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考虑各方满意度的工程总分包商合作收益动态分配研究 下载:57 浏览:369

王茹 袁正惠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9年10期

摘要:
合理的收益分配是总分包商建立长期伙伴关系、实现合作共赢的关键。在充分考虑各方的努力水平、风险分担、贡献系数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分阶段激励约束机制及满意度另一优化目标,构建多目标收益分配模型。运用多目标优化理论与粒子群算法相结合的方式求解得到项目净收益和整体满意度的最优解集。通过算例分阶段对项目各方进行评价,以激励各方持续努力地工作,结论表明在净收益增大的同时,整体的满意度值将会表现出减小趋势,总承包商和分包商合作团队可根据项目净收益和整体满意度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分配方案,继而促进总分包商的成功合作。

工程项目工期—成本—质量—安全水平综合优化研究 下载:63 浏览:376

李万庆1 邱幸运1 孟文清2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9年6期

摘要:
目前工程项目多目标优化的相关研究中,较少考虑工期、成本、质量等目标与安全水平之间的联系。针对这一不足,在分析工序安全水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得到了成本—安全水平优化模型,并将安全目标引入工期—成本—质量优化模型,构建了工期—成本—质量—安全水平均衡优化模型。为了有效求解该型,引入了量子粒子群算法,结合工程实例进行模拟仿真,得到工期、成本、质量与安全水平的一系列Pareto解,并进行方案决策,结果表明得到的Pareto解集能为项目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有效支持,量子粒子群优化算法在求解该模型方面是有效性的。

抽水蓄能电站上库填筑分期分区优化研究 下载:50 浏览:430

王仁超1 苏贝1 徐跃明2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3期

摘要:
抽水蓄能电站上库填筑工程量较大,为了合理划分填筑阶段、规划各阶段填筑工程量及填筑面貌,需要对上库填筑进行分期分区优化研究。上库填筑由坝体填筑与库底填筑两部分组成,填筑过程受多种影响因素和控制条件的制约,各部分对填筑料物的需求量与质量要求不同,各种材料的施工作业面面积随高程的变化规律也不一致。考虑施工作业的阶段特性,使用填筑区期望强度系数对各时段填筑区的填筑强度进行协调,通过建立上库填筑分期分区优化模型,利用异质粒子群算法优化求解得到最优的分期分区填筑方案。将该方法应用于华东地区某抽水蓄能电站上库填筑工程中,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碘125粒子植入联合化疗18例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下载:40 浏览:369

李霄1 刘元水2 宋春慧3 张学德2 路春晖1 赵广宇1 孙玉露1 《肿瘤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目的]探讨碘125粒子植入联合化疗在T1~2N0M0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8例T1~2N0M0的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CT引导下碘125粒子植入术,术后给予依托泊苷+顺铂联合化疗4~6个周期。[结果] 18例患者随访满3年,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8例、稳定3例,总有效率为83.33%,1年生存率为100%,3年生存率为83.33%,中位PFS为23.5个月,中位OS为36个月。[结论]碘125粒子植入联合化疗在T1~2N0M0的小细胞肺癌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新型纳米探针检测血浆K-ras基因突变与胰腺癌根治术后复发的关系研究 下载:57 浏览:455

王晓光 宋政炜 倪全法 陈飞 钟征翔 《肿瘤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目的]建立纳米捕获探针体系检测血浆中K-ras基因突变的方法,并探讨K-ras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突变与胰腺癌根治术后复发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胰腺癌根治性切除患者51例,抽提外周血DNA,应用特异性纳米捕获探针检测K-ras基因12、13位点密码子突变,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K-ras基因点突变对胰腺癌根治术后复发及预后的影响。[结果]51例胰腺癌根治术患者K-ras基因突变率为35.3%(18/51),Kras突变与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有显著性相关(P=0.002、P=0.004)。通过随访分析K-ras基因突变者1年、2年累积无瘤生存率为41.3%、0%,K-ras基因野生型1年、2年累积无瘤生存率为66.3%、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P=0.008);K-ras基因突变者1年累积总体生存率为81.1%,野生型为9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3),而K-ras基因突变者2年累积总体生存率为11.7%,野生型为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纳米捕获探针体系能够快速痕量检测血浆中K-ras基因突变,其与胰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胰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无瘤生存期的一个重要指标。 还原

