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RSK4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下载:18 浏览:362

邓野 蔡君 王炫 王梦 张森 杨永华 喻世华 付国权 杨继元 《肿瘤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RSK4(p90 ribosomalprotein S6 kinase4)在结直肠癌细胞的表达情况及其生物学作用。[方法]挑选结直肠癌细胞株SW480和HCT116,用Lipofectamin 2000技术将RSK4基因转染至细胞核内,建立结直肠癌RSK4基因高表达细胞系,用RT-PCR及WB证实了RSK4在结直肠癌细胞SW480和HCT116转染成功,采用MTT、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转染RSK4后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RSK4在结直肠癌细胞呈低表达,转染成功后对结直肠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使S期细胞所占的比例下降,G0/G1期比例上升(P<0.05)。[结论 ]RSK4基因在结直肠癌细胞株中呈低表达,转染RSK4后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有可能为一个潜在的抑癌基因。

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下载:68 浏览:283

何苗 《诊断医学》 2019年7期

摘要:
目的探究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和对照组(5-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各15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状态评分(ZP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KPS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ZPS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试验组白细胞减少、胃肠不适、感觉神经异常、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相对安全且有效。

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家庭膳食调查及生活质量评估 下载:50 浏览:80

刘祖平1 白錬2 何干2 徐杰2 谢建2 贺春香3 陈小玉1 《预防医学杂志》 2019年10期

摘要:
目的调查结直肠癌化疗患者营养状况、膳食摄入量、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以及生活质量情况,为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营养指导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运用NRS2002量表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根据患者营养状况分为营养风险组与营养正常组,利用24h膳食回顾法进行膳食调查,根据ESPEN推荐的体重法计算患者的日均能量、蛋白质需求量,利用营养KAP问卷与QLQ-C30生活质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0例患者,58%的患者存在营养风险。营养风险组与营养正常组患者实际每天摄入能量分别为(1 293.7±254.2)Kcal与(1 392.4±226.4)Kcal,低于目标需要量(1 411.7±180.1)Kcal与(1 473.5±132.4)Kcal(P<0.05),两组患者实际蛋白摄入量低于目标蛋白摄入量(P<0.05)。营养KAP条目均分中,两组患者营养态度得分最高,营养知识得分最低。营养风险组与营养正常组患者整体健康/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51.5±17.2)分与(66.2±15.3)分(P<0.001),两组患者均存在经济等方面的困扰。结论结直肠癌化疗患者膳食摄入量低,膳食结构不合理,膳食认知差,生活质量水平较差。因此,医务人员应制定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的措施并进行生活指导,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加速康复理念的治疗与临床指导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下载:84 浏览:854

李瑞栋 《现代康复医学》 2024年10期

摘要:
加速康复外科是一种通过优化后的围术期处理的临床路径,在学术界也被称为术后促进康复计划,其应用目的是为了促进择期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速度,帮助患者减轻手术创伤,从临床应用角度分析,加速康复理念采取了科学系统的心理疏导,选用恰当的麻醉方法及镇痛方法,促使患者术后尽早下床活动、尽早进食、尽早拔除引流管以及导尿管,以实现手术患者快速康复的目的。

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中老年结直肠癌术后恢复的影响 下载:42 浏览:232

许晶晶 张晓平 《临床医学杂志》 2020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早期康复护理对中老年结直肠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择期手术的结直肠癌老年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应激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应激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实施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促进中老年结直肠癌术后肠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应激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17种免疫法粪便潜血试验检测性能评估 下载:89 浏览:493

李佩1 诸佩超2 宋荣维1 陶沙1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5期

摘要:
目的通过对17种常用免疫法粪便潜血试验(FIT)的检测性能进行评估,探讨结直肠癌筛查假阳性率较高的原因。方法以模拟粪便为样本,配制14个不同浓度的检测样本。采用17种FIT对模拟粪便样本进行检测,编号1~15为定性FIT,编号16~17为定量FIT。由7名操作人员进行检测,并记录结果。2种定量FIT由其中2名操作人员采用Luminex200多功能流式点阵仪与OC-Sensor全自动便潜血分析仪进行检测,并记录结果。结果共收集1 666份样本进行检测,11种定性FIT试剂阳性率高于理论阳性率(P<0.005),16、17号定量FIT试剂阳性率与理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6=0.43,P17=0.21),其粪便样本血红蛋白水平与理论浓度呈高度相关(r16=0.88,P<0.000 1;r17=0.92,P<0.000 1)。定性FIT的敏感性可达100.00%,且11种定性FIT的Kappa值均<0.40。16、17号定量FIT的敏感性均为86.21%,特异性分别为88.24%和97.06%,Kappa值分别为0.73、0.80。结论定性FIT成本低且操作方便,但缺乏对粪便取样量及稀释液的统一标准,实际阳性判断值低于预设阳性判断值,特异性低。定量FIT成本较高,但不易受人为主观判断影响,特异性相对较高。

