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华语电影中的生态文化景观建构 下载:61 浏览:418

李城1 刘迅2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华语电影中的生态文化景观承载着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内涵,表征着世界范围内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经验"。其生态文化形象和景观呈现反映出我国社会文化和环境意识的不断变迁。华语电影中,形成了"破坏—灾难""创伤—逃离""寻找—回归""人类中心—生态中心"等四种"中国故事"的主要生态叙事模式,映射着我国生态文化发展的独立意识及多元传播态势,也彰显着新时期人与自然、社会及精神生态之间关系的再调整。未来华语电影的生态传播伦理应进行从物质传播伦理到精神传播伦理、从人类中心伦理到生命中心伦理、从区域环境伦理到全球生态伦理的转向。

新时期我国区域商品市场一体化建设的困境与对策 下载:85 浏览:432

李升红1 李万春1 刘得杨2 《中国经济》 2020年3期

摘要:
本文首先对推进区域商品市场一体化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并着重强调其对于我国经济模式的重要影响,其次从行政壁垒、行业差异、地域差异、电商冲击以及供给过度等五个方面,分析商品市场一体化所面临的主要障碍,最后针对存在的障碍提出税制改革、统一标准、分区推进、融合电商以及资源整合等应对措施,并依据商品市场发展的宏观需求,分别阐述基础设施、营商环境以及发展观念的构建路径。

基于知识图谱的在线商品问答研究 下载:63 浏览:447

王思宇1 邱江涛1 洪川洋1 江岭2 《中文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现阶段,针对商品的自动问答主要由意图识别和答案配置来实现,但问题答案的配置依赖人工且工作量巨大,容易造成答案质量不高。随着知识图谱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基于知识图谱的自动问答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基于知识图谱的商品自动问答主要是通过规则解析的方法将文本形式问题解析为知识图谱查询语句来实现。虽然减少了人工配置工作,但其问答效果受限于规则的质量和数量,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知识图谱和规则推理的在线商品自动问答系统。主要贡献包括:(1)构建一个基于LSTM的属性注意力网络SiameseATT(Siamese attention network)用于属性选择;(2)引入了本体推理规则,通过规则推理使得知识图谱能动态生成大量三元组,使得同样数据下可以回答更多问题。在NIPCC-ICCPOL 2016 KBQA数据集上的实验显示,该系统具有很好的性能。相比一些更复杂的模型,该问答系统更适合电商的应用场景。

土地流转行为、农业机械化服务与农户农业增收——基于CFPS2016数据的经验分析 下载:25 浏览:487

刘明辉1 卢飞2 刘灿1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7期

摘要:
土地流转分化了农村劳动力,使得农业机械化服务不仅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是小农户、兼职农户进行农业作业的技术首选。农业收入作为农户脱贫的最后屏障,农业增收是推进脱贫攻坚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执本之举。本文在理论部分剖析了土地流转行为、农业机械化服务与农户农业增收的作用机制,并提出本文假说,进一步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微观数据(2016CFPS)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证实:第一,土地转入行为、农业机械化服务显著推动农户农业增收,且表现出鲜明的个体异质性和地区差异性。土地转入、农业机械化服务对高收入的影响系数大于低农业收入农户。东部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服务对农户农业收入的影响系数最为显著,东北地区的土地转入对农户农业收入的影响系数最大;第二,农业机械化服务是土地流转促进农业增收的重要渠道。此外,社会网络关系、政府补助、集体分配土地、家庭定期存款、个体经营行为等也是影响农户农业收入的重要因素。鉴此,应进一步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健全农业机械化服务、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引导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体系等。

人口红利理论与中国人口红利问题研究 下载:36 浏览:424

张俊良 张兴月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8年12期

摘要:
文章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讨论了人口红利的理论内涵,进一步分析人口红利的性质,以此为基础,实证描述中国人口数量红利和质量红利的现状与未来趋势。研究发现,人口红利是指特定时空背景下人口年龄结构中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状况可能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利性或机会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实质上就是一个前置条件,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基础和前提。根据对中国目前及将来劳动力数量和质量供给状况的研判,劳动力供给相对过剩和结构性失衡是两大长期的基本矛盾,随着技术进步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这两大基本矛盾将会更加尖锐和更加复杂。因此,未来中国,只有通过深化人事制度、退休制度改革,完善教育机制、产业机制及生育政策等,方能更好地收获人口红利。

