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音乐活动课中美育的实践研究 下载:95 浏览:495

孙世有 《中国音乐学报》 2018年11期

摘要:
音乐教育活动作为美育实践发展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教师要正确认识音乐活动中美育实践的重要性,其不仅强调要关注到学生各项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还必须不断强化学生的审美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音乐教师要严格遵循美育原则,在音乐活动课中积极开展美育多方面审美教育,创新完善音乐活动内容和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将进一步对音乐活动课中美育的实践展开分析与探讨。

艺术媒介的历史——从隐匿到突显,而走向终结? 下载:56 浏览:243

彭锋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0年8期

摘要:
从艺术发展的历史来看,媒介在不同阶段的地位不同。在古典阶段,艺术的媒介或形式不受重视,受重视的是艺术的内容或主题。到了现代阶段,出于对身份的追求和捍卫,艺术不仅区别于其他文化形式,不同门类的艺术之间也相互区分开来。作为艺术身份的确证,媒介的地位被突显出来。进入后现代之后,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的边界日渐模糊,媒介在艺术中的重要性被解释取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打破了现实与虚拟之间的边界,非媒介与全媒介之间的边界消失。在一切都是被媒介的情况下,媒介有可能走向终结。

黑格尔艺术哲学重述 下载:54 浏览:390

贾红雨1,2 《哲学研究进展》 2020年3期

摘要:
概念与其展现方式之间的关系是黑格尔哲学体系叙述的内在理路,它规定了在黑格尔艺术哲学中成为核心概念的Ideal及其与一般理念的区别。从这个内在理路和Ideal出发,我们不仅可以回应20世纪30年代以来德国学界基于新文本而对刊印本的忠实可靠性提出的质疑,也得以在比较新、旧文本的基础上,对过去我们在黑格尔艺术哲学中理解不到位的、发生误解的,乃至根本没有讨论过的问题尽可能作出更客观的表述。

探究小学音乐素质教育中美育与合唱教育的协同发展 下载:36 浏览:443

代晓峰 《中国音乐学报》 2025年4期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音乐素质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美育与合唱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两大核心组成部分,其协同发展对于提升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具有显著意义。对此,本文针对美育与合唱教育的内涵、促进美育与合唱教育协同发展的策略进行研究。

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下载:38 浏览:774

王晓檬 《中国音乐学报》 2024年11期

摘要:
作为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美育对塑造学生心灵至关重要。教师可借助创设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提升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彰显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突破传统教育思维,将本属于小学音乐教育中的美学教育渗透到教育活动中,让学生可以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聆听美、感受美、感悟美,让学生拥有自主品味音乐的审美情感,学生的音乐文化意识得到全面的提升。

互联网时代高职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及实现策略研究 下载:145 浏览:396

曾鸿斌 《当代音乐研究》 2024年5期

摘要:
音乐教育与美育之间存在紧密关系,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创新思维和情感敏感度,它能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重要支持。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策略,以强化美育教学。首先,借助信息技术,创造互动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广泛地接触多样化音乐作品。其次,通过演教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有机结合。最后,合理设计音乐作业,既巩固技能,又培养美育意识。这些策略能够帮助高职音乐教育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提高美育水平,推动音乐教育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

传统儒家美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下载:38 浏览:447

王慧 《中国教育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给人们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并没有解决许多人的精神迷茫现象。在商业文化的氛围中,人们产生了失重感,表现为心理的空茫、人格的失衡。这是由于审美脱离了人生的轨道造成的,人格塑造、素质教育成了无根之树。为解决这个问题,探索以传统儒家文化为底蕴,重新审视美育思想和素质教育、人格建构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

"以美育人"视域下技工学校《音乐鉴赏》课程建设策略的实践与研究 下载:172 浏览:649

唐舜 《当代音乐研究》 2024年5期

摘要:
音乐鉴赏属于一门通识性课程,此课程学习门槛相对较低,且其本身具有较强的普及性与趣味性,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但在技工学校中,由于院校招生特点,学生之间的音乐基础存在较大的差异,过于形式化的音乐教学不利于学生形成最基本的音乐审美素养。而在以美育人视域下开设音乐鉴赏课程是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我国美育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首先对以美育人视域下技工学校开设音乐鉴赏课程的重要意义加以明确;其次,提出以美育人视域下技工学校音乐鉴赏课程建设的有效策略。

小学音乐课堂标准化教学中美育元素挖掘的策略 下载:146 浏览:674

包丛丛 《当代音乐研究》 2024年4期

摘要: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以审美观为关键的核心理念要贯彻全部教学环节,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培训要巧妙地参透艺术的美感感受。美育是审美和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是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美育的作用以及特有的感情、专业技能和意境可以渗透到多层面、多种渠道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其作用。在课堂上,老师不但要向学生教给一些专业知识,更主要的是让她们感受到美。老师要用自身的掌握和主要表现来激起学生的感受,感受艺术美。小学音乐教育改革创新务必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审美评价、体会、认可、赏析和造就能力,全面推行美育。

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的策略研究 下载:23 浏览:797

陈金莲 《中国音乐学报》 2024年2期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音乐教学也在持续地进行着变革,与此同时,在教学中进行美育教育也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小学生天真单纯,因此,在音乐教育中,老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音乐的理论和实际的教育,而且要向他们传达真善美。

