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下载:238 浏览:1141

吴诗宇 《国际教育论坛》 2024年9期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虚拟仿真技术在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和实际意义。通过分析虚拟仿真技术的优势、应用方向、实践案例以及未来展望,本文总结了该技术在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习体验、支持实践技能训练、解决现有问题和提供全新教学方式方面的潜力。

音乐与诗的完美交融——舒伯特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中的两首歌曲 下载:25 浏览:305

陈琴 《中国音乐学报》 2020年6期

摘要:
《美丽的磨坊姑娘》是舒伯特创作的第一部声乐套曲,是艺术歌曲史上不可多得的杰出作品,对发展出新的体裁,即声乐套曲体裁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套曲中《工余》《小溪的催眠曲》的分析,来体现舒伯特这部《美丽的磨坊姑娘》诗一般的旋律、画一样的意境。

诗化摇滚——论鲍勃·迪伦音乐作品特征与诗意表达 下载:26 浏览:307

唐进1,2 赵成明3,4 《中国音乐学报》 2020年6期

摘要:
鲍勃·迪伦(Bob Dylan)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最具代表性的美国流行音乐人之一,他首创了民谣摇滚,将民谣与摇滚完美融合。鲍勃·迪伦早期和后期的音乐风格有很大区别,影响了许多欧美流行音乐人的职业发展和音乐思想。本文围绕鲍勃·迪伦作品诗化特点这一核心,对其人物特征、音乐特性进行梳理分析。

诗化摇滚——论鲍勃·迪伦音乐作品特征与诗意表达 下载:31 浏览:309

唐进1,2 赵成明3,4 《中国音乐学报》 2020年6期

摘要:
鲍勃·迪伦(Bob Dylan)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最具代表性的美国流行音乐人之一,他首创了民谣摇滚,将民谣与摇滚完美融合。鲍勃·迪伦早期和后期的音乐风格有很大区别,影响了许多欧美流行音乐人的职业发展和音乐思想。本文围绕鲍勃·迪伦作品诗化特点这一核心,对其人物特征、音乐特性进行梳理分析。

从诗歌文本到音乐文本——贾国平室内乐《天际风声》研究 下载:28 浏览:304

刘文敏 《中国音乐学报》 2020年5期

摘要:
《天际风声》是贾国平在2002年创作的一首室内乐作品,其创作灵感来源于当代诗人海子的诗歌《九月》,在本文中笔者将从其节奏数列的构建与诗歌中意象符号的音响塑造两方面进行剖析,试图探寻作曲家的创作观念。

不真正不作为犯的边界 下载:86 浏览:494

姚诗 《中国法学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不真正不作为犯在我国的适用虽有不当,但不宜被整体评价为"滥用"。要划定不真正不作为犯的边界,应合理分析其适用的发展方向,从罪名和保证人地位两个维度来探究具体标准。德日两国不真正不作为犯的适用规模迥异,其原因是两国的立法导向和实践倾向不同。以此对比考察我国不真正不作为犯的适用,在罪名上应有所限制,在保证人地位的认定上则应持相对宽松的态度。基于不真正不作为犯与真正不作为犯在适用领域上的"互补",应将其限制在真正不作为犯所适用罪名的反面,即与个人法益相关的犯罪上。在保证人理论的选择上,结果原因支配说更为合理。先行行为与其他作为义务类型不同,应以刑事政策作为其理论根据,将先行行为排在作为义务体系的最末端,在司法实践中对其做区别对待。

“主题变形”技术研究——以李斯特两首交响诗为例 下载:89 浏览:500

朱显平 《中国音乐学报》 2018年5期

摘要:
"主题变形"(Thematic Transformation),指以一个核心主题为基础,通过改变节奏、节拍、速度、织体、体裁、结构等方法,在音高上结合变奏、派生等手法,形成带有不同结构功能的新主题的技法,这一手法的本质是单主题的贯穿运用。这一技法成为19世纪增强音乐乐章内部或多乐章作品中的乐章间的凝聚力的常用的手法,经常用于标题音乐中,特别是李斯特的大型作品之中。本文通过对李斯特几部大型作品的实例分析,对"主题变形"技术做深入的理论梳理和研究。

体育美学视野下身体审美观对体育活动的现状研究 下载:30 浏览:316

李诗敏 《体育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身体审美观是身体的精神属性,是建立在生物和社会差异基础上的文化差异。本文通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对中西方人们身体审美观对体育活动的演变历程进行总结,同时,对目前国内人们身体审美观影响体育活动的现象进行分析,认为身体审美观受到传统观念、文化导向、传媒及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会直接影响人们进行体育活动,特别是影响女性的体育活动。

基于《经典咏流传》的古诗词流行歌曲传承研究 下载:75 浏览:386

沈玉华 《新闻传播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经典咏流传》是央视推出的大型诗词文化音乐节目,该节目将诗词与歌曲相结合,受到大众的广泛喜爱,不仅引起人们对古典文学以及文化思想等方面的思考,还促进古典诗词的传播与分享。该节目的产生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新路径,为人们探索古典诗词文化传承带来便捷。

