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研究布局与科研优势分析 下载:18 浏览:216

陈晓怡 《中国科学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新冠疫情暴发初期,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在第一时间开发出新冠病毒快速检测试剂并在法国首位患者确诊5天内完成病毒全基因组测序,通过全国疫情监测、病毒检测、疫苗研发等行动快速响应国家公共卫生应急需求,体现了其在法国公共卫生健康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巴斯德研究所以传染病研究与疫苗研发闻名于世,作为公益性私人研究机构,主要依靠募捐等自筹经费保障研究的独立性,但同时承担国家部分公共使命,是法国国家生命与健康科学联盟中唯一的私人机构成员,在法国以国立科研机构占主导的科技创新体系中独树一帜。本文重点介绍巴斯德研究所的使命定位、发展历程、研究布局、设施条件、技术储备,分析其布局特点与科研优势。

加拿大大学科研管理机制研究及启示 下载:24 浏览:218

杨红斌1 荆秀艳2 王鹏飞3 《中国科学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加拿大大学在科研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从科研管理体系、经费管理模式、国际合作交流、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及成果转化等五方面对其科研管理体制进行梳理及分析,并立足我国高校科研管理现状,从科研管理运行体系、科研管理服务团队、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科研国际化等四个方面进行思考分析,建议我国高校在科研管理改革实践中应该以学院为中心,构建以"学院-科研团队-研究机构"三位一体为核心的科研管理体系;通过多种途径加强管理团队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建设,提高科研活动服务水平和质量;逐步完善以市场和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科研成果管理体系,建设专业的科研成果产业化服务机构,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撑与服务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国际合作模式,多形式引进高水平的国际智力,开展国际重大项目合作攻关,提升我国高校的国际核心竞争力。

英国传染病与病毒学研究体系及其管理机制 下载:16 浏览:224

李宏 《中国科学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历史的演进过程造成了英国科研力量的相对分散,20世纪80~90年代英国原有的国立科研机构几乎全部进行了私有化,逐步转变为"接受政府长期资助"的研究机构,使得英国政府对国内科研机构的统筹和管理能力较弱。基于英国科研管理机制的形成背景及特点,分别介绍和总结了英国在医药健康领域的研究资助和管理体系的构成结构与特点,主要包括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国家健康研究所,以及三个传染病与病毒学主要研究机构和大型研究基础设施的内部情况。在出现紧急状况时,英国政府无法调集相应领域的国立研究机构及团队进行快速研究和应对。但是,长期资助基础性研究的稳定体系仍然使英国在传染病与病毒学研究领域保持着相当强大的能力和人才积累。因此,在建制上保持对国立科研队伍的支持,以及在经费上保持对基础研究项目的长期稳定资助,二者是同样重要的。

全面画像,而非简单指标——利用可视化手段全面揭示单点指标的蕴含信息 下载:41 浏览:284

何薇 王琳 《中国科学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2019年科睿唯安旗下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ISI)发表《全面画像,而非简单指标》的全球研究报告。阐述了四类误用的常见分析并提出相应地可视化选项,用于解读每个度量指标下蕴含的更丰富的信息,以及支持开展全面的、负责任的科研管理。本文基于此报告的核心内容,围绕科研管理最常见的三种分析对象——机构、学科和个人,结合更多的案例展开详细分析。案例分析进一步表明相比于单一指标,"全面画像"可展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能更有力支撑适当的、负责任的科研管理。因此,建议利用"全面画像"的可视化方式来替代简单指标对科研活动进行分析。

基于文献计量的脑科学国际竞争态势分析 下载:48 浏览:279

郑颖1 杨明3 欧阳峥峥1 卿立燕1 陈云伟2 张志强1 陶诚3 张月鸿3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为了正确认识我国在脑科学领域的科研与竞争力水平,进而为我国和中国科学院部署脑科学研究计划、推动脑科学快速发展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本文在重点分析脑科学领域国际研发竞争态势的基础上,选取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伦敦大学脑科学学院和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大脑与心智研究所等三所重要科研单元开展比较分析,包括科研产出和影响力,以及科研团队合作情况等多个指标。研究发现,我国在脑科学领域的研究发展十分迅速,研究质量和影响力也在稳步增长;与国际重要科研单元相比,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已逐渐成为我国和全球脑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之一。

