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肥胖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与肠道菌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下载:60 浏览:406

程伟伟1 李博星2 陆静2 黎尔纳1 张政1 蒋爱民1 袁静2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10期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是一种系统性的肝脏代谢紊乱,源于能量过剩诱导的脂肪疾病。近来,肠道-肝脏-脂肪轴概念的提出,为寻找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肠道微生物对机体代谢和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肠道菌群会被干扰,并且成为自身压力和伤害的来源。肠道菌群可能在肥胖和肥胖相关疾病的代谢和免疫反应,如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文章系统地论述了肠道微生物群、肥胖和脂肪肝疾病的内在联系,总结了肠道菌群与肥胖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性的新证据,以及采用微生物菌群靶向治疗方法治疗非酒精脂肪肝病。

复方贞术调脂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下载:64 浏览:460

甄毅锋 王洪云 饶晓平 钟华 《现代康复医学》 2018年5期

摘要:
目的:观察复方贞术调脂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选择确诊为NAFLD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药物组1和药物组2各20例,对照组采用行为干预,药物组1采用20mg/d辛伐他汀治疗,药物组2采用复方贞术调脂胶囊2.52gtid。各组治疗24周后,比较治疗前后脂肪肝病变程度,并分析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LDL-c、HDL-c)、肝功能(ALT、AST)。结果:药物组1和药物组2治疗后的脂肪肝超声分度、血脂指标均有明显好转;药物组IAST升高(P<0.05)、药物组2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复方贞术调脂胶囊2.52g tid对NAFLD具有明显疗效,且该剂量对肝功能无损伤。

综合护理干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预后康复的效果观察 下载:113 浏览:1127

靳晓娟 《现代康复医学》 2024年12期

摘要:
目的:研究讨论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预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了我院肝病科在2022年2月到2023年9月期间收治的8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依据实施的护理措施不同,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将实施常规护理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4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对比两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预后的血脂代谢指标和肝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结果:经过不同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在综合护理干预后的血脂代谢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在肝功能方面,同样研究组患者的肝功能状况改善更好;另外,在出院后对两组患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对以上数据的进行统计,结果对比(P<0.05)。结论: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更好的调节血脂代谢以及改善肝功能,同时提高生活质量,可以说康复效果显著。

益肾健脾利湿方对乙硫氨酸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的保护作用 下载:40 浏览:252

李先行1 杜昊炎2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9期

摘要:
目的:研究益肾健脾利湿方对乙硫氨酸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4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脂肪肝模型组、益肾健脾利湿方组和二甲双胍组,每组10只。脂肪肝模型组、益肾健脾利湿方组和二甲双胍组小鼠灌胃DL-乙硫氨酸7 d,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小鼠灌胃相应药物,连续14 d。末次给药后,称定小鼠体质量和肝湿质量,计算其肝系数;并测定小鼠肝脏组织中TC、TG含量和血清中TC、TG、ALT、AST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脂肪肝模型组小鼠肝脏系数显著升高(P<0.01);肝脏组织中TC、TG含量显著增加(P<0.05,P<0.01);血清中TC、TG、ALT、AST含量显著增加(P<0.01)。与脂肪肝模型组比较,益肾健脾利湿方组和二甲双胍组小鼠肝脏系数显著降低(P<0.01);肝脏组织中TC、TG含量显著降低(P<0.01);血清中TC、TG、ALT、AST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益肾健脾利湿方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降低肝脏组织中TC、TG水平及血清中TC、TG、ALT、AST水平有关。

老年脑白质疏松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下载:31 浏览:459

吴晓清 李妍 丁菊妃 赵灵 何永明 吴新军 张宏坤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脑白质疏松(LA)伴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就诊于我院60~80岁经过确诊的LA患者180例,对每位患者经过B超筛选,依据是否存在脂肪肝,分为伴NAFLD组(观察组,再根据脂肪肝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及中重度组)及不伴NAFLD组(对照组),各组按统一的研究方案,收集临床资料、实验室数据、影像学资料和神经心理学检查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LA患者中合并NAFLD的发生率61例(33. 89)%,LA程度与NAFLD严重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r=0. 28,P=0. 03)。单因素分析显示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谷丙转氨酶、尿酸与LA伴NAFLD的发生相关,但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谷丙转氨酶、尿酸与其密切相关。LA伴NAFLD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20. 67±2. 5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3. 18±1. 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中重度脂肪肝组MoCA评分(20. 14±2. 38)分低于轻度脂肪肝组(22. 42±2. 02)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 01)。中重度LA伴中重度NAFLD组MoCA评分(19. 98±2. 37)分较伴轻度脂肪肝组MoCA评分(21. 78±1. 92)分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LA与NAFLD之间存在相关性,脂肪肝程度越严重的LA患者,认知功能减退越明显。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谷丙转氨酶、尿酸与LA伴NAFLD的发生关系密切。

