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集束化护理策略在预防重症医学科失禁性皮炎中的实践效果评价 下载:58 浏览:791

李莉 田俊华 皮启露 《预防医学杂志》 2025年2期

摘要:
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策略在预防重症医学科失禁性皮炎中的实践效果。方法此次纳入本院在重症医学科接受治疗的失禁性皮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在2022年11月至2023年12月之间,总人数为68例,通过护理方式差异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分别给予集束化护理策略和常规护理。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失禁性皮炎的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愈合时间明显更短(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结论对失禁性皮炎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策略效果显著,不但能缩短患者愈合时间,同时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失禁性皮炎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京沪深科技创新综合效应比较评价研究 下载:35 浏览:208

方力 张士运 王健 《中国科学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京沪深在整个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综合评价京沪深科技创新情况,本文从资源集聚效应、原始策源效应、驱动发展效应、辐射引领效应、全球影响效应五方面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北京高校院所发达、科技成果丰富、带动全国发展,在资源聚集效应、原始策源效应、辐射引领效应比较突出;深圳高技术发展动力强劲,产业发展外向型明显,在驱动发展效应和全球影响效应较强;上海科技资源协调性好,科技创新发展整体比较均衡。研究进一步揭示了京沪深不同的创新发展模式,北京是以高校院所主导的技术驱动型发展模式,上海是以传统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新经济)并存的混合经济发展模式,深圳是以高技术业(新经济)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

科技强国面向未来的科技战略布局特点分析 下载:24 浏览:267

陈云伟1 曹玲静2 陶诚3 张志强2 《中国科学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通过梳理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科技强国,欧盟以及在某些特定领域领先的其他科技发达国家近年来发布的重大科技战略布局,归纳出科技强国面向未来的科技战略布局趋势与特点,包括:长期战略部署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重点战略部署量子科技、人工智能、先进计算、网络空间与安全科技、未来信息通信、健康与生命科学、现代农业与食品科技、纳米科技与新材料新制造、空间科技、科学与技术大数据等前沿科技领域;重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科技创新;培养与造就适应未来科技创新需求的人才队伍。最后,提出了4点建议,即:长期稳定支持基础科学研究,夯实创新根基;创新组织方式,加强引领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前瞻规划部署未来重大引领性科技创新领域;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培养一流创新人才等,以期促进我国从科技大国走向科技强国。

专利密集型产业评价研究进展述评 下载:40 浏览:270

张娴1 许轶1 苏娜平2 李姝影1 许海云1 朱月仙1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专利密集型产业比一般产业投入了更多的科研资本与人才资源,对经济和贸易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客观准确地评价专利密集型产业发展水平,对于科学配置创新资源、优化产业投入、提升产业结构至关重要,已受到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的关注。本文系统梳理了当前国内外专利密集型产业评价的相关研究进展,包括专利密集型产业的内涵及界定标准、专利技术分类与产业分类关联、产业密集度测算方法、专利密集型产业评价等;重点对比了美国、欧盟、中国开展的专利密集型产业评价研究,分析了其各自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评价值采集与处理方面的特点及优劣;最后,提出了关于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评价研究的几点思考。

基于文献计量的开创引领性科技成果评价——以固体中的新奇费米子研究为例 下载:35 浏览:266

谢黎1 陶诚2 张月鸿2 陈云伟1 张志强1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本文以固体中的新奇费米子研究为例,从研究热度、主研机构竞争力、具体成果的国际影响力等角度,综合评估了中科院费米子研究开创引领性成果的国际水平和地位,从文献计量视角出发,探讨了基于文献计量的领域、机构、成果的三维开创引领性科技成果评价方法,并就我国加强开创性研究方向和成果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

全球碳纤维技术发展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下载:33 浏览:246

田雅娟1 张志强1 陶诚2 杨明2 巴金3 陈云伟1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高强度、高模量纤维的新型高分子无机纤维材料,力学性能优异,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车辆制造、武器装备等领域。碳纤维研发已被我国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本文简明概述了碳纤维技术领域主要研发国家/地区的研发态势,分析了美、日、欧、韩等碳纤维技术先进国家/地区的发展经验;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对2010年以来全球碳纤维研究的论文和专利产出年度趋势、领先研发机构、研究热点等进行分析,以反映碳纤维技术主要研发国家/地区、机构的竞争态势;扫描了2015年以来碳纤维技术研发最新动态和技术进展,以揭示前沿研发趋势。论文最后针对我国碳纤维技术研发提出了几点建议,为我国碳纤维技术未来研发决策布局提供咨询建议。