德国马普学会的科技创新机制研究 下载:36 浏览:311

郑久良 叶晓文 范琼 汤书昆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马普学会是全球著名的非营利性基础研究机构,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都享有盛誉。本文从组织管理、经费资助模式、内外部合作网络、科研人才培养和技术转让模式等角度系统分析了马普学会的科技创新机制,客观总结了其先进经验和创新做法,并最终提炼出若干建设性对策,以期为我国科研机构的长足发展提供政策启示和路径借鉴。

德国亥姆霍兹联合研究会建设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下载:35 浏览:285

张虹冕 赵今明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分别从管理体制、科研设施运营、科技成果转化工具、知识转移渠道、战略合作、人才培养等六个方面对德国亥姆霍兹联合研究会的建设特点进行系统研究,重点论述了亥姆霍兹联合会的建设现状,发现其具有管理体制统筹高效、科研设施运营顶层设计清晰、科技成果转化及科学知识转移渠道多样、战略合作网络运转有序、人才培养多元开放等优势。据此,为推进我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提出如下建议:(1)厘清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特征;(2)以合同制管理赋予成员单位充分自主权;(3)以大科学装置高效利用促进创新能力提升;(4)以稳定的经费投入保障基础研究持续开展;(5)以项目团队为基本单元促进学科交叉融合;(6)以灵活的用人机制打造高水平科研团队;(7)以知识传播和技术转让促进研究成果应用

全球科研数据与计算平台发展及趋势分析 下载:42 浏览:290

张娟 田倩飞 房俊民 唐川 徐婧 王立娜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大数据时代,建设先进的科学数据与计算平台已成为国家创新战略的需要。本文梳理了近几年全球重要国家、知名科研机构和典型学科领域及大科学计划的数据与计算平台规划、建设与发展状况,重点对比分析了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大数据战略规划、综合性及领域专用数据与计算平台发展与特色,总结了先进数据与计算平台的发展规律与未来趋势,可供同类项目进行战略规划和决策参考。

新西兰科研绩效拨款(PBRF)计划2018年质量评价项目研究及启示 下载:3 浏览:365

张梦琪 刘莉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新西兰科研绩效拨款(简称PBRF)计划是较有国际影响力的全国性、周期性科研评价制度模式之一。新西兰政府于2003、2006和2012年相继启动了三次PBRF计划的质量评价项目,目前2018年质量评价项目正在筹备当中。本文通过分析PBRF计划,尤其是其2018年质量评价项目的相关要素,发现其在如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科研评价体系具有启示意义:通过同行评价确保评价质量;评价工作重点针对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活动;评价过程效率高且周期合理;评价内容关注科研质量和科研影响;注重分类评价且评价标准多元化;避免高等教育过度市场化。这些研究结果将为我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科研评价体系提供借鉴。

国防科研院所项目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下载:74 浏览:376

吴闻川 白思俊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根据国防科研院所项目管理的特点,依据项目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原则和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提出国防科研院所项目管理能力评价指标,并采用模糊偏好关系群决策的原理和方法对指标进行筛选,建立国防科研院所项目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评价指标体系对A研究所的项目管理能力进行实证分析,有效显示了其项目管理能力水平和主要不足之处。

苹果园常用农药施用期土壤残留研究 下载:82 浏览:484

师荣光1 郑向群1 李晓华2 刘爱风3 贾皎皎4 许萌萌4 赵宗山3 《中国土壤》 2020年10期

摘要:
探究农药施用数量、方式对果园土壤农药残留的影响可以为果树栽培农药减施提供依据。针对陕西长武苹果产区的高频施用农药类型,在4月(花期)和8月(套袋期)对11种农药土壤残留浓度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表层土壤的农药残留浓度范围为N/D~887.9 ng g-1dw,检出率均大于78%,其中8种农药的表层土壤残留检出率为100%。喷施吡虫啉和戊唑醇会在短期内显著提升表层土壤该两种农药残留水平。由于农户喷施农药行为具有相似性,致使在4月和8月试验区和对照区的土壤残留特征相似,农药残留不同月份的差异主要受到农户用药习惯和用药量的影响。农药主要残留于表层(0~5 cm)土壤。因喷施过程中农药更多地落到树木覆盖稀疏地面,故试验区和对照区果园地面农药残留均呈点状分布,致使表层土壤和残留聚集点具有更高的生态风险。在11种常用农药中,吡虫啉和多菌灵的浓度较低、但生物(蚯蚓)毒性大,使计算得到的风险商(RQ)值大于1,成为环境风险高于其他农药的种类。

