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下载:63 浏览:317

孙鹏 徐玉清 《肿瘤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esmoplastic small round cell tumor,DSRCT)是一种极罕见的、高度恶性软组织肉瘤,它起源未定,好发于青少年男性的盆腹腔。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依赖于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遗传分子学改变,特征性的t(11,22)(p13;q12)染色体异位产生EWSWT1融合基因,可通过RT-PCR、FISH、Southern blot技术检测这一融合基因来确诊。该疾病预后极差,中位生存期17~25个月。DSRCT最优的治疗目前尚无共识,最大限度地减瘤手术、化疗、放疗、腹腔热灌注化疗等多学科综合治疗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生存期,但总体疗效欠佳。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兴治疗措施尚需进一步研究探索。

及时诊断和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下载:85 浏览:368

钟兰兰 《诊断医学》 2020年3期

摘要:
目的分析及时诊断和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80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妊娠24w前确诊妊娠期糖尿病的产妇90例纳入研究组,妊娠24~28w确诊妊娠期糖尿病的产妇90例纳入对照组。所有产妇均在确诊后进行规范化治疗,比较两组分娩结局。结果两组孕前体质量指数以及分娩前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胰岛素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膜早破、产后出血、羊水过多或过少、早产及产褥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妊娠高血压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改善分娩结局,临床价值显著。

小脑上动脉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附16例报道) 下载:81 浏览:519

​唐晓平 段军伟 赵龙 彭华 张涛 杨彬彬 印晓鸿 李舜 孙浩耕 王远传 罗仁国 《神经科学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探讨小脑上动脉动脉瘤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收集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3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6例小脑上动脉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效果及诊治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结果 16例患者中11例因动脉瘤破裂出血而发病,其中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伴脑室积血3例,CT及CT血管成像(CTA)检查确诊8例为小脑上动脉动脉瘤、2例考虑为大脑后动脉动脉瘤、1例诊断不清;另5例因眼睑下垂3例、外展神经麻痹2例平诊就医,CT及CTA或MRI检查示2例考虑为脑干腹侧占位病变、3例诊断不清;最后所有患者行三维DSA检查明确诊断为小脑上动脉动脉瘤。5例首先选择介入栓塞治疗,其中1例因椎动脉狭窄迂曲置管困难改为开颅夹闭治疗;2例院外行介入栓塞治疗后因再次动脉瘤破裂出血转入我科行开颅夹闭治疗;9例直接选择开颅夹闭治疗。术后1例因小脑梗死及全身并发症长期卧床,余15例恢复良好,其中2例因脑积水加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论 小脑上动脉动脉瘤多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也可以动眼神经、外展神经麻痹和脑干旁占位表现发病;对于诊断不明或诊断部位不清又高度怀疑后循环动脉瘤的患者,应及早行三维DSA检查明确诊断;一旦明确诊断,应尽快采取干预措施,介入栓塞治疗可作为首选。

自发性颅内低压的诊断和治疗(附12例报道) 下载:78 浏览:504

​张赛 曾涛 魏易琼 李泽 成秋生 阮祥才 韦程刚 《神经科学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探讨自发性颅内低压的诊断及硬膜外血贴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科住院治疗的12例自发性颅内低压患者的临床资料, 总结分析患者的腰椎穿刺结果、头颅及脊柱MRI特征、CT脊髓造影(CTM)特点以及硬膜外血贴的治疗效果。结果 12例患者的脑脊液压力均≤60 mmH2O。10例患者头颅MRI显示硬膜下积液、硬脑膜增厚强化、颅内静脉结构充盈、垂体充血增大及脑组织下垂等, 其中1例显示垂体出血。7例患者脊柱MRI显示脊柱硬膜外积液和(或)静脉丛扩张, 其中1例显示T6背外侧硬脊膜不连续增厚、背侧硬膜外大量积液致脊髓受压前移。12例患者CTM均显示脊髓脑脊液漏, 85个漏点中40个(47%)位于颈椎, 22个(26%)位于胸椎, 18个(21%)位于腰椎, 5个(6%)位于骶椎。12例患者共行硬膜外血贴治疗14次, 其中4例行靶向硬膜外血贴治疗, 初次均有效;8例行盲点硬膜外血贴治疗, 6例初次有效, 1例行2次盲点硬膜外血贴治疗有效, 1例行2次盲点硬膜外血贴治疗无效。结论头颅MRI联合脊柱MRI是诊断自发性颅内低压无创的检查方法;脊髓造影能明确是否有脊髓脑脊液漏, 并能准确定位漏点部位;硬膜外血贴是治疗自发性颅内低压的有效方法, 其中靶向硬膜外血贴治疗可通过脊髓造影对漏点进行精确定位, 从而更加有效。

