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胸腹腔镜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炎症因子、肺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下载:44 浏览:243

高云飞 罗洞波 刘翼 孙伟 《肿瘤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对患者肺功能、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4年12月实施食管癌根治手术的112例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胸腔镜联合腹腔镜辅助下的食管癌根治术(腔镜组)51例、采取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的61例(传统组),对比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炎症因子、肺功能及预后情况。[结果 ]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均低于传统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清扫淋巴结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腔镜组FEV1、FEV1/FVC均高于传统组(P<0.05);术后5d腔镜组IL-8、TNF-α、IL-10均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随访24个月,腔镜组的肿瘤复发率为41.18%、生存率为68.63%;而传统组分别为31.15%和73.77%。[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对患者肺功能影响小,术后患者的炎症反应程度轻,手术效果与开胸手术相当。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开胸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68 浏览:274

金松臣 《诊断医学》 2018年8期

摘要:
目的探究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开胸术对自发性气胸(SP)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病程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76例SP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8例。对照组施行全胸镜手术(VATS)治疗,观察组施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开胸术(VAMT)治疗。统计两组术后疼痛程度(VAS)、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结果术后24、48h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MT可明显改善SP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缩短病程。

高保真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模拟 下载:61 浏览:465

彭柳1,2 司伟鑫2 郑睿2 廖祥云2 徐东亮1 王平安2,3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20年12期

摘要:
电视胸腔镜(VATS,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肺叶切除术仿真系统对外科医生手术培训及规划具有重要价值。为实现高保真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模拟,设计了一套有效模拟VATS手术过程中不同手术操作的肺叶切除术模拟器。采用基于位置的动力学仿真框架实现了手术器械-软组织和软组织间交互作用、软组织切割以及手术缝合操作引起的变形模拟;并采用了Marching Cubes算法对模型进行面绘制,尤其是切割操作的渲染;使用GPU并行计算的方法加速手术模拟和面绘制。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实现高保真、稳定、高效的VATS手术仿真效果。

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护理 下载:54 浏览:504

陈霞 《护理研究杂志》 2020年1期

摘要:
总结132例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患者的护理体会。重视患者健康教育、术后体位指导、加强呼吸道管理、严密观察术后病情变化及胸腔引流情况,预防并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

46例先天性肺囊性病患儿手术治疗的护理 下载:58 浏览:492

李艳 《护理研究杂志》 2019年8期

摘要:
总结46例先天性肺囊性病患儿在胸腔镜下行肺切除术的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各项准备,术后严密病情观察,做好管道护理、饮食护理及出院指导。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 下载:66 浏览:411

潘闪 林铿强 代祖建 陈树兴 《医学研究前沿》 2020年10期

摘要:
目的:分析早期肺癌患者采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及肺段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7年6月-2019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04例早期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2例。对照组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研究组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引流量(315.3±65.2)ml,术中出血量(66.3±16.9)ml、抗生素使用时间(2.8±0.6)d,住院时间(7.1±1.2)d,均优于对照组的(367.0±81.3)ml、(75.6±11.5)ml、(3.9±1.2)d、(9.5±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肺功能指标均较术前降低,但研究组术后肺功能指标降低程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年复发率及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肺段切除术、胸腔镜肺叶切除术都是临床治疗早期肺癌的有效手段,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切除范围小,有效保留健康肺组织,对肺功能的影响更小,可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126 浏览:1520

司刘娟 《现代康复医学》 2023年1期

摘要: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普通临床护理模式与加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临床应用中的具体情况,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开始于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其中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应用常规的临床护理治疗方案(为对照组),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应用加速康复外科临床护理治疗方案(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上述时间范围内两种护理方案的应用价值。结果:在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后接受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在临床中的镇痛效果更为优良,并且有利于术后的早期恢复,护理质量相对较高,与对照组患者的差异性较为显著(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为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所感受到的疼痛感,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达到了改善预后的作用。

不同检测方法快速诊断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评价 下载:85 浏览:483

申洁 贾莉 董小帅 孟程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几种检测方法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以寻找更好的结核性胸膜炎快速诊断方法。方法选取50例渗出性胸腔积液未确诊患者,进行经胸腔镜壁层胸膜活检。对胸腔积液和胸膜活检样本进行细菌培养、聚合酶链反应(PCR)、病理组织学等显微镜检查(直接和细胞离心后)。对分离自胸腔积液的单核细胞进行T细胞斑点试验。结果胸膜活检样本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率高于胸腔积液样本。胸腔积液和胸膜活检样本经细胞离心处理后,敏感性分别提高到20.0%和37.5%。T细胞斑点试验敏感性(98.6%)和特异性(95.6%)较好。结论胸膜活检样本的微生物学检查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相结合是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最佳方法;胸膜活检样本的微生物学检查比胸腔积液样本有更高的阳性率;T细胞斑点试验作为辅助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过渡式护理模式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下载:56 浏览:427

