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职业教育推动我国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路径及问题探讨 下载:85 浏览:502

姜维 《中国职业教育》 2018年5期

摘要:
"十二五"以来,在职业教育推动下,西南地区区域劳动力结构得到了不断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扶贫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产教融合和"就业导向"政策得到了深入贯彻和执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但是,西南地区职业教育在服务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仍在院校布局、专业设置、经费投入与生均资源分配、师资配备等方面存在问题,这些问题成为西南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

运用MODIS对我国西南地区极端干旱情况监测与评估研究——以2009~2010年遥感数据为例 下载:53 浏览:442

张小强1 冯彬1 王云燕2 《中国环境保护》 2020年1期

摘要:
文章利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反演的干旱胁迫指数(DSI)来监测我国西南地区2009~2010年极端干旱的持续时间、发生强度和空间分布等特征,进而评估DSI的干旱监测能力,并验证其精度。结果表明:我国西南地区在2009年11月至2010年3月期间遭遇了极端干旱。作物受灾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4%,其中中度干旱、严重干旱和极端干旱面积占总面积的20%、12.7%和13.2%。空间分布上,云南东部、贵州西部和广西西部地区均遭受了持续干旱,干旱期间强度从轻度到极端。将DSI和标准化降水指数(SPI)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以评估DSI的监测结果。结果表明:DSI与SPI的变化趋势在时间尺度较为一致,DSI和时间尺度为3个月的SPI的相关性系数最高(r=0.58),农业气象干旱的监测资料也验证了这一点。研究表明,DSI具有监测我国西南地区或全球其他类似地区极端干旱的能力。

西南地区传统生计的发展机制研究 下载:55 浏览:382

王婧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4期

摘要:
传统生计不仅是广大农户的基本生活保障,也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问题之一。新时代背景下,西南地区传统生计"特、小、散、弱"的格局需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革新,用新型的方式来组织生产新型的生产结构。当前,传统生计发展存在着传统技术式微,农户组织化建设难,以及乡土工业弱等问题。为此,发展传统生计需依托自我传习、人才返乡、科技下乡等方式修复重建特色的"森林-山地"生态复合生计;扶持家庭农场,借助合作社、县域电商等新型网络化组织来整合小农户经营;并积极创建适宜的农工产业体系扭转"弱"的现实,"技术、组织、产业"三位一体的发展机制可助力西南区域传统生计转型。

西南地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模式研究——以贵州省西江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为例 下载:54 浏览:356

李和平1 靳泓2 吴鹏3 王振建4 《中国城镇》 2020年10期

摘要: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业已成为我国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的综合平台和重要抓手。本文针对我国西南地区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和规划的编制,以西南典型城镇——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为案例进行研究,运用文献研究和对比分析的方法,探索实践西南山地地区特征的"旅游+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模式,并提出以下三点结论:其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可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并成为其实施的重要抓手;其二,将城乡规划的宏观统筹与国土规划的实施操作紧密结合,可切实科学指导土地综合整治、各类项目建设、实施步骤和时序;其三,应当客观把握我国各地区地域性特征、乡村发展演变规律,积极探索实践不同地域特征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模式,丰富我国土地整治理论框架和内涵,增强土地整治项目操作性,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西南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68 浏览:421

赵永琪1,2 田银生3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5期

摘要:
我国西南地区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造就了数量众多的"中国传统村落",为了深入了解西南地区传统村落的分布状况和成因,文章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软件(ArcGIS),对西南地区不同时间截面的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同时结合空间统计分析软件(GeoDa)及地理探测器工具,综合多种影响指标,对西南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成因进行解析。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的传统村落具有明显的地域空间分布不平衡性,不同时期的传统村落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集聚分布态势,且聚集核心一直保持不变。在整体空间结构上,西南地区传统村落呈"单核聚集—单核多点网状布局"的空间结构发展模式。(2)通过分析多项指标因子对西南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影响程度,发现自然因素中的海拔高程、地形起伏度对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影响最大,地形起伏度较大、地面崎岖的中高海拔山区传统村落分布最集中。相比而言,人文因素对西南地区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影响较小。在乡村振兴的时代大背景下,西南地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涠西南凹陷复杂构造区海底电缆观测系统设计与优化 下载:87 浏览:491

焦叙明 张鹏 陈磅 刘旭明 唐进 张兴岩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10期

摘要:
涠洲凹陷位于北部湾盆地,主力勘探层系为流三段,油藏类型为构造背景下断层切割形成的断块油气藏。受流二段厚层泥岩和底部油页岩影响,现有拖揽采集地震资料落实复杂断块和油藏描述非常困难,无法满足勘探和开发需求。海底电缆采集技术是改善中深层复杂构造成像重要的技术手段。因此针对涠西南凹陷典型构造,从地质模型出发,结合实际海底电缆地震采集资料,对观测系统进行了优化,重点针对面元尺寸、接收缆距、最大偏移距以及空气枪震源进行了优化论证。靶区实际应用效果表明,涠西南地震资料品质得到了明显改善,提高了复杂断块成像精度,保证了后续地震解释研究的可靠性,促进了该区域后续勘探开发,为涠西南类似地质条件的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两种环境激素类农药及其混合剂在土壤中的降解研究 下载:72 浏览:432

