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中外体育教练员培训体系的对比分析 下载:45 浏览:324

赵雯婷1 宋玉梅2 《体育学报》 2018年8期

摘要:
本文从培训制度、培训内容、培训等级等方面入手,针对中外体育教练员的培训体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中外体育教练员培训体系既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同时也存在诸多不同,为了提高我国体育教练员培训体系的科学性,应积极吸取国外的有益经验的弥补自身的不足。

组织间知识获取研究述评与未来展望 下载:83 浏览:492

侯丁鼎1 范培华2 《管理与科学》 2018年6期

摘要:
全球化背景下,组织间合作已成为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本文从组织学习理论、社会网络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等不同视角对组织间知识获取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梳理,构建了组织间知识获取研究框架。此外,本文进一步分析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传统零售企业可以采用互联网技术导向吗?——传统产业中企业提高适应性能力的机制 下载:58 浏览:268

鲁成1,2 汪泓1,2 刘尊礼2 陈洁1 《管理与科学》 2018年6期

摘要:
缺乏互联网技术基础的传统零售企业是否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导向提高企业适应性营销能力?以实体零售业产业变革为依托,构建互联网技术导向与适应能力关系模型。实证揭示互联网技术导向对适应性营销能力的作用和机制:传统零售业的互联网技术导向推动适应性营销能力是通过组织学习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为传统产业的技术转型和适应性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依据。

哺乳动物卵母细胞生发泡染色质构型的研究进展 下载:472 浏览:494

赵博厚 李艺 缪娅娅 李玉明 田蒙鸽 刘晓东 刘云华 韦涛 苏衍萍 隋宏书 《生物学报》 2019年8期

摘要:
在哺乳动物中,生发泡期(GV期)作为卵母细胞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决定了其未来的发育走向,而生发泡染色质构型与转录活动、卵泡闭锁状态及体外胚胎发育能力密切相关,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热点。综述不同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在生长和成熟期间其生发泡染色质构型的研究进展。

知识学科与组织学科的关系分析 下载:49 浏览:515

胡建华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20年6期

摘要:
所谓知识学科,主要指学科的知识形态。大学中的学科以知识为基础,学科是体系化的知识在大学中的存在形式。知识作为学科的本质存在对大学中的学科设置与发展起着重要甚至决定性的影响作用。所谓组织学科,主要指学科的组织形态。大学中的学术组织是主要的学科组织形态。在不同的制度、文化环境中,学科组织的形式与结构具有不同的特征。知识学科与组织学科在一定意义上说是"里"与"表"、"内在"与"外在"的关系。如何调适二者的关系,是大学学科发展时常会遇到的问题。近40年来,我国高校的学科建设在政府的政策推动与大量经费投入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学科过组织化问题也是值得关注的。

四川华吸鳅和汉水后平鳅消化系统形态组织结构 下载:10 浏览:231

宋霖 陈小江 高鹏符 江涵 《中国水产学报》 2024年6期

摘要:
为探究四川华吸鳅和汉水后平鳅消化系统特征并比较各部分功能及食性异同,采用解剖、石蜡切片和阿利新蓝-过碘酸染色方法对体长(5.18±0.11) cm的四川华吸鳅和体长(4.96±0.25) cm的汉水后平鳅消化系统形态组织结构进行观察。观察结果显示:(1)二者消化道分为口咽腔、食道、胃和肠道。口裂小,胃U型。四川华吸鳅肠道折叠2回,比肠长1.43±0.08;汉水后平鳅肠道呈螺旋状盘旋,比肠长2.46±0.21,差异显著。胰腺分布于肝脏中。消化系统均符合杂食性鱼类特征。(2)口咽腔均分布4种黏液细胞;食道黏膜上皮中堆叠Ⅰ、Ⅲ型黏液细胞多层;胃仅贲门部具胃腺,胃黏膜中无杯状细胞,黏液细胞以Ⅲ型为主;自前肠至后肠,黏膜褶高度、纹状缘厚度、柱状细胞高度均逐渐变小,杯状细胞密度逐渐增大,前肠具4种黏液细胞,中、后肠未见Ⅰ型黏液细胞。(3)二者相比,四川华吸鳅胃腺较发达,胃部黏液细胞丰富,口咽腔4种黏液细胞密度,盲囊和幽门Ⅲ型黏液细胞密度,幽门肌层及后肠黏膜下层厚度均显著大于汉水后平鳅,肝组织肝门管区明显;汉水后平鳅后肠杯状细胞密度显著大于四川华吸鳅。推测四川华吸鳅具备摄食动物性饵料的能力,汉水后平鳅则表现为杂食性更偏植食性。