张志敏 《中国护理学报》 2018年1期

摘要:
探讨过渡式护理模式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7年6月于本院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的72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为对照组,并将同期采用过渡式护理模式进行干预的7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然后将两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后1,2个月的肺癌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和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观察组干预后1,2个月的肺癌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焦虑、抑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过渡式护理模式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更为积极,更有助于患者心理与生理双方面的改善。

过渡式护理模式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下载:26 浏览:154

张志敏 《临床医学杂志》 2018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过渡式护理模式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7年6月于本院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的72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为对照组,并将同期采用过渡式护理模式进行干预的7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然后将两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后1,2个月的肺癌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和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观察组干预后1,2个月的肺癌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焦虑、抑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过渡式护理模式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更为积极,更有助于患者心理与生理双方面的改善。

针对性护理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232 浏览:2673

谭丽萍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10期

摘要:
目的浅析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抽选74例肺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均于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在本院实施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以入院先后顺序为标准进行分组,实验组和常规组围手术期分别采用针对性护理方式和常规护理方式,对比整体效果差异。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比常规组短,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比常规组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4.88%的实验组患者和19.51%的常规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经过护理后,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模式的运用,能够减少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并稳定患者的消极情绪,优化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原发性肺癌的治疗效果研究 下载:248 浏览:2767

肖向红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7期

摘要:
目的 探究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原发性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原发性肺癌患者90例(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时间),按照计算机随机分配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分别给予传统开胸手术、全腹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比对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淋巴结清扫组数、淋巴结清扫个数相比(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胸骨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2.22%、6.67%,后者低于前者(2=4.406,P=0.036)。结论 原发性肺癌行全腹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效果优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利于患者康复,推荐使用。

电视胸腔镜辅助肋骨内固定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效果 下载:30 浏览:352

李伟 罗宏伟 张伟 《中国医学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肋骨内固定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将60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胸腔镜组(n=30,电视胸腔镜辅助肋骨内固定术)与开胸组(n=30,传统开胸手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2个月,胸腔镜组的MVV、FEV1/FVC、FVC均高于开胸组(P<0.05)。术后1 d,两组的SaO2、PaO2/FiO2均较术前升高,且胸腔镜组高于开胸组(P<0.05)。术后3 d,胸腔镜组VAS评分低于开胸组(P<0.05)。胸腔镜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开胸组,骨折愈合率高于开胸组(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肋骨内固定术可明显改善多发肋骨骨折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及血气指标,术后疼痛程度较轻,并发症较少,骨折愈合率高。

针对性康复护理对自发性气胸患者胸腔镜术后肺功能恢复的影响 下载:132 浏览:1473

王香梅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针对性康复护理对自发性气胸患者胸腔镜术后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01月-2022年06月医院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64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将其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32例予常规护理,研究组32例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再给予针对性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恢复情况,另利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最后再观察记录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FVC、FEV1与FEV1/FVC水平各为(3.71±0.68)L、(2.87±0.51)L、(79.62±8.01)%,均分别较对照组高(P<0.05);且研究组护理后SGRQ量表中呼吸症状、活动能力以及疾病对日常生活影响等方面评分各为(38.29±3.86)、(35.06±3.49)、(25.63±2.59)分,均分别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5%,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自发性气胸患者胸腔镜手术治疗后实施针对性康复护理,能够有利于患者的肺功能恢复,并降低并发症,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值得推广。

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治疗老年性自发性气胸疗效以及围术期综合护理体会研究 下载:411 浏览:4151

马婷 《老龄研究进展》 2021年5期

摘要:
本次实验将针对老年性自发性气胸患者实施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治疗,分析围术期病情改善成果,增强综合护理的落实力度。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8年1月-2018年10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属于老年性自发性气胸,并需要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治疗。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硬币随机法,对54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围术期综合护理,分析应用成果。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以及手术后引流上的控制上情况更好,优于对照组。此外,在手术疼痛持续时间上用时较短,为(3.2±1.1)d,对照组为(4.6±1.5)d,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术后并发症,但是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明显优于对照组的%。结论:针对老年性自发性气胸患者实施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治疗,随后辅助围术期综合护理,能够进一步提升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减少应激反应,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苏醒质量的评价 下载:81 浏览:832

