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新西兰科研绩效拨款(PBRF)计划2018年质量评价项目研究及启示 下载:3 浏览:349

张梦琪 刘莉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新西兰科研绩效拨款(简称PBRF)计划是较有国际影响力的全国性、周期性科研评价制度模式之一。新西兰政府于2003、2006和2012年相继启动了三次PBRF计划的质量评价项目,目前2018年质量评价项目正在筹备当中。本文通过分析PBRF计划,尤其是其2018年质量评价项目的相关要素,发现其在如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科研评价体系具有启示意义:通过同行评价确保评价质量;评价工作重点针对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活动;评价过程效率高且周期合理;评价内容关注科研质量和科研影响;注重分类评价且评价标准多元化;避免高等教育过度市场化。这些研究结果将为我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科研评价体系提供借鉴。

GB/T 34667关于电动平衡车续航能力的测试方法研究 下载:58 浏览:382

周汝派1,2 余晓斌1,2 《中国仪器》 2019年7期

摘要:
GB/T 34667标准对电动平衡车续航能力的测试方法给出了定义,但对场地和试验条件要求较高,实现起来有一定难度。本文是基于GB/T34667标准,结合整车的工况,选择电动平衡车用电池进行续航能力研究,这种方法易于实现且能有效评估整车的续航能力。电池的续航能力测试主要分两阶段的恒功率放电,第一阶段是整车匀速行驶的电池功率,第二阶段是将整车匀速与爬坡行驶的电池功率进行组合,这两阶段的放电也正好对应了GB/T34667对电动平衡车续航能力的两个测试过程。

基于因素法和SVM模型的耕地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下载:76 浏览:493

朱瑕1 张立亭2 靳焕焕1 《中国土壤》 2020年4期

摘要:
为减少耕地质量评价工作中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人为因素的影响,选取江西省奉新县为研究对象,引入机器学习技术,建立基于SVM模型的耕地质量评价模型,探索客观、高效的耕地质量评价方法。本文应用因素法和SVM模型法分别对奉新县耕地质量等别进行划定,通过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对两种方法的优劣及适用条件进行了判定。结果表明,与因素法相比,SVM模型法具有等别划分高效的优势;SVM模型法耕地质量评价结果的正确率高达96.93%,符合耕地质量评价精度要求。应用SVM模型进行耕地质量评价具有测算高效、受人为因素干扰小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耕地质量等别更新、新增耕地质量等别划定等工作。

基于因子分析和最小数据集的土壤养分评价——以房山平原区为例 下载:78 浏览:474

姜龙群1,2 侯贵廷1 黄淇2 方同明2 刘振华2 《中国土壤》 2018年11期

摘要:
采用因子分析与最小数据集相结合的方法,以北京市房山平原区农业地质调查的2435个土壤样品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结合专家打分法确定权重系数,计算土壤养分综合指数(介于17.06~100),从分布结果可以看出,土壤综合养分较好的地区主要位于石楼-韩村河-琉璃河-窦店区域内,较差的地区主要位于永定河流域,土壤综合养分中间值则位于广大平原区与山前地带,通过与层次分析等其它评价方法对比,认为因子分析结合专家打分权重法结论一致性较高,方法可行性强,同时该方法能够最大限度降低主观因素影响,可用极少的指标评价土壤整体养分状况,提升农用地分等评价效率和数据质量,可作为同类工作提供方法参考。

河北怀来县耕地后备资源质量评价及宜开发时序研究 下载:75 浏览:474

张小丹1 张俊梅2 吴克宁1,3 李俊颖1 《中国土壤》 2018年11期

摘要:
以怀来县为例,借鉴怀来县农用地分等中确定的影响农用地质量的7个因子,作为影响耕地后备资源自然质量的主要因子,分析了各因子可提升程度,运用加权平均法,确定各评价单元的预期自然质量等别为11等、12等、13等;选取耕地后备资源到城镇距离和到居民点的距离、交通便利度、连片度四个因素作为耕地后备资源的利用条件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划分为1级、2级、3级。将耕地后备资源自然质量预期评价结果与利用条件评价结果依据互斥矩阵原理两两组合,得到9种分区组合,考虑到怀来县的实际情况,最终把耕地后备资源划分为优先开发区:11-1、12-1、11-2,一般开发区:12-2、13-1、11-3,后开发区:13-2、12-3、13-3三种类型,并提出了开发建议。

