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不同恢复年限内陆盐沼湿地土壤氮含量的差异性分析 下载:86 浏览:489

李闯 李琳 刘吉平 《中国土壤》 2020年12期

摘要:
以向海自然保护区内的自然芦苇湿地为对照、以不同恢复年限芦苇湿地为研究对象,用野外采集土壤样本和室内化验分析的方法获取土壤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探讨了三种不同恢复年限湿地土壤氮素含量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并对相关机理进行了阐释。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全氮含量取自地表向下40 cm深度土层的平均值,恢复1 a、恢复3 a、恢复5 a湿地及自然湿地土壤全氮含量取5月、7月和9月的平均值,分别为312.04、526.22、1305.57和1992.45 mg kg-1,随着恢复年限的增长土壤氮含量增加并且逐渐接近于自然湿地,恢复5年的湿地土壤氮含量与自然湿地间差异已不明显;(2)季节之间比较,7月土壤氮含量最高,9月次之,5月最低;(3)同一土层剖面不同深度土层比较,0~20 cm土层土壤氮素含量最高,越向下层含量越低;(4)湿地土壤氮含量恢复年限间变异性高于垂直剖面土层间变异性,恢复年限间变异系数介于35.77%至81.63%之间,垂直剖面土层间变异系数介于19.15%至48.76%之间。

日本化肥减量增效实现途径及启示 下载:78 浏览:480

王晨珲 李婷玉 马林 贾小红 张卫峰 张福锁 《中国土壤》 2020年1期

摘要:
日本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国家,农业生产和资源环境矛盾突出,但日本通过科技和政策的带动已经成为世界农业现代化程度最高,农业生产和环境协调发展最好的国家之一。在日本现代农业发展的初始阶段,也同样由于过度追求产量,过量施用化肥、农药造成环境污染。而后出台的一系列农业环境政策极大推动了农业的转型,如日本政府于1992年提出了"环境保全型农业"理念,并颁布许多法案和措施来推动其发展进程,成立了"环境保全型农业对策室"专门负责推进环境保全型农业政策的实施和相关技术的试验与论证。此后颁布的环境三法,《家畜排泄物法》、《肥料管理法》以及《持续农业法》,使化肥及有机肥的合理安全生产、管理及施用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立下来,为日本的节肥增效奠定了法律基础。技术层面,日本通过推广优质品种,采用土壤复壮、机械深施和缓控释肥料等技术实现了农产品高品质和低投入,其中日本农协对技术传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有机食品和生态农户的认证制度使得环保型农业生产模式得到大规模应用,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的转型升级。我国农业生产特点和日本存在相似之处,解决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瓶颈问题可以借鉴日本在节肥增效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政策经验,如化肥和有机肥的规范化管理,对公众的宣传教育以及环保生产认证制度等。

绿色发展、省际空间溢出与区域开放度提升研究——基于主成分分析和空间杜宾模型 下载:45 浏览:267

李丹琪1 张佐敏2 吴佳楷3 《中国经济》 2020年4期

摘要: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加速转型,推动实现绿色发展刻不容缓,同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面临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历史时刻,深入研究推动绿色发展对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通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空间杜宾模型,发现本省绿色发展水平提升显著促进本省及邻近省份扩大对外开放程度,且这种影响作用更多地体现在扩大进口贸易、吸收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吸引国际游客入境旅游等"引进来"方面上。各地政府应正确认识绿色发展的整体协同性,并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工作,提升区域对外开放程度。

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绿色科技要素 下载:89 浏览:499

王娅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8年9期

摘要: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从绿色科技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统一性论证绿色科技创新引领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从绿色科技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具体作用分析绿色科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要素与核心动能;最后从绿色科技与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中探讨了生态文明建设中绿色科技之路的实践机制。

我国石油炼制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变迁 下载:54 浏览:502

翁艺斌1 李兴春1 吴百春1 阎光绪2 郭绍辉2 《中国环境保护》 2018年10期

摘要:
随着我国不同时期面临的环境问题、环保政策的不同,排放标准的编制思路和内容也存在较大差异。在对各阶段石油炼制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订背景、环保政策及内容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石油炼制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新形势下我国炼化行业水污染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持续推进节能降耗 下载:72 浏览:426

王玉刚 张成泉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8年3期

摘要:
本文立足于山东省近年来推进节能降耗的工作实际,梳理并提炼了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的成功经验和亮点,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并结合当前发展新形势和新要求,探讨了若干提升节能降耗工作成效的可行措施,以为全国节能降耗工作开展提供更切实有效的指导。

近年来全国践行“两山论”的路径及内在分析 下载:46 浏览:446

徐志芳 张立辉 李娟娟 《中国环境保护》 2018年7期

摘要: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多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总要求,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发展规划中的重要部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就是要在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和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大力推进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走一条绿色发展道路,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以全国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的成功转型地区为例,在彰显"两山论"的深刻内涵的同时,为全国其他区域的"两山论"实践提供参考。由此分析,"两山论"的实现以经济的繁荣为支撑、以环保执法力度为保障、以机制的不断跟进为动能、以全民参与为基本要求。

