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释明变更诉讼请求的标准——兼论“证据规定”第35条第1款的规范目的 下载:86 浏览:504

任重 《中国法学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我国既有释明变更诉讼请求的理论尚难以为司法实践提供明确标准。通过整理和分析最高人民法院相关裁判文书可以发现,释明变更诉讼请求除"证据规定"第35条第1款所包含的法律关系性质和民事行为效力的释明之外,相关释明实践还包括合同解除及其法律后果、增加请求数额、变更被告以及追加必要共同诉讼人的释明,若干裁判文书还向被告释明追加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部分裁判文书突破了处分原则的底线,这源于对"诉讼请求"的形式化理解、对二审增加"独立的诉讼请求"的误读以及当事人后诉权在司法实践中被否定的现实。通过将"证据规定"第35条第1款"变更诉讼请求"理解为变更诉讼标的,将基于相同事实或因情势变更而产生的变更诉讼请求归入"非独立的诉讼请求",并在裁判文书中加入诉权释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释明变更诉讼请求符合处分原则和法官中立原则的要求。"证据规定"第35条第1款的规范目的应为有限的纠纷一次性解决,即以当事人的请求范围及其要件事实主张作为释明基础。这不仅能够为释明变更诉讼请求提供统一标准,而且能够在贯彻处分原则和法官中立原则的前提下实现当事人自我决定和纠纷一次性解决之间的平衡。

合并报表的利弊对经济监管规则的潜在影响研究——以江山制药并表权纠纷为例 下载:78 浏览:449

周华 吴晶晶 戴德明 莫彩华 《中国科学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本文运用华源制药和丰原集团争夺江山制药控制权和并表权的典型案例,说明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缺乏合理的判断标准,这意味着,合并报表所包含的信息缺乏明确的边界,因此,合并报表的可靠性及其对经济监管的有用性值得怀疑。本文提出,经济金融监管和国有资产管理应当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从信息真实性出发优化证券信息披露制度和国有资本收益评价规则,进一步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监管理论和制度体系。

法人依瑕疵决议所为行为之效力 下载:43 浏览:264

徐银波 《中国法学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决议不成立、无效或被撤销,无法完全适用民法总则第157条关于法律行为无效之后果规定。民法总则第85条、第94条以及"公司法解释四"第6条设定的善意相对人保护规则,过于简单和武断,需区分决议主体、决议内容、瑕疵事由而类型化地认定法人依瑕疵决议所为行为之效力。在法人内部,瑕疵决议溯及无效,但需依裁量驳回制度认定后续决议之效力,并适用法律行为相对无效理念保护第三人利益。就外部行为,决议无效导致行为违法,应依民法总则第153条认定行为效力。决议不成立或被撤销,则仅在法律设有强制决议规则之前提下方才导致行为欠缺法定要件,从而影响外部行为效力。因不同强制决议规则所欲保护的成员利益不同、所涉第三人利益不同,需区分营利法人与非营利法人、交易行为与组织行为,认定此种情形下外部行为之效力。有别于交易行为的相对性、独立性,组织行为具有涉他性、持续性之特征,需设立特别的公司组织行为效力诉讼规则,方可解决这一组织法问题。

行政诉讼给付判决的构造与功能 下载:33 浏览:280

黄锴 《中国法学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司法实践中存在对给付判决作扩张解释的现象,这将导致给付判决与其他判决类型在适用范围上发生重叠,致使新增给付判决的立法目的落空。行政诉讼法"监督行政—纠纷解决"的立法目的,塑造了"低强度审查模式—高强度审查模式"的司法审查强度区间,要求法院对程序性裁判与实体性裁判作出区分。履行判决原则上只能是程序性裁判。给付判决的制度功能在于确立实体性裁判的裁判方式,弥补履行判决在功能上的不足。现阶段,给付判决尚不能发挥"多用途武器"之功能,其适用空间应限于法律规范规定的给付义务、给付行政范畴内的给付义务、以金钱或财产为内容的给付义务。

解放初期天津城市房屋的租赁纠纷与政府应对 下载:67 浏览:343

王星晨 《历史研究进展》 2018年11期

摘要:
1949年天津解放时,房屋租赁关系十分混乱,房主和房客之间纠纷不断。1949年5月,市长黄敬发表了房屋问题谈话,宣布了保护合法私有房屋的政策。但由于谈话缺乏具体执行标准,导致房屋纠纷大量发生。1951年3月,天津市政府颁布了私人房屋租赁暂行条例,并成立了房屋委员会和房屋小组,推动了房屋问题的解决。但在执行过程中又出现了房屋经纪人暗中活动、变相倒兑及空房闲置等问题,天津市政府及时采取了应对措施,基本上扭转了房屋租赁市场的混乱局面。