司法无言之知的转化机制及其优化——案例研究的知识社会学反思 下载:44 浏览:331

吴元元 《法学学报》 2019年10期

摘要:
作为勾连法学研究与司法实践的智识一技术媒介,案例研究的引入和推广具有范式转型的意义。以知识社会学的视角观之,案例研究是司法运作中无言之知的转化机制,能够将大量默会的司法知识转化为足以在更为普遍意义上的可交流、分享的一般性命题,从而对司法实践具有智识指引价值,有助于推进法学研究与司法实践之间科学辩证关系的构建。案例研究的知识形态转化功能的顺利运转,丰富了法学人对于真实法律世界的理解,有助于司法实践的"地方性知识"升华为一般性命题,为日趋复杂的司法决策提供了崭新的实证进路。创造激励不足、知识转换成本过高、传布流播渠道有待拓宽导致案例研究的无言之知转化职能出现异化。应当从注重案例典型性、强化理论预设自觉意识、增强最终结论的普遍性、适时引入"他者"视角等层面入手,优化案例研究对于司法无言之知的转化机能,籍此完善法学研究的智识运行。

中国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水平及其治理思考 下载:20 浏览:421

边慧敏1 崔佳春1 唐代盛2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8年7期

摘要:
流动家庭和留守家庭是我国当前最主要的家庭形态,迁移行为对留守儿童健康水平影响明显。本文采用指数法构建适合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水平评价的方法和工具,以四川为研究对象,实证结果发现,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水平整体表现良好,不过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水平的结构性差异依然存在,身体健康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部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明显表现不佳;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健康水平有差异但表现并不明显,家庭健康治理能力偏弱是两类农村儿童健康治理的核心问题。文章提出,父母应作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促进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孩子与父母分离的基本方案,要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平等健康治理体系和关爱体系。

清代《大学》诠释的内容及特色 下载:32 浏览:338

潘斌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8年1期

摘要:
从整体上来看,清人对《大学》文本的态度可以分为信从者和批驳者两派。绝大部分人对《大学》文本表示肯定,也有小部分人对《大学》文本表示怀疑。清人于《大学》有尊古本和尊改本两派,王夫之、胡渭、李塨、惠士奇等人尊崇改本,而毛奇龄、李光地、刘沅、宋翔凤、郭嵩焘等人倡导古本。不少清代学者藉《大学》从而维护或阐发理学思想,以及阐发实学思想。

西部大开发的新突破口——论成渝昆贵宜“四点一核”经济圈的构建 下载:94 浏览:513

方行明1 黄书雷1 魏静2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0年1期

摘要:
西部地区增长极或经济圈的打造是推动西部经济发展及形成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的重要推手。目前,西南地区的成都、重庆、昆明和贵阳4市正在建设城市之间的高铁,预计"十三五"末至"十四五"初全部建成,届时,4个大都市之间通车时间将缩短到两小时左右,4大都市将出现"同城化"的壮举,而连接4市的高铁交通动脉,如成贵、渝昆、成昆高铁均要经过一个重要的节点城市——宜宾,宜宾成为连接4市的高铁交通枢纽,其区位优势、地缘经济优势大幅上升。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一伴随高铁建设形成的新的地缘经济优势,将会促使中国西南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为此,本文提出成渝昆贵宜"四点一核"经济圈的构建,并建议把这一经济圈(区)的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把这一经济圈的中心城市宜宾市设立为"新特区",以加快这一经济圈的中心的发展,产生4市辐射宜宾,而后宜宾反辐射4市的良性循环。这一重大战略举措将为西部大开发创造一个新的突破口,同时也可为中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形成新的增长动力。

相依网络上基于相连边的择优恢复算法 下载:62 浏览:480

吴佳键1 龚凯1,2,3 王聪4 王磊1 《现代物理学报》 2019年12期

摘要:
如何有效地应对和控制故障在相依网络上的级联扩散避免系统发生结构性破碎,对于相依网络抗毁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最新的研究提出一种基于相依网络的恢复模型,该模型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定义共同边界节点,在每轮恢复阶段找出符合条件的共同边界节点并以一定比例实施恢复.当前的做法是按照随机概率进行选择.这种方法虽然简单直观,却没有考虑现实世界中资源成本的有限性和择优恢复的必然性.为此,针对相依网络的恢复模型,本文利用共同边界节点在极大连通网络内外的连接边数计算边界节点的重要性,提出一种基于相连边的择优恢复算法(preferential recovery based on connectivity link,PRCL)算法.利用渗流理论的随机故障模型,通过ER随机网络和无标度网络构建的不同结构相依网络上的级联仿真结果表明,相比随机方法和度数优先以及局域影响力优先的恢复算法,PRCL算法具备恢复能力强、起效时间早且迭代步数少的优势,能够更有效、更及时地遏制故障在网络间的级联扩散,极大地提高了相依网络遭受随机故障时的恢复能力.

