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河口盐水入侵距离预测模型研究综述 下载:81 浏览:804

李达宏 《电力研究》 2024年2期

摘要:
为了发展航运需求近年来河口地区航道整治措施频繁,从而影响了河口地区盐水上溯。目前河口盐水入侵盐多大多采用数值模拟,以及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探究河口盐水上溯特性,然而上述方法需要充足的水文资料才能开展相关研究。因此通过解析模型提出的盐水入侵距离预测公式能在资料不足的河口初步预测盐水上溯情况。本文对河口盐水入侵距离预测模型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分析了不同盐水入侵距离模型的优缺点,总结了盐水入侵距离的影响因素,包括径流、潮流、河口形状等,指出了盐水入侵距离预测的复杂性是由多种因子相互耦合形成的。

新型高效海洋垃圾收集船 下载:74 浏览:504

王小翠 杨渼飏 陈小强 王韬 马梓锐 《海洋研究》 2024年6期

摘要:
人类活动产生的海洋垃圾数量惊人,我们设计了新型高效海洋垃圾收集船将水面垃圾收集后储存在船体内,突破现有海洋垃圾收集装置(船)的工作原理和思路,提出了一种行进中进行垃圾收集的大容量、高效率的垃圾收集装置(船)设计方案,能够不局限于定点收集垃圾,可以广泛应用于海洋垃圾收集、湖泊垃圾收集。

慢行交通微观仿真模型研究综述 下载:62 浏览:481

邝雅静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25年4期

摘要:
步行作为出行链的一环,是一切其他出行方式的基础和衔接点,慢行系统的拥堵将影响整体城市交通系统。对慢行交通的研究很大一部分采用行人仿真。本文总结了现有典型行人慢行交通仿真模型的研究现状。

鱼道的发展现状与应用研究进展 下载:52 浏览:550

刘智航 《中国水产学报》 2025年4期

摘要: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水利工程的大肆兴起,对河流的生态保护也迫在眉睫。而鱼道和过鱼设施建设是弥补、减缓水坝对河流生态系统阻隔损害的必要措施,使河流能保留原有的生态系统,同时也能满足各种需求。本文详细论述了鱼道目前的研究现状以及各种鱼道的类型与其不同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最后,总结了现有鱼道的理论与技术,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均质边坡力学参数对安全系数的影响研究 下载:271 浏览:2862

邹雨来 《交叉科学研究》 2022年9期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各种边坡越建越多,边坡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边坡的安全性受多方面影响,如边坡自身力学参数、水的影响及其他外部因素等,本文主要研究边坡力学参数对安全性的影响。本文使用Midas GTS有限元分析计算软件,建立二维边坡模型,采用强度折减法计算相同坡高下不同坡角、不同弹性模量、不同泊松比、不同重度、不同粘聚力及不同内摩擦角的均质边坡的安全系数,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边坡力学参数对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弹性模量几乎不影响均质边坡安全系数,泊松比对安全系数的影响微小;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对安全系数影响程度基本一致,随着粘聚力或内摩擦角的减小,安全系数呈线性减小;边坡坡角和岩体重度对安全系数影响相近,随着坡角或重度的减小,安全系数增大。

川藏铁路不良地质条件的研究 下载:95 浏览:1041

晋云超 《国际科技论坛》 2024年3期

摘要:
川藏铁路对我国的发展带来了很大帮助,但是如今川藏铁路建设面临复杂的地质条件的约束,为全面认识川藏铁路沿线的不良地质环境条件,为铁路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保障铁路施工安全,通过大量文献调查并对川藏铁路沿线的不良地质条件做出总结归纳。研究认为:川藏铁路规划建设中不良地质条件包括,断裂带繁多且活跃、多年冻土、滑坡、崩塌、泥石流、高地温、高地应力等。这些不良地质条件具有破坏力强、规模大、灾害发生频繁且难以自理等特点。

悬沙量与颗粒磷关系的研究综述 下载:97 浏览:1160

陈治君 《国际科技论坛》 2024年2期

摘要:
三峡水库的建成使得长江的水源被充分利用起来,但是也为长江流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其中,水体中磷含量的不断增加就是一个显著的事实。目前对于泥沙中磷的含量分析主要是整体分析,而忽略了粒径级配与磷吸附量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对以往专家对颗粒磷的研究分析进行了综述,重点阐述国内对颗粒磷研究,国外研究作为补充,进而对未来长江上游颗粒磷的研究分析进行了展望。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研究 下载:67 浏览:1363

尹恒 《中国科学研究》 2023年9期

摘要:
随着国家的迅速发展,国内的基本公路交通网现在已经基本成型,各个地方的发展都离不开公路交通。现目前新修建的公路减少,现有公路的运营养护成本不断增加,而沥青公路作为国内主要的公路路面形式,在日常的交通中被不断损耗,为了延长沥青公路的使用寿命,及时避免交通事故,提高公路运营服务水平,最大可能的减少社会成本,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极其重要。文章结合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现状,介绍现目前沥青路面的养护步骤、措施针等。对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情况进行一定的分析。

自媒体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的传播机制研究 下载:71 浏览:760

黎安康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4年8期

摘要:
大学时期是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时期,他们的思想状况、政治素质和知识能力等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前途命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大学生,对于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从自媒体时代的特点出发,教育引导大学生全面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理论意义和丰富思想内涵,真正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善学善用,真学真用。