大湾区金融纠纷一体化解决机制建构 下载:65 浏览:387

赵蕾1 于恺2 蔡绿茵3 《争议解决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大湾区在金融体系和纠纷解决体系呈现出的"双重差异性",不利于大湾区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发展,也无法满足粤港澳金融消费者多元化、多层次、快速有效的跨境解纷需求。对此,根据法治原则、共建共治共享原则、协同治理原则,整合三地解纷资源,优化调解合作机制;按照纠纷解决金字塔(DRP)、纠纷解决系统设计(DSD),设计以"粤港澳金融调解合作"为中心、以调仲对接、调诉对接为补充的大湾区金融纠纷一体化解决机制,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建设提供"一体化"的金融解纷机制和"全链条"的金融治理体系。

法国参与程序之评析 下载:65 浏览:407

周建华 《争议解决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借鉴于北美的"合作法"理念和实践,法国立法者在其《民法典》和《民事诉讼法典》中确立了一种新的ADR类型,命名为"参与程序"。参与程序分为两步,即协商程序和寻求判决的程序。前者强调当事人须在律师的辅助下,依据签订的参与程序契约,秉着团队合作的诚信友好理念寻求纠纷的协商解决。后者则是在协商结果达成协议或者协商未果时,方便当事人诉诸法院启动相应程序,或赋予协议强制执行效力,或就纠纷快速作出裁判。参与程序设立的目的,一方面提供给当事人一种协商解决纠纷的新途径,另一方面希望律师成为ADR发展的重要力量,共同推动协商文化在法国的发展。

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视域下家事调解前置程序的构建 下载:63 浏览:409

冯振强 《争议解决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近年来,家事纠纷数量不断增长,案件类型也呈现多样化发展。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中,一些试点法院结合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探索试行家事调解前置制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着法律依据不足、实践乱象丛生等问题,尤其是缺乏基础理论的研究,已成为困扰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瓶颈问题。为解决这一关键问题和当务之急,本文在总结家事调解前置试点模式的基础上,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切入,对家事调解前置的概念作出厘定,并提出了筛选家事调解前置案件的方法,进而在理念构建、程序启动、调解流程、保障与救济程序等方面进行探讨,对我国建立家事调解前置制度的路径作出设想与展望。

家事审判制度改革研究——以武城县人民法院家事审判改革试点为例 下载:60 浏览:426

吴广辉1 祖振2 《争议解决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家事纠纷是以身份关系为核心的特殊民事纠纷,具有显著的伦理性、强烈的隐私性、因素的复合性、关系的持续性、特定的公益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家庭结构的变迁,从调解机制、举证责任、诉讼程序、弱势群体的保护等多个方面,现行通用的民事审判制度已不能满足家事纠纷的审理需求,而当今社会的高离婚率、未成年子女抚养等家庭问题,也迫切需要新型的家事审判制度加以规制、调整。德国作为最早单独施行家事审判制度的大陆法系国家,具备完整的家事法体系,而且与我国在法律体系上相近,对于探索实现家事审判制度改革具有高度吻合、便于借鉴的重要意义。武城县人民法院综合考量国内与德国的经验做法,从建立专业的审判及辅助团队、构建家事调解模式、完善工作机制、转变庭审方式四方面进行家事审判制度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为论证家事审判制度改革的可行性提供有益的参考。

中欧电子商务消费争议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之比较研究 下载:63 浏览:455

郑洁 《争议解决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本文以电子商务消费争议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我国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与西方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进行制度比较;其次分析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对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必要性;接着,着重介绍我国电子商务消费争议多元化纠纷解决制度的立法与实践;随后引入欧盟消费争议的ADR机制(2),以英国、荷兰和瑞典等国的消费争议ADR机构为例,结合欧盟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的相关立法,研究其对电子商务消费争议解决的作用和影响;最后,指出欧盟的经验对规范我国电子商务消费争议解决的借鉴作用,提出构建和完善我国消费纠纷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议。

涉外项目保函纠纷司法救济之中印比较及启示 下载:70 浏览:510

江小琴 王家顺 邹和根 王慧 《中国电气工程》 2020年1期

摘要:
某部委2019年7月提醒各企业注重防范涉外项目独立保函的纠纷风险。鉴于此,对我国保函司法解释施行前、后的保函纠纷案例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中印两国各一起保函纠纷的司法救济案例展开比较,得出我国相关法律及司法实践对保函欺诈的认定相对严格。认为保函申请人要取得司法救济,除在国内法院积极应诉外,也应勇于在境外法院采取司法手段,并应提前做好约定管辖与开立方式的安排,以防范、应对保函纠纷的风险。

基层调解与法礼融合的纠纷化解机制——对一起乡村交通事故的法社会学分析 下载:23 浏览:412

陆益龙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8年10期

摘要:
调解在纠纷解决中常被运用,从乡村纠纷解决的个案实践中,可以看到基层调解具有化解纠纷的良好效果。基层调解通过实现情境相对正义、权威与信任以及妥协与共赢调解策略等机理而达到有效化解乡村基层纠纷的功能。从本质上看,基层调解之所以能够取得化解基层纠纷的良好效果,关键在于其具备法礼融合的纠纷化解机制。当前的乡村社会秩序可以说是由法治力量和礼治力量混合、共存的法礼秩序,要更好地化解纠纷实现秩序,就需要将法治与礼治两种力量融合起来,形成合力,将会促进乡村社会的"善治"。

