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山东聊城东昌府区回族一段《游坟念诵》的音乐学分析 下载:65 浏览:402

王新磊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5期

摘要:
本文通过对作者在山东聊城东昌府区采录的一段《游坟念诵》的音乐学分析,初步阐释了"游坟念诵"这种宗教音声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听众”的错位与诗歌大众化的内部危机——以延安诗朗诵运动(1938—1940)为中心 下载:52 浏览:357

刘欣玥 《文学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1938—1940年在延安兴起的诗朗诵运动,与这门"声音艺术"服务于抗战宣传、群众动员的特殊效果密切相关。在大众化的诗学构想里,延安为诗朗诵提供了为工农群众创作并获得其直接检验的机会;但正是在现场反馈与实际互动之中,这场运动暴露出其内在的矛盾和危机。围绕柯仲平《边区自卫军》演出的评价,延安诗朗诵的"听众"构成呈现出暧昧的错位:其中固然有对于"大众"的想象与召唤,却也实际存在着普通群众与"超级听众"的分野。"听众"角色的引入与辨析,有助于我们对这场大众化实践的试验性质、历史评价、挫败与调整展开更进一步的认识与讨论。

低年级海量古诗吟诵三效合一模式的构建——以山东省临沂第二实验小学经典吟诵为例 下载:407 浏览:399

高原 《教学管理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古今内外的优秀诗文,具体篇目可由教科书编者和任课教师推荐。我们通过大量调查、分析、整合,总结出低年级海量古诗吟诵的三效合一模式。该模式的应用可以使小学生古诗读写和吟诵效果达到最优化,使学生乐于学习古诗,提升古诗读背数量和吟诵创作热情。

基于提高初中生语文素养的文言文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 下载:52 浏览:471

李宝丽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19年7期

摘要:
针对当前文言文教学现状,从重视诵读教学,培养文言语感;注重积累训练,提高欣赏品位;重视内容理解,把握文言意蕴;重视分析情感,感受作者情怀;重视文化探究,传承古人智慧五个方面提出文言文教学方法与策略,从而引导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高职生经典诗文诵读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下载:75 浏览:375

徐艳丽1 黄敏2 《国际教育论坛》 2020年10期

摘要:
近些年来,经典诗文诵读在全社会得到重新审视和热捧,一些中小学甚至高校都掀起经典诵读的热潮,但高职院校的经典诵读活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调查显示高职生对经典诗文诵读有正确的认识,但诵读动力不足;诵读流于形式,成效不大;学生诵读能力整体偏低。鉴于这一情况,高职院校应从经典诵读的环境建设、经典诵读读本的编写和制定诵读标准;丰富诵读的形式,激发学生诵读兴趣等策略实施入手提高学生经典诵读能力,真正推进古诗词进校园,从而提高高职生的人文知识素养,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高职生经典诗文诵读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下载:33 浏览:424

徐艳丽1 黄敏2 《国际教育论坛》 2020年9期

摘要:
近些年来,经典诗文诵读在全社会得到重新审视和热捧,一些中小学甚至高校都掀起经典诵读的热潮,但高职院校的经典诵读活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调查显示高职生对经典诗文诵读有正确的认识,但诵读动力不足;诵读流于形式,成效不大;学生诵读能力整体偏低。鉴于这一情况,高职院校应从经典诵读的环境建设、经典诵读读本的编写和制定诵读标准;丰富诵读的形式,激发学生诵读兴趣等策略实施入手提高学生经典诵读能力,真正推进古诗词进校园,从而提高高职生的人文知识素养,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利用“随笔”,提高读写能力 下载:93 浏览:447

​朱诵玉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阅读与写作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随笔,是阅读与写作教学中的一种训练形式,随笔具有自由、灵活的特点,可以随时记录、自由表达、抒发真情、深入思考等。在教师指导下,结合丰富多彩的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随笔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背诵是最扎实有效的教学——《〈离骚〉节选》教学的有效路径 下载:70 浏览:474

吴金昌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背诵是语文学习最有效的方法,有效指导学生背诵要扫清文字障碍、理清作者思路、反复诵读课文、展示背诵成果。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浅谈语文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下载:79 浏览:485

张梅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学生语文知识的获得贵在积累。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课内积累的同时还要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课外读物的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学生愿意阅读,教师应趁机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词句,并恰当地运用到写作中。

放大经典文言文教学中诵读的张力——以《孙权劝学》教学为例 下载:98 浏览:508

吴宜康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在初中经典文言文教学中,以诵读为主线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快快乐乐地读、字正腔圆地读、有板有眼地读、有情有味地读、绘声绘色地演是经典文言文诵读教学的几个重要环节。

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施中的评价方式的研究 下载:99 浏览:525

韩润1 郑淑萍2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开发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是语文学习的需要,更是加强民族文化自信的需要。在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施中,教师合理、有效、科学的评价不仅能挖掘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更是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不竭动力。然而在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的评价上,我们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本文着重探讨了如何在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施中运用有效的评价方式。

