剂量组(80~85 Gy)及提高剂量组(86~90 Gy)。根据巴罗神经病学研究所(BNI)量表于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对患者疼痛缓解及面部麻木程度进行评分。结果提高剂量组开始起效时间、达到最佳稳定疗效时间显著早于普通剂量组(P=0.009,P=0.006)。与普通剂量组比较,提高剂量组疗效优异率显著升高(P=0.005),但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2)。与普通剂量组比较,提高剂量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BNI分级显著降低(P=0.002,P=0.045),12个月、24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7,P=0.148)。两组间面部麻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6)。两组患者未发生其他严重不良反应。提高剂量组与普通剂量组疼痛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1)。结论提高伽玛刀治疗剂量至86~90 Gy可以更快、更高效的控制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疼痛发作,同时不会增加治疗相关的风险。

家庭远程康复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77 浏览:326

潘圆圆 《临床医学杂志》 2020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家庭远程康复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将其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家庭远程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试验组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家庭远程康复护理能有效提高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破窗效应”在颅脑损伤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 下载:20 浏览:193

闫珊珊 《临床医学杂志》 2020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引入"破窗效应"理论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180例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引入"破窗效应"前9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引入"破窗效应"后的9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颅脑损伤患者中引入"破窗效应"理论能够明显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增强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脑出血术后院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干预措施 下载:78 浏览:510

陈霞 周俊 《中国护理学报》 2020年1期

摘要:
探讨脑出血患者术后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科脑出血术后住院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1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脑出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6分、抗生素使用≥3种、年龄≥60岁、使用呼吸机≥2 d、吸入性肺炎是导致脑出血患者术后出现院内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肺部感染会增加脑出血患者术后的病死率,临床上应高度重视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以减少脑出血患者术后院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改善颅内肿瘤手术患者出院后情绪、睡眠及生活质量中的应用 下载:58 浏览:254

酒晓盈 李琳 蔡春雨 《中国护理学报》 2019年11期

摘要:
探讨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改善颅内肿瘤手术患者出院后的负性情绪、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颅内肿瘤手术患者出院后家庭康复过程护理模式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行颅内肿瘤手术治疗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均按照常规路径进行出院健康宣教,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延续性护理模式对患者出院后的身心状况进行定期干预及不定期到家随访。两组患者均于出院后1,2,3个月回院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康复情况、并发症情况、遵医用药、随访情况、情绪状况(焦虑、抑郁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QOL)。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疾病类型、手术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再次手术率、再次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遵医用药率及遵医随访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PS... 更多

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B、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对病情的评估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下载:82 浏览:489

​宋永福1 何升学2 赵金兵2 鲁虎臣2 张岩松2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探讨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对病情评估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检测60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及30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S100B、NSE水平。于脑出血后3个月采用m RS评分评价患者的预后。结果脑出血组及脑出血轻度、中度、重度亚组患者各时间点间血清S100B及NS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LSD多重比较显示,脑出血组及脑出血轻度、中度、重度亚组间各时间点血清S100B及NS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脑出血组轻度、中度、重度亚组及正常对照组间第1 d、第7 d血清S100B(F=350. 425,F=109. 170;均P <0. 05)及NSE水平(F=103. 296,F=63. 300;均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90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 347,P=0. 791; F=1. 470,P=0. 23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出血组及脑出血轻度、中度、重度亚组第1 d、第7 d血清S100B及NS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第90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LSD多重比较分析显示,脑出血轻度亚组与中度、重度亚组及正常对照组第1 d、第7 d血清S100B及NS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第90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入院第1 d血清S100B及NES水平与颅内血肿量呈正相关(r=0. 818,r=0. 619;均P <0. 01)。与预后不良亚组比较,预后良好亚组第1 d血清S100B及NSE水平显著降低(P=0. 041,P=0. 018),两组间第7 d及第90 d血清S100B(P=0. 101,P=0. 468)及NSE(P=0. 077,P=0. 9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破入脑室亚组患者第1 d及第7 d血清S100B、NSE水平显著明显高于未破入脑室组(均P <0. 05),两组第90 d血清S100B、NS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血清S100B、NSE水平可以反映脑损伤的严重程度、预测颅内血肿量,对急性期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评估、预测价值。

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 下载:55 浏览:285

戴爱霞 《中国护理学报》 2019年11期

摘要: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将2016年1—12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将2017年1—12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周、2周及出院时自理能力(Barthel)评分、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出院后1个月、2个月、3个月时居家(康复期)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FMA障碍程度优于对照组(P <0. 05),并发症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居家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早期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康复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自理能力,保持下肢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减少伤残,从而保证了康复期或居家远期的生活质量。

个性化护理对改善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遵医行为及降低并发症的作用 下载:52 浏览:374

朱颖洁 《中国护理学报》 2019年11期

摘要:
探讨个性化护理在改善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遵医行为及降低并发症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2月我院100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试验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两组患者均持续护理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医嘱遵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将个性化护理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以明显改善其遵医行为,并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1/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