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改良羊膜移植术治疗角膜溃疡的临床观察 下载:56 浏览:394

成拾明1 王冠楠2 李欣3 张勇4 杨欣5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连续锁边缝合的羊膜移植术治疗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4月在十堰市太和医院眼科因角膜溃疡住院并行羊膜移植术的12例(12只眼)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患者羊膜覆盖持续时间、患者眼部异物感程度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本研究中1例患者术后失访,11例患者羊膜脱落拆线时间为(15±1. 5) d,其中<2周3例;≥2周8例,其中4例> 3周。术后诉有重度异物感者1例、中度异物感3例及轻度异物感7例。羊膜拆线后溃疡基本愈合5例,6例未愈合患者中2例需再次行羊膜移植术,余4例继续术前药物治疗方案。随访期间未见明显眼部并发症。结论连续锁边缝合的羊膜移植术具有刺激症状轻、羊膜存留时间长、与眼表贴合紧密等优点;同时该术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值得在临床基层推广应用。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34 浏览:213

陈亮 王佩 车航 何青青 《肿瘤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60例直肠NET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肠镜下电灼术3例,行经肛根治术15例,行经肛局部切除术41例,另1例肝转移患者行姑息性直肠病灶切除术。分析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直肠NET的淋巴结转移受肿瘤G分级、T分期以及肿瘤大小影响(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为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OR=45.997,95%CI:4.032~526.128,P=0.001)。肿瘤G分级、T分期、N分期、M分期以及肿瘤大小均与直肠NET患者的预后相关(P<0.05),M分期是直肠NET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2.895,95%CI:1.482~3.528,P<0.001)。[结论 ]NET的淋巴结转移情况与T分期密切相关,预后受肿瘤的M分期影响。

感染性葡萄膜炎的诊治观察 下载:57 浏览:351

成拾明1 张勇1 李欣2 齐佳1 袁均1 何国磊1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感染性葡萄膜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8月至2016年9月在十堰市太和医院眼科诊断为感染性葡萄膜炎并接受住院治疗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18例(19只眼)感染性葡萄膜炎患者,其中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8例、弓形虫性葡萄膜炎3例、弓蛔虫性葡萄膜炎1例、弓蛔虫合并弓形虫性葡萄膜炎1例及结核性葡萄膜炎5例。8例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分别经过药物治疗或药物联合手术治疗,仅2例患者视力有轻度提高,余病情稳定,但视力无改善。1例弓形虫性葡萄膜炎因延误治疗导致视力降为光感/眼前,另外2例弓形虫性葡萄膜炎患者经过治疗后视力均得到了提高。1例弓蛔虫性葡萄膜炎经过药物治疗后行玻璃体手术,视力由0.5提高到0.6;1例弓蛔虫合并弓形虫性葡萄膜炎经过对症治疗后视力由0.1提高到0.15。结核性葡萄膜炎患者经过抗结核等对症治疗后病情稳定,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弓形虫、弓蛔虫及结核性葡萄膜炎通常经过正确及时的治疗后,病情稳定,视力有改善。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患者通常病情较重,预后相对较差。

过饱和度理论及过饱和药物递送系统 下载:28 浏览:338

薛一凡1 孟文卉1 汪润泽2 任俊杰1 衡伟利1 张建军1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12期

摘要:
在药物研发领域,如何有效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与吸收是一个极具挑战的难题。目前,过饱和药物递送系统(Supersaturat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SDDS)利用药物溶液处于过饱和态的优势,可同时提高难溶性药物的表观溶解度与渗透性。本文对过饱和度的理论及其在药物研发领域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系统的综述,介绍了过饱和度的产生与维持、及其与药物吸收的关系,归纳了常用的SDDS技术,并对无定形固体分散体、共晶、无定形/共无定形产生过饱和进行重点阐述。

硒化低聚氨基多糖稳定性研究 下载:56 浏览:276

汤震1 王晓波1 马丽1 相兴伟2 闻正顺1 曲有乐1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9年12期