韩国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发展与启示 下载:41 浏览:232

李丹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和决定性因素,没有良好的创新体系就无法突破核心技术,进而在全球化竞争中受制于人。韩国采用了与中国类似的科技管理体系,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科技发展道路。本文结合最新数据资料,分析了韩国科技创新体系的特点,总结了韩国科技创新管理体系构建的经验,以期为我国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IMD世界人才报告解读及中国人才态势分析 下载:41 浏览:247

郑颖 张志强 陈云伟 许婧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人才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如何评价和测度人才竞争力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相关机构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在梳理《IMD世界人才报告2017》主要评价因素和指标的基础上,揭示世界人才总体格局,以及吸引力、投入与发展、就绪度三大因素的排名和特点。并通过对历年IMD人才报告数据的系统对比,挖掘我国各年度排名变化及具体因素指标表现,从而掌握我国与人才竞争力强国之间的差距与不足,为建立和完善国家人才监控与评估体系,满足国家发展需求及应对相关挑战提供参考建议。

新西兰科研绩效拨款(PBRF)计划2018年质量评价项目研究及启示 下载:3 浏览:348

张梦琪 刘莉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新西兰科研绩效拨款(简称PBRF)计划是较有国际影响力的全国性、周期性科研评价制度模式之一。新西兰政府于2003、2006和2012年相继启动了三次PBRF计划的质量评价项目,目前2018年质量评价项目正在筹备当中。本文通过分析PBRF计划,尤其是其2018年质量评价项目的相关要素,发现其在如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科研评价体系具有启示意义:通过同行评价确保评价质量;评价工作重点针对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活动;评价过程效率高且周期合理;评价内容关注科研质量和科研影响;注重分类评价且评价标准多元化;避免高等教育过度市场化。这些研究结果将为我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科研评价体系提供借鉴。

基于G1-熵值-TOPSIS的新能源汽车风险投资项目评价 下载:42 浏览:262

张识宇 苏雯璟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发展潜力巨大,风险投资已成为其发展的助推器,而进行科学的项目评价对于风险投资成败至关重要。基于核心竞争力理论,本文提出了新能源汽车风险投资项目评价的关键要素,据此构建了包含11个一级指标,以及创业企业家资信、产业扶持政策支持度、电池技术先进性、能量管理技术成熟度、汽车安全性、环境保护贡献度等30个二级指标的新能源汽车风险投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新能源汽车风险投资项目的 G1-熵值-TOPSIS评价方法。实例应用表明该方法可行,评价结果能够兼顾主客观评价信息。

基于云模型的工程施工合同风险评价 下载:54 浏览:362

王星凯 赵延龙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0年11期

摘要:
施工合同是建设工程中最为重要的合同,其一旦存在风险会严重影响到各工程参与方的利益,因此对施工合同进行风险评价非常重要。而施工合同风险评价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评价问题,是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重要过程。通过文献综述与实际工程相结合的方式,从施工方的角度建立施工合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CRITIC赋权法计算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通过云模型逆向发生器计算合同风险云数字特征,利用正向发生器生成合同风险云图,以此直观评价合同风险等级,同时,通过利用相近度的方法进一步确定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将建立的施工合同风险评价方法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得出所选工程实例的施工合同处于高风险等级。

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与评价研究 下载:68 浏览:330

张士运 王健 庞立艳 姚常乐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科学测度和评价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进程,本文在归纳科技创新中心功能的基础上,构建了科技创新中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北京为例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京、沪、苏、浙、粤五省市的相对优劣,以及北京近6年的发展态势。评价结果显示,北京在横向对比评价中总指数稳居首位,且在自身纵向评价中综合指数上升态势明显。在评价结果基础上,围绕科技创新中心五大功能提出北京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路径。

国防科研院所项目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下载:74 浏览:363

吴闻川 白思俊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根据国防科研院所项目管理的特点,依据项目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原则和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提出国防科研院所项目管理能力评价指标,并采用模糊偏好关系群决策的原理和方法对指标进行筛选,建立国防科研院所项目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评价指标体系对A研究所的项目管理能力进行实证分析,有效显示了其项目管理能力水平和主要不足之处。

安全管理行为对安全管理绩效影响分析方法 下载:63 浏览:371

龙彦 江彭鹏 马羚 方东平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0年9期

摘要:
有效评价安全管理绩效对提升建设项目安全管理水平、减少事故发生至关重要。通过分析建设项目各参建方的安全管理行为,识别项目安全管理绩效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结合系统动力学从项目整体角度构建了安全管理绩效分析模型,来评价建设项目各参与方的安全管理行为对项目安全管理绩效的综合影响。实际案例分析表明,研究构建的安全管理绩效分析模型是有效的、可行的,并据此提出建设项目安全管理绩效提升建议。

