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抗美援朝时期人物通讯的现实借鉴意义 下载:67 浏览:422

王利民 《新闻传播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一说到人物通讯很容易联想到魏巍脍炙人口之作《谁是最可爱的人》。查阅当年的新闻报道和相关资料发现,抗美援朝时期的人物通讯报道是中国典型报道的一次集大成者,但是有关这方面的研究非常少。回顾历史,审视现在,展望未来,通过研究抗美援朝时期的人物通讯报道,能更好地为新时代写好典型报道提供经验和借鉴。

多功能工程应急监测智能移动平台的可行性研究 下载:86 浏览:512

陈少祥1 陈久照1 张坚1 何钦2 张记峰2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5期

摘要:
随着建设工程体量的日益增加和建设用地的逐步减少,建设项目规模大、环境复杂、风险高的特点日益突出。基于工程事故案例分析,结合工程事故的现场需求,提出了现场调查、区域量测和定点监测3个递进层次的辅助应急抢险监测措施。同时,提出将现有设备与5G、摄影测量、智能传感器等技术和设备进行集成改造的研发思路,以形成多功能工程应急监测智能移动平台,并对其经济性和应用价值进行了讨论。

新时期人物通讯采写的三个关键性问题 下载:45 浏览:354

闫妍 《中国新闻传播》 2019年4期

摘要:
随着新媒体的日益兴盛,众多读者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日常关注点已不再是报纸杂志电视,而是转移到了微信微博等,就人物通讯而言,更加需要增强其吸引眼球的效果,不仅要第一时间把读者吸引过来,更重要的是要让读者欲罢不能,把篇幅相对较长的人物通讯读下去,读完后还能意犹未尽,掩卷沉思,收获良多。在采写人物通讯的过程中,只有把握好三个关键性问题,才能增强其感染力、吸引力和影响力。

基于动力学特性的某型准光结构优化设计 下载:20 浏览:222

耿盛韦 刘明利 刘鹏飞 叶志彪 熊一帆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3期

摘要:
准光系统作为新一代微波有效载荷,在越来越多卫星上得以应用。针对某型准光载荷初始结构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固有模态和正弦响应,通过动力学仿真发现结构设计上的不足,在保证电性能的前提下改进优化结构构型,通过力学仿真证明,优化后的结构拥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可以满足宇航产品的性能要求。计算结果可以为准光结构后续设计、改进及在轨安全性可靠性评估提供依据。

指挥通信车强电磁脉冲效应仿真分析 下载:27 浏览:214

寇科男1 金晗冰1 吴海燕2 戴弃君1 《无线电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强电磁脉冲攻击对指挥通信车系统带来重大安全威胁。针对指挥通信车在高空核电磁脉冲(High Altitude Nuclear Electromagnetic Pulse,HEMP)下的电磁耦合问题,通过数值计算研究车辆结构、线缆和天线的电磁耦合响应,实现指挥通信车电磁脉冲效应的量化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电磁脉冲通过各种途径耦合到指挥通信车的瞬时脉冲信号足以造成电子设备出现干扰甚至损毁,导致执行任务失败。研究结果为指挥通信车系统的电磁脉冲防护设计奠定了基础。

DCS控制器的IP地址冲突故障及排除 下载:79 浏览:506

敬泽 《中国电气工程》 2019年7期

摘要:
DCS控制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火力发电厂,其可靠性、网络实时性等是火力发电厂能够正常运行的根本保障。DCS系统的软硬件故障会影响电厂运行的效率,甚至使机组停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本文从越南沿海一期工程实际出发,从发现DCS控制器出现故障,到逐步分析引起控制器故障的各种因素,最后找到故障原因并成功解决问题,为以后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避免出现类似问题提供借鉴的经验。

宽频带低剖面微带天线应用 下载:40 浏览:302

荣志鹏 李丽娴 邵晓龙 印倩 张耀丹 《无线电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小型化与低重量是雷达的一种发展趋势,二次雷达天线与主天线安置在一起,有着严格的尺寸与重量要求。传统二次雷达天线采用微带阵子天线的形式,微带阵子天线剖面高度为0.25λ,λ为工作频率对应波长。微带天线具有低剖面的特性,为了实现天线小型化,采用L形探针耦合微带贴片的设计方式,剖面高度为0.17λ。实现了天线的小型化,同时还具有宽频带的特性,天线带宽达到28%。