盐度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及鳃肾组织学结构的影响 下载:80 浏览:507

刘龙龙 罗鸣 陈傅晓 刘金叶 谭围 王永波 符书源 《中国水产学报》 2019年6期

摘要:
为研究不同盐度条件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幼鱼生长及鳃肾组织学结构的影响,试验设置6、12、18、24、30共5个盐度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体质量为(26.05䥺SymbolqB@1.23)g的幼鱼25尾,进行了为期30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结束时,盐度6、12组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速度最快,终末体质量分别为(59.89±1.12)、(58.15±1.13)g,显著高于其他盐度组(P<0.05),特定生长率也显著高于其他盐度组(P<0.05);盐度18组体质量及特定生长率均明显低于其他盐度组(P<0.05),而摄食率及饲料系数则显著高于其他盐度组(P<0.05);鳃丝组织学切片中,随盐度的升高,鳃小叶宽度逐渐减小,相邻鳃小叶间距变大,盐度6、12组鳃小叶宽度最大且显著大于其他盐度组(P<0.05),盐度6、12、18组相邻鳃小叶间距最小且显著小于其他盐度组(P<0.05);泌氯细胞随盐度的升高直径变大,数量也略有增加,盐度6组泌氯细胞最小,且显著小于18、24、30盐度组(P<0.05);肾脏组织学切片中,随盐度的升高肾小球长径变小,同时数量也略有减少,盐度6组肾小球长径最大且显著大于其他盐度组(P<0.05),盐度18、24、30组间肾小球长径无明显差异(P>0.05),并显著小于盐度6、12组(P<0.05);盐度6组与盐度30组相比,盐度6组肾组织学结构充实,肾小管粗壮,而盐度30组肾小管数量减少,颈段、近曲小管、集合管明显萎缩,管径缩小。研究表明,在试验盐度6~30范围内,盐度变化并未造成珍珠龙胆石斑鱼不可逆的损伤,盐度6~12最适合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

锦江翘嘴鲌性腺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下载:79 浏览:505

李忠利1 巴家文1 魏文燕2 蒋天勇1 蔡红艳1 《中国水产学报》 2019年5期

摘要:
为研究锦江翘嘴鲌Culter alburnus性腺发育特征,通过生物学解剖和常规石蜡组织切片观察,对沅江支流锦江翘嘴鲌性腺及生殖细胞发育的周年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精巢属于小叶型结构,其发育分为6个时期,精母细胞发育分为5个阶段,即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及精子;雌鱼性腺发育分为6个时期,卵母细胞发育分为6个时相,第Ⅰ时相核仁出现,数量在第Ⅱ和第Ⅲ时相逐渐增多,第Ⅱ时相出现单层滤泡膜和卵黄核,第Ⅲ时相卵黄核消失,滤泡膜分化出两层,液泡和放射带出现,晚期卵黄颗粒可见,第Ⅳ时相卵黄大量积累,液泡被挤压到细胞质外缘,晚期核偏位,第Ⅴ时相细胞质中充满卵黄颗粒,并融合成块状,细胞核消失,卵膜内缘有皮质泡明显可见,第Ⅵ时相未排出的成熟卵以颗粒细胞形式被分解吸收,在第Ⅱ至Ⅵ时相的卵母细胞中都存在退化细胞。研究表明,卵母细胞和精母细胞的发育均表现出不同步特征,本研究结果可为锦江翘嘴鲌的资源保护和人工繁育提供数据参考。

