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伴噬血现象分析 下载:91 浏览:528

丁静 刘伟玲 万理萍 李莉 白萍 《国际检验医学》 2020年9期

摘要: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伴噬血现象的特征。方法选取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行allo-HSCT后出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的患者2例,讨论其可能的病因。结果患者一入院诊断为免疫缺陷病,行allo-HSCT 13 d后粒系植入,血红蛋白、血小板始终偏低,凝血功能差,消化道出血,巨细胞病毒性肠炎,肺部感染,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可见噬血现象。患者二入院诊断为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行allo-HSCT 14 d后粒系植入,行allo-HSCT 42 d后三系降低,发热,铁蛋白高,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可见噬血现象,嵌合率进行性降低。结论 allo-HSCT后伴噬血现象非常罕见,且进展迅速,预后不良,噬血现象常因感染所致。当行allo-HSCT后骨髓出现噬血现象时,应积极排查感染,检测原发病是否复发,同时应检测患者及其父母相关基因,尽早治疗,争取取得更好的预后。

鱼类原始生殖细胞发育与生殖操作技术研究进展 下载:79 浏览:456

陶彬彬1,2 胡炜1,2 《水产研究进展》 2023年2期

摘要:
原始生殖细胞是胚胎发育过程中最早建立的一群生殖干细胞,是有性生殖动物生殖发育的基础。鱼类原始生殖细胞特化遵循“先成论”的模式,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获得母源生殖质组分的细胞特化为原始生殖细胞,特化形成的原始生殖细胞需要维持其生殖干细胞命运,并经过长距离迁移最终到达性腺原基的位置。原始生殖细胞特化、迁移和命运维持过程受到多种基因和信号通路的综合调控。研究鱼类原始生殖细胞发育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脊椎动物细胞特化、迁移和命运维持等基本生物学过程的调控机理,而且是开发新的养殖鱼类生殖控制和生殖干细胞移植技术的重要基础。本文概述了鱼类原始生殖细胞发育的基础理论以及生殖操作技术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开发重要养殖鱼类优良种质创制新技术提供参考。

11例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下载:91 浏览:484

王园园 付书贞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9期

摘要:
目的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TA-TMA)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行HSCT的患者185例,确诊11例TA-TMA患者,作为病例组。从185例患者中随机选取30例年龄、移植方式、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相合的非TA-TMA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破碎红细胞比例,并分析11例TA-TMA患者的实验室指标结果及临床特征。结果在185例行HSCT的患者中,确诊11例(5.9%,11/185)TA-TMA患者,年龄33(7~45)岁,移植后发病时间76(22~152)d。病例组破碎红细胞比例为3.3%,高于对照组(0.4%)(P<0.05)。11例TA-TMA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血小板(PLT)计数呈进行性降低、减少。乳酸脱氢酶(LDH)、血清肌酐(Cr)、血清总胆红素(TB)、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环孢素A(CsA)水平均升高。8例伴有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6例患者24 h尿蛋白阳性。除1例患者未检出病毒DNA之外,其他患者均伴有1种及以上病毒血症,至随访结束仅4例存活。结论TA-TMA是骨髓移植后极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患者如果合并GVHD,则预后较差,综合多项实验室指标结果有利于TA-TMA的早期诊断、治疗,降低死亡率。

BMSCs移植对脑缺血恢复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作用及Nogo-A表达的影响 下载:87 浏览:510

​李振均 刘文超 段传志 张炘 李西锋 曾文贤 张剑波 何旭英 《神经科学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脑缺血恢复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作用及Nogo-A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及培养大鼠BMSCs。将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BMSCs治疗组,每组12只。后2组大鼠采用改良Zea Longa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于模型制备后21 d时,对脑缺血组及假手术组经股静脉注射1 mL磷酸盐缓冲液,对BMSCs治疗组经股静脉注射1 mL BMSCs悬液(含3×10~6个BMSCs)。于治疗后14、28d时,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估大鼠的神经功能,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检测缺血灶体积,采用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改变,以及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ogo-A阳性细胞表达。结果治疗后14、28d时,与脑缺血组比较,BMSCs治疗组的mNSS评分均明显下降(14 d:7.50±0.55vs.6.17±0.75;28 d:7.33±0.52vs.5.67±0.82),缺血灶体积均明显减小(14 d:31.38%±1.02%vs.26.32%±1.19%;28 d:27.71%±0.55%vs.21.68%±1.09%),Nogo-A阳性细胞数量均明显下降(14d:39.33%±2.08%vs.33.67%±2.52%;28d:30.33%±0.58%vs.25.67%±4.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观察到BMSCs治疗组细胞受损较脑缺血组明显减轻,瘢痕组织明显减少。结论BMSCs移植可促进脑缺血恢复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且其治疗作用与调节Nogo-A的表达有关。

