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观察 下载:49 浏览:363

刘乔夫 《现代康复医学》 2019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试验组采用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比两组Fugl-Meyer评分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上肢、下肢Fugl-Meyer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评价 下载:57 浏览:382

蒋无暇 《现代康复医学》 2019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脑梗塞偏瘫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增加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肢体运动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上肢、下肢、手指、平衡Fugl-Meyer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结论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脑梗塞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

下肢骨关节术后患者实施坐位与卧位持续性被动运动训练的效果评价 下载:63 浏览:424

谢汉洪 陈木升 赵丹青 陈榕生 李海珊 胡星慧 叶丛 《现代康复医学》 2019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下肢骨关节术后患者实施坐位与卧位持续性被动运动训练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7月~2018年9月我科收治的下肢骨关节术后患者4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与对照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康复训练,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坐位与卧位持续性被动运动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并观察治疗前后的步行能力及关节活动度。结结果果:治疗后,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6min步行距离及10m步行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膝关节、髋关节的屈曲、伸展活动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骨关节术后患者实施坐位与卧位持续性被动运动训练能有效恢复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挛缩,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护理干预对开放性颅脑损伤手术后早期癫痫发作的影响效果 下载:48 浏览:354

黄丽娜 《现代康复医学》 2019年5期

摘要: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开放性颅脑损伤手术后早期癫痫发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12月本院接收的接受开放性颅脑损伤手术后早期癫痫发作患者71例,随机分成常规护理组35例和护理干预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护理干预组护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护理干预组护理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对开放性颅脑损伤手术后早期癫痫发作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水平的提高,对于帮助患者减少受到术后不良事件的影响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护理效果显著。

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下载:53 浏览:397

李思邈 《现代康复医学》 2019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脑梗塞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①两组患者护理后语言功能评分及肢体功能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提高(P<0. 05),且观察组语言功能评分及肢体功能评分增高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 05);②观察组护理后疾病知识掌握度及治疗依从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社会关系、生活环境、独立性、心理状况、生理状况、精神状况及总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脑梗塞患者语言及肢体运动功能,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显著改善,应加以推广及应用。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下载:101 浏览:971

苏建军 李帅 《现代康复医学》 2024年10期

摘要: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选择从2022年1月到2023年6月期间,我院共收治的70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均在神经内科常规用药的同时给予康复护理,观察组于入院第一天进行康复护理,对照组于发病14天开始进行康复护理,并应用改进的 Barthel指数对病人的日常生活(ADL)能力进行评估。结果: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康复护理前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康复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可促进其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并取得良好的社会疗效。

探讨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产生的影响 下载:133 浏览:1774

戴竟怡 李丽琼 陈文君 《现代康复医学》 2023年11期

摘要:
目的 :分析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1月50例脑梗死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与观察组(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比肢体运动功能状况。结果 :观察组比对照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高(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凸显其价值,可推行使用。

躯干与骨盆控制训练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下载:225 浏览:2500

朱美宇 吴晓雯 刘雪(指导教师)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11期

摘要:
目的:通过对某三甲中心医院康复科脑出血偏瘫患者的调查,分析躯干与骨盆控制训练对于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从某中心医院康复科选出60例脑出血偏瘫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药物与运动疗法治疗,实验组在进行常规药物和运动疗法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躯干与骨盆控制训练。两组分别进行为期5个月的治疗,并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平衡功能、步行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将两组Berg评分、Holden分级、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治实验组治疗后Berg评分、Holden分级、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提高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躯干与骨盆控制训练对于脑出血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着显著的作用。应用躯干与骨盆控制训练的患者较进行常规药物和运动疗法治疗患者的平衡功能、步行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更明显。

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自理能力恢复的影响分析 下载:125 浏览:1580

杨玉芳 《现代康复医学》 2023年8期

摘要: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应用系统化康复护理后对肢体运动功能、自理能力恢复状况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5月~2023年5月期间因急性脑梗死就诊的120例患者,分组方式为随机抽样法,各有60例患者被分入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为两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与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比两组自理能力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在干预前后的变化。结果:干预前,研究组的自理能力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自理能力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脑梗死患者应用系统化康复护理可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自理能力。

阶段式康复干预在颅脑外伤患者护理中对其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下载:235 浏览:2471

何婕 李丽丹 周红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7期

摘要:
目的 探究阶段式康复干预在颅脑外伤患者护理中对其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从医院选取76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救治时间为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38例/组。分别给予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和基于常规护理的阶段式康复干预。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测评法评估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采用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后Fugl-Meyer评分较低,NIHSS评分较低,P<0.05。结论 对颅脑外伤患者实施阶段式康复干预可以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急性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 下载:26 浏览:424