《外科正宗》太乙膏配合枳壳汤对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及病理组织学观察 下载:79 浏览:515

张博 孟丽娜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1期

摘要:
目的:观察太乙膏配合枳壳汤对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及病理组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分别给予太乙膏加枳壳汤、生肌玉红膏加朴硝散进行治疗。两组均每日常规换药坐浴,记录并统计比较各组创面愈合时间及第7天、第10天创面肉芽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数量、毛细血管数量。结果:治疗组在创面愈合时间,创面肉芽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数及毛细血管数的比较中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太乙膏加枳壳汤对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成纤维细胞及毛细血管的生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结论:太乙膏配合枳壳汤可促进创面愈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且临床疗效显著。

针刀干预对颈椎病兔颈后伸肌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下载:84 浏览:501

刘福水 方婷 赵梅梅 周凡媛 陈梅 游建宇 金玉立 谢金梅 《中国中医药》 2019年5期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刀干预对颈椎病兔颈后伸肌细胞病理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40只新西兰雄性兔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针刀组,每组各10只,空白组不做干预处理,其余建立颈椎病动物模型,持续12周。造模成功后针刀组于兔颈肌硬结、条索以及棘突等处行针刀干预,每周1次,共3次;电针组于兔颈肌两侧"天柱""颈百劳""大杼"穴处行毫针干预,隔天治疗1次,每周3次,共3周。干预结束后1周取兔颈后两侧后伸肌,HE染色法在普通光镜下观察颈肌形态学改变,电镜下观察颈肌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光镜下模型组肌纤维排列紊乱,染色不均,甚至断裂,细胞核分布紊乱,出现大量炎性细胞。电镜下模型组肌丝溶解、变性,线粒体广泛水肿、空泡化,可见大量自噬体和凋亡小体。经针刀及电针干预后,兔颈肌整体情况明显改善,且针刀组优于电针组,针刀组肌纤维排列整齐,可见肌卫星细胞,线粒体分布均匀。结论:针刀疗法可改善兔颈部受损肌肉病理及超微结构变化,促进劳损颈肌再生修复,这可能是针刀治疗颈椎病的部分作用机制。

胸膜外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下载:105 浏览:920

李清姣 《肿瘤研究》 2024年5期

摘要:
目的:分析胸膜外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4月—2024年4月期间收治的24例胸膜外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肿瘤样本进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结合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组织学形态多样,典型者可见卵圆形或梭形细胞不规则排列,间质中可见粗大的胶原带、鹿角状血管及管周透明变性;免疫组化染色STAT-6、CD34、Bcl-2、CD99、SMA阳性率分别为95.83%、91.67%、91.67%、79.17%、25.0%。结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多发于胸膜内,若发生在其他部位,则可通过免疫组化表型和组织学特征进行确诊。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食管梭形细胞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下载:280 浏览:2994

胡青1 张雯2 《肿瘤研究》 2021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食管梭形细胞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使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20例食管梭形细胞肿瘤标本c-kit蛋白(CD117)、CD34、肌间线蛋白(Desmin)、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及S-100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根据检测借故可知,20例食管梭形细胞肿瘤中CD34的阳性/阴性表达比例为5/15,S-100的阳性/阴性表达比例0/20,肌间线蛋白的阳性/阴性表达比例13/7。C-kit蛋白中有8例呈阳性,包括3例局部胞膜阳性细胞和5例梭形细胞胞质阳性,其余12例为阴性。平滑肌肌动蛋白中19例细胞呈程度不一的弥漫阳性。20例食管梭形细胞肿瘤中平滑肌瘤和间质瘤的例数分别为13例和7例。结论:免疫组织学化学染色能够有效判断食管梭形细胞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能够为临床医生在患者手术后制定合理的靶向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