清肝降脂方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观察 下载:45 浏览:523

薛建华1 吴香香2 傅益飞1 杜秀萍1 潘黎清1 龚亚华1 陈建杰1,3 成扬1,3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9期

摘要:
目的:观察清肝降脂方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的方法,将100例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清肝降脂方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4周,停用异甘草酸镁后维持中药治疗20周,对照组采用异甘草酸镁治疗4周,停用异甘草酸镁。两组均给予运动及饮食控制。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ALT、AST、TC和TG水平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肝降脂方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NAFLD能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血脂及中医症候,提高临床疗效。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研究健脾化浊调脂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分子作用机制 下载:71 浏览:507

吴娜1 毛祥坤2 徐驲1 于男2 刘中勇1 《中国中医药》 2020年6期

摘要: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健脾化浊调脂颗粒(国家专利号ZL 201510430075.8)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具体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中国知网、TCMSP、BATMAN-TCM 3个数据库对健脾化浊调脂颗粒主要成分及潜在作用靶点进行收集。从DisGeNET数据库中寻找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的疾病基因与潜在靶点进行映射,得出健脾化浊调脂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最终作用靶标。将最终靶标输入STRING数据库得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关系,并用Cytoscape软件进行可视化。输入DAVID数据库进行KEGG PATHWAY富集,得出其可能作用的分子机制并构建"活性成分-靶标-作用通路"网络图。将"蛋白-蛋白"互作图中排名前5位靶标蛋白与君药进行分子对接,以验证其治疗作用。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后发现,健脾化浊调脂颗粒中有117个有效成分可用于治疗NAFLD,其中涉及113个靶基因及包括AMPK、PPAR、FOXO、胰岛素抵抗等18个信号通路。通过分子对接发现,5个靶标蛋白与君药结合性较好。结论从分子对接技术揭示了健脾化浊调脂颗粒有直接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从网络药理学角度初步揭示了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的分子机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早期干预定量研究 下载:86 浏览:880

张艳华 刘晓瑜 《低碳研究》 2024年12期

摘要:
研究定量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早期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4年6月本院20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随机分为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组和低脂饮食组两组,各100例。统计分析两组人体成分检测、血脂、肝功能、脂肪肝程度。结果:干预后4周、8周,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组人体成分、血脂、肝功能、脂肪肝改善均优于低脂饮食组(P<0.05)。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早期干预中定量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干预效果较定量低脂饮食好,值得推广。

老年女性脂肪肝和超重/肥胖、高血脂的相关情况分析 下载:175 浏览:2060

沈锦丽 《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1期

摘要:
目的:对1127例职工家属的老年女性的体检结果进行分析,探究脂肪肝和超重/肥胖、高脂血症的相关性。方法:以1127名老年女性为研究对象,根据脂肪肝的诊断标准确定脂肪肝组人群502例,以无脂肪肝人群625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对象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和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1.7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结果:脂肪肝人群的超重/肥胖和高脂血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人群。 结论:体重指数、血脂情况和脂肪肝具有明显相关性。

探讨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对脂肪肝的诊断价值 下载:201 浏览:1654

唐建 《诊断医学》 2024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对脂肪肝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40例脂肪肝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观察组,另选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均进行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对比两组对象的肝功指标和血清学指标。结果:观察组的AST((56.39±22.51)U/L)、ALT((57.62±23.87)U/L)、TC((6.81±1.05)mmol/L)、TG((3.08±0.96)mmol/L)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的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水平相较于健康者有显著的异常表现,在临床诊断脂肪肝时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超声结合血脂检测诊断脂肪肝的应用价值分析 下载:257 浏览:2957

李敏 《诊断医学》 2023年5期

摘要:
目的:分析超声结合血脂检测应用于脂肪肝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脂肪肝患者37例及健康体检者37例作为实验样本,分别设定为研究组、参照组,均接受超声诊断和血脂检测,对两组诊断结果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TC、TG比参照组高,组间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两组HDL-C、LDL-C行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B超诊断特点:清晰可见致密的点状高回声,远场网声衰减明显,肝内管腔结构十分不清晰,肝脏呈现饱满、肿大状态,肝缘明显变钝。结论:超声结合血脂检测有利于准确监测和诊断脂肪肝,值得作为诊断辅助的重要手段在临床中全面推广。

分析超声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265 浏览:2793

杨彩霞 《诊断医学》 2023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对脂肪肝疾病患者应用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时段到我院接受超声检查的脂肪肝患者160例患者,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分析,轻度脂肪肝患者74例(46.25%),中度脂肪肝患者57例(35.63%),重度脂肪肝患者29例(18.13%);其中弥漫性均匀性脂肪肝120例(75%),非均匀性脂肪肝40例(25%)。结论:对于脂肪肝患者,予以超声方式诊断效果理想,能够为后续治疗提供影像方面的支持,有利于治疗计划更具科学性,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超声体检对脂肪肝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下载:329 浏览:3640