基于线性神经网络的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估计模型 下载:54 浏览:355

张曦 黄嘉南 戴二玲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0年9期

摘要:
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蒙特卡罗法随机模拟,构建基于线性神经网络的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估计模型。其具有同步合理预测采取风险防范、化解措施前后社会稳定综合风险值,依据单风险因素评判值大小进行风险因素排序以及动态自学习功能。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为克服现有社会稳定风险估计方法在风险管控中的不足,提高建设项目前期决策的科学水平,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和一种有效的途径。

基于多级可拓的绿色公建项目技术经济性评价 下载:53 浏览:359

李辉山 穆超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0年7期

摘要:
为有效促进我国西部地区资源节约在绿色公共建筑中的应用,从4个方面细分,对17项技术措施进行分析,选择投资回收期、增量成本与增量效益作为经济评价指标,通过定性信息定量化的方式,构建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交叉利用区间层次分析法和物元可拓理论,建立绿色公共建筑项目资源节约的经济评价模型。使用区间层次分析法测算出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运用多级可拓法对评价指标的经典域、节域和待评价物元综合分析,构建关联函数,客观全面地得出绿色公共建筑资源节约技术经济评价等级,并在实际案例对该模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进行验证。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理论框架与创新能力评价——基于二十国集团的实证分析 下载:74 浏览:415

王丹1 赵新力2.3 郭翔宇1 胡月1 杜旭1 《中国科学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本文从系统角度研究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过程,首次基于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系统概念框架推导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形成路径,提炼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构成要素,构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以二十国集团(G20)成员国为实证研究对象,全面、深入分析2001-2016年G20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水平和变化特征。研究发现,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得分均名列前茅,但得分未能继续冲高,反而出现下滑趋势;新兴市场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能力得分差距正逐年缩短,但在科研水平、教育质量、现代基础设施和生态保护等诸多方面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本研究有望为G20国家完善农业科技政策、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撑。

地方政府养老政策的创新与评价——基于两届“中国十大创新社会福利政策”案例分析 下载:72 浏览:404

戴卫东 《中国科学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养老服务是中国社会治理与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资料来源于2014年和2015年民政部遴选揭晓的两届"中国十大创新社会福利政策"60个案例,从中收集整理了地方政府提交的33个养老服务创新政策。通过理论框架和文本分析方法对案例进行跨学科研究,研究发现外"逼"与内"压"是地方政府创新养老政策的重要原因;在政策创新中,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创新多于中部地区;在创新内容中,以公私合作输送服务最多,其次是以失能老人作为服务对象和以财政拨款作为资金主要来源并列;所有创新政策当中存在人文环境创新不足的现象。基于此,下一步地方政府应该在尝试"越位"跳出体制外筹资、主动让利推进民营机构成长、多管齐下营造专业队伍等人文环境方面进行实质性的养老政策再创新。

城市水环境治理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绩效评价 下载:50 浏览:351

赵化祥1 刘建2 薛德韩2 王刚2 陈克均1 董敏2 陈运初1 王兴秀2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0年5期

摘要:
为提高城市水环境治理项目的治理质量和效率,对城市水环境治理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绩效进行定量研究。建立了基于AHP-熵权法的质量管理绩效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深圳茅洲河水环境治理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绩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施工准备、施工和竣工验收3个阶段的质量管理绩效等级均为良好,与项目实际情况相符。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完善城市水环境治理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的意见。

基于PCA-COWA-灰色定权聚类的工程项目BIM应用能力评价 下载:59 浏览:356

孙斐 赵金先 孟玮 蒋克洁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0年4期

摘要:
针对工程项目BIM应用能力的测评问题,借助德尔菲法确定影响指标要素集,利用主成分分析对25个指标要素进行降维处理。结合相关研究文献和实际工程,从项目目标维度对9个主成分变量进行整合,进而构建出包括5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的BIM技术应用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COWA算子对指标赋权,建立基于灰色定权聚类分析法的BIM应用能力评价模型对工程项目进行测评,确定出各评价值与等级间的对应关系,识别出薄弱环节。将模型运用到青岛地铁X号线一期项目中,结果表明该项目BIM应用能力为较强等级,在信息管理和安全管理两方面的BIM应用力相对强,从而验证该模型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1/79]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