摘要:
以低聚氨基多糖与亚硒酸钠为原料,合成硒化低聚氨基多糖(Low molecular seleno-aminopolysaccharide,LSA)。通过无机硒与总硒含量的比值考察LSA稳定性,对LSA进行了影响因素[60℃高温试验,25℃、相对湿度(90%±5%)高湿度试验和(4500±500)lx强光照试验]、加速试验(40℃、相对湿度75%)和长期试验(25℃、相对湿度60%,12个月)。结果高湿度条件下10 d LSA吸湿严重发生结块现象,无机硒/总硒有显著性减小。高温及强光照射10 d对其质量也有一定影响,但无机硒/总硒在强光试验中有显著性增加,长时间的光照对LSA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同时,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表明产品较为稳定。因此,硒化低聚氨基多糖有一定程度的吸湿性,高光对其稳定性的影响较大,应该在密闭条件下避光保存。

鱼蛋白酶解液中产香酵母的筛选及发酵产香特性研究 下载:77 浏览:268

陈柔霖 李梦杰 冯淑莹 余辉 方旭波 陈小娥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0年12期

摘要:
洋大学食品与医药学院
摘要:为了筛选发酵鱼露用功能产香酵母菌株,从实验室保藏的鱼蛋白酶解液中分离得到7株酵母菌,经产香试验筛选得到1株最佳产香酵母,通过菌落形态特征结合ITS序列分析,鉴定该产香酵母为长孢洛德酵母(Lodderomyces elongisporus strain),耐盐性发酵适应性试验表明其能耐受10%的盐度。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发酵液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其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醇类和吡嗪类物质,赋予发酵液玫瑰清香、烘焙坚果香等独特香味。由此可见,从鱼蛋白酶解液中筛选的该产香酵母具有增强风味的应用潜力,为后续研究应用于鱼露等发酵水产调味品提供了理论基础。

桑叶多酚含量显色条件的优化测定及醇提物抗氧化活性初探 下载:41 浏览:419

王振伟1 金敏1 吴舒仪1 杨春艳2 罗东莉1 林勇2 周春阳1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0年5期

摘要:
目的:优化桑叶多酚含量测定的显色条件;测定桑叶、春桑茶和霜桑茶的总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并评价其相关性。方法:利用Folin-ciocalteu比色法,采用响应面试验法结合单因素试验优化桑叶总多酚含量测定的最佳显色条件;然后采用该最佳显色条件测定桑叶、春桑茶和霜桑茶的总多酚含量;进一步利用ABTS和DPPH自由基评价桑叶、春桑茶和霜桑茶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桑叶总多酚含量测定的最佳条件为:显色时间77 min、显色温度60℃、10%碳酸钠体积0.93 mL、福林酚体积0.5 mL;在此条件下测得桑叶总多酚的含量可达8.758 mg GAE/g DW,与理论预测值8.728 mg GAE/g DW的相对误差为0.343%。总多酚含量高低和抗氧化活性强弱的顺序均为霜桑茶,其次为春桑茶和桑叶;且总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结论:霜桑茶具有最高的总多酚含量和最强的抗氧化活性,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洋葱皮醇提物不同部位总多酚含量及其降脂和抗氧化活性研究 下载:44 浏览:418

唐祥 欧学兰 张世鹏 陈珍 杨春艳 周春阳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9年10期

摘要:
建立洋葱皮醇提物(OPE)总多酚含量测定方法并评价OPE不同部位总多酚含量及其降脂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OPE总多酚含量测定的最佳显色条件为:显色时间80 min,显色温度85℃,10%碳酸钠溶液用量0.9 mL,福林试剂用量1.2 mL;没食子酸在(1.2~5.0)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为0.9977,平均回收率为100.489%(n=6),计算得洋葱皮总多酚含量为10.830mg GAE/g DW。系统溶剂萃取法后得到正丁醇萃取部位(OPB)、水部位(OPW)和二氯甲烷萃取部位(OPC)的总多酚含量分别是6.526、3.629、0.345 mg GAE/g DW;体外HepG2降脂活性筛选实验中,洋葱皮醇提物各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脂活性(P<0.05);洋葱皮醇提物各部位还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其中OPB具有最强的抗氧化活性,比阳性药芦丁的抗氧化活性强。由此可见,OPB具有最高的总多酚含量,最强的抗氧化活性,且具有一定的降脂活性,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价值。