绿色发展理念下特大城市远郊村庄规划策略研究——以济南市东梁村为例 下载:50 浏览:360

张志敏 何乃翔 《中国城镇》 2020年7期

摘要:
在生态优先、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特大城市远郊乡村发展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特大城市全域城乡融合发展的短板。本文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带来的规划认识论、本体论、方法论的多维转型[1],以绿色发展为切入点,以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太平街道东粱村为例提出了特大城市远郊村庄绿色发展的规划策略,以期为绿色发展理念如何引领新时期村庄规划,以及特大城市远郊村庄转型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基于生态优势转化的乡村旅游发展探讨 下载:31 浏览:319

罗君名 《当代市场营销》 2020年1期

摘要:
寻求一条既能立足于生态优势来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又能反过来维护与提升生态优势的绿色发展路径,是当前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通过研究乡村旅游基于生态优势转化的发展优势,明确乡村旅游是环境生态服务价值实现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实施环境生态保护性开发的最佳产业,是传播绿色发展理念的主要平台或方式,并基于其产业关联性肯定它的地区主导产业地位;通过研究乡村旅游发展的潜在生态风险,全面地认识乡村旅游发展规律;通过研究乡村旅游绿色发展机制,认为需要通过外生引动、内生驱动、技术可行方式才能让该发展变成客观现实。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标准化的探讨 下载:69 浏览:365

王涛 《能源学报》 2020年2期

摘要:
围绕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标准化的作用、现状和特点,结合工业节能监察工作提出一些想法。

丹麦养分管理农业养分管理政策和机制的创新及启示 下载:57 浏览:488

蒋伊童 李婷玉 马林 贾小红 张卫峰 张福锁 《土壤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丹麦是欧洲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除了独特的自然优势如肥沃的土地、适宜的气候外,高效、环保和严格的农业管理体系是其成功的主要的原因。上世纪70年代开始,自遭受滥施化肥带来的环境污染后,丹麦便开始谋求农业转型。在建设养分管理体系时将强烈的环保意识体现在详细的法律法规中,其中有几个突出之处值得借鉴。一是建立了科学的养分管理标准体系。以氮素配额标准制定为例,丹麦的氮投入标准充分考虑了作物养分的动态需求和土壤质地及灌溉制度等要素,分类层次比其他欧盟国家更为细致;二建立了完善的监测和预警体系。在30多年的时间里,丹麦建设起了覆盖全国的监测网络。各个站点都经过了科学筛选,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这些站点每年可获得大量且不同类型的数据,为政策评估、科学研究提供了分析依据。三多种类型政策互为补充,"组合拳"优势明显。前期出台多项限制型政策迅速搭起框架,后期推出经济类措施调控市场活动,调动农户积极性。本文旨在通过对丹麦主要相关政策及具体措施的梳理与效果评价,探寻我国可以学习借鉴的先进经验并提出建议。

基于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广西生态宜居乡村建设对策研究 下载:85 浏览:492

李德英 《当代市场营销》 2018年3期

摘要:
生态乡村建设是广西践行"美丽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着力点,是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双核驱动"的重要配套工程,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文章总结了广西生态乡村生态取得成绩,探讨了面临问题,提出了下一阶段推进广西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关于状态、特征与制约的文献综述 下载:76 浏览:457

崔奇 俞海 王勇 李海英 赵子君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11期

摘要:
文章基于文献综述梳理和探究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研究现状、状态水平、空间格局及制约因素等,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在全国处于中上游水平;整体而言,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质量略滞后于生态环境治理,生态系统健康与生态服务是新时期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重点工作;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明显,下游更易受资源环境的约束,中游面临产业结构固化的困境,上游发展绿色经济动能乏力;长江经济带既有的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形成了较难转型的路径依赖,在创新驱动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协调关系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本文结合相关研究和热点进行述评,以期为长江经济带在多重目标下寻找平衡,创新绿色发展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

欧盟绿色新政与绿色协议的影响分析 下载:49 浏览:453

郑军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9期

摘要:
欧洲是全球绿色发展的领先者,也是环境友好型政策的主要发源地。201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欧盟发布了欧洲绿色协议,提出到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目标,并在发展策略上提出了一系列绿色新政,给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战略带来重大影响,也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绿色治理体系、中欧贸易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系统梳理了全球绿色新政和绿色发展进程,择要阐述了欧洲绿色协议及其行动路线图,研判出值得我国密切关注的相关重大影响。