高中语文教育中诵读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 下载:16 浏览:191

陈飞凡 《中国教育探索》 2025年1期

摘要: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频提诵读,凸显其在语文教育中的核心地位。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实施诵读教学法,旨在深化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理性把握与情感体验,激发学生以诵读为媒介,对文字进行个性化的再诠释,通过声音传达对文本的独到见解及诵读时的情感共鸣。基于高中语文教材内容,本文从激发兴趣与技巧指导两方面,深入剖析诵读教学法的有效应用策略。

浅析幼儿古诗词诵读研究 下载:45 浏览:683

刘海静 《中文研究》 2024年9期

摘要: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底蕴。在幼儿教育中,通过古诗词的诵读,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对优秀文化的感受和理解,还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本文旨在探讨幼儿古诗词诵读的重要性和方法,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引导,帮助幼儿建立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理解,激发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刍议初中语文古诗词朗诵教学策略探析 下载:58 浏览:713

刘浩东 《中文研究》 2024年7期

摘要:
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加深对文章情感的体会,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由于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接触古诗词,需要掌握的知识难度较大,因此很多学生不愿意进行朗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诗人们通过优美的诗句将他们对大自然的感受、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的感悟呈现给读者。古诗词虽然形式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初中生只有学会欣赏古诗词才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教师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朗诵,让学生从朗诵中品味诗歌意境之美,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本文就初中语文古诗词朗诵教学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几点有效的教学策略。

古典诗词诵读对初中生文学素养的影响 下载:65 浏览:675

祁芬 《当代中文学刊》 2024年11期

摘要: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教育系统中,古典诗词占有重要的地位。古典诗词的分析与欣赏, 对于提高初中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古典诗词诵读对初中生文学素养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我们从初中生试验参与者中选取了一组随机样本,进行了古典诗词诵读项目,其余作为对照组,结果表明,参与古典诗词诵读项目的学生在文学知识理解,审美识别能力和人文情感表述等方面明显优于未参与的学生,说明古典诗词诵读能有效提高初中生的文学素养。研究结果为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证实了古典诗词诵读在中学教育中的独特价值和重要影响。

论述吟诵课程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体现 下载:133 浏览:1310

宋明华 《中文研究》 2023年10期

摘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占比较大,这在某种意义上为吟诵教学推进创造了条件。在古人眼里,阅读诗歌的时候就一定要进行吟诵,不然就不能深入地了解诗歌的含义。由此可以看出,在古诗词教育过程中,结合吟诵不仅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凸显古诗词活力的一种有效手段。近几年,吟诵已逐步走进了初中语文老师的视线,很多老师都把吟诵引入了古诗词的课堂,希望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浅析高中汉语古诗词诵读教学策略 下载:135 浏览:1302

王沙仁娜 《中文研究》 2023年10期

摘要:
诗词是一种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的语言文体,有着独特的格调韵律。要想充分理解和体会古诗词的格调和韵律之美,就必须掌握正确的诵读方式。其中,诵读节奏的快慢次序、诵读时的心境感受等,均可对诗词的情感表达造成干扰和影响。因此,在开展古诗词诵读教学时,教师要立足于高中阶段学生的天性特点和行为模式,创设趣味性、灵活性和启迪性的诵读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诵读活力,带领学生走入诗词作者创作时的内心情境,让学生领略诗词中表达的情感内涵,并化为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以此实现提升学生汉语综合素养的目的。本文立足于高中汉语教学角度,分析了高中汉语古诗词诵读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有效改善初中语文古诗词吟诵课程的对策论述 下载:140 浏览:1329

冯列 《中文研究》 2023年10期

摘要:
从古至今,吟诵是大家品读诗词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高尚的艺术学习行为。古诗词吟诵具有很强的历史感,也是中华数千年文明发展历程的一个集中体现。然而,就当前中学古诗词教育来说,以吟诵为主的教学方式比较欠缺。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育中,我们需要对吟诵课程进行学习与研究,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细致地品评古诗词,并从中感知情感和韵味。

诵读传经典 诗韵润童心——小学高年级古诗词教学拾隅 下载:62 浏览:650

丘龙玲 《当代中文学刊》 2024年2期

摘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有人曾说:五千年的文化中,有三千年的诗韵之美。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沁人心脾的那股芬芳,是最绚丽的风景,是中国人骨子里最浪漫的风情。一直以来,中国古诗词培育了多少华夏儿女的内心,对我国青少年儿童心智的培育和人格的健全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关键成长时期的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古诗词的学习至关重要。高年级的语文老师要注重古诗词的教学工作,在学习中不但要指导学生领会古诗词所包含的道理,更要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去了解古诗词,主动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从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孕育少年儿童的爱国情怀。

落实吟诵,感知意义——初中语文古诗词吟诵课程研究 下载:76 浏览:798

鲁秋之 《当代中文学刊》 2024年1期

摘要:
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古诗词教学在语文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开展古诗词吟诵教育,一直是语文教育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传统的古诗词教育主要是通过吟诵来实现,而吟诵作为一种展示诗歌活力和精神的方式,在中国教育中源远流长。近几年,吟诵已逐步走入了语文老师的视线,并被不少老师采用。本文将吟诵作为一个主题,从初中语文古诗词吟诵策略角度进行探讨,希望能引发更多初中语文老师对吟诵的重视。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