杏壳生物炭对温室次生盐渍化土壤修复效应的研究 下载:67 浏览:476

谢文达1 智燕彩2 李玘1 赵英男1 耿丽平1 张立军3 刘文菊1 李博文1 《中国土壤》 2019年10期

摘要:
日光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是设施蔬菜生产中的主要障碍性因子。研究以温室盐渍土、杏壳生物炭和负载微生物的杏壳生物炭为主要对象,通过监测土壤培养过程中土壤溶液pH,电导率(EC),水溶性磷、水溶性钾的动态变化,以及相应处理下盐分敏感蔬菜-辣椒的发芽率,探索添加不同比例的生物炭材料对温室次生盐渍化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经过40 d土壤培养,添加杏壳生物炭对土壤溶液pH影响不明显,但是2.5%低添加量生物炭降低土壤溶液EC值的效果最为明显,在土壤培养的整个时期,添加杏壳生物炭和负载微生物的杏壳生物炭土壤溶液EC值均显著低于CK,且微生物负载生物炭降低土壤溶液EC值的效果更好;此外,添加生物炭不仅降低了土壤水溶性磷钾的变化幅度,有利于磷钾在土壤中的固持,而且显著提高了土壤碳氮比(P <0.05);辣椒发芽率随生物炭材料添加量的增加显著提高(P <0.05),其中添加10%负载微生物的杏壳生物炭辣椒的发芽率可达90%以上,比对照提高2.3倍。综上所述,添加负载微生物的生物炭对设施菜田次生盐渍化土壤的修复效果较好。

基于“应用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下载:51 浏览:267

张帆1 初立伟2 《体育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现阶段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率下降,社会实践能力不足,课程设置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因此,要根据社会发展需求,与时俱进,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时间,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建立校企合作实践基地,丰富实践资源,培养出"应用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

抗生素-重金属复合污染对土壤中细菌耐药的影响 下载:76 浏览:486

徐艳 师荣光 李厚禹 郑向群 《中国土壤》 2019年9期

摘要:
目前复合污染环境下耐药细菌在数量、种类以及抗性强度上都显著增大,多重耐药菌株也高频率检出,甚至出现了能够抵抗绝大多数抗生素的"超级细菌",因此抗生素-重金属复合污染对环境中细菌耐药的影响更需高度重视。就我国土壤环境中抗生素-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现状,对抗生素与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对土壤微生物耐药效应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该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展望,对于消除环境中的微生物耐药性具有重要意义。

鼻内镜引导下人工鼻泪管取出术的疗效观察 下载:55 浏览:395

张懿 杨华 杨晓钊 郑璇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鼻内镜引导下人工鼻泪管取出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9年1月于我科就诊的经鼻内镜检查及泪囊造影检查明确诊断泪道人工鼻泪管置入术后(管存留)患者35例,收住院后在全麻下行鼻内镜引导下人工鼻泪管取出术,同时予以泪道探通并注入抗生素眼膏,术后随访3个月评价疗效。结果35例患者中,完整取出人工鼻泪管31例,随访后有24例流泪症状完全消失,3例流泪症状缓解,4例流泪症状无改善,总体有效率达77. 1%。结论相对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EX-DCR)或内路鼻腔泪囊吻合术(EN-DCR)联合泪道人工鼻泪管取出术,鼻内镜引导下人工鼻泪管取出术保留了泪道引流系统的完整性,操作相对简单,面部无瘢痕,术后恢复快,大部分患者有效,值得尝试。

棘阿米巴性角膜炎120例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 下载:56 浏览:418

朱智勇1 王敬亭2 董燕玲3 李素霞2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山东省眼科医院和青岛眼科医院的棘阿米巴性角膜炎120例(122只眼),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发病时间、危险因素以及误诊情况,根据发病时间及溃疡严重程度进行临床分期,分析不同时期患者的治疗转归情况。结果棘阿米巴性角膜炎多发生于36~60岁患者(80/120)。角膜外伤是该病首要危险因素(31/61),其次是污水入眼(13/61),角膜接触镜仅占14. 8%(9/61)。仅13. 1%的患者于首诊确诊(16/122),县及县以下医院误诊率较高(86/90);误诊诊断以病毒性角膜炎最多(46/122),其次是细菌性角膜炎(23/122)和真菌性角膜炎(14/122)。角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检出率(90. 3%)远高于角膜刮片(75. 9%)等方法。本研究中35只眼为初期(28. 7%),80只眼为中期(57. 4%),17只眼为晚期(13. 9%)。57. 1%初期病眼(20/35)和5. 7%中、晚期病眼(5/87)可通过药物治疗治愈,有效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88. 2%行角膜移植术治疗的病眼为中、晚期(67/76),因复发或病灶扩散而无法保存眼球行眼内容剜出术的有7只眼(5. 7%),均为晚期患者。结论角膜外伤和污水入眼是我国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主要危险因素,本病在基层医院误诊率仍然较高,共焦显微镜可提高检出率;药物治疗对本病初期患者效果较好,而中、晚期患者往往需要通过角膜移植术治疗。