论物保与人保并存纠纷中债权实现之顺位——以近五年来类案实证研究为基础 下载:54 浏览:393

赵旭东 徐佳咏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20年1期

摘要:
在物保与人保并存纠纷中,当事人之间约定不明、约定歧义较为凸显,类案不同判现象频发。对近五年类案进行实证研究,探寻合理解释当事人约定的路径,统一纷乱的裁判尺度。物保绝对优先理念符合公平正义的普遍期待,尽管《物权法》第176条融入了意思自治的衡平要素,但对当事人约定的解释应以有利于保证人为原则。关于保证人是否放弃物保优先抗辩权,须综合考量案件事实、约定条款、提示说明义务等因素,全面公正地加以裁断。应当明确的是,保证人放弃物保优先抗辩权,并不能赋予债权人实现担保顺位的选择权,保证人以承担并行连带责任为限。

广西医疗责任保险发展研究 下载:43 浏览:430

唐金成 张杨 《金融研究杂志》 2019年9期

摘要:
近年来,我国医疗事故纠纷事件层出不穷,严重影响正常医疗秩序,损害患者以及医疗机构的合法利益。医疗责任保险是完善医患纠纷调节机制以及建设"平安医院"的重要途径。广西属于首批试点医疗责任保险的省区之一,颁布了相关条款条例,但数年来仍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其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本文从多角度分析政府、保险机构、医疗机构和患者因素,并提出加快发展广西医疗责任保险的政策建议。

环境正义视野下的机场噪声污染纠纷研究——以东部L机场为例 下载:67 浏览:485

李璇 刘礼鹏 《环境科学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航空交通的需要也在不断增长,而机场的新建、扩建及改造导致机场噪声扰民的问题也不断加重。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的激励下,相关部门往往忽视了深受噪声影响的居民的合法权益,造成机场周边居民的环境非正义,加剧了机场与周边居民的矛盾。运用环境正义的相关理论,对东部L机场及其周边的HD村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机场噪声污染的非正义现象并就其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电能表仲裁检定系统的建立和作用 下载:97 浏览:502

姚远 薛丽敏 朱淑媛 郝新 冮若嘉 《电力技术学报》 2019年1期

摘要:
电能表是电能计量和结算的重要计量器具。由于其涉及贸易公平,被作为政府计量监督的重点计量器具之一。为确保将准确电能量值传递到用户,保障发电、供电及用户的权益,减少计量纠纷的发生,不仅需要研究建立量值准确可靠计量基(标)准装置,还需建立执行检测监督的检定机构,并在发生计量纠纷时进行仲裁检定。简单介绍了电能表仲裁检定系统建立需要的条件要求及工作流程,说明其在社会上的作用。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下载:63 浏览:485

李姝静 《中国农业》 2019年4期

摘要:
土地是保障人类生产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农村基层工作的重要核心内容就是土地问题,而农村土地系列问题中广受关注的焦点内容是农村集体土地确权。集体土地确权与农村的现代化发展以及农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但从前期的实际情况来看,集体土地确权的质量以及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一些潜藏的矛盾及纠纷频繁发生,严重制约了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基于此,分析了当前农村土地确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房建工程监理中的合同管理与纠纷解决策略研究 下载:27 浏览:367

王威 《管理与科学》 2025年4期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房建工程监理中的合同管理与纠纷解决策略。针对当前房建工程监理中普遍存在的合同管理问题展开分析,其中包括合同条款不明确、变更管理不当等方面的挑战。对纠纷解决的策略进行了概述,包括法律诉讼、调解和仲裁等常见方法。针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本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建议,旨在提高房建工程监理的效率和质量,减少合同纠纷的发生。通过对合同管理和纠纷解决策略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为监理工作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并促进房建工程监理领域的规范化与专业化发展。

矛盾纠纷多元治理机制与诉调对接之互动发展 下载:59 浏览:783

张勉 靳闯 《争议解决研究》 2025年2期

摘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矛盾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单一的司法途径难以应对各种矛盾纠纷的解决需求。矛盾纠纷的多元化治理机制(MDG)和诉调对接机制成为解决矛盾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多元化治理机制与诉调对接机制的发展现状,探讨两者在互动中的融合和相互促进作用。文章将从理论基础、实践现状、机制建设、相互影响、案例分析等多方面深入探讨,旨在为未来矛盾纠纷的综合治理提供有效的策略建议。

基于新形势下劳动争议纠纷的化解研究 下载:67 浏览:804

杨大勇 《争议解决研究》 2025年2期

摘要:
在经济形势逐渐好转的今天,我国将持续推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由于劳动纠纷处理时间较长、涉及多方人员且处理难度较大,因此,为了实现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有关部门必须更加注重对劳动争议的解决。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