嗅鞘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挫伤后急性期巨噬细胞向M2亚型极化的影响及意义 下载:84 浏览:520

​张洁元1 李越2 姚东东1 段朝霞1 陈魁君1 李冠桦1 冯华2 李兵仓1 《神经科学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观察嗅鞘细胞(OECs)移植对脊髓挫伤后急性期损伤区巨噬细胞向M2亚型极化的调控作用,探讨OECs移植促进脊髓损伤修复的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原代OECs,移植备用。暴露SD大鼠T10脊髓,并用NYU-Ⅱ撞击机将撞击棒(10 g)从25 mm高处垂直落下挫伤脊髓。伤后即刻将24只脊髓挫伤模型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OECs移植组,每组12只,分别将DMEM/F12培养基或OECs悬液(浓度3×10~4个/μL,1μL×3次)注入损伤脊髓处。伤后1~9周时每周采用BBB评分法对大鼠进行运动功能评分。伤后1周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标记并计数损伤区M2型巨噬细胞及髓鞘相关抑制因子Nogo-A阳性细胞,同时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炎症因子白介素(IL)-4、IL-6蛋白的表达。伤后9周时采用HE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的病理改变。结果伤后1~9周时,OECs移植组每周BBB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1周时,OECs移植组M2型巨噬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3.24%±0.56%vs.0.63%±0.21%),Nogo-A阳性细胞数量、荧光强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3±24)个/视野vs.(207±88)个/视野;0.042±0.006 vs.0.062±0.011],抗炎因子IL-4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0.717±0.152vs.0.183±0.063),促炎因子IL-6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0.550±0.124vs.1.060±0.2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9周时,HE染色显示OECs移植组囊性空洞面积[(1.511±0.581)mm2]较对照组[(2.939±0.823)mm2]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ECs移植可促进脊髓损伤区巨噬细胞向M2亚型极化,并改善炎症微环境、抑制Nogo-A表达,从而促进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恢复。

补阳还五汤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干细胞移植后Bag-1表达的影响 下载:88 浏览:510

​廖亮英1蔡光先2周赛男2 《中医研究杂志》 2018年4期

摘要:
探讨补阳还五汤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凋亡相关基因Bag-1的影响。方法:SD大鼠80只,雌雄各半,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造模后按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分级,随机分为5组,每组15只,分别于移植后7 d、14 d、28 d观察神经功能评分,采用补阳还五汤超微饮片与传统饮片予以干预,于相应时间点处死大鼠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基因Bag-1。结果:单纯移植组、移植加中药组大鼠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恢复,Bag-1蛋白表达上升显著,在各时间点(7 d、14 d、28 d)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模型加移植加补阳还五汤超微饮片组促进神经功能积分的恢复及上调Bag-1蛋白表达作用优于模型加移植加补阳还五汤传统饮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上调Bag-1蛋白表达,且超微饮片组的作用较传统饮片组更加显著。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对策分析 下载:311 浏览:3283

王娇 《医学研究杂志》 2019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取2018.02~2018.12时段接收78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9例采纳常规预防和护理,观察组39例采纳早期预防和护理,对比护理满意度及移植情况。结果:分析护理满意度,结果显示,观察组满意度(97.44%)较对照组(84.62%)更高,对比差异显著,P<0.05。分析感染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早期感染率(33.33%)明显较对照组(76.92%)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恶性感染率(10.26%)明显较对照组(41.03%)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给予护理干预,能够预防感染,且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下载:157 浏览:1483

郑佳佳 《心理学研究》 2023年10期

摘要:
目的:评价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进行慢性疾病轨迹模式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5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慢性疾病轨迹模式护理,对比组间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进行慢性疾病轨迹模式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下载:174 浏览:1774

郑佳佳 《心理学研究》 2023年9期

摘要:
目的:评价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进行慢性疾病轨迹模式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5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慢性疾病轨迹模式护理,对比组间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进行慢性疾病轨迹模式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与结膜瓣转位术治疗初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分析 下载:70 浏览:732