李惠娟 刘守庆 杨发忠 梁坤 雷然 郭佳葳 周世萍 《土壤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为了深入了解环境激素类农药在与其它多种农药同时存在条件下在土壤中的降解过程、阐释其机理,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氯氰菊酯、毒死蜱两种农药及其混合剂在灭菌和未灭菌土壤中的降解特征。结果表明,两种农药及其混合剂在土壤中的降解是微生物主导的过程;灭菌土壤中,混合剂中各农药组分与其单独存在降解过程基本一致,均符合单室模型C=C0e-kt,降解半衰期也与其单独存在相近;但在未灭菌土壤中,混合剂中各农药组分降解特点与其单独存在有所不同。两种农药单独存在时,氯氰菊酯、毒死蜱在未灭菌土壤中的降解方程均符合单室模型,降解半衰期分别为31.5 d和57.8 d;混合剂中各组分农药在未灭菌土壤中的降解过程符合双室模型C=C1e-αt+C2e-βt,不同阶段降解半衰期不同,氯氰菊酯前期和后期半衰期分别为33.0 d和53.3;而毒死蜱前期和后期的半衰期则分别为63.0 d和86.6 d。在未灭菌土壤中多种农药存在时各种农药降解均呈现先快后慢的特点。

基于CERES资料的中国西南地区云水含量和粒子有效半径分布及变化特征 下载:50 浏览:312

林丹1 王维佳2.3 《气候变化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利用NASA/CERES发布的2001~2015年云参数资料,选取高层云、雨层云、层积云的云水含量和云粒子有效半径,统计分析了西南地区云参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从年均空间分布来看,西南地区液水和冰水含量均东部高于西部,海拔低的地区高于海拔高的地区;高层云和雨层云液相和冰相云粒子有效半径在川西高原最大。从数值大小来看,雨层云液水和冰水含量最多,分别介于90~230 g/m2和100~300 g/m2,层积云最少,分别介于0~80 g/m2和0~60 g/m2;冰相云粒子有效半径高于液相2~6μm。从季节分布来看,雨层云液水和冰水含量秋季和冬季偏高,夏季和春季偏少,高层云和层积云季节差异较小;液相云粒子有效半径均夏季最大。从变化趋势来看,西南地区各地液水和冰水含量均呈减少趋势,液相和冰相云粒子有效半径有呈减少或增加趋势。

基于西南地区台站降雨资料空间插值方法的比较 下载:69 浏览:265

李金洁1 王爱慧2 《气候变化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以西南地区1996~2000年93个气象台站观测的月均降雨量为基础,对各月降雨量进行空间自相关性,变异特征等空间分析后,采用反距离加权法(IDW)和以不同变异函数模型(指数模型、球面模型、高斯模型)为基础的普通克里金(O-Kriging)两种方法进行空间插值,通过交叉验证结果对两种方法进行分析比对。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月均降雨量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并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和变异特征,可对该研究区域降雨量进行空间插值研究。(2)在O-Kriging插值时,变异函数选用指数模型的效果最好,球面模型次之,高斯模型最差。(3)两种方法对月均降雨量及其极大值和极小值插值时,O-Kriging的插值误差均小于IDW,插值误差整体上与降雨量呈正相关关系。在剔除各月降雨量极大值较为集中的两个站点后进行插值,插值结果的误差均明显降低。(4)对研究区域整体来说,O-Kriging的插值效果优于IDW,但就单个站点来看,结果并非如此。在降雨量的空间插值中,由于研究区域和时间尺度的不同,并不存在绝对的最优方法,应根据实际应用效果选择最适方法。

西南地区两次典型大暴雨环境场的对比分析 下载:72 浏览:263

易升杰1 郑飞2 肖天贵3 《气候变化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四川盆地位于青藏高原的东侧,受其地理位置的影响,该地区的天气和气候复杂多变。尤其暴雨预报,是气象工作者一直面临的难题。本文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格点化的降水资料(CN05.1)以及常规气象观测站探空资料,从环流背景、水汽条件、动力和热力条件对比分析了2015年夏季四川盆地7月13~15日("7.13"过程)和8月16~18日("8.16"过程)两次暴雨过程的环境场,以期加深对四川盆地暴雨机制的认识。结果表明:1)相对稳定的大尺度环流形势为两次大暴雨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背景场。2)两次过程均存在明显的高空急流和低空急流,并且"8.16"过程高空急流明显强于"7.13"过程,这也是两次过程降水强度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之一。"7.13"过程主要以低空北向急流输送孟加拉湾水汽到四川南部;"8.16"过程低空急流输送孟加拉湾水汽受四川东北部、重庆上空西南涡影响,主要以气旋性环流输送水汽到暴雨上空。3)从暴雨预报的指示意义上分析,两次暴雨过程大气均处于不稳定状态,假相当位温对于暴雨的强度和落区有较好指示。位涡扰动向低层传输,位涡的增大预示着强降水的发生。