粒子群优化算法与灵敏度分析在电力系统无功优化中的研究 下载:27 浏览:321

刘海锋 卢屹磊 戴喜明 《中国电力技术》 2020年6期

摘要:
分析应用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优缺点以及实际应用可行性,选取的目标函数是系统的有功网损最小,求出各节点的有功网损对无功的灵敏度,将灵敏度高的节点作为无功补偿节点,建立无功优化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最后对典型系统IEEE-14节点系统的优化结果表明该算法和模型的有效性。

灰色SVR模型在珩磨尺寸预测中的应用 下载:49 浏览:392

李奇军1 牛永江1 宁会峰2 《中国机械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针对灰色(1,1)模型(Grey model(1,1), GM(1,1))对非指数型数据序列预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灰色支持向量回归(Grey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GSVR)预测模型。该模型一方面通过参数累积估计、预测公式改进和数据等维递补,对灰色模型进行建模优化,另一方面通过差分变异和混沌局部搜索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对支持向量回归机进行参数优化,再将二者相结合进行预测。对柱塞套内圆珩磨尺寸的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的预测均方误差为0.3913,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4.90%,其预测精度较GM(1,1)模型显著提高。

基于分布式电源接入的电网环保经济调度策略研究 下载:74 浏览:501

吴钇宏1 王少雄1 汤德明1 王博2 王颖杰2 《中国电气工程》 2020年8期

摘要:
本文针对光伏发电的波动性和随机性,将其直接并入电网会给电网带来安全和稳定问题,提出将光伏和水电短期联合的环保经济调度策略。以水电启停迅速来调节光伏发电的波动性和随机性,建立一个以水电消耗量最小和网损最小的双目标模型。运用改进粒子群算法在含光伏电站的实际电网系统上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通过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可以使水电耗水量最小和最大限度地降低系统网损。

黏弹性流体在微粒被动操控技术中的应用 下载:32 浏览:331

倪陈1 姜迪1 徐幼林1 唐文来2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10期

摘要:
因能实现微米尺度粒子的精确操控,微流控技术已被广泛运用于医学、制药、生物和化学等领域,其中无需外场作用的被动操控技术由于其简单性和自主性更是成为研究热点。与其他被动操控技术相比,黏弹性聚焦技术更易实现微粒的三维聚焦且能操控微粒的尺度跨度大、流体流量范围广。因此,本文综述了黏弹性流体在微粒被动操控应用中的最新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微粒在不同结构流道内的黏弹性流体中进行迁移的受力机理,进一步详细阐述了黏弹性聚焦、黏弹性分选、黏弹性混合以及其他黏弹性微粒操控应用研究进展,最后对研究黏弹性流体流动特性和在其内微粒迁移运动规律的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在分析现有问题的基础上对黏弹性微流控技术未来的发展作出了展望。

锂离子电池硅纳米粒子/碳复合材料 下载:60 浏览:435

李振杰 钟杜 张洁 陈金伟 王刚 王瑞林 《应用化学学报》 2019年1期

摘要:
硅由于其超高的理论比容量有望取代石墨成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是硅在充放电过程中巨大的体积膨胀(~300%)会导致材料粉化从集流体上脱落,同时不断形成固相电解质层,造成不可逆容量损失,而材料纳米化和碳复合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本文介绍了硅在循环过程中容量衰减机理,并综述了硅纳米粒子与碳材料复合的最新进展,主要包括包覆型、核壳型以及嵌入型硅碳负极材料,并对核壳型与嵌入型做了重点探究,最后对硅纳米粒子/碳复合材料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展望其研究前景。