神经网络在航迹检测中的应用 下载:43 浏览:307

谢廷尧 姜伟 吕宇宙 叶舟 《无线电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在雷达作战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况下,为了实现航迹处理智能化,使雷达数据处理能自适应消除不同环境杂波对航迹处理带来的影响,引入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对固定大小空域点迹进行初步判别,从而剔除大部分杂波,保留存在航迹的空域数据,降低后续航迹处理的运算复杂度。结果表明,通过神经网络实现航迹判别能以93.6%的检测概率、4.0%的虚警概率对空域数据进行初步判别。

一种新型超宽带双极化EMC测量天线 下载:50 浏览:338

印倩 李丽娴 邵晓龙 荣志鹏 吴翠翠 《无线电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针对目前大多数波导喇叭电磁兼容(EMC)测量天线存在的重量重、频带窄和单极化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超宽带Vivaldi双极化EMC测量天线。通过将2个相同的Vivaldi天线十字正交安装,实现双线极化功能;优化2个天线的馈电位置,实现2个天线高隔离、方向图一致、对称、平缓和交叉极化低等技术要求。利用ANSYS HFSS电磁仿真软件对天线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0.6~6 GHz时,辐射方向图在±55°内平缓、对称、无凹坑,满足探头天线的使用需求。整个频带内交叉极化<-25 dB,2个输入端口隔离度≤-28 dB,完成了对天线实物的加工,其测量结果与设计结果较好地吻合,满足了作为EMC测试天线的使用需求。

从容量和覆盖升级到连接和品质——论未来无线技术的盈利拓展 下载:50 浏览:491

杨立1,2 赵亚军1,2 方琰崴1,2 《信息通信与技术》 2020年12期

摘要:
移动通信系统属于国家和移动运营商巨大投入的民生基础设施,它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盈利程度不仅取决于签约的移动用户数,还取决于各种移动新业务和新应用的开发部署运营。移动新业务应用是促进指引无线通信技术不断向前演进或革新的重要市场因素,在无线通信技术手段日趋丰富饱和的背景下,它在未来甚至比无线通信技术本身还更为重要和关键。文章纵观移动业务和相关技术的发展历程,从移动业务市场开拓的角度分析未来无线通信技术的演进发展和盈利增收,提出了未来无线通信网络的技术发展建议。

5G网络切片的管理和运营支撑 下载:60 浏览:387

方琰崴1,2 《信息通信与技术》 2020年12期

摘要:
网络切片是5G网络的核心要素,面向多样化的行业应用。文章介绍了5G网络切片的服务保障,论述了5G网络切片管理架构,分析了在运营支撑系统中新增数据中台的解决方案,提出了对运营支撑系统组织架构和人员技能转型的建议。

5G存储虚拟化解决方案 下载:40 浏览:403

孙志刚1,2 高益兵1,2 杨立1,2 方琰崴1,2 陆威1,2 《信息通信与技术》 2020年10期

摘要:
文章分析传统存储备份、恢复面临的挑战,介绍5G存储虚拟化架构。针对物理盘虚拟化、卷虚拟化两个层面构建5G存储虚拟化的两层虚拟化架构,提出更高效的数据备份恢复解决方案。同时,介绍弹性易用存储池等关键技术,最后结合现有的存储备份、恢复机制,对比5G存储虚拟化解决方案实际带来的价值。

5G SA计费演进方案及关键技术 下载:16 浏览:424

陈亚权1,2 朱建军1,2 方琰崴1,2 李立平1,2 《信息通信与技术》 2020年10期

摘要:
5G SA的配套系统的计费系统,是整个5G SA商用成熟度的核心关键要素。为解决计费系统的平滑演进问题,文章采用纵横多维的对比分析方法,结合运营商计费方案演进实践,总结提出了5G SA计费平滑演进方案,并分析网间切换、语音、漫游、MEC及切片等场景下的计费关键技术,为运营商5G SA的计费演进提供参考。