王亚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 康复护理的应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对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影响,以为以后剂型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来我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58例作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29例,两组患者均给与常规临床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与常规脑梗死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康复护理的相关内容。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治疗后的肢体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等。结果 通过临床分组护理观察发现,在护理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临床护理分组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升高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实行康复护理服务能够提升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促进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同时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促进患者机体各项功能的恢复,同时对脑梗死患者实行康复护理有利于能够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有利于医护的和谐共处。

脑卒中患者后遗症的康复护理 下载:28 浏览:659

任素萍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后遗症的康复护理;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护理干预的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选取时间跨度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按照患者入院时登记身份证最后一位将其分为康复组和常规组,每组患者各30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方式,康复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简易康复治疗技术,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NIHSS评分;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内容包括: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部分凝血活酶(INR);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内容包括: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内容包括:心律失常、下肢静脉血栓、压疮、感染、无脑疝;结果:康复组患者不同时间NIHSS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康复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康复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康复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康复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后遗症患者采用简易康复治疗技术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NIHSS)程度,改善凝血功能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显著提高了其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分析早期神经康复护理应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满意度的影响 下载:241 浏览:2412

温婷1 孙精2 梁倩3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11期

摘要:
目的:回顾分析院内脑梗死偏瘫患者中实施早期神经康复护理的作用,希望可以推动脑梗死偏瘫相关护理研究。方法:纳入时间为2020年5月到2021年5月,对该时间段院内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研究讨论,包括62例患者,通过随机分配法安排为对照组(31例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31例实施早期神经康复护理措施),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最后利用统计学进行处理。结果:由统计学系统对护理结果数据进行处理,结果P值不足0.05,观察组行走功能评分方面、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方面、NIHSS评分方面、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方面等各项数据信息更佳。结论:早期神经康复护理措施有助于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能够对患者行走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等产生积极影响,在提升患者满意度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加强心理护理为主的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下载:109 浏览:1143

和鑫男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6期

摘要:
目的 探讨加强心理护理为主的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基于此,给予观察组加强心理护理为主的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满意度及肢体运动能力。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满意度及Fugl-Meyer肢体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以心理护理为主的优质护理效果显著,利于提升护理满意度,同时可改善脑血栓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通心络胶囊结合阿加曲班注射液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Barthel指数的影响 下载:91 浏览:865

张雨佳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4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结合阿加曲班注射液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Barthel指数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80例;选取时间:2021.10~2022.10;分组方式:随机数字表法;组别和治疗方法: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通心络胶囊结合阿加曲班注射液(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MMSE评分和NIHSS评分情况,并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等均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且观察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MMSE评分上升更为明显(P<0.05),而观察组治疗1周、2周后的NIHSS评分下降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通心络胶囊结合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能够让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生活能力得到有效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中医综合护理在脑卒中康复中的作用与效果观察 下载:247 浏览:2390

尤彦华 《中医研究杂志》 2022年8期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比观察中医综合护理与常规护理在脑卒中康复中的作用效果。方法 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医综合护理,对照组则进行常规护理,评价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睡眠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睡眠时间较长,入睡潜伏期和夜间醒来时间较短,护理满意度评分也较高(P<0.05)。结论 中医综合护理能显著提高脑卒中康复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康复护理方式。

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其日常生活、肢体运动的影响 下载:279 浏览:3219

​郭庆庆 《现代康复医学》 2021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其日常生活、肢体运动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80例颅脑损伤患者,信封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和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满意度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可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程度,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肢体运动,提高其满意度。

探讨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 下载:273 浏览:3005

冉照光 《现代康复医学》 2021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及神经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观察两组干预前后NIHSS、FMA与MBI评分。结论开展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而促进其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显著。

骨科康复护理在脊柱脊髓损伤术后的应用效果 下载:277 浏览:2884

​彭艳 《现代康复医学》 2021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骨科康复护理在脊柱脊髓损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外科收治的42例脊柱脊髓损伤术后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骨科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前后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护理前两组FMA评分、ADL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前研究组FMA评分、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骨科康复护理应用于脊柱脊髓损伤术后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系统性针灸康复干预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下载:165 浏览:1467

王红英 《中国中医药》 2024年2期

摘要:
探讨脑卒中患者应用系统性针灸康复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0例脑卒中患者(2022.5~2023.5期间收治),按照抽签法分为2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以系统性针灸康复干预,对比两组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NIHSS评分、FMA评分:治疗前两组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改善均更明显(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应用系统性针灸康复干预效果显著,可促使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得到有效改善。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