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川乌草乌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研究 下载:58 浏览:673

石媛 景佳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12期

摘要:
川乌和草乌作为传统中药,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川乌草乌在治疗中的历史、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情况。通过分析已有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探讨了其在治疗各类疾病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此外,文中还总结了在使用川乌草乌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剂量控制、用药禁忌等方面,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千层纸素A的药理作用及制剂开发的最新进展 下载:85 浏览:507

陈卫卫1,2,3 刘灵杰2 张自力1,3 卞勉励1,3 张峰1,3,4 王玲1,3 郑仕中1,3,4 《中国中医药》 2018年10期

摘要:
千层纸素A主要来源于我国传统中药黄芩,是一种重要的黄酮类有效成分。由于黄芩在我国拥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和显著的药用价值,使得千层纸素A一经发现,就很快受到广大研究者的关注。现代研究表明,千层纸素A可以抗炎、抗肿瘤、保护血管与神经细胞、改善记忆障碍、抗病毒等。目前市场上千层纸素A的产品很少。随着千层纸素A提取或合成工艺的不断进步,也将会有更多的千层纸素A制剂产品问世。

白术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及复方临床应用进展 下载:74 浏览:501

顾思浩1 孔维崧1 张彤1 杨骏1,2 李玲1 王冰1 《中国中医药》 2020年6期

摘要:
白术作为一味传统中药,在历代本草著作中广泛记载,其功效有一定演变。现代研究发现,其主要化学成分有挥发油、多糖、内酯类等,具有抗肿瘤、抗炎、调节消化系统等药理作用。临床以中药复方的形式应用于胃肠道疾病、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肝脏疾病等治疗。对近5年SCI收录的白术相关文章进行分析,简述其化学成分,重点围绕着药理作用以及复方的临床应用展开论述,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中药侧柏叶中的化学成分和其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下载:67 浏览:826

简嘉 刘雪洁 《应用化学学报》 2025年4期

摘要:
侧柏叶具有清热凉血,祛风除湿,止血化瘀,止咳祛痰,生发乌发之功效。侧柏叶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挥发油,多糖类,具有抗炎,抑菌,抗氧化,止血,抗肿瘤,降血脂,促进毛发再生,增强毛囊代谢功能等多种药理活性。目前关于侧柏叶的药效成分研究整体相对薄弱,对其化学成分及作用机制的研究并不深入,本文对侧柏叶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进行总结,为侧柏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萜类化合物在中药中的分布、药理作用及构效关系 下载:154 浏览:1446

邵钰涵 《中国中医药》 2024年8期

摘要:
萜类化合物作为中药重要活性成分,具有广泛药理作用。未来需克服分离纯化技术瓶颈,明确药效机制,评估安全性与毒性,以推动其在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应用中的发展。萜类化合物研究有望为新药研发提供新途径,促进中药国际化进程。

中药鞣质类成分的化学结构药理作用及开发潜力 下载:152 浏览:1142

高丽莹 《中国中医药》 2024年8期

摘要:
中药鞣质类成分因其复杂结构和广泛药理活性,在医药、食品、农业及化妆品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研究深入揭示其抗癌、降压、抗菌等作用机制,推动其在功能性产品中的应用。未来需加强跨学科合作与产业化进程,以充分发挥其潜在价值。

中药与西药的结合与创新研究应用 下载:120 浏览:1573

冯丽萍 《中国中医药》 2024年7期

摘要:
在现代医药领域,中药与西药的结合逐渐得到广泛认可和实践,以期提高疾病治疗的效果和减少副作用。本论文通过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了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基础,药物活性成分筛选以及药理作用机制,并且探索其临床应用的可能性和优势。我们收集和定性分析了大量的实验数据,明显发现中药西药结合疗法在某些复杂和难治性疾病如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方面展现出强大的医疗优势。综合实验结果,我们推论该结合疗法在医疗界的创新应用具有极大潜力。在既保证效果的同时,也进一步挖掘和考量了患者的舒适度和接受度。最后,论文呼吁更多的学者参与到这一领域的研究中来,以期对医疗健康产业提供新的思考和解决方法,促进我国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药鲜药的活性成分与药理作用特点分析 下载:302 浏览:3566

张慧 《中国中医药》 2023年10期

摘要:
中药鲜药作为中医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独特的活性成分和显著的药理作用,近年来受到了国内外医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中药鲜药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特点,为中药鲜药的进一步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本文详细分析了中药鲜药中生物碱、黄酮类、多糖等主要活性成分的种类、含量及分布,同时探讨了这些活性成分在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方面的药理作用。此外,本文还展望了中药鲜药在现代医药领域的应用前景,并指出了当前面临的挑战与问题。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中药鲜药的活性成分与药理作用,也为中药鲜药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抗衰老中药药理作用研究 下载:350 浏览:3565