巩绪刚 《中国眼科杂志》 2024年3期

摘要:
目的:观察对比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应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结膜瓣转位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20年07月--2022年07月接收60例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给予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所用术式设为常规组(n=30)、研究组(n=30),常规组应用结膜瓣转位术治疗,研究组应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术后为期12个月随访,对比两组术后复发率、泪膜破裂时间、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评分。结果:研究组术后痊愈率、复发率与常规组无差异(P>0.05)。术前比较,两组泪膜破裂时间、OSDI评分无差异(P>0.05),术后2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比较,两组泪膜破裂时间明显长于术前,OSDI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但两组各时间点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应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结膜瓣转位术都能够获得良好的预后,两种术式对于泪膜功能、眼部症状改善效果相近。

人性化护理用于翼状胬肉切除加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下载:286 浏览:2885

何锦云 《中国眼科杂志》 2021年9期

摘要:
目的 观察人性化护理在翼状胬肉切除加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76例翼状胬肉切除加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患者均为本院2018年2月-2019年3月接收,基于系统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案)和观察组(人性化护理方案),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在拆线时间、术后不适持续时间和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要低,差异明显(t=16.168、9.485、55.672;P均为0.000);在健康知识掌握率方面,观察组(94.74%)较对照组(76.32%)高,差异显著(x2=5.208;P=0.022)。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加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护理期间,人性化护理的开展,除掌握健康知识外,有助于术后康复时间缩短。

羊膜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眼表疾病的临床疗效 下载:275 浏览:2749

张伟 《中国眼科杂志》 2021年3期

摘要:
目的:对比了解羊膜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在治疗相关眼表疾病时的疗效是否比使用患者自体组织进行移植的效果更佳。方法:首先选取我院自2019年8月起,至2020年10月收治入院的眼表疾病患者86例,将符合标准86例相关眼表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眼表疾病患者行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实验组眼表疾病患者进行羊膜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结果:对比分析两组眼表疾病患者的术后修复时间、视力情况和复发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眼表疾病患者术后修复时间比对照组的眼表疾病患者术后修复时间短,其中对照组的眼表疾病患者的术后修复时间为(3.5±1.0)d,观察组的眼表疾病患者术后修复时间为(3.0±0.5)d(P<0.05);观察组的眼表疾病患者术后视力提升情况比对照组的眼表疾病患者的术后视力提升情况好,其中使用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的眼表疾病患者的术后视力提升例数为32例,提升率为74.42%,观察组中的眼表疾病患者,有40例术后的视力提升,提升率93.02%(P<0.05);观察组的43例眼表疾病患者在术后的疾病复发率比对照组的43例眼表疾病患者的术后疾病复发率要低(P<0.05)。结论:使用羊膜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眼表疾病疗效比使用患者自体组织进行移植治疗的效果更佳。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应用角膜绷带镜对眼表修 下载:279 浏览:2820

任广岫 《中国眼科杂志》 2021年3期

摘要:
目的:分析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应用角膜绷带镜对眼表修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100例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患者进行研究,根据不同术后处理方式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与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角膜绷带镜治疗,对比两组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及BUT与VAS评分。结果:实验组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5d实验组BUT(t=7.8521,P=0.0000)高于对照组、VAS(t=14.5241,P=0.000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应用角膜绷带镜治疗可提高眼表修复效果,促进患者的快速愈合,值得推广与应用。

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中的并发症及预防策略研究 下载:131 浏览:1566

白雪丹 《预防医学杂志》 2023年1期

摘要: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在治疗血液疾病和恶性肿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研究旨在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中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策略。介绍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基本概念和流程,包括移植种类、过程和步骤。详细阐述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如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相关性肺损伤、移植相关性肝病、细菌感染、真菌感染以及高蛋白质危象等。强调了护士、医生以及其他专业人员的密切合作,确保患者全程得到综合护理。此外,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教育也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患者需要了解可能的风险和应对策略。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不同类型患者的个体化护理需求,为提高护理效果和患者生存率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方法。

以护理结局为导向的多学科协作护理对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研究 下载:114 浏览:1241

韩春霞1 张建玲2 王欢欢3 潘丽雅3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以护理结局为导向的多学科协作护理应用于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02—2021-08我院收治的84例allo-HSCT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2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以护理结局为导向的多学科协作护理干预。比较2组心理状况[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SAS、SDS评分较常规组低(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76%较常规组21.43%低(P<0.05)。结论以护理结局为导向的多学科协作护理应用于allo-HSCT患者,可改善心理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