以美为基,以乐育人——小学音乐课堂美育渗透路径分析 下载:341 浏览:1352

张宇薇 《当代音乐研究》 2023年11期

摘要:
音乐对小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多数学生都能随着音乐放飞心情,沉浸在特殊的音乐旋律与节奏中,能根据音乐本身的旋律、节奏特点解读音乐符号,感受音乐本身的人文情感。这就有利于促使小学生实现音乐表达与音乐创作,如果教师可以在此过程中渗透美育理念,引导学生积极鉴赏音乐作品,则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为此,小学音乐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渗透美育目标。

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小学音乐美育渗透路径 下载:316 浏览:3168

王善霞 《中国音乐学报》 2022年11期

摘要:
《音乐课程标准》贯穿“以美育 人”思想,强调音乐教育需以审美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借助音乐教育渗透德育功能,实现对学生健康人格与审美素养的塑造与培养。因此,对于小学生的音乐教育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课堂上宣扬美育理念,并将它融合到音乐教学的各个方面,通过对音乐的感知,感悟与实践来提升自身的音乐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意境的感悟。

新时代下涉外财经类高校开展的中国传统音乐教育 下载:321 浏览:3441

刘静 《中国音乐学报》 2021年12期

摘要:
在涉外财经类高校开展中国传统音乐美育课程常常遇到两大问题。其一、由于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感情淡薄和认知观念的不健全的缺失导致出现的对中国传统音乐被边缘化现象;其二、教学中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不强。被动聆听为课堂常态。这两大问题将教与学中涉及到的多个问题链接在一起。从改变思想意识到课程的创新实践,促使学生自主学习,重拾文化自信,是新时代下美育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涉外类高校具有国际化、创新性、融合型的特点。如何利用高校自身优势,将美育课程与学校特色相结合,从学生切实需要出发,在新时代的引领下,将立德树人、以美化人的理念运用结合到中国传统音乐课程中,实现美育教育理念,为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世界观,传承中华文化精神,培养学生们对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自信是当下涉外类高校美育教师思考的重点。

论高职美育活动的课程与声乐教学的研究 下载:35 浏览:357

陈永海 《课程教育研究》 2025年3期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美育在高职教育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旨在探讨高职美育活动中课程设计与声乐教学的关系,分析目前高职美育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革建议,以期为我国高职美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 下载:231 浏览:2352

尹红英 《中国音乐学报》 2021年9期

摘要:
为了更好地保证初中阶段的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初中音乐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音乐学科在美育教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占比,在响应立德树人教学任务的同时,通过音乐艺术教育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提高审美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应当响应教学改革风向,在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做到不忘初心,以美育人。积极的制定有效的教学改革目标,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在成长阶段提升核心素养。

简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下载:321 浏览:2706

夏育红 《中国音乐学报》 2021年9期

摘要:
自古以来,音乐都是能够舒缓人压力,陶冶人情操的一个途径。在小学阶段,音乐教育对于学生身心发展具有极高的积极影响。从学生的个人成长角度来说,接受优秀的艺术文化熏陶,将会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等都产生积极影响。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对外在事物的认知懵懂且接受度较高,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把美育作为基础教育内容,并将其融入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鼓励学生多角度品味音乐美,并学会对美进行表达和创造,顺利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的要求。

改进高中音乐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下载:236 浏览:2367

张力飒 《中国音乐学报》 2022年7期

摘要:
艺术可以净化一个人的心灵,使得一个人的身心得到放松,同时艺术的教学对于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针对于高中阶段的音乐教学来说,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充分的感受音乐作品当中的意境美、内涵美以及情感美等等,学生可以更好的实现对于相关音乐作品的赏析,从而培养自身的音乐素养,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帮助。本文就对改进高中音乐的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及探究 。

小学音乐美育教学策略分析 下载:321 浏览:3252

朱曼 《中国音乐学报》 2021年8期

摘要:
美育,是指美的艺术教育,是面向每一名学生的美感培养,它贯穿于小学音乐教学和学生音乐探究的全过程。

浅析初中音乐美育教育的发展与反思 下载:230 浏览:2321

林芳 《中国音乐学报》 2021年1期

摘要:
初中阶段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新教学的模式,以学生音乐素养培养为目标展开教学活动,调动激发学生对音乐知识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才能为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升起到促进作用。本文主要从理论角度就初中音乐美育教育的重要性和教学问题进行阐述,然后就教育的措施实施详细探究,希望能就音乐美育教育理论研究为实际教学活动顺利开展起到积极作用。

音乐美育在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中的创新研究 下载:472 浏览:2396

张子扬 《当代音乐研究》 2021年12期

摘要:
音乐美育在思想道德修养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现有的思想道德建设培养目标也现实的人才需求是不匹配的。在思想道德修养中渗透音乐美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理性认知,进而抵制不良文化对价值观的影响。同时,随着学生审美能力与审美体验的增加,音乐美育已经是思想政治较工作的重要手段。可以说,音乐美育与思想教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方向主要围绕两者之间的关系,音乐美育对思想道德修养的作用、对策等方面,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上,探究音乐美育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中的应用,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