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在肿瘤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下载:74 浏览:829

黄春望 《肿瘤研究》 2024年11期

摘要:
在当今世界癌症依然是重中之重,与此同时的肿瘤护理面临的压力随之增加。然而,并不总是能够招募或留住在如此高压的临床环境下工作的护士。目前,在发达国家中,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已经成为护理治疗手段之一,普遍用于临床化疗等患者。PICC是静脉输液的安全通道,可留置一年之久,减少治疗期间反复静脉穿刺,避免了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刺激,但在国内对其还有较大争议。本文旨在探讨经外周穿刺在肿瘤护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通过对肿瘤患者实施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方法,分析其在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提升护理满意度方面的优势。本文详细阐述了外周穿刺的技术要点和护理方法,并通过对比实验数据,验证了其在肿瘤护理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经外周穿刺能有效保护上肢静脉,减少静脉炎的发生,降低患者疼痛,同时减少了因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满意度。本文的研究结果为肿瘤护理的临床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肿瘤专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构建及在肿瘤科护理质量改善中的应用 下载:123 浏览:1134

焦珊珊 《肿瘤研究》 2023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肿瘤专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构建及其在肿瘤科护理质量改善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本院在2021年5月起到次年4月份40名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构建肿瘤专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再从2022年6月到次年6月我院的肿瘤患者中抽取40名作为对照组,探讨敏感质量指标在肿瘤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依据肿瘤专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实施护理的肿瘤患者恶心呕吐、情绪障碍等情况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构建肿瘤专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可以完善临床肿瘤科的相关护理操作,避免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优质护理服务在肿瘤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下载:228 浏览:2387

王春莉 《肿瘤研究》 2022年8期

摘要:
目的:在腫瘤患者化疗的过程中,分析采取优质护理模式进行干预的临床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价情况。方法:以随机掷骰子的方法将我院此段时间内接收的80例肿瘤化疗患者分成两组,平均每组各40例,实施常规护理的设为常规组,另一组设为研究组采取优质护理模式,对比两组临床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同时还要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研究组临床效果显著;组间患者疼痛程度对比,研究组患者只感觉到轻微疼痛;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更高的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研究组;对于护理满意度而言,研究组患者评价分数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模式实施在肿瘤化疗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不但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可以提高患者对于满意度的评价,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安全管理在肿瘤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下载:228 浏览:2269

王莉 董娟 杜浩慧 《肿瘤研究》 2022年5期

摘要:
目的:浅析安全管理在肿瘤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样本为60例于2020年6月至2022年3月期间在我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依据患者接受治疗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护理管理;观察组加入安全管理,对比两组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3%及13.3%,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7%及83.4%,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科护理管理过程中加入安全护理管理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对于保证患者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安宁疗护在肿瘤科护理中的临床运用效果研究 下载:175 浏览:1528

徐晶晶 《临床医学杂志》 2022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究安宁疗护在肿瘤科护理工作开展中的作用影响。方法:从我院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之间接收的患者中,随机选出100例符合要求的患者进行实验探究。将选出的研究对象划分到两个小组中,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患者的本质区别在于选用的护理方式有所差异。在两组患者各自实施完相应的护理措施后,根据两组患者的表现展开组间对比评析。结果:从生活质量的角度进行比较评析,研究组患者的表现明显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患有肿瘤疾病,且病情发展至晚期的患者提供安宁疗护临床护理服务,不但能够减轻患者的一些临床不良表现,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工作的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进而增强患者的生活品质,改善患者的基本生活质量,在临床方面表现出较为突出的实用性价值,值得在医学领域普及和运用。

个体化SBAR沟通模式在肿瘤科护理床头交接班中的应用 下载:740 浏览:5674

安静 吴艳存 李瑛敏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1期

摘要:
写作本文的目的在于浅谈个体化SBAR沟通模式在肿瘤科护理床头交接班中的应用。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选取了十五名护士,组建为一个肿瘤科SBAR沟通模型,作为研究的主体。自研究开始至今,通过比较建立肿瘤科SBAR沟通模型前后的一些现象,包括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对模型进行不断的改进,大大降低了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以及医院的其他工作人员对护士的好评。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