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家庭膳食调查及生活质量评估 下载:50 浏览:80

刘祖平1 白錬2 何干2 徐杰2 谢建2 贺春香3 陈小玉1 《预防医学杂志》 2019年10期

摘要:
目的调查结直肠癌化疗患者营养状况、膳食摄入量、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以及生活质量情况,为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营养指导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运用NRS2002量表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根据患者营养状况分为营养风险组与营养正常组,利用24h膳食回顾法进行膳食调查,根据ESPEN推荐的体重法计算患者的日均能量、蛋白质需求量,利用营养KAP问卷与QLQ-C30生活质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0例患者,58%的患者存在营养风险。营养风险组与营养正常组患者实际每天摄入能量分别为(1 293.7±254.2)Kcal与(1 392.4±226.4)Kcal,低于目标需要量(1 411.7±180.1)Kcal与(1 473.5±132.4)Kcal(P<0.05),两组患者实际蛋白摄入量低于目标蛋白摄入量(P<0.05)。营养KAP条目均分中,两组患者营养态度得分最高,营养知识得分最低。营养风险组与营养正常组患者整体健康/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51.5±17.2)分与(66.2±15.3)分(P<0.001),两组患者均存在经济等方面的困扰。结论结直肠癌化疗患者膳食摄入量低,膳食结构不合理,膳食认知差,生活质量水平较差。因此,医务人员应制定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的措施并进行生活指导,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1移2精3零”预检分诊管理 下载:12 浏览:451

陈彦芳1 谢日华1 熊紫玉1 张颖兰2 周乐鹏1 罗静兰3 王洁1 刘靖萍1 郭丽兴4 李曼曼5 李伟健6 刘春华7 2020年9期

摘要:
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预检分诊管理模式,以期减少疑似患者漏检、院内交叉感染和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方法将预检分诊关口外移,分别在门诊、急诊、住院部关键入口搭建帐篷,设置预检分诊点;加强预检分诊人员及物品的精细化管理和预检分诊流程及信息的精准化管理。结果 2020年1月25日—2月20日,累计预检分诊37 698例次,其中新冠肺炎发热门诊患者301例,普通发热门诊患者639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收住隔离区160例,确诊新冠肺炎患者并转诊3例。在此期间,新冠肺炎疑似患者零漏检,院内交叉感染零发生,患者及家属零投诉。结论 "1移2精"预检分诊管理模式行之有效,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起到控制疫情传播的作用,将来可推广和应用于其他传染病疫情。

ICU护士预防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知信行的现状调查 下载:12 浏览:325

卫晓静1 闫凡2 景孟娟1 李黎明2 王志霞3 2019年1期

摘要:
调查ICU护士预防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的知信行现状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旨在为临床开展相关教学、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护士预防危重患者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知信行量表,使用便利抽样法从河南省18个地级市中各选取1所三级医院及1所二级医院成人ICU的1 664名护士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 610份。ICU护士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知信行总量表、知识维度、态度维度、行为维度得分分别为(136.93±20.42)分、(50.21±11.28)分、(38.14±5.46)分和(48.58±9.03)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CU护士预防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知识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医院级别,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医院级别、职称、职务、科室类别,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知识、态度、年龄、性别及职务。结论 ICU护士对预防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的态度较为积极,但知识及行为有待提高。护理管理者应根据护士的不同特征进行预防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知识的培训,通过强化知识建立积极态度,从而带动护理行为改变,提高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

循证护理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337 浏览:3613

王和金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12期

摘要:
目的: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本实验简要分析此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实验以2020年6月份至2021年6月份为时间点,选择这段时间内医院接收的肠胃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68例,按照随机性的原则将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接受循证护理模式。实验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护理质量高达91.17%,对照组的护理质量仅为82.3%,实验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除此之外,实验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护理来说,循证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传统的护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循证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以及不良情绪,因此深受现代人们的欢迎,目前,循证护理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探讨综合护理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护理应用及效果 下载:311 浏览:3484

梁琼舒 《医学研究杂志》 2019年6期

摘要:
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在接受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 选择2019年8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肝胆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围手术期采用综合护理的患者40例,纳入观察组。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4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00% (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 (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12.27±2.13)h显著低于对照组(18.64± 2.0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0%(2/40)显著低于对照组22.50%(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在围手术期应用综合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缩短术后排气时间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了患者快速康复,临床应用价值广。

