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中华鲟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 下载:88 浏览:491

邸军1 张书环2 黄君2 杜浩2 周勇2 危起伟1 《水产研究进展》 2018年1期

摘要:
为了确定中华鲟养殖基地一尾死亡子二代中华鲟的病原,利用传统病原菌分离方法,从濒死的中华鲟肝脏、脾脏和腹水中均分离到一株优势菌EM,采用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并结合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进行鉴定,确定菌株EM为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进一步对健康子二代达氏鲟进行人工感染试验确定其致病性;同时通过观察患病子二代中华鲟组织切片分析其病理特征;并对菌株EM进行药敏特性研究以期指导临床用药。结果显示,被感染子二代中华鲟肝脏、脾脏及肾脏组织中铁血黄素沉积、实质性细胞空泡变性,溶血严重。菌株EM人工感染健康子二代达氏鲟,发现其对达氏鲟具有致病性,且从人工感染患病的达氏鲟肝脏中再次分离到相同的病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中华鲟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对米诺环素、克林霉素、克拉霉素和麦迪霉素4种药物敏感,对四环素、头孢噻肟和头孢西叮3种药物中度敏感,对其余28种药物不敏感,呈多重耐药性。本研究首次发现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可感染中华鲟,并对达氏鲟也具有致病性,并初步研究了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病理特征和药物敏感性,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腹泻患儿应用粪便微生物检验效果分析 下载:37 浏览:1591

王霞 《生物学报》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粪便微生物检验在腹泻患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0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32例腹泻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粪便微生物检验及药敏试验,指定本院医学实验室同一名具有高年资、高职称的临床检验医师完成相关操作。记录32例腹泻患儿病原微生物检出情况,以32例腹泻患儿中所占比例较高的2种病原微生物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其药敏试验结果。结果:32例腹泻患儿粪便样本中共检出病原微生物32株,其中沙门氏菌(31.25%)、志贺菌(31.25%)所占比例均较高,数据对比P<0.05;32例腹泻患儿粪便中检出比例较高的沙门氏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敏感性较高(均为100.00%),志贺菌对亚胺培南、复方新诺明敏感性较高(均为100.00%),数据对比P<0.05。结论:腹泻患儿粪便中主要病原微生物为沙门氏菌、志贺菌等,药敏试验显示其对亚胺培南、复方新诺明等抗感染药物敏感性较高,在实际治疗工作中应首选上述药物实施抗感染治疗。

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细菌耐药性监测的应用研究 下载:254 浏览:2910

韩磊 《国际检验医学》 2022年11期

摘要:
研究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细菌耐药性监测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于本院2022.4~2023.4收治的24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获取其血液、尿液、痰液、引流液等标本并进行临床微生物检验,回顾性分析其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分析样本中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对不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这240例送检样本中共检出196株病原菌,其中有56株为革兰阳性菌,占比28.57%,127株为革兰阴性菌,占比64.80%,还有13株为真菌;不同细菌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均存在一定的耐药性。结论 在临床治疗期间,强化对患者的病原微生物检验尤为关键,而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有助于及时了解不同细菌对相关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多科学指导。

针对性护理在预防神经内科医院感染中的价值探讨 下载:195 浏览:2578

马燕 《预防医学杂志》 2021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预防神经内科医院感染中的价值。方法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以常规护理为主,观察组实施针对院内感染的针对性护理。比较医院感染发生部位主要统计常见的院内感染部位,如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血液系统感染及消化系统感染,并计算其总比例,结果观察组发生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血液系统感染及消化系统感染的总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发生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对神经内科患者,做好预防院内感染的针对性护理,能显著减低感染发生率,且护理手段与医院内感染影响十分重要。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