一类函数列的极限及其应用 下载:63 浏览:460

张清邦 邓汝良 《数学应用》 2019年3期

摘要:
在有限维空间中函数列的定义区域有界且下界恒大于零的假设下,证明了该类函数列极限存在的条件,并进一步得到与该函数列有关的一类积分数列的极限存在性条件;最后,给出了一个与第九届中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预赛(数学类)第六题有联系的例子说明所得结论的应用.

一类函数列的极限及其应用 下载:42 浏览:412

张清邦 邓汝良 《数学应用》 2019年3期

摘要:
在有限维空间中函数列的定义区域有界且下界恒大于零的假设下,证明了该类函数列极限存在的条件,并进一步得到与该函数列有关的一类积分数列的极限存在性条件;最后,给出了一个与第九届中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预赛(数学类)第六题有联系的例子说明所得结论的应用.

并购动因、融资决策与主并方创新产出 下载:85 浏览:541

佟岩1 王茜1 曾韵2 华晨3 《会计研究杂志》 2020年12期

摘要: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企业的创新发展至关重要。并购是企业获取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不同并购动因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将有助于企业发挥并购对创新的推动作用。本文将创新作为并购的重要动因之一,以2012-2015年我国沪深两市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实证验证了并购动因与主并方创新产出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并购融资决策对并购动因与主并方创新产出关系的调节作用。其中融资决策包括股票和现金两种支付方式的选择,以及现金支付方式下三类融资方式的选择。本文发现:不同并购动因对主并方创新产出具有差异化影响,创新动因的并购对主并方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但这种作用具有时滞性;当并购价款以现金支付时,创新动因对主并方创新产出的积极作用更为明显;并且在现金支付下,当现金通过发行股票筹集时,对创新动因与主并方创新产出的关系具有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监管信息披露与债权人定价决策——基于沪深交易所年报问询函的证据 下载:78 浏览:502

胡宁1 曹雅楠2 周楠2 薛爽2 《会计研究杂志》 2020年8期

摘要:
本文检验交易所监管问询函及其公开披露与否对公司债务资金成本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交易所监管问询函显著提升了被问询公司的债务资金成本,并且问询函包含问题个数越多、需要第三方出具专业审核意见以及问询内容涉及相关风险事项时,债务资金成本上升程度越大,而当问询函未向市场公开披露时,被问询公司的债务资金成本不会受到影响。横截面测试发现,上市公司所在地市场化水平强化了风险与债务资金成本的正向关系,而国有产权属性、银企关系背景以及集团化经营模式则削弱了风险与债务资金成本的正向关系。本文从信息效应视角补充了监管问询函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也揭示了半强式市场中监管信息公开披露的重要性。

企业绿色投资提升了企业环境绩效吗——基于效率视角的经验证据 下载:70 浏览:482

陈羽桃1 冯建2 《会计研究杂志》 2020年1期

摘要:
本文从效率视角将企业的绿色投资与环境绩效联系起来,应用SBM-DEA方法和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污染物排放量的详细手工数据,对微观企业级的绿色投资效率进行了量化与分析。研究发现,企业绿色投资效率总体偏低,且主要是由投入冗余问题造成的,说明管理层只是粗放地对环境维度进行投资,忽视了资源的有效分配和价值创造使用。进一步发现,地方政府环境规制执行力度对企业绿色投资效率具有倒"U"型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在非国有企业与小规模企业中尤为显著。此外,地方政府环境规制执行与企业绿色投资冗余之间存在"U"型关系,而这种关系也仅在非国有企业与小规模企业中显著。本文结论表明地方政府应通过差异化执行环境规制来优化企业绿色投资效率。