探讨肿瘤标志物CA199、CA125及CEA对胃癌预后及治疗效果的评价作用 下载:254 浏览:2515

李长瑞1 尚休新1 范灵2 陈俊名2 崔仕健2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CA199、CA125及CEA对胃癌预后及治疗效果的评价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1月广元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42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根据病理分期选择随访观察、口服单药或联合化疗等治疗,分别检测手术前及手术后半年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包括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及癌胚抗原(CEA)。并比较不同分期各肿瘤标志物的水平,根据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将242例患者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肿瘤复发转移的情况,根据随访结果,将242例患者分为有复发转移组和无复发转移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Ⅲ期胃癌患者各肿瘤标志物水平高于Ⅰ期、Ⅱ期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血清肿瘤标志物阳性组患者中复发转移的情况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有复发转移组患者中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无复发转移组患者中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低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及CA125对胃癌的预后及治疗效果的评价有应用价值。

胃肠肿瘤外科中淋巴结清扫的策略与质量控制 下载:79 浏览:819

艾孜买提·热合木吐拉 《肿瘤研究》 2024年12期

摘要: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人手术技术在胃肠肿瘤外科中的应用逐渐普及。本研究回顾了近年来机器人手术在胃肠肿瘤外科的应用情况,并通过对比传统手术方法,分析了其在手术时间、术后恢复、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研究表明,机器人手术在提升手术精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和缩短住院时间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也面临设备成本高、操作复杂等挑战。通过进一步优化手术流程和技术培训,机器人手术有望在胃肠肿瘤外科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胃肠肿瘤外科中的精准医疗实践 下载:91 浏览:821

艾孜买提·热合木吐拉 《肿瘤研究》 2024年12期

摘要:
精准医疗在胃肠肿瘤外科中的应用为个体化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探讨了精准医疗在胃肠肿瘤外科的具体实践,通过回顾性分析三甲医院的临床数据,对比传统治疗方法,评估精准医疗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患者生存率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研究表明,精准医疗能够显著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减少术后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存期。然而,精准医疗的广泛应用仍面临技术、成本和资源等多方面的挑战。未来需要进一步优化技术流程,加强医生培训,以实现精准医疗的全面普及。

系统化护理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恢复时间并发症和心理状况的影响研究 下载:267 浏览:2702

叶菲 《心理学研究》 2021年3期

摘要:
目的:本文将主要探讨系统化护理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恢复时间并发症和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本文60例研究对象,于2017年2月-2018年12月收治入院,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手术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抑郁、焦虑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抑郁、焦虑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吻合口梗住等并发症进行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4%和28.6%。结论:系统化护理是一种以循证医学理念为基础的护理模式,且具有科学性、组织性、计划性、预见性等特点,让患者可以早日出院,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

医护协作模式在预防胃肠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 下载:63 浏览:577

邬利容 《预防医学杂志》 2025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采用医护协作模式在预防胃肠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方法胃肠外科手术患者80名纳入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进行治疗;另外选取胃肠外科手术患者80名纳入实验组,采用医护协作模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手术前D-二聚体浓度,术后第3天D-二聚体浓度;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患者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为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27%,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实验组平均住院日为6.250±1.049d,对照组平均住院日为8.175±1.25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平均满意度为4.5±0.871,对照组平均满意度为3.225±1.2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医护协作模式可有效降低胃肠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减少平均住院日,提高患者满意度。

观察延续护理在直肠癌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322 浏览:3051

夏靓 《肿瘤研究》 2021年8期

摘要:
目的:通过对直肠癌患者进行分析,采用延续护理,随后对其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就诊时间在2019年1月到12月的60例直肠癌患者,分为两组,给与不同的护理方式。结果:通过对一般组、观察组直肠癌患者寒颤治疗效果的比较,观察组直肠癌寒颤的整体有效率为83.33%,一般组直肠癌患者寒颤总体有效率为66.66%(P<0.05)。通过对比,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中护理态度、健康宣讲以及护理技术评分相比一般组直肠癌患者较优(P<0.05)。结论:采用延续护理对于直肠癌患者术后护理来说具有一定的临床护理功效,可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效果较好。

柔性管理在结直肠癌手术护理管理中的运用 下载:290 浏览:3035

牛霖 《肿瘤研究》 2021年8期

摘要:
目的:通过对结肠直肠癌患者进行分析,采用柔性管理,随后对其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参与本次治疗的患者其就诊时间在2018年1月到12月,其中选择某医疗组的80例结肠直肠癌患者,结果:一般组出现术后出血、术后感染、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分别为15.0%、10.0%、5.0%,观察组效果优。通过对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中护理态度、健康宣讲以及护理技术评分相比一般组结肠直肠癌患者较优(P<0.05)。结论: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于结肠直肠癌患者的护理来说具有一定的临床理疗功效,效果较好。