健脾解毒方加减对脾气亏虚证晚期结直肠癌化疗患者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下载:78 浏览:534

陈彬 梁芳 袁旭 万光升 于宏杰 谢曼丽 《当代中医药》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观察健脾解毒方加减对脾气亏虚证晚期结直肠癌化疗患者肠道菌群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6例晚期结直肠癌脾气亏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XELOX、FOLFOX4方案进行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化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健脾解毒方加减口服,每日1剂。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卡氏量表(KP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免疫指标、肠道菌群及粪便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水平,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60.71%,对照组为21.43%,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CD3+、CD4+、CD4+/CD8+、自然杀伤细胞、sIgA水平及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CD8+水平、肠道大肠杆菌及肠球菌数量较治疗前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健脾解毒方加减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失调,保护肠道屏障的作用,这可能是健脾解毒方改善结直肠癌化疗患者脾虚症状、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重要原因。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应用吲哚菁绿荧光成像技术的诸多优势 下载:36 浏览:1676

李立威 赵志铭 赵明星 《中国医学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
本文综述了吲哚菁绿荧光成像技术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吲哚菁绿是目前唯一获批准用于人体的荧光示踪剂,具有特定的结构和特性。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该技术可提高淋巴结的检出率,使术者能更精准地清扫更多淋巴结及阳性淋巴结,确定手术清扫范围,减少手术副损伤。同时,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术可精确掌握术中吻合口血运情况,预防肠吻合口血运障碍,减少吻合口漏的发生。此外,该技术还可用于标记前哨淋巴结、识别微小隐匿病灶、评估器官血运情况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吲哚菁绿荧光成像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因剂量、给药时机、注射方式及观察时间窗尚无统一标准而受到限制。

CT平扫与增强在结直肠癌术前诊断的效果分析与探讨 下载:74 浏览:763

赵伟 《诊断医学》 2025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联合应用于结直肠癌术前诊断工作中的具体价值。方法:88例疑似结直肠癌患者均实施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记录其检查情况并将所得数据与其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统计学),计算螺旋CT平扫联合增强扫描对结直肠癌诊断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等数据。结果:88例疑似结直肠癌患者经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出阳性率(23.86%)与病理诊断结果(阳性率为22.73%)比较P>0.05;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结直肠癌诊断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分别为95.00%、97.06%、95.59%。结论:应用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诊断结直肠癌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均较高。

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下载:81 浏览:703

曾绍兵 王志发 吕培标 李兴华 刘洁中 《纳米技术研究》 2025年3期

摘要:
探讨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12月-2022年11月,选取70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研究组术前一天实施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后行腹腔镜根治术;对照组直接行腹腔镜根治术。结果:研究组的淋巴结、微小淋巴结以及转移淋巴结检出数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可增加淋巴结检出数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普及。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对结直肠癌临床诊断研究现状 下载:277 浏览:2999

张博1 雷晨茜2 《国际检验医学》 2022年7期

摘要: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发现并进行有效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是全球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肿瘤标志物与影像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等相结合可提高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CRC患者中的检出率,联合检验技术已成为CRC临床诊断重要手段。本文主要阐述血清肿瘤标志物(包括癌胚抗原、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 CEA)的临床应用价值、在结直肠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进展。

粪便DNA在结直肠癌术后早期复发的临床研究分析 下载:104 浏览:923

张兴发 吴忠亮 林毅 赵东莲 杨顺丽 《肿瘤研究》 2024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II-III期结直肠癌术后采取粪便DNA检验对于术后早期复发的检测价值。方法:本研究结肠癌术后患者60例,时间从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采取粪便DNA检验及血液SCD2,对比最终结果,分析粪便DNA检验对II-III期结直肠癌术后早期复发价值。结果:粪便DNA检验阳性3例,最终复发3例,指标结果对比无意义(P>0.05)。结论:粪便DNA检验可积极预防粪便DNA在结肠癌术后早期复发。

ICU精细化护理干预预防老年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效果研究 下载:104 浏览:1136