补助初衷与配置效率 下载:70 浏览:489

步丹璐1 张晨宇2 王晓艳3 《会计研究杂志》 2019年11期

摘要:
基于异质性视角,本文在界定政府补助初衷的基础上,系统地考察了不同补助初衷下政府补助资源的配置效率问题。研究发现,相对于初衷明确的政府补助,初衷不明确的政府补助效率较低,对公司业绩的负面影响较大。这说明,政府补助资源的配置效率受制于补助初衷,政府补助初衷越明确,资源配置效率越高。而且,这一影响因产权性质不同而存在差异,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初衷不明确的政府补助在国有企业中的配置效率更低。政府质量则增强了政府补助初衷的明确性,提高了政府补助资源的配置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初衷不明确的政府补助增加了企业的无效率投资和寻租成本,从而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本文为理解政府补助资源的配置效率提供了新视角,研究结论对于政府如何提高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高铁开通降低审计延迟的效果及机制研究 下载:88 浏览:500

蔡春1 黄昊1 赵玲2 《会计研究杂志》 2019年9期

摘要:
审计作为一项复杂的、高度依赖职业判断的活动,需要获取充分、适当的信息以支撑审计报告。但这些信息大多是不可被简单记录、存储的,而是要求审计师亲临现场调研、面对面交谈才能获得,这使得交通发展对审计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出发,探讨了高铁通车改变地理距离的时空约束后对审计延迟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通车后审计延迟显著降低,并且这种效果在事务所与被审单位之间高铁运行时长小于6小时、两地空间距离小于1500km以及被审单位信息透明度较低的情况下更为明显。在被审单位信息透明度较低,审计师从其他途径获取信息不足时,更有可能需要多次前往被审单位所在地进行调研、考察,此时交通的便利程度对审计工作的影响也更为重要。从空间距离和运行时长来看,高铁开通带来"软信息"的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中短距离中。本文为新经济地理学和审计学科的交叉研究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参考。

重典能治乱吗:行政处罚保荐代表人违规行为的经济后果分析 下载:86 浏览:492

易阳1 田涵艺1 宋顺林2 谭劲松3 《会计研究杂志》 2019年8期

摘要:
完善对证券中介的监管,避免欺诈发行证券,是金融监管工作和理论的核心。本文利用2004-2015年保荐信用监管数据,首次从保荐代表人个人层面研究行政处罚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相比其他保荐代表人,违规保荐代表人被处罚后承接IPO项目的数量显著减少、规模显著减小、保荐业务费率显著降低。此外,违规保荐代表人被处罚后承接IPO项目质量显著改善,体现为盈余管理程度更低、项目盈利能力更高。上述结果说明,行政处罚有效惩戒了违规保代,并促使其显著改善执业能力。本文为行政处罚有效性提供了直接证据,也为完善监管执法和配套制度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建议。

违约损失率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47 浏览:397

侯甜甜1 黄海波2 汪翀3 《金融研究杂志》 2019年8期

摘要:
违约损失率(LGD)影响因素是学术研究热点。现有文献在建模时仅关注数据库常规字段信息,对违约资产管理过程缺乏了解,继而缺乏相应经济、司法环境的针对性分析,导致现有文献结论存在极大差异甚至冲突。本文采用某国有大型银行四川分行不良资产数据,通过回归分析得到初步结论,并和资产处置过程、现有文献结论、从业者调查问卷结果相结合,得出最终结论,其中抵质押司法处置障碍、保证人独立性、上市公司背景等影响因素在已有文献中少有提及。最后,本文突破常规模型,并未将所有显著影响因素都纳入LGD模型,而是在动态博弈框架中分析不同主体偏好和信息获取能力,从而对其LGD的管理策略提出差异化政策建议。

政府竞争、股权投资与政府补助 下载:85 浏览:482

步丹璐 屠长文 石翔燕 《会计研究杂志》 2018年5期

摘要:
本文以我国2007-2014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了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与从投资地获得的政府补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若在某地区有股权投资,则更容易从该地获得政府补助。同时,上市公司首次在该地投资、股权投资金额和投资个数都能显著增加上市公司从投资地获得的政府补助。而且,在高GDP压力的地区,股权投资与上市公司获得政府补助之间的关系更加明显。公司以股权投资从地方政府获得的政府补助并不能改善公司会计业绩,这说明地方政府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政府补助的作用。本文从政府竞争与企业投资的视角研究了企业投资行为与政府补助之间的关系,发现了政府通过政府补助吸引外来企业投资的经验证据,以期为评价上市公司投资行为提供支持,并为地方政府合理利用经济控制权提供理论依据。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