玻璃体切除术和巩膜扣带术治疗非后极部裂孔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 下载:65 浏览:385

田超伟 王雨生 马文霞 窦国睿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4期

摘要:
目的对比观察玻璃体切除术(PPV)和巩膜扣带术(SB)对非后极部裂孔引起的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RRD) 32例(32只眼)。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玻璃体切除术组(PPV组,A组)和巩膜扣带术组(SB组,B组),均为16例(16只眼)。年龄32~67岁。手术前矫正视力为光感至1. 0。视网膜脱离为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 C2级以下,排除后极部视网膜裂孔(包括黄斑裂孔)及巨大裂孔。PPV者采用闭合式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并注入硅油。SB者采用硅胶海绵或硅胶轮胎垫压(或联合环扎术)。手术后随访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4. 1个月。观察两组患眼疗效。结果 PPV组患眼第1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率为93. 8%(15/16),最终视网膜复位率为93. 8%(15/16),去除硅油填充眼后视网膜复位率为50. 0%(8/16)。SB组患眼第1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率为75. 0%(12/16),最终视网膜复位率为87. 5%(14/16),去除硅油填充眼后视网膜复位率为87. 5%(14/16)。两组视网膜解剖复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最终PPV组视力改善率优于S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非后极部裂孔引起的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需依据视网膜裂孔的位置、形态及患者的特点综合考虑,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玻璃体切除术及巩膜扣带术可以取得一定疗效。

激光共焦显微镜下圆锥角膜交联术后角膜基质的观察 下载:49 浏览:405

张经1 王青枝2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2期

摘要:
目的通过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观察圆锥角膜交联术后基质的变化。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7月于西安市第一医院和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确诊为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行等渗核黄素液角膜交联手术,于术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行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观察角膜基质形态的变化,并测量相应变化处角膜的深度。结果角膜交联术后1周基质胶原纤维水肿增粗,细胞激活、细胞核反光增强,病变深至角膜(210. 2±2. 2)μm处;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基质胶原纤维水肿、排列不规则,可见高反光瘢痕,分别深至角膜(209. 4±2. 8)μm、(210. 1±2. 1)μm、(209. 2±2. 6)μm处;术后4个月胶原纤维水肿消退、排列趋于规则,瘢痕深至(179. 0±2. 4)μm,术后5个月,胶原纤维排列规则,瘢痕深至(146. 3±2. 1)μm,术后6个月,胶原纤维排列规则,瘢痕深至(128. 1±2. 3)μm。术后前3个月病变最深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月与4个月、4个月与5个月,5个月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角膜交联术后,基质胶原纤维由水肿、排列紊乱逐渐重塑规则;基质细胞激活、出现瘢痕并于术后3个月开始逐渐从深开始消减。

德国众包平台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下载:69 浏览:391

王金花 《国际科技论坛》 2020年12期

摘要:
德国的众包平台发展起步较美国晚,且没有专门承揽科技攻关的众包平台,但包含科研业务的众包平台发展迅猛。以clickworker、twago和jovoto公司为代表的德国众包平台正以灵活多样的运行模式成为德国创新的有益补充。本文概述了德国悬赏众包平台的3种主要运行模式、3方面突出特点与2个趋势以及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希望对我国有借鉴意义。

英国公立科研机构科研绩效评估制度研究 下载:69 浏览:399

刘娅 《国际科技论坛》 2020年11期

摘要:
本文以英国生物技术与生物科学研究理事会的研究所评估和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的研究卓越框架评估为例,分析了英国公立科研机构科研业务的绩效评估,包括评审内容、标准、流程、专家构成、对评估制度的再评估等。最后文章指出:英国机构科研业务绩效评估是英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有序承接,采用事前评估与事后评估并举的思路,以同行评议为基础、以事实/计划为依据、以科研质量为核心、以较长评估周期性来确保机构运行稳定性。
[1/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