用三维软件实现叠加线框式插画效果的实践过程探究 下载:32 浏览:258

韩诗雨 许建康 《设计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文章分析了三维软件技术在表现二维艺术效果中的应用,针对三维软件在现代媒体中的优势进行了思考和分析。以原创插画风格的创作过程为例,解析了用三维软件实现叠加线框式插画效果的制作过程,并对三维软件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唐代筝乐的情感表达类型及方式窥探——基于唐代涉乐诗的研究 下载:97 浏览:501

陈金鹏 《中国音乐学报》 2018年1期

摘要:
音乐与唐诗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筝乐与唐诗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交错联结。在唐代这个诗歌艺术和筝乐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中,唐诗记述着大量筝乐艺术的内容,记载着唐代筝乐情感表达的发展。从不同的唐代诗作中找寻关于筝乐艺术的记述,发现在唐代,筝的制作工艺不断地进步,演奏者对筝的要求也达到一定高度,并促进着唐代筝乐情感表达的发展,同时筝乐也能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诸如"愉快""哀怨""愁苦""爱恋"等多方面的情感,并且包含着诸多特点。本文集中地从唐代涉乐诗研究的基础上看唐代筝乐在不同方面的情感表达,力争在一定程度实现对历史记述中筝乐艺术发展记录的补充,并探讨更正历史记述和理解的不足,供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发展筝乐艺术。

画中有诗:中国水墨动画的诗意美学特征 下载:30 浏览:311

赵贵胜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水墨动画延续并拓展了其形式母体——水墨画作为文人画"画中有诗"的美学追求,在文人水墨画和诗的"形象""编码""情感"三个交汇点上,它注重融入诗性。通过心物合一的角色意象、虚实相生的场景意象、借物喻情的古典意象等意象创造,和画面意象韵律、叙事结构韵律、声音韵律的韵律追求,以及弱事重情、含蓄蕴藉的情感表达,散发出诗意的美,凸显出诗意美学特征。其让具象的水墨画和充满想象空间的诗虚实相生、时空互补,两种艺术形式相映生辉,在相互取长补短的过程中开拓了意境,激发了观众更丰富的想象力,并带给他们更强烈的美感。

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管理中的进展 下载:63 浏览:493

张雨馨1 吴诗妍1 楼寒梅2 《肿瘤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是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最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是CSCC的预后预测指标;SCC-Ag与早期CSCC的术后临床病理高危因素相关,与术后辅助治疗风险相关,SCC-Ag的补充有助于建立更完善的危险因素预测模型,指导术后辅助治疗;SCC-Ag水平在宫颈癌治疗过程中下降,逐渐正常化,可以籍以判断疗效、预测复发;在随访过程中,SCC-Ag的升高先于临床复发,结合PET-CT检查可有效地评估病情、判断复发。SCCAg在CSCC的全程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作为个体化和精细化风险预评估的指标。

八桂文化语境中大型舞作的艺术想象——改革开放以来广西舞剧、舞蹈诗创作述评 下载:65 浏览:408

于平1 黄丹2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大型舞作的创作主要有《灯花》《北海珍珠城风情歌舞》《漓江情韵》《咕哩美》《妈勒访天边》《碧海丝路》《百鸟衣》《侗》《刘三姐》《花界人间》等10部作品,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的舞剧、舞蹈诗创作都体现出八桂文化的特征——舞剧创作主要是取材于神话传说、舞蹈诗主要是紧扣地域风情的创作现状,但大多潜在地受到"风格至上"理念的制约,因此,树立"表意优先"的创作理念在当前是至关重要的。只要真正树立了"表意优先"的创作理念,八桂文化语境中的大型舞作将会取得更大的进展。

历史的回眸 时代的前瞻——改革开放40年云南舞蹈创作综论 下载:64 浏览:403

曾金华1,2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改革开放40年来云南的舞蹈创作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生活与艺术的探索时期;智慧与才华的巅峰时期;事业与产业的同构时期;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时期。云南的舞蹈创作从舞剧、舞蹈诗在全国赛事中的频频摘桂,到单、双、三人舞及群舞的大量获奖;从民族歌舞作品的层出不穷,到旅游歌舞晚会的方兴未艾等,开辟了中华民族舞蹈创作百花园中的一片彩云天地,抒写了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民族民间舞蹈的云南篇章。

基层政策动员:推动社区居民参与的可能路径 下载:53 浏览:266

王诗宗 罗凤鹏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11期

摘要:
居民参与是社区治理的基础要件,而在党政主导下的社区治理的过程中,如何动员居民介入社区事务,则是一个理论兼实务难题。实际上,当代中国基层政策执行与社会治理结合日趋紧密,因而政府可通过政策动员让公民卷入其中的方式促进居民参与。案例研究表明:使居民直接受益并需要居民参与执行的公共政策、对非政府主体的赋权、嵌入或拓展社区社会网络、适当的动员策略是促进居民参与的核心要素。更细致地看,政府在政策动员中,可通过话语应用、意义宣示等策略性框定(framing)与社区居民在公共政策合法性上达成共识,为动员打下基础;在政策执行中赋权于合作者以实现组织化,并通过合作者嵌入并拓展社区社会网络以扩大动员能力;最后,通过多种动员策略影响居民情感与理性计算,直接推动社区居民参与。