CTP联合CTA指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的价值的临床研究 下载:35 浏览:512

付占伟 《临床医学杂志》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应用CTP联合CTA指导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在2022年10月至2023年6月期间接诊的7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少数民族32例),全部均提供CTP联合CTA检查,分析CTP联合CTA指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的价值。结果:根据随访结果显示,阳性70例、阴性3例;CTA显示,49例阳性、24例阴性;CTP显示,57例阳性、16例阴性;联合CTP、CTA显示,69例阳性、4例阴性。CTA检查和CTP检查在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方面无明显差异;联合CTP、CTA的敏感度和准确性均高于CTA检查和CTP检查单项检查,P<0.05。梗死区域的MTT、TTP、Tmax高于半暗带区域、正常对照区域,(P<0.05)正常对照区域的CBF、CBV高于半暗带区域、梗死区域,P<0.05。结论:CTP联合CTA指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通过CTP可以反馈脑卒中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通过CTA可以反映脑部血管的阻塞位置,评估脑梗死的面积和具体位置,联合使用可以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值得推广使用。

核医学在甲状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下载:57 浏览:481

张金风 马成军 李继秀(通讯作者) 《临床医学杂志》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核医学在甲状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22年9月-2023年9月期间收治的66例疑似甲状腺癌患者,都进行核医学治疗与治疗,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比诊断准确率与后续治疗后的甲状腺功能。结果 在良、 恶性甲状腺肿瘤检查结果上,核医学与病理学对比,无差异(P > 0. 05) ;与术前比较,术后 患者FT3、FT4和TG等肾功能指标更优,有统计学价值(P<0.05)。 结论:借助核医学对甲状腺癌进行诊断,准确性更高,可以结合诊断的结果,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治疗,实现对甲状腺功能的有效改善。

血液检验如何帮助精神分裂症或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 下载:110 浏览:1210

孙蕾 《神经科学研究》 2023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如何帮助精神分裂症或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或抑郁症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血液检验,对照组未接受血液检验。观察血液检验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并记录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液检验指标在治疗前后变化较大,其中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均明显改善;而对照组患者的血液检验指标无明显变化。实验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血液检验可以为精神分裂症或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通过观察血液检验指标的变化,可以反映精神分裂症或抑郁症患者的生理变化,为治疗效果的评估提供依据。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对不同类型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深入研究,以更好地探讨血液检验在精神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核医学在甲状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下载:21 浏览:233

张金风 马成军 李继秀(通讯作者) 《医学研究前沿》 2025年6期

摘要:
目的 探讨核医学在甲状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22年9月-2023年9月期间收治的66例疑似甲状腺癌患者,都进行核医学治疗与治疗,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比诊断准确率与后续治疗后的甲状腺功能。结果 在良、 恶性甲状腺肿瘤检查结果上,核医学与病理学对比,无差异(P > 0. 05) ;与术前比较,术后 患者FT3、FT4和TG等肾功能指标更优,有统计学价值(P<0.05)。 结论 借助核医学对甲状腺癌进行诊断,准确性更高,可以结合诊断的结果,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治疗,实现对甲状腺功能的有效改善。