表面阻抗边界;欧姆损耗;粒子模拟;太赫兹器件;表面波振荡器;返波管 下载:59 浏览:357

蓝康 杜倩康 丽莎 姜露静 林振宇 张延惠 《现代物理学报》 2020年8期

摘要:
基于量子点接触探测器(QPC)理论上研究了双量子点(DQD)系统在耗散环境和纯退相环境影响下的电子转移特性.结果表明,耗散环境中探测器导致的退相干会增大平均电流和Fano factor随时间演化的值,并观察到量子芝诺效应的存在.在对称的DQD情况下,弛豫减小了平均电流随时间演化的震荡振幅.在非对称的DQD情况下,弛豫降低了Fano factor随时间演化的峰值.纯退相环境中测量会阻碍共隧穿过程中不同电流通道之间的转换,导致Fano factor的极高值.在对称的DQD情况下,增大纯退相速率会提高Fano factor.在非对称的DQD情况下,动力学随时间的演化对纯退相环境不敏感.另外,还发现探测器内n个电子的转移几率只受QPC与DQD耦合的影响.我们的结论可以为实验工作者研究电子输运特性提供理论参考.

频率色散表面阻抗对真空电子太赫兹源的影响 下载:45 浏览:397

任泽平 陈再高 陈剑楠 乔海亮 《现代物理学报》 2020年8期

摘要:
为了研究欧姆损耗对高频真空电子器件工作特性的影响,首先推导频率色散表面阻抗边界在三维共形粒子模拟软件UNIPIC-3D中的实现原理,并通过对有耗边界矩形谐振腔和圆波导进行模拟验证了该阻抗边界算法的正确性.采用有耗共形UNIPIC-3D模拟相对论太赫兹表面波振荡器和低电压平板格栅返波振荡器.模拟结果表明,对于表面波振荡器和平板BWO这种电磁场集中在金属慢波结构附近的太赫兹真空电子器件,欧姆损耗会对器件的运行带来极大影响,对于采用铜材料的器件,输出功率会下降一半左右,器件起振时间出现延迟,但器件工作频率几乎不变.为了提高相对论太赫兹表面波振荡器的效率,在二极管和慢波结构之间增加了反射腔,模拟结果表明,在考虑器件表面损耗的条件下,器件的工作频率保持不变,输出功率由41 MW提高到60 MW.

面向空空导弹飞控软件的软件容错技术研究 下载:52 浏览:394

李伟 《软件工程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随着临近空间飞行器的发展,空空导弹作战空域也向超高空域拓展,因此在空空导弹设计时需要考虑高能粒子引起的计算机系统瞬时故障。本文从软件防护的角度出发,针对该故障提出了一种基于冗余备份及校验和的软件数据流加固方法。试验表明,该算法对单粒子翻转引起的瞬态故障具有良好的防护性,具有通用性好、易移植等优点。

花岗岩中实测球面波粒子速度的时域和频域分析 下载:65 浏览:474

卢强 王占江 朱玉荣 丁洋 郭志昀 张永伟 《物理进展》 2018年12期

摘要:
为研究球面波在介质中的演化规律,分析了0.125g TNT、直径为5mm的炸药球填实爆炸加载下花岗岩中球面波传播的时域特征,结合实验结果与黏弹性球面波传播理论,提出了一种球面波粒子速度的频域分析方法。结果表明,花岗岩中粒子速度峰值和比例粒子位移峰值在靠近爆心的区域衰减慢、远离爆心的区域衰减快;在高频下,花岗岩中频率衰减因子α(ω)和波数k(ω)均与圆频率ω近似成线性关系,由不同相邻位置实测的粒子速度信息得到的α(ω)和k(ω)各不相同;在半径约为30mm(比距离约为60m·kt-1/3)处,粒子速度峰值的衰减规律出现由慢变快的转折。同时,基于对α(ω)和k(ω)的线性近似,对粒子速度波形进行了反演。与传统的局部理想弹性假设方法相比,本文方法可以提高粒子速度峰值的预测精度,但对波传播演化过程中波形形状的预测精度不高。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界面作用研究进展 下载:88 浏览:471