甘莹 《中国中医药》 2023年6期

摘要: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抗衰老领域已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医疗模式的转变,特别是向预防医学的倾斜,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使得国际市场对保健药品和抗衰老滋补剂的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在这一背景下,中药以其独特的治疗理念和丰富的药物资源,受到了国内外学者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我国传统医学中蕴含的抗衰老智慧和实践经验,为现代药理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研究对象和线索。本文旨在综合分析和评述当前中药在抗衰老领域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中药黄芩治疗急性湿疹的疗效及药理分析 下载:78 浏览:813

于飞 《当代中医药》 2024年10期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中药黄芩治疗急性湿疹的疗效,分析药理作用。方法:60例患者分为观察、对照两组,均接受西药西替利嗪口服治疗;对照组额外接受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外敷治疗;观察组额外接受中药黄芩研磨加醋外敷治疗。比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结论:中药黄芩治疗急性湿疹的效果优于西药治疗。

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下载:216 浏览:1445

张丹 《临床医学杂志》 2022年6期

摘要:
为了掌握阿司匹林的正确使用方法,本文着重围绕着该药物的药理作用展开了简要的分析和介绍,重点对药物形成作用机理的方式及基本原理展开研究,并结合各种常见病症的临床实际诊疗情况,阐述了一些常规用药时的注意事项。同时,结合了案例资料,与其他相同药效的药物使用效果进行综合对比,从中找到了创新药物诊疗方案,提高疾病诊疗水平的可行对策,最终带动医疗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中药药性的理论与药理作用 下载:132 浏览:1678

王嘉翊 《当代中医药》 2023年2期

摘要:
文章主要围绕中药药性的理论与药理作用进行探讨。首先,对中药药性加以概述,具体内容包括对中药药性做出简单说明,概括药性基本理论。其次,对中药药理作用进行分析,例如阐述中药药理,研究药理基础内容。再次,深究中药药理论以及药理发挥的作用。最后,展望中药药性研究。希望以下论述能起到借鉴作用,推动我国中药事业发展,在实践中取得突破性成果。

浅谈中药薰郁片项目中石菖蒲的药效物质及其改善睡眠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下载:224 浏览:2500

周博 赵可 李如萍 孙杭 赵奇奇 周雨婷 《当代中医药》 2022年9期

摘要:
中药薰郁片项目中馨馥醒神系列的功效为醒神开窍、开郁宁神,其中的主药石菖蒲是我国芳香开窍类代表中药,可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开胃。能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具有镇静、抗抑郁、抗痴呆、抗疲劳等多种药理作用,常用于改善睡眠。本文对石菖蒲药效物质及其改善睡眠的药理作用研究展开综述,进一步确定石菖蒲在中药薰郁片项目馨馥醒神系列中的可行性,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推动石菖蒲现代药理研究的深入开发和合理应用。

试论中药女贞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下载:202 浏览:2681

谢明珠 《当代中医药》 2022年9期

摘要:
女贞子是女贞的果实,属于木樨科,该药物主要产地为我国的南方各省份中,其主要作用为补益肝肾、滋阴清热、凉血明目等,在临床中则主要是对便秘、口腔溃疡、胃炎等疾病进行治疗。在几十年中对女贞子做出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并有很多关于该药物的文献,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成果,下面文章将会针对女贞子药物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展开详细的研究。

中药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 下载:241 浏览:2995

周庆丰 《当代中医药》 2021年8期

摘要:
中药性论涵盖了中医虚热温凉的性质、辛甘酸苦咸的味性、起落浮沉的倾斜性、归经的指导作用,及其对有毒无毒物质的功效性。中医学炮制技艺对中医学的药性研究有着巨大的作用,清代中医药物名家徐大椿的《制药论》就认为,凡是药性较强人,药性无所不偏,偏之则有利必害。而中医学炮制技艺的重要目的正是在于取利去害,并利用对其药性的影响,以保证由中医学所炮制出的中医药物饮片在中医学临床应用的安全与效果。

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下载:412 浏览:5257

刘正生 《中国中医药》 2021年7期

摘要:
探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到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痰瘀互结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活血化痰汤治疗,观察组行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恢复情况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0%(P<0.05)。给予治疗后两组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比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痰瘀互结脑梗塞患者运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效果更好,可改善患者神经缺损及血流动力学,值得广泛临床推广。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