苯酚-硫酸法与蒽酮-硫酸法测定地参多糖的比较研究 下载:24 浏览:248

杨勤1 谷文超2 周浓3 张兰胜2 杨德全1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0年4期

摘要:
苯酚-硫酸法和蒽酮-硫酸法是测定多糖含量的常用方法,运用这2种方法测定地参中多糖的含量,比较2种方法的优劣,发现苯酚-硫酸法较优,并对苯酚-硫酸法做更深入的优化试验。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选取苯酚用量、硫酸用量、加热时间3个因素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出最佳试验条件为苯酚用量0.8 mL、硫酸用量3.5 mL、加热时间9 min。利用该条件对地参多糖进行测定,得出地参多糖含量的平均值为14.41%,相对标准偏差为2.76%,表明苯酚-硫酸法稳定可靠,更能准确测定地参中多糖的含量。

罗汉果复合饮料泡腾片的研制 下载:88 浏览:339

刘素连 张锐锐 许有瑞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0年8期

摘要:
以液体罗汉果复合饮料为原料,经喷雾干燥微粉化,研制一种新型固体饮料——罗汉果复合饮料泡腾片。以出粉率、含水量、pH及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喷雾干燥最佳工艺条件;同时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原辅料配比,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得泡腾片。结果表明:喷雾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助干剂添加量125%、进风温度150℃、进样流速15%、雾化压力40mm;该工艺条件下出粉率达84.11%,含水量为4.73%。泡腾片的最佳配方为:罗汉果复合饮料原料粉55%、酸碱总量35%(酸碱配比0.50:0.50)、甘露醇10%。采用该工艺和配方生产的泡腾片崩解迅速、呈弱酸性、香甜可口,具有原饮料的风味,该研究可为罗汉果复合饮料的深加工提供理论参考。

口腔加工对于不同含盐量干腌肉蛋白质组分及味觉特征变化的影响 下载:87 浏览:290

田星1,2 肖淑婷1,3 李宗军1,4 查杰1 徐子悟1 任锐1 王浩东1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0年7期

摘要:
为研究口腔加工对于不同含盐量干腌肉味觉指标变化的影响,通过分析咀嚼前后食团样本不同溶解性蛋白质质量浓度的变化并进行SDS-PAGE电泳检测,同时使用电子舌技术测定其味觉指标。结果表明,咀嚼前后SDS总可溶性蛋白质差异较小,水溶性蛋白随着食盐含量增高损失量增多,盐溶性蛋白在咀嚼前后的变化趋势一致,而口腔加工过程也导致不同溶解性蛋白质的SDSPAGE电泳蛋白条带发生一定变化。咀嚼前鲜味、丰富度、咸味是有效的味觉指标,而咀嚼后各味觉值接近于无味点。推测在口腔加工过程中,干腌肉制品风味变化与蛋白降解关系较小,干腌肉制品中蛋白质降解产物主要与苦味回味、涩味、涩味回味有关。

Rab19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下载:81 浏览:515

宋玲 张洪 冯豆 高洁芳 范月莹 《生物技术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Rab19属于Ras-GTPase基因家族成员,探讨Rab19表达在胃癌诊断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从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下载胃癌数据集表达谱及临床病理特征资料。评估Rab19 mRNA在GC中的表达水平。通过Kaplan-Meier和Cox分析,确定Rab19在胃癌中的预后价值。使用TCGA数据集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以预测胃癌中Rab19作用的分子机制。[结果]Rab19在胃癌中过表达(P <0.0001),且Rab19的表达与肿瘤分级和瘤体大小都有显著相关(P <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Rab19高表达与胃癌患者生存时间长相关(P <0.05)。Rab19表达可作为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P <0.005)。此外,过氧化物酶体、状腺癌、泛酸和Co A生物合成、鞘脂代谢、细胞凋亡、硒氨基酸代谢、Notch信号传导途径和子宫内膜癌相关的基因集与Rab19的高表达表型存在差异。[结论]Rab19在胃癌细胞中明显上调,有望成为胃癌的诊断和预后中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固定化多酶级联反应器 下载:29 浏览:310