张观音生 《神经科学研究》 2024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应用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治疗的有效性。方法:2021年3月—2024年3月入院治疗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86例纳入研究,按治疗方式分为2组,每组43例,命名参照组(常规全身麻醉),研究组(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手术耗时、麻醉后复苏室留置时间、住院时长数据;对比两组患者复苏情况数据;对比两组患者发生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数据。结果:①研究组麻醉后复苏室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长数据结果均低于参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术后睁开眼睛时间(12.21±3.12分钟)、恢复定向力时间(24.54±2.82分钟)、恢复呼吸时间(7.25±1.52分钟);参照组术后睁开眼睛时间(14.66±3.72分钟)、恢复定向力时间(26.62±3.73分钟)、恢复呼吸时间(8.75±2.12分钟);对比两组数据,研究组所需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手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有3例(发生率为7.14%)

胸椎旁神经阻滞保留自主呼吸麻醉对老年胸腔镜手术患者术中脑氧合和术后谵妄的影响 下载:82 浏览:837

杨跃金 《神经科学研究》 2024年10期

摘要:
本次研究重点讨论在老年胸腔镜手术中应用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保留自主呼吸麻醉的效果,特别是其对患者术中局部脑氧饱和度(S_(rc)O_(2))和术后谵妄(POD)发生率的影响。选择我院于2021年到2023年胸外科进行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8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对照组有1例患者因病情需要中转开胸手术而被排除,观察组则有3例患者因保留自主呼吸失败而被排除,最终共有76例患者完成了本研究,其中对照组39例,观察组37例。观察组中患者采用胸椎旁神经阻滞保留自主呼吸麻醉的方式,而对照组中患者采用单肺通气下全身麻醉方式,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前的SrcO2基线值与最低值、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OD事件发生率与持续时间、低血压、苏醒延迟,以及术后2 h、24 h、72 h的POD、VOS评分和镇痛补救率,入院、出院时的QoR-40评分。结果显示,就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前局部脑氧饱和度(SrcO2)的基线值而言,两组之间并未展现出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SrcO2最低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低血压和苏醒延迟这两个指标上,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4小时和72小时的VAS评分中,观察组患者的得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2小时、24小时和72小时的POD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出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胸椎旁神经阻滞保留自主呼吸麻醉在胸外科手术中能够减少应激反应和并发症、改善脑氧合和减少术后谵妄、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等,是胸外科手术中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式。

胸腔镜纵膈肿瘤术后不置胸管的护理效果观察 下载:239 浏览:2389

柳芳 《肿瘤研究》 2022年11期

摘要:
目的 研究胸腔镜纵膈肿瘤术后不置胸管的护理效果观察。 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治疗的胸腔镜纵膈肿瘤手术患者40例,均实施良好的护理措施,观察所有患者治疗情况,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SAS、SDS评分。 结果 所有患者在手术治疗后,无1例死亡,术后出现1例低氧血症,对症处理后消失,出现22例胸腔出血者,使用胸腔镜检查成功之血。护理后所有患者生活质量、SAS、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 对于胸腔镜纵膈肿瘤手术患者,可实施良好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升手术效果,且术后生活质量获得提升,值得应用。

无管化单孔胸腔镜纵膈肿瘤切除术 下载:282 浏览:3027

蔡宝宁 《肿瘤研究》 2021年3期

摘要:
探究单孔胸腔镜纵膈肿瘤切除术的无管化技术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8年12月到2019年12月选取92例进行纵膈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6例,一组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单孔胸腔镜纵膈肿瘤切除术。另一组为观察组,采用无管化单孔胸腔镜纵膈肿瘤切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治疗指标,术后疼痛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麻醉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更短(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NRS)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1例(2.17%),明显比对照组8例(17.39%)更少(P<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纵膈肿瘤患者采取无管化单孔胸腔镜纵膈肿瘤切除术,可以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疼痛及疼痛持续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后患者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下载:113 浏览:1581

冯琳琳 《国际护理学》 2023年12期

摘要:
目的 探究预防性护理干预在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共选取我院2021年2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60例行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患者60例,将其用随机数表法,每组3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胸管留置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P<0.05。两组护理后的焦虑评分均小于护理前,观察组护理后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的干预效果显著,可推广。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