吴英柯1 马建中2 鲍艳2 《新材料》 2018年9期

摘要:
将聚合物与纳米粒子复合制备性能优异的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是近20年来科学界的研究热点,其中聚合物与纳米粒子间的界面作用对复合材料的性能起着关键性作用。从界面结构、力学性能、热性能及计算机仿真模拟等方面综述了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界面研究进展,并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CMOS抗辐射加固集成电路单粒子效应仿真研究进展 下载:95 浏览:499

赵元富1,2,3 王亮1 舒磊2 刘家齐1 刘琳1 岳素格1 李同德1 李园3 顾问3 《物理进展》 2018年5期

摘要:
以CMOS存储单元为研究对象,介绍了仿真在CMOS抗辐射加固集成电路单粒子效应机理及电路抗单粒子加固设计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特征尺寸的缩小对单粒子辐射效应的影响,提出了利用交叉隔离和错误猝熄的方法改进传统存储单元的加固性能,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模块化粒子输运程序包PHEN的开发与应用 下载:46 浏览:22

朱金辉 陶应龙 卓俊 谢红刚 左应红 商鹏 韦源 牛胜利 《物理进展》 2018年5期

摘要:
为满足通用蒙特卡罗程序难以处理的特定问题的粒子输运模拟需求,开发了模块化粒子输运蒙特卡罗模拟程序包PHEN。该程序包能够模拟中子、光子、电子及质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物理过程,具备树结构建模功能、低能带电粒子和反冲质子模拟功能及可定制的数据统计功能。利用PHEN程序包,计算了中子与特定核素作用生成次级光子的产额和平均能量,实现了基于指向概率法的点通量角度谱计算,并建立了中子输运时间特性模拟计算方法。PHEN程序包的基本功能模块可用于粒子输运模拟技术应用研究。

单粒子软错误的数值仿真技术 下载:95 浏览:481

毕津顺1,2 《物理进展》 2018年9期

摘要:
介绍了辐射效应,重点讲述了单粒子软错误效应。说明了单粒子软错误产生的物理机理,包含直接电离、间接电离和电荷收集。明确了临界电荷标准和软错误截面等单粒子软错误的基本计算公式。着重阐述了GEANT4(核物理层级)、TCAD(半导体器件层级)、SPICE(简单的电路层级)和复杂电路级/系统级的多层级结构化的单粒子软错误数值仿真技术。最后,结合后摩尔时代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展望了单粒子软错误研究的未来发展。

基于扩展单粒子模型的锂离子电池参数识别策略 下载:45 浏览:352

庞辉 《现代物理学报》 2019年4期

摘要:
为了精确识别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关键状态参数,基于多孔电极理论和浓度理论,建立了一种考虑液相动力学行为的锂离子电池扩展单粒子模型.相较于传统单粒子模型,该模型增加了对负电极表面固体电解质界面膜参数的描述,并考虑了温度和液相浓度变化对锂离子电池关键参数的耦合影响.基于所建立的扩展单粒子模型,提出一种简化的参数灵敏度分析方法和有效的锂电池参数识别策略,用以确定特定工况下的高灵敏度待识别参数,进而利用遗传算法实现参数的优化求解.最后,通过对比分析本文模型和传统单粒子模型的仿真输出电压和相同工况下电池的实验输出电压验证了提出模型和参数识别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电池管理系统的健康状态估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轴向输出线极化TE11同轴波导模式相对论磁控管的粒子模拟研究 下载:66 浏览:483

史迪夫 钱宝良 王弘刚 李伟 杜广星 《物理进展》 2018年8期

摘要:
提出了一种用于相对论磁控管(RM)中轴向输出线极化TE11同轴波导模式的新型输出结构。该器件采用10谐振腔结构并工作在π模式上,通过合理设计谐振腔结构与输出同轴波导之间的微波提取结构,模拟实现了线极化TE11同轴波导模式的微波输出。与传统全腔提取结构相比,该新型输出结构,不仅能更容易地实现线极化TE11同轴波导模式的微波输出,而且在此基础上能更容易地实现更高频段RM的设计。粒子模拟结果表明:当电压为220kV,磁场为0.4T时,该器件的工作频率为4.38GHz,输出功率为208 MW,功率转换效率达到46.6%。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