术前造口定位用于低位直肠癌Miles手术的护理观察 下载:308 浏览:2941

何芳 《肿瘤研究》 2021年8期

摘要:
目的:探究术前造口定位用于低位直肠癌Miles手术的护理效果。方法:参与本次治疗的患者其就诊时间在2020年1月到6月,共计患者80例。分为两组,给予不同护理方式。结果:结果表明,经过护理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一般组。结论:采用术前造口并给以有效护理干预可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帮助了患者病情的稳定。

人性化关怀对直肠癌患者术后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下载:263 浏览:2896

王艺玲 《肿瘤研究》 2021年6期

摘要:
目的:通过对直肠癌患者进行分析,采用人性化关怀护理方式,随后对其护理满意度与生活质量影响进行探究。方法:参与本次治疗的患者其就诊时间在2020年1月到6月,共计患者80例。分为两组,给予不同护理方式。结果:结果表明,经过护理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一般组。结论:采用人性化关怀护理模式具有一定的临床理疗功效,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帮助了患者病情的稳定。

加速康复外科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结果的影响 下载:298 浏览:2920

范现英1 刘晓晴2 《肿瘤研究》 2021年6期

摘要:
目的:了解加速康复外科对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的治疗效果,并对比加速康复外科治疗与普通治疗方法对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围手术期临床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胃肠道恶性肿瘤治疗的60位病人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以随机分配的方式,将60位病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加速康复外科和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恶性肿瘤治疗。对比两组病人在住院后的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将两组病人的ALB、CRB、CD4、CD8指标的变化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比对照组的病人治疗效果更好,住院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更短,肛门排气和进食半流质时间更加提前,住院费用更低(P<0.01)。结论:加速康复外科对于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手术的治疗效果更好,在临床医学中值得被广泛推广。

肠内和肠外营养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恢复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下载:289 浏览:2979

范现英1 刘晓晴2 《肿瘤研究》 2021年8期

摘要:
目的:对早期肠内营养以及全肠外营养对于胃肠道肿瘤根治手术后,病人恢复的情况以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胃肠道肿瘤治疗的80位病人进行研究,并按照入院单双号的随机分配方式,为所有病人进行划分,并利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支持划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利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进行分析,并对手术前、手术后的血免疫指标和住院的时间、费用等进行数据的采集,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病人的手术前各项指标差异不大,手术后第一天,两组病人的ALB、ALT、AST等指标比手术前要高,PA、TP指标比手术前低,HB变化不大。手术后第天,肠内营养指标情况回复正常,肠内营养组病人的血清比场外营养组高,术后的不良反应也较低。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对病人血清功能以及免疫力的恢复速度更快,效果更好。

浅谈直肠癌患者永久性造口的心理干预 下载:298 浏览:3012

赵颖娟 《肿瘤研究》 2021年5期

摘要:
现今病理学研究发现,直肠癌是一种生活方式病,饮食与心理因素占其主要因素。而作为一种特殊病例,这类患者由于肿瘤与自身形体紊乱的缘故,常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直接影响了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本文试通过医学常识与医界同仁就直肠癌的心理护理展开探讨,以期达到化解心内结节,加速直肠癌的治疗的效果。

​ERAS助力外科手术患者快速无痛康复 下载:277 浏览:3003

张伟 《现代康复医学》 2021年10期

摘要:
目的 应用快速康复理念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护理干预,从而达到手术患者快速无痛康复。按胃肠外科护理常规先完善各项术前相关检查,并在快速康复理念的指导下,对患者实施术前宣教指导、术中护理、术后护理镇痛、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早期活动等。结果 减少对患者手术应激和创伤,减轻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效果显著。

分析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内镜辅助腹腔镜结肠手术护理中的价值 下载:272 浏览:3002

​朱惠玲 《现代康复医学》 2021年3期

摘要:
目的 分析快速康复外科理念(COFTS)于内镜辅助腹腔镜结肠手术(EALCS)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EALCS患者50例,根据随机抽样分成两组,研究组(25例,COFTS干预)和对照组(25例,常规护理),比较其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结果差异明显,其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ALCS患者采取COFTS干预,可有效减少其并发症,提高治疗安全性,且护理评价较高,值得推广。

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理念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下载:285 浏览:2967

​赵丽 《现代康复医学》 2021年3期

摘要:
目的:探究将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理念应用于结直肠癌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将我院中收入的65名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被确诊为结直肠癌,并选择手术方案进行治疗,按照患者入院时段分为对照组(n=32)与实验组(n=33),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将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理念应用于其中,在护理完成后对患者的手术指标进行记录,分析组间差异。结果: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完成后的恢复饮食时间、下床时间以及术后疼痛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优,各项数据的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治疗时,将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理念应用于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手术后恢复质量,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对于患者的康复来说有积极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