陈晶晶 《肿瘤研究》 2024年8期

摘要:
目的:研究ICU精细化护理干预预防老年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效果。方法:以50例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为研究样本,均在2022年01月-2024年03月入我院治疗。遵循随机抽签分组法分组,参比组25例施行常规护理干预,实践组25例施行ICU精细化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二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比愈合时间与护理服务水平,护理后前者实践组短于参比组,后者实践组高于参比组(P<0.05)。对比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后实践组低于参比组(P<0.05)。结论:施行ICU精细化护理干预,可以使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愈合时间缩短,同时,还可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减少术后吻合口瘘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应用。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下载:90 浏览:861

常二龙 金头峰 《肿瘤研究》 2024年7期

摘要: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是人体内主要的蛋白水解系统,它调节真核细胞中的许多细胞过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UPS的改变与恶性肿瘤有关。近年来,结直肠癌在中国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晚期患者预后较差,因此,本文总结了目前关于UPS在结直肠癌中受累的文献,以突出其在肿瘤发展中的作用,并为治疗靶点的研究提供信息。

加速康复外科精准护理在结直肠癌围术期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下载:89 浏览:1008

华吉卓玛 《肿瘤研究》 2024年6期

摘要:
目的:研究针对结直肠癌围术期患者,接受加速康复外科精准护理的有效性。方法:实验对象80例为结直肠癌围术期患者,入院后以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分别给予加速康复外科精准护理和常规护理,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研究起止时间为2023年1月-2024年1月。结果:干预组较对照组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尿管留置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明显更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围术期患者,接受加速康复外科精准护理,有助于加速患者恢复速度,值得推广。

基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研究进展 下载:90 浏览:914

廖开丽1 赵平武2 《肿瘤研究》 2024年5期

摘要:
结直肠癌为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疾病,目前尚未形成对其发病机制的明确阐述。由于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并未呈现了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导致诊断难度相对较高,进而导致患者在确诊时多处于晚期阶段,对患者生存质量具有严重影响。临床中针对结直肠癌通常采取手术治疗手段,并与放化疗、分子靶向、中医药治疗方法进行结合,近年中西医结合手段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取得了确切的应用效果,能够缓解患者的不适与痛苦,同时延长患者生存周期。本文基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基于FTS理念的临床护理路径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 下载:88 浏览:936

史家兴 刘红艳 《肿瘤研究》 2024年4期

摘要:
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分析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护理中基于FTS理念对护理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60名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为本研究对象,按照随机采样法分配患者至对比组和观察组,对比组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FTS理念进行临床护理,两组临床护理效果、术后临床指标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比对比组更优,P<0.05;观察组术后临床指标改善与对比组相比更优,P<0.05。结论:基于FTS理念临床护理路径,对结直肠癌临床护理效果保障有所促进,并且能够改善患者术后临床指标,对患者预后质量提升有所帮助。

直肠癌病人的NOSE模式完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效果及对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下载:98 浏览:920

宋亚鲁 《肿瘤研究》 2024年3期

摘要:
目的:分析经自然腔道取出标本(NOSE)模式膜完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用于治疗直肠癌的效果以及对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的直肠癌患者样本量为92例,样本纳入起止时间在2021年2月~2023年10月,根据抽签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有46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实施NOSE模式下完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设置如下观察指标:手术及术后恢复指标(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整体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手术前后的炎性因子指标以及肠道屏障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用时和术中出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整体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指标以及肠道屏障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炎性因子指标以及肠道屏障功能指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病人开展NOSE模式完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有良好的效果,同时能够有效改善其肠道屏障功能,对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SFRP2和Wnt/β-catenin通路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下载:89 浏览:892

吴晴晴1 曹立宇2 《肿瘤研究》 2024年3期

摘要:
目的:探究SFRP2和wnt/β-catenin通路对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方法:选择健康群体以及结直肠癌患者,对结直肠黏膜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实验,检测SFRP2和wnt/β-catenin的表达水平以及阳性率。结果:正常黏膜组织中 SFRP2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结直肠癌组(P<0.05),结直肠癌组中 β-catenin 膜表达缺失率和异位表达率癌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P<0.05);SFRP2阳性表达以及β-catenin膜表达缺失和异位表达例数,与肿瘤组织分化情况之间表现出明显差异(P均<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均>0.05);SFRP2表达分别与β-catenin膜表达缺失、β-catenin异位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同时β-catenin异位表达与β-catenin膜表达缺失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SFRP2对于结直肠癌来说是一种抑癌基因,通过调控Wnt/β-catenin通路发挥作用。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手术室优质护理配合效果分研究 下载:82 浏览:921

董媛 《肿瘤研究》 2024年1期

摘要:
目的:研究手术室优质护理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01月-2023年12月本院手术室收治的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00例,随机数字分组命名为观察组、对照组,单组50例,分析护理意义。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手术室优质护理引入到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可有效缩短患者康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建议运用。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