腹盆腔及腹膜后富血供肿瘤的CT诊断及误诊分析 下载:35 浏览:204

王传彬 董江宁 韦超 李乃玉 方梦诗 林婷婷 韦树华 《肿瘤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腹盆腔及腹膜后间隙来源富血供肿瘤的CT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病理证实的腹盆腔及腹膜后富血供肿瘤的CT资料,结合文献进行CT征象探讨和误诊分析。[结果](1)29例中,胃肠间质瘤(GIST)9例,副神经节瘤8例,Castleman病(CD)3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3例,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各2例。定位准确率96.6%(28/29),定性准确率82.8%(24/29),定病准确率69.0%(20/29)。(2)增强后实性成分呈"快进慢出"的是副神经节瘤、间质瘤、IMT和CD;呈"持续渐进性强化"的是SFT、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病灶内低密度区渐进性强化的是SFT、IMT、CD和平滑肌瘤;(3) GIST好发于腹腔,分叶状,坏死范围大且多位于中心,易与肠腔相通形成"气-液"平面,邻近肠系膜血管常增多、增粗;副神经节瘤好发于腹膜后中线区,边界清楚,囊变、坏死常见且散在分布,部分呈"星芒状"改变,肿瘤以内部血管增多为主;CD好发于腹膜后肾门水平,呈圆形或类圆形,密度较均匀,边缘渗出,周围可见多发"卫星灶",边缘可见增粗血管影;SFT好发于肠系膜区或髂血管旁,边界清楚,包膜完整,呈分叶状或匍匐状,密度不均,内可见索条状低密度区及增粗血管影;IMT好发于肠系膜区,呈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楚或不清楚,边缘可见渗出和增粗血管影,密度不均,内可见索条状低密度影或片状粘液变性区;平滑肌瘤好发于腹膜后或盆腔内,边界清楚,容易粘液变性,增强后低密度区和实性成分均渐进性强化,与子宫肌层密度相仿;平滑肌肉瘤好发于腹膜后间隙或下腔静脉旁,分叶状,坏死明显,可见肿瘤血管生成,易侵犯下腔静脉。[结论]腹盆腔及腹膜后间隙起源的富血供肿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CT对肿瘤的定位、定性及定病诊断有重要价值。

应用2013年ASCO/CAP指南对Her-2IHC2+乳腺癌患者进行Her-2FISH分类 下载:53 浏览:401

刘思诗 陈可心 耿敬姝 《肿瘤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2013年ASCO/CAP指南对IHC2+乳腺癌患者Her-2FISH分类的影响。[方法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173例Her-2免疫组化2+的乳腺癌患者的Her-2基因的状态并应用2013年ASCO/CAP指南的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2007年检测指南相比,使用2013年检测指南使36例患者发生了变化,取得了较高的阳性率(28.3%vs.23.1%)和不确定率(16.2%vs.4.0%),阴性比例下降(55.5%vs.72.8%)。[结论 ]2013年指南的使用提高了阳性率和不确定患者的比例,从而提高了Her-2靶向治疗的病例数。FISH对于IHC2+的患者能够起到最后分类的作用,而17号染色体多体在FISH不确定的患者中占很大的比例。

伊索克拉底对荷马史诗中神话的运用 下载:32 浏览:234

何珵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2期

摘要:
公元前5至前4世纪,雅典著名的教育者及演说辞作家伊索克拉底借荷马之口对史诗中的神话进行重新解读,从而宣扬自己的修辞学教育原则,却对诗人关于神话人物不道德的描述提出批评意见,通过歌颂诸神与英雄的美德重述神话。这一做法继承了希腊古典时期智术师们关注荷马并探讨史诗中神话的传统,也是伊索克拉底针对同时期的蛊惑家与智术师利用演说追求个人私利、欺骗受众而置道德于不顾的问题所做出的回应。

近代学校音乐教育背景下的学堂乐歌——以白话新诗的发生为考察维度 下载:56 浏览:436

谢君兰 《中文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白话新诗的发生存在丰富的整合维度,在近代学校音乐背景下诞生的学堂乐歌是其中极具诗体价值的部分。这些乐歌将古典诗歌元素、译介词汇元素与儿童歌谣等丰富的语言形态都整合到音乐旋律的麾下,如果从新诗视角加以考察,其实就是对多重语言资源的自然吸纳。从作者心态和时代思想环境看,这一语言特征与词作者平和从容的抒写状态紧密相关,也得益于乐歌歌词对于当时文学文类格局以及"历史进化论"的有效规避;从读者来看,乐歌在学校场合的集体演唱,则逐渐影响到学生对音乐乃至诗歌语言的基本认知与审美趣味,酝酿了新诗读者在白话文层面的语言习惯。
[1/78]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