不同封育措施下希拉穆仁荒漠草原土壤质量评价 下载:84 浏览:497

张晓娜蒙 仲举 杨振奇 《中国土壤》 2018年7期

摘要:
为了探究封育措施对内蒙古希拉穆仁荒漠草原土壤质量的影响,选取完全封育、季节封育和未封育3种草地,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0~30 cm土层的14个土壤理化性质指标进行分析,筛选出黏粒、粉粒、速效氮、速效钾、pH、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作为土壤质量评价指标,运用土壤质量综合指数评价不同封育措施下土壤质量水平。结果表明:(1)封育措施显著降低了砂粒含量,提高了粉粒和黏粒含量,也显著提高了土壤含水量(P<0.05),但土壤容重无显著差异(P>0.05)。(2)三种封育措施间土壤化学性质差异均显著(P<0.05),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氮在完全封育草地下最高,速效钾在季节封育草地最高,pH、Mg2+、Na+、K+、Cl-以未封育草地最高。(3)加权综合指数评价法评价的土壤质量综合得分为完全封育草地>季节封育草地>未封育草地,表明封育措施有利于提高荒漠草原的土壤质量。

基于高校改进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思考 下载:63 浏览:404

赵晓培 《国际科技论坛》 2018年4期

摘要:
自教育部2003年开始组织实施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以来,这一项常态工作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本文通过解读高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估的理论意义,找到本科教学质量评估中存在的根源性问题,从而完善高等院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估与保障体系的构成要点。

钻井级膨润土质量评价方法探讨 下载:43 浏览:415

杨新 杨小芳 孟洪文 胡亚楠 张茉楚 李胜男 《中国石油工业》 2020年2期

摘要:
钻井级膨润土质量直接影响钻井工程的安全和经济效益。随着优质钠膨润土矿的枯竭,改性膨润土越来越普遍。现行的钻井级膨润土质量评价方法不能合理评价各种钻井级膨润土质量的优劣,给质检机构和钻井施工现场带来困扰。从生产现场收集了4种不同厂家的钻井级膨润土,分别对外观、筛余物、常温及高温流变性、API失水和亚甲基蓝容量检测项目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给出了钻井级膨润土质量评价的方法:①如果钻井级膨润土湿筛筛余物中有明显的黏稠网膜或颗粒物,则判定产品质量不合格;②如果钻井级膨润土悬浮液经过高温老化(180℃/16h)后的R600、R6、R3、动切力低于常温下的值,则判定产品质量不合格;③如果钻井级膨润土悬浮液经过高温老化(180℃/16h)后的API失水增加率大于50%,则判定产品质量不合格。

地方发展质量评价与财政对策研究——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视角 下载:69 浏览:440

朱云飞1 安静1 马源禾2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0年7期

摘要:
高质量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高度聚合,本文以此构建指标体系来衡量地方发展质量情况。整体看,共享发展最为显著、创新和协调发展改进较大、开放和绿色发展相对迟缓。分区域看,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发展质量格局未变,但东西差距大为减缓、南北差距逐渐拉大;发达地区各领域发展质量均较高,但绿色发展优势不明显;东北地区发展质量不容乐观,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逐步拉大;中部地区质量提升程度最高,多数省份进位明显。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需要充分运用财政收入、支出和管理等手段,发挥对科技驱动发展的撬动力、对整体统筹平衡的支撑力、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引导力、对扩大对外交流的推动力、对改善社会民生的保障力。