两类El Ni?o事件对我国西南地区冬季降水的影响 下载:80 浏览:315

陶威 陈权亮 《气候变化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采用1960~2014年西南地区93个站的逐月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分析了东部型El Ni?o(EP El Ni?o)和中部型El Ni?o(CP El Ni?o)对我国西南地区冬季降水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 EP El Ni?o年冬季和CP El Ni?o事件中1994/1995年、2002/2003年冬季,我国西南地区受异常偏东风影响,获得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水汽供应。同时,西南地区存在明显的幅合上升运动,上升运动异常增强,对流加强,导致西南地区冬季降水偏多;而CP El Ni?o事件中1968/1969年、1977/1978年,2004/2005年、2009/2010年冬季,我国西南地区受异常西北风影响,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水汽减少。同时,西南地区存在明显的幅散下沉运动,上升运动异常减弱,对流减弱,导致西南地区冬季降水偏少。

西南地区县域市民化需求人口分布格局演变 下载:80 浏览:479

唐林峰1 安佑志2 张凤太2 《地理研究进展》 2019年2期

摘要:
使用中国2000年、2010年县域人口统计年鉴,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将人口迁移数据及市民化数据空间图像化。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格局上,迁入人口的比重、市民化的需求人口均表现为省会城市>旅游型县市>资源型县市>其它县市的规律,且差异较大,具有明显的经济指向性。(2)时空演变方面,2000~2010年西南地区市民化需求比重变化明显,省会城市需求依旧较大,同时其它县市市民化需求都有明显提升。(3)影响市民化需求人口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为经济因素。本研究可以为西南地区人口政策制定、人口市民化趋势预测以及人口城市化方面的研究等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和借鉴。

西南地区砷渣堆场周边地下水污染与防控对策 下载:45 浏览:450

胡志刚 臧文超 王玉 王捷 熊燕娜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18年11期

摘要:
本文在对我国广西、云南、湖南西南三省进行文献调研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该地区65座砷渣堆场中的42座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调查和采样分析。针对处在喀斯特地区砷渣堆场周边的土壤地质特征所造成的地下水污染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砷渣处置与否及处置是否规范、所处地区地貌、资金落实和监管状况是造成砷渣堆场周边地下水砷超标的主要原因、客观原因和现实原因。最后,结合污染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中国西南地区边疆中学音乐教育与研究 下载:140 浏览:1416

杨新硕 《中国教育研究》 2024年8期

摘要:
随着国家对边疆教育扶持力度的持续增强,中国西南地区边疆中学的音乐教育迎来了显著的发展契机。然而,受制于其偏远的地理位置、相对滞后的经济环境以及独特的文化多样性特征,这些区域的音乐教育依然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本文深入剖析了西南地区边疆中学音乐教育的当前状态,细致梳理了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策略与建议,旨在为该地区音乐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提供有力支撑和参考。

鲁西南地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前景展望探索 下载:216 浏览:2246

王丹丹1 王媛2 韩宇3 刘元超3 《农业研究进展》 2022年12期

摘要:
我国作为农业发展大国,其各地区在进行农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大量的农业废弃物,这些农业废弃物的不科学处理对于农村的生态环境有着严重的影响,同时会造成严重的农业污染。为了促进农业的发展,有效提升农村生态环境,便需要对农业废弃物进行合理的处置。由于农业废弃物在一定程度上仍有较强的回收价值,因此其资源的合理利用成为了备受重视的重要举措。基于此,为了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现状进行全面的认识,本文主要以鲁西南地区为整体背景,首先对农业废弃物的特点与处置现状进行简单说明,然后对其资源化利用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后期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浅谈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中的空域优化和流量管理技术 下载:82 浏览:1240

刘铁冰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3年5期

摘要:
当前我国航空航天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空中交通的需求量进一步的提升。但在空中交通需求量的提升背景下,会存在一定的矛盾,我国空域拥挤现象更为严重。对于各类飞机的实际飞行而言,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会对国家以及相应的地区经济发展产生影响。文章对我国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各类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探索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差错成因和管理措施 下载:219 浏览:2063

刘铁冰 《交通技术研究》 2024年10期

摘要: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稳步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上升,民航迎来了广阔发展空间。为了给人们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民航应意识到空中交通管制的重要性。本文以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为参考,分析导致空中交通管制出现差错的原因,提出民航应对空中交通管制差错的管理措施,包括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能力、建设管制系统等内容,以供参考。

民用无线电干扰对空管业务的影响研究 下载:97 浏览:996

杨林川 《装备技术研究》 2024年6期

摘要:
行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对安全的保障,但空管业务却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民用无线电的干扰,从而便无法最大程度保障飞行的安全性。因此本文列举了民用无线电干扰的种类与特点,分析了民用无线电干扰对空管业务造成影响的原因,提出了地空通信、无线电导航、监视雷达等方面的干扰体现,并举出了预防与防范的各项措施,希望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