5G中分布式云技术方案的应用 下载:33 浏览:370

纪伟 《信息通信与技术》 2020年10期

摘要:
5G网络的服务化、切片化等新特性要求网络基础设施需要具备云化架构。为了构建多层级的云环境、广泛支持多样化的接入、高效处理大流量业务,分布式云可以分成三个层级:中心云、边缘云和接入云。文章围绕这三层云从整体架构、资源池方案、云网融合方案、统一管理方案详细介绍了分布式云技术在5G网络中的应用,最后给出了运营商分布式云引入策略。

算力网络架构与场景分析 下载:55 浏览:430

黄光平 罗鉴 周建锋 《信息通信与技术》 2020年9期

摘要:
为了发挥分布式部署的算力资源池化优势,需要构建一张用于连接这些算力资源的网络,打破孤岛壁垒,为用户应用提供最优算力服务,并最优化全网算力资源利用率。算力网络架构设计必须在应用的算力需求满足和网络改造部署成本之间保持均衡。文章重点分析了集中式算力网络架构、分布式算力网络架构和混合式算力网络架构三种方案在收敛速度、全网资源视图、应用算力资源映射、设备和协议升级等方面的不同特征,并描述各自适用的应用场景。经分析,混合式架构结合了分布式与集中式架构的优势,在实际网络部署中有更大的参考意义。此外,在新型的网络路由架构(比如ICN)下,算力网络将获得更加优异的调度和转发性能。

IoT核心网建设方案探讨和实践 下载:27 浏览:289

史庭祥 田会芹 《信息通信与技术》 2020年6期

摘要:
随着国内5G建设浪潮渐行渐近,mMTC作为5G应用的三大场景之一,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IoT物联网业务要求电信网络具备IoT或eMTC网络能力,并支撑演进未来5G制式下的物联网需求。文章结合项目实践,探讨基于传统网络提出物联网改造方案和相关优缺点分析,为建设物联网的核心网提供参考。

5G核心网技术发展趋势及建设建议 下载:30 浏览:201

李立平 潘振春 方琰崴 《信息通信与技术》 2020年5期

摘要:
5G核心网从用户需求、网络架构、维护管理、业务运营等各方面均与现有网络区别较大,尤其是5G核心网引入SBA、云原生、SDN等技术,5G核心网演进和建设面临更多的挑战。文章对5G核心网技术发展方向进行详细分析并给出建设建议,包括增强服务化架构、切片即服务、边缘延伸和与智能运营相结合等,为5G核心网建设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参考。

中兴通讯项目管理数字化变革 下载:36 浏览:391

张宝忠 《信息通信与技术》 2020年2期

摘要:
在数字化转型时代背景下,过去的组织管理模式已难以驾驭多重因素非线性关系的复杂系统。为适应商业环境的快速变化和客户需求的迅猛增长,中兴通讯通过实施结构化的项目管理方法渐进地引领全面的企业变革。中兴通讯以项目管理变革为抓手,实现了从职能型组织向矩阵型组织的转变,优化了组织战略与企业管理的传统方式。中兴通讯项目管理变革经历了项目级项目管理变革、组织级项目管理变革、业务流程重构变革三个阶段,当前正处在敏捷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历经十余年的坚定推进,项目管理已经成为实现当期经营业绩持续增长和达成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的最有效形式。

5G室内覆盖方案前传接口分析 下载:26 浏览:431

陈亚权 方琰崴 汪兆锋 《信息通信与技术》 2019年8期

摘要:
为降低5G室内网络部署和运维成本,文章提出基于有源小基站的5G室内覆盖方案,采用三级架构的有源室分系统,能够提供室内全覆盖能力。文中对多种可能的基于不同前传接口方式的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具体包括接口容量、性能及实现方式。进一步地,为扩大5G有源小基站生态链,促进基带处理单元与射频处理单元之间的互通,降低整体部署成本,文中对前传接口Option 7-2协议进行了详细阐述,为前传接口开放提供参考。

4G向5G核心网演进发展方案研究 下载:49 浏览:368

陈亚权 方琰崴 汪兆锋 《信息通信与技术》 2019年8期

摘要:
介绍4G向5G核心网演进发展过程中,非独立组网NSA架构和独立组网SA架构的对比分析,以及基于此对比下的演进策略。同时介绍演进过程中的云原生方案、网络管理运维演进方案,提出不同场景下的4G向5G核心网演进部署策略和建议。
[1/17]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