基于灰色聚类法的彭州市西河水库水环境质量评价 下载:54 浏览:382

邢立文1 魏新平2 董娟3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西河水库是彭州市的主要灌溉和饮用水源,湔江流域的非点源污染已严重影响了彭州市的饮用水安全。正确掌握西河水库污染物来源,合理评价西河水库水质质量及水环境质量,对保障彭州市居民饮水安全、维护彭州市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水质指数法、灰色聚类法评价西河水库的水质与水环境质量。结果表明:西河水库水质呈现由库尾到坝前递减的趋势,说明西河水库的水质自净能力明显。西河水库2014—2017年大部分断面的水质等级均有所提高,其中1-1断面(主坝右坝肩)的水质最好,是西河水库理想的取水口位置。西河水库在水文年内呈现枯水期水质好、丰水期水质差的规律,其中4—9月的水质普遍较差,这也说明水库上游来水携带的污染物是西河水库水环境恶化的主因。

阳泉煤矸石山治理后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 下载:73 浏览:495

邢超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0年12期

摘要:
为更加有效地对矸石山进行场地治理和生态修复,山西省阳煤集团拟在覆土治理后的煤矸石山上修建生态休闲公园。为评价拟建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分析了阳泉一矿煤矸石的物化特性并现场调研了矸石山堆存现状,监测并评价了煤矸石山区域内的大气、水体、声音和固体废弃物环境质量,对该项目建设过程中潜在的环境影响进行了预测,并给出了对应的污染防治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在煤矸石山实施生态修复项目具有优良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地下管线数据质量控制及评价关键技术研究 下载:53 浏览:438

王建辉1 曹泉根2 程宝银1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0年12期

摘要:
地下管线是城市的生命线,合格的地下管线数据资料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基础资料,也是地下管线安全运行的保障。地下管线数据生产是一项多工序合作、繁琐复杂的工作,生产的差异性及数据的复杂性往往会导致成果质量参差不齐,对城市发展带来不便。结合管线普查及竣工项目,以管线探测与处理、成果质量检查与评定、数据入库与更新等方面为出发点,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地下管线数据质量控制及评价关键技术。工程实践证明,该技术手段加强了数据质量控制,保证了地下管线成果质量检查评定结果真实准确,提高了生产及质量评定的工作效率。

基于重金属污染的太原市小店污灌区土壤综合肥力质量评价 下载:84 浏览:490

韩文辉 赵颖 刘娟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18年8期

摘要:
为了解太原市小店污灌区的土壤肥力质量,应用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法将污灌区采样点分为3个区域,并按分区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前两个主成分的6项理化性质作为评价指标,确定其相应权重系数,应用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法定量评价分区土壤肥力质量。结果显示:污灌区土壤污染以安全等级为主,土壤肥力质量状况总体较好;北部地区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偏低,阳离子交换量尤其低;西南部地区除阳离子交换量偏低之外各项指标都属上等水平,土壤肥力质量良好;中部地区阳离子交换量和有效磷含量偏低。对3个区域而言,有机质均为重要的土壤肥力质量评价因子,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与有效磷是土壤肥力质量的主要限制因子。3个区域均属一级土壤肥力水平,但不同区域的土壤肥力质量存在差异,污灌区西南部土壤肥力质量总体优于中部及北部地区,其中北部地区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值最低。该结果可为污灌区土壤的精准施肥及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基于推荐应用的盲参考自拍图像质量评价 下载:67 浏览:369

靳佳佳 李福翠 邵枫 《数据与科学》 2018年9期

摘要:
本文除了对自拍图像的各种失真进行评价之外还加入了美学元素-布局的评价。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推荐应用的盲参考自拍图像质量评价,结合多重特征将自拍图像分为质量优和质量差两类,并推荐质量差的图像重新拍摄。首先收集了1000张自拍图像,从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866张自拍照构建数据库,然后分别针对图像的自然度、局部亮度、结构布局进行主观评价,接着采用多种特征训练质量分数的IL-NIQE评价自然度(清晰度)好坏、基于人脸检测评价局部亮度好坏、基于人脸定位评价结构布局好坏,再根据决策树决策机制得出自拍图像的整体质量。最后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接收器操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对提出的算法性能进行分析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AUC达90.83%,特异度达92.79%,灵敏度达86.12%。