郭华1 张蕾1 董旭1 申刚义1 尹俊发2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5期

摘要:
多酶级联反应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固定化多酶级联反应器是将不同功能的酶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手段固定于特定载体上,以之模拟生物体内多种酶协同作用方式促使底物发生降解和转化等反应的新型仿生催化技术。该技术具有固定化酶的稳定性、可重复利用以及酶级联的高效协同催化等优点,近年来在生物传感、模拟生物学以及生物转化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多酶级联反应原理、反应器制备、级联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应用等方面对近年来固定化多酶级联反应器的进展进行详细评述,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基于TCGA数据分析研究TMEM206在HCC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下载:68 浏览:481

宋玲 张洪 冯豆 高洁芳 范月莹 《生物技术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探讨TMEM206表达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诊断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从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下载肝细胞癌数据集表达谱及临床病理特征资料。采用KaplanMeier和Cox分析,观察TMEM206表达对肝细胞癌患者生存和预后的影响。使用TCGA数据集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结果]TMEM206在HCC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 <0.000 1),并且TMEM206的表达与HCC的肿瘤分级、肿瘤分期都有显著相关。生存分析结果表明TMEM206表达越高,HCC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越短。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表明,TMEM206 mRNA的表达可能是判断HCC预后的有效生物标志物。GSEA鉴定了TMEM206在HCC中的高表达可能与泛素介导的蛋白质水解、胞吞作用、RNA降解、小细胞肺癌、癌症通路、胰腺癌、胞质DNA传感途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细胞周期等反应有关。[结论]TMEM206 mRNA高表达是肝细胞癌的诊断和预后中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菊芋在腌制前后化学成分及菊芋多糖分子质量变化 下载:67 浏览:459

李璋1,2 袁平川1,2 王颜天池1,2 柳春燕1,2,3 陈靠山1,2,3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6期

摘要:
为了解菊芋在腌制前后还原糖、多糖、蛋白质、脂肪的含量变化,以及菊芋多糖分子质量的变化。采用硫酸蒽酮法和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测定总糖含量和还原糖含量,2,2-联喹啉-4,4-二甲酸二钠(BCA)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索氏提取法提取粗脂肪并测定脂肪含量,利用高效凝胶色谱法和凝胶渗透色谱(GPC)软件测定重均分子量。实验结果表明,在腌制过程中,菊芋多糖含量由36.77%减少到6.62%,还原糖含量由18.33%减少到1.52%,蛋白质含量由15.61%减少到5.85%,脂肪含量由4.46%减少到4.13%,重均分子量由2604 u增加至4664 u。在腌制过程中,由于微生物作用,糖类和蛋白质含量变化较明显,脂肪含量变化较小。由于菊芋多糖分子量在腌制过程中明显增加,与预期结果相反,为进一步研究在腌制过程中多糖化学结构和药理活性是否发生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基于量子点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探针的应用 下载:73 浏览:476

李欣1 刁娟娟1 李莉2 《生物技术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量子点因其独特的光学性质,以及可与有机分子所形成的偶联物的特殊性质,在光学生物标记,由其是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探针的合成与应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并因其实时、准确、灵敏的检测优势,在生物及医学领域始终被热切关注。该文以量子点的优势为基础,分别介绍了用于检测核酸、蛋白酶、生物反应及细胞状态的量子点-FRET探针的研究机理研究进展及应用优势。并对量子点-FRET探针的存在问题及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进行该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枸杞子贮藏中平衡含水率变化规律及等温吸附曲线研究 下载:76 浏览:473