杨洋 韩春艳 陈雪莹 《诊断医学》 2022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脂肪肝疾病诊断中应用超声体检的意义所在和临床价值所在。方法:课题中纳入的病例为345名需要进行脂肪肝检查的人员,时间界限为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检查方法均选择的是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结果:根据超声检查结果,345例进行脂肪肝检查的人员中共确诊145例,其中轻度、中度、重度脂肪肝各自的百分比是46.9%、32.4%、20.7%。男、女发病率相比上,男比女高;肥胖与非肥胖人员发病率相比上,肥胖者高;脑力劳动者与非脑力劳动者发病率相比上,前者比后者高,三次比较的P均<0.05。结论:超声检查在脂肪肝疾病诊断过程中检出率较高,可帮助临床医生对治疗方案进行准确制定,并为预后情况进行准确评估。

分析脂肪肝患者行血脂检验与血常规检验的临床诊断价值 下载:84 浏览:872

姚瑛 《临床医学杂志》 2024年10期

摘要:
脂肪肝在当代社会已成为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准确的诊断是有效治疗和管理脂肪肝的关键。血脂检验与血常规检验作为临床常用的检验手段,在脂肪肝的诊断中可能蕴含着重要价值。了解这两种检验在脂肪肝患者中的表现,探究其如何为诊断提供依据,有助于提高脂肪肝的早期发现率和诊断准确性,为改善患者预后奠定基础。

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下载:416 浏览:3445

马菊梅 努尔也木·麦麦提 罗孙举 高婧 阿赛古丽 《诊断医学》 2021年3期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指与饮酒无关的多种因素引起的肝内脂肪过度堆积的疾病,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相关,早期仅表现为轻度肝脂肪变性,病情比较稳定,若早期进行干预,它的病理过程可逆转。若演变为NASH、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其病程就难以控制,至少目前临床仍缺乏有效药物。因此NASH是NAFLD病理转化过程的拐点,也是防治的重点;早发现、早诊断并进行早干预成为NAFLD防治的关键因素。临床目前多用肝活检作为诊断标准,而基因诊断、标记物筛查也是近年研究的热点,同时辅以临床实践性较高的体格检查(包括BMI、腰围、血压)、腹部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MRI、CT等)、血清学检查等,结合指南中的诊断评分以及询问病史,也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但这些指标均在检测过程中受到临床医生知识主观性及检测技术水平的影响,存在一定的误差;如超声对NAFLD轻中度的区分,缺乏明确的标准,但以此为诊断依据的热度只增不减。而随着医学监测手段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针对NAFLD的诊断普遍认可综合诊断评分。鉴于此,本文就多种NAFLD的诊断方法的利弊汇总于此,希望可以通过有效的结合多种诊断方法,早发现、早诊断NAFLD,减缓其病理发展过程,减轻后期的其他病理改变所带来的经济负担。进一步对NAFLD早期预防、早期诊治,减缓其病理发展过程,减轻后期NAFLD的其他病理改变所带来的经济负担。

中药降酶汤加西医常规护肝治疗慢性脂肪肝、酒精肝患者的效果观察 下载:624 浏览:2192

谌玄圣 《中医研究杂志》 2023年11期

摘要:
目的:分析中药降酶汤加西医常规护肝治疗慢性脂肪肝、酒精肝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2021年6月的80例慢性脂肪肝、酒精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仅采用西医常规护肝治疗)与观察组(40例,采用中药降酶汤加西医常规护肝治疗)。对两组患者效果优良率和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AST、ALT、ALP、GGT)和血脂指标(TC、TG、HDL-C、LDL-C)水平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效果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AST、ALT、ALP、GGT等肝功能指标和TC、TG、HDL-C、LDL-C等血脂指标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AST、ALT、ALP、GGT等肝功能指标和TC、TG、HDL-C、LDL-C等血脂指标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降酶汤加西医常规护肝治疗慢性脂肪肝、酒精肝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显著促进患者肝功能提升以及血脂改善,并优于单纯采用西医常规护肝治疗。

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进展 下载:690 浏览:1973

李威君 廖加抱 《中医研究杂志》 2023年7期

摘要:
非酒精脂肪肝在现代社会中的发病率始终居高不下,俨然已经成为造成困扰的常见慢性肝病种类,属于非过量饮酒而导致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类型。从非酒精脂肪肝的临床症状来看,肝实质细胞的脂肪变性与贮积是其主要表现,中医基于其表现出的症状,将其命名为肝积或肝癖。在非酒精脂肪肝的治疗过程中,中医药治疗优势展现较为明显。文章简述了中医层面的非酒精脂肪肝,基于对其病因病机的分析,从辨证论治、自拟方、中成药、单味药、中医外治五个角度,分析了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进展,希望能够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