高职人才培养作业质量评价体系实施的配套机制研究 下载:84 浏览:500

向鲜花 《当代市场营销》 2018年5期

摘要:
高职人才培养作业质量评价体系在实施过程中不能缺失与此相匹配的配套措施,与高职人才培养作业质量评价体系相配套的机制可以从三方面进行,积极培育高校人才培养作业管理的社会氛围、积极采取人才培养质量独立评价机制,强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结果应用。

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质量评价方法比较研究——以德惠市为例 下载:45 浏览:418

吴冠华1 吴克宁1,2 于兵1 杨淇钧1 《土壤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土地整治是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抓手,为更好的指导土地整治项目的开展与进行,拟探索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质量评价的方法与思路。本文以德惠市土地整治项目区为例,分别运用农用地分等评价法、定级指标修正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评价法对项目区整治前后耕地质量进行评价,对比三种方法的等别提升效果与适用性,提出方法改进建议。结果显示:运用三种方法评价该项目区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均有所提升,提等效果由大到小依次为定级指标修正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评价法、农用地分等评价法;定级指标修正法与农用地分等成果衔接性更强,但可能会放大对修正因素的影响,耕地质量调查监测评价法等别区分度较小。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均可用于整治项目区耕地质量评价,另两种方法较农用地分等更易凸显土地整治工程的效果,针对各自方法不同的特点有不同的适用范围,研究可为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质量评价方法提供借鉴。

余杭区新垦红壤耕地肥力特征及地力评价 下载:62 浏览:387

沈建国1 王忠1 李丹2 费建华3 楼玲1 马伟洪1 《土壤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提高补充耕地质量是实施区域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保障。为全面了解杭州市余杭区新垦耕地的质量状况及其针对性地提出新垦耕地的改良措施,本文采用田间调查与采样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把区内2012~2014年建成的天目山东麓347.83 hm2新垦红壤耕地划分为72个评价单元,开展了新垦耕地肥力的全面调查,并按照《浙江省耕地质量评定与地力分等定级技术规范》对耕地地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区内新垦红壤耕地普遍存在"砂"、"酸"、"瘦"和"生"等限制因素,耕层土壤质地为砂土的耕地占比达56.88%,土壤呈强酸性的耕地占比高达86.35%,有机质含量在20 g kg-1以下的耕地占70.43%。总体上,耕地地力在中下水平,多属于二等4级和三等5级。分析认为立地条件较差是导致新垦红壤耕地地力偏低的主要原因。施用碱性改良剂降低土壤酸度和加强以提升有机质为核心的土壤培肥管理是该区新垦红壤耕地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

Landsat 8 OLT遥感数据融合方法及其质量评价 下载:94 浏览:489

范军1 赵绒绒2 王婷婷3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8年2期

摘要:
遥感数据融合可有效改善影像的光谱和空间分辨率,提高影像的视觉效果和信息提取能力,是多源、多尺度、多元遥感数据信息集聚的重要途径。采用乘积变换(Brovey)、HSV变换、主成分分析(PCA)和光谱锐化(Gram-Schmidt)4种方法对Landsat8OLI全色和多光谱数据进行融合,运用Matlab软件计算提取融合后图像的均值、标准差、信息熵、平均梯度和相关系数等指标,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这4种融合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合主观、客观因素分别分析对比4种融合方法的融合效果。通过研究,增进了对不同融合方法的理解和认识,为进一步挖掘Landsat8OLI遥感数据的潜力奠定基础,为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水环境质量单因子与算术平均值评价方法对比研究 下载:38 浏览:555

周春何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18年5期

摘要:
水环境质量评价为水环境治理、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对水环境进行评价的方法众多,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适应性。本文通过介绍常用的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并以丽水河流断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子评价法和算术平均值评价方法,来具体说明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步骤以及评价方法的适用性问题。

基于功率谱的双目立体图像质量评价 下载:37 浏览:220

张艳 《航空航天学报》 2018年9期

摘要:
质量评价对立体显示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立体图像质量评价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本文针对立体图像的双目融合特性提出一种基于功率谱的质量评价方法,实验结果显示本方法可以评价立体图像的质量,且相对于PSNR方法测试指标Pearson相关系数较高,均方根误差RMSE较小,证明本方法更接近于人眼感知。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