绿色发展理论内涵、评估方法及策略路径研究回顾与展望 下载:60 浏览:442

王勇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4期

摘要:
作为新发展理念之一,绿色发展是当前研究的重点议题。本文从绿色发展的内涵实质、评估工具和方法以及绿色发展路径三个层面对已有文献进行了梳理,力图呈现国内关于绿色发展研究的进展脉络,明晰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文献梳理发现,现有研究主要从概念构成、内涵维度、理论辨析和演化脉络四个方面阐释绿色发展的理论内涵,理论深度和广度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与主流经济发展理论的衔接存在较大距离。关于绿色发展评估,主要从投入产出效率、综合绩效、环境与经济协调三个视角进行,但是目前仍然缺少一个兼顾地域差别的公允性工具和方法。针对绿色发展路径的研究呈现出理论机制较少、实践路径较多的特点,但实践路径的研究仍较为宏观和宽泛,中微观尺度的研究较为欠缺。这些都有待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深化和拓展。

面向绿色发展的超大城市生态文明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成都样本 下载:57 浏览:452

张军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3期

摘要:
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时刻,中共中央出台《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可谓正当其时、意义深远。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战线上的一员,成都市生态环保人必须立足成都市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和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坚持绿色发展,探索超大城市生态文明治理现代化新路,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把制度执行到位,将政策贯彻到底,最大限度激发制度的效能,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思考与建议 下载:44 浏览:435

刘煜杰 张惠远 郝亚杰 林青霞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19年6期

摘要: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是现阶段党的重要历史使命,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为实现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贫困地区在扶贫开发过程中出现的污染治理能力不足、力度不够、环境污染风险加大等问题,提出加强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和环境准入,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模式,推进污染治理和能力建设等对策建议,以期为生态环境保护助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提供借鉴。

时间尺度分离在华南夏季极端高温预测中的应用 下载:74 浏览:364

陈思思1 张井勇2 黄刚3.4 《气候变化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基于高温日数存在受不同物理因子影响不同时间尺度变率的特征,应用滤波对华南夏季高温日数进行时间尺度分离,得到高温日数的年代际分量和年际分量。统计分析高温日数总量、年代际分量和年际分量在各自对应时间尺度上的影响因子,采用"向前"交叉检验逐步回归法,分别建立高温日数总量、年代际分量和年际分量的回归模型。高温日数总量的回归模型即为高温日数不区分时间尺度的直接回归模型,而两个分量回归模型拟合结果的叠加,即为高温日数时间尺度分离统计模型对总量的拟合。利用十折交叉检验法,对高温日数直接回归模型和时间尺度分离统计模型的拟合结果进行比较:相比高温日数直接回归模型,时间尺度分离统计模型的年代际分量均方根误差由2.6降低到2.3,与观测数据的相关系数由0.69提高到0.73(显著性水平α=0.01);年际分量均方根误差由3.2降低到2.9,与观测数据的相关系数由0.4(α=0.1)提高到0.48(α=0.01);高温日数总量均方根误差由4.1降低到3.7,与观测数据的相关系数由0.48提高到0.62(α=0.01)。1979~2010年拟合时段华南夏季高温日数的回报结果表明:两模型回报结果与观测数据均存在明显相关(α=0.01),直接回归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57,时间尺度分离统计模型提高到0.72。2011~2013年独立检验时段的预测结果表明:直接回归模型预测结果的平均均方根误差为26.4%,时间尺度分离统计模型降低到12.3%。初步结果表明,两模型对华南夏季高温日数均有一定的预测能力,而时间尺度分离统计模型的预测结果有所改进。

关于促进辽西北地区绿色发展的政策建议 下载:20 浏览:417

邹靖 《低碳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首先对绿色发展的概念进行了分析,然后对辽西北地区绿色发展绩效建设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接着对辽西北地区绿色发展绩效的政策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促进辽西北地区绿色发展绩效的政策建议。

玫瑰精B褪色分光光度法测定氨曲南 下载:36 浏览:371

吴小燕 江虹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5期

摘要:
在pH 5.48的Tris-盐酸介质中,玫瑰精B与氨曲南反应生成红色二元离子缔合物,出现褪色现象,光谱曲线上出现2个明显的负吸收峰,最大负吸收峰位于512 nm,另一负吸收峰位于574 nm,在此两波长处,氨曲南在0~10.9 mg·L-1范围内与缔合物的吸光度呈线性关系,并服从朗伯-比尔定律,它们的线性方程和相关系数分别为A512 =-0.00016-0.03447 ρ、r=0.9998和A574=0.00042-0.02006 ρ、r=0.9999,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κ)分别为1.51×10~4 L/(mol·cm)和8.70×10~3 L/(mol·cm),当用双波长叠加负吸收法测定时,线性方程方程为A512+574=0.00027-0.05453ρ,相关系数r=0.9999,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κ可达2.38×10~4 L/(mol·cm)。该法用于市售氨曲南药物中氨曲南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