引起牛跛行的蹄部疾病诊断和治疗研究 下载:219 浏览:2174

张政 《当代畜牧兽医》 2022年10期

摘要:
当牛出现跛行的情况时,需要从饲养管理的角度,分析日常喂食量、饲料种类、环境卫生程度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找到诱发疾病的根本原因。同时,要结合病牛的临床症状,对疾病的种类进行精准判断,通常可以配合实验室诊断的方式,确定病原体,有针对性的找到治理方案。本文主要从蹄叉、蹄底、蹄叶三个方面,对容易引起牛跛行的蹄部疾病特点进行简要介绍,并着重阐述了一些常规的疾病防范和治疗方法,以此来保障牛的健康成长。

寄生虫病在牦牛养殖中的诊断和治疗探讨 下载:268 浏览:2756

尼玛 《当代畜牧兽医》 2021年12期

摘要:
在牦牛养殖过程中,主要依赖于牧民的饲养,高原牧民需要提高其饲养的技术水平,通过科学的方式对寄生虫病害进行诊断。从而可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来有效的控制在饲养过程中寄生虫病的蔓延,为高原区域的牧民提供更多的保障,增加其经济收入,促进牦牛畜牧业的发展。

以皮肤增厚、褪色和脱毛为共症牛病的诊断和治疗 下载:263 浏览:2553

孙鹏 《当代畜牧兽医》 2021年9期

摘要:
牛在养殖期间会发生多种类型疾病,其中皮肤病较为常见且种类较多,引起的原因也多种多样,传染性比较强,在发生这类疾病时若没有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则会对牛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也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必须要掌握各类疾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实现对疾病的有效防控,以此提高养殖效益。本文主要对以皮肤增厚、褪色和脱毛为共症牛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分析,望可以为牛的养殖管理提供参考。

试论牛疥癣病诊断和治疗 下载:262 浏览:2689

孙柏军 《当代畜牧兽医》 2021年4期

摘要:
在牛养殖业繁荣发展的过程中,牛类疾病发病率不断增加。其中牛疥癣病是由于疥螨虫在牛表皮中寄生所导致的皮肤性疾病,患病后牛只皮肤奇痒难耐,且表皮上会出现银白色的磷屑状附着物,伴有湿疹性皮肤病,且从患处开始逐步扩散其全身。此病传染性极强,常于冬末春初发病。为降低此病所产生的损失,应做好牛疥癣病的诊疗,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控病情的扩散。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诊断和治疗的临床研究 下载:139 浏览:1545

张喜军 周凌燕 《临床医学杂志》 2022年4期

摘要:
目的:本次研究中,将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展开介入治疗的临床有效性和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院内确诊并收治的共计100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病患为主要研究对象,收治时间范围在2016年9月至2021年9月5年时间内,均给予介入诊断,其中筛选出55名符合应用支架形成手术的病患展开介入治疗,之后明确血管内支架形成术的应用疗效以及常见并发症类型,前提是在所有病患应用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技术的基础之下。结果: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技术的诊断结果、血管介入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等详细数据见正文表格处,基于SP SS19.0针对所有数据进行记录、比对、分析。结论:通过早前实践研究以及本次最终结果表明,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技术的使用可以强化介入治疗的评估依据,并且支架形成术式临床期间有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类实用手段。

PCR荧光探针法联合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在肺结核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下载:49 浏览:688

杜彦霖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1期

摘要:
探究PCR荧光探针法联合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在肺结核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肺结核患者为观察组,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痰涂片抗酸染色、血清结核抗体及PCR荧光探针法结核分枝杆菌检测。再采用DNA微阵列芯片法将PCR荧光探针法检出结核分枝杆菌的痰液进行结核耐药性检测,比较三种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PCR荧光探针法诊断肺结核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准确度高于涂片抗酸染色、血清结核抗体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DNA微阵列芯片法检出利福平敏感18例,耐药6例;异烟肼敏感22例,耐药7例;双重耐药3例。结论:PCR荧光探针法联合DNA微阵列芯片法在检测肺结核时能够提高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率,且检测速度快速,为肺结核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