刘珈羽 方皓 栗圣榕 陈鸿平 冯靖雯 胡媛 刘友平 陈林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4期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初始含水率枸杞子在相对湿度35%85%,温度分别为5、15、25、35℃条件下吸附平衡含水率变化规律,得到等温吸附曲线模型,通过模型可对枸杞子贮藏中的安全水分起预测作用。方法:采用静态吸附原理,根据目前在食品吸附中运用较多的6种模型对枸杞子实验吸附数据进行模拟分析比较。结果:枸杞子的平衡含水率随水分活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其等温吸附曲线属于"J"型,而描述这一吸附特性的最佳数学模型为Halsey模型,并由模型方程计算得到枸杞子的绝对安全水分和相对安全水分。结论:该实验中的Halsey模型可作为枸杞子贮藏中平衡含水率的预测模型,为枸杞子安全水分的控制及科学贮藏提供参考。

维吾尔调和茶营养成分及香气成分的研究 下载:78 浏览:480

张良1,2 胡卫成2 陆银银2 张建梅1,2 张琦2 冯作山1 沈婷2 白羽嘉1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3期

摘要:
以印度豆蔻、红花、玫瑰花、丁香、薄荷、小茴香、甘草、干姜、姜黄、茯砖茶配制的维吾尔调和茶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基础营养成分;对其氨基酸进行分析;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收集其挥发性成分,使用GC-MS对香气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配制的维吾尔保健茶多酚类化合物5.92%,总糖7.92%,粗脂肪6.29%,粗蛋白16.381%,氨基酸12.67%,粗纤维20.97%,灰分8.45%,水分11.14%,水浸出物23.47%。实验总共检测了17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6.84%,药效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62.19%,比例较高;对氨基酸进行评价,甲硫氨酸(Met)+胱氨酸(Cys)含量为推荐值的30.35%,是第一限制性氨基酸。GC-MS香气分析结果表明,共检出72种香气成分,酚类41.91%,醇类11.48%,碳氢化合物8.87%,酮类8.4%,酯类3.37%,酸类2.04%,醛类0.7%。

载叶黄素白蛋白纳米粒口腔速溶膜的制备及评价 下载:85 浏览:494

常道潇1 冯军1 朱溶月1 隋宏1,2,3 王文苹1,2,3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2期

摘要:
联合应用白蛋白纳米粒和口腔速溶膜技术,以期改善叶黄素的生物利用度并提高患者顺应性。采用反溶剂沉淀法制得叶黄素白蛋白纳米粒、溶剂浇铸法将其载入口腔速溶膜,并对所得速溶膜进行体内外评价。所得膜剂中粒子分散均匀,厚度36μm,耐折度为87次,30 s内迅速崩解。药物以无定形状态存在或高度分散在膜中。与口服溶液相比,SD大鼠舌上给予膜剂后的Cmax提高了7.02倍,AUC0 h24 h增大了2.91倍。结果表明,载叶黄素白蛋白纳米粒口腔速溶膜综合了白蛋白纳米粒和口腔速溶膜的双重优点,吸收速度和程度显著提高,应用前景良好。

RGS16基因抑制肺癌发病进展的功能研究 下载:73 浏览:483

唐松云1 谢伟全1,2 《生物技术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研究RGS16基因对人肺癌发病及进展的作用。[方法]构建过表达慢病毒载体Lenti-RGS16,感染A549细胞,以CCK-8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FITC/PI染色法检测A549细胞行为包括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凋亡率变化,以裸鼠成瘤实验检测A549细胞体内生长。[结果]A549细胞中RGS16基因表达量提高3. 6倍,细胞生长、增殖及迁移能力分别降低73%、62. 8%、88%,细胞凋亡率增加3倍;在动物成瘤实验终点时,RGS16过表达组的肿瘤体积比对照组显著减少(240 vs 1090 mm3),瘤体重量也显著降低(0. 33 vs 0. 95 g)。经分析TCGA数据库发现RGS16基因在肺癌组织中表达比正常对照组织中减少52. 8%。[结论] RGS16基因抑制肺癌A549细胞生长、增殖及迁移,促进细胞凋亡。
[1/13]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