“双一流”与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思政教育探索 下载:216 浏览:2177

王华 《中国教育探索》 2022年1期

摘要:
课程思政是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怀,提高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教育手段。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完美融合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本文主要探讨在“双一流”与专业认证背景下,本科大学中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

大学生内卷新闻的内容分析——以人民网相关报道为例 下载:137 浏览:1401

张涵 熊茂伶 罗灿然 《新闻传播研究》 2023年12期

摘要:
本研究通过对2021年至2023年人民网上关于大学生内卷相关内容的新闻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来探讨我国新闻媒体对于该议题的报道和构建特征。研究发现:多数新闻对大学生内卷的报道流于表面,过多关注内卷的外在表现,而忽略了对内卷原因的深度剖析及相应建议的给出。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技术研究 下载:122 浏览:1208

高磊 《低碳研究》 2023年6期

摘要: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保持稳步发展的态势,人们对建筑设计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特别是给排水设计方,不仅要满足基本的给水与排水要求,还应考虑节能减排因素。过去的建筑给排水设计中,更为关注经济性、便捷性与实用性。现在为在建筑行业内推行低碳经济发展路线,给排水设计中应转变设计理念与方式,采用节能减排设计技术。

低碳背景下的城市道路景观绿化研究 下载:134 浏览:1225

谭诗语 《低碳研究》 2023年6期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机动车数量增多,导致城市道路成为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立足于低碳概念,并基于道路景观改造原则,分别从道路景观绿化植物的配置、海绵城市理念的运用和立体绿化的设计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实现节能减排,净化空气,提升道路整体形象的方法,对城市道路景观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后疫情时代基于RPA+AI技术下的企业财务管理智能化转型 下载:286 浏览:2717

彭璐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21年10期

摘要:
在COVID-19疫情的影响下,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受到了严重的制约,此次疫情不仅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对整个社会的经济也造成的巨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遭受到疫情的冲击后认识到了大数据,AI等数智化技术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通常情况下企业的智能化成熟度越高,其对人工依赖程度就会越低,使得这类企业能够最大限度的恢复生产经营并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同时,随着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技术的兴起,财务机器人也广泛的运用到了财务领域中,但这类财务机器人在智能化上的运用仍然停留在替代一些简单重复的基础性工作。因此,在后疫情时代,只有将RPA与AI技术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打造真正的高阶智能化财务机器人助力企业完成财务管理的智能化转型。本文主要分析了融合人工智能AI和RPA技术帮助企业财务管理实现从传统管理模式到智能化管理模式转型的必要性以及后续相关影响的解决方法。

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排放和能源消耗研究综述 下载:141 浏览:1568

何承骏 《能源学报》 2023年8期

摘要:
本文的目的是评估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现在各种类型路面的建设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并且会排放影响环境的温室气体。本文评估了不同类型的沥青混合料,例如冷拌沥青混合料、温拌沥青混合料、沥青橡胶混合料和再生沥青混合料。加热和干燥集料的锅炉中使用的燃料是二氧化碳主要的排放来源。集料含水率也是影响能耗的重要参数。另一方面,生产硅酸盐水泥混合料的能耗和排放与水泥生产过程有关。本文对于沥青和硅酸盐水泥混合料提取,制造和铺筑也进行了评估。并对不同路面结构建设的能耗进行了评价。硅酸盐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比热拌沥青路面能耗高。但是,与热拌沥青相比,温拌沥青技术可以节省20-70%的能源消耗,主要是由于温拌过程中的温度降低。此外,文中还比较了生产路面混合料时使用的不同燃料所造成的排放。沥青混合料及其替代技术比硅酸盐水泥混合料消耗更少的能源和排放更少的温室气体。热拌沥青和沥青橡胶混合料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比硅酸盐水泥混凝土降低70%。降低沥青混合料生产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替代方案包括降低集料含水率、降低沥青混合料生产温度和在路面施工中使用废弃物。从热拌技术转向温拌技术将减少沥青行业生产的碳排放。

生物沥青研究进展 下载:103 浏览:1646

王珠 《生物学报》 2023年7期

摘要:
生物沥青是生物质快速热解制备生物油的一种相对于石油沥青的新型材料。
生物油是生物沥青的基础,本文首先分析了生物油的制备机理、组成和性质。介绍了用于不同生物质的生物油和生物粘结剂的制备方法。并对生物沥青混合料的传统工程特性及其实际应用进行了介绍和讨论。今后的研究重点是生物质重油与基质沥青的微观相互作用机理。

添加活性材料提升再生混凝土抗碳化耐久性的机理研究 下载:181 浏览:1906

刘皓翔 《新材料》 2024年2期

摘要:
再生混凝土是一种利用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的环保建材,具有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特点。由于再生混凝土中含有大量的回收骨料,其碳化速度较快,抗碳化性能较差,限制了其在工程中的应用范围。因此,提升再生混凝土的抗碳化耐久性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添加活性材料是一种有效的方式,通过改善水泥基体的结构和性能,提高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基于此,本文章对添加活性材料提升再生混凝土抗碳化耐久性的机理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生物沥青研究进展及适用性分析综述 下载:77 浏览:872

​唐江山 王海波 吴雨禾 《生物技术研究》 2024年4期

摘要:
沥青作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物资,长期以来被大量运用与我国的各种道路建设中。“十四五”期间,我国提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和“双碳”目标,我国道路网络将进一步完善、规模总量不断扩大、等级结构不断优化。沥青行业在把握新机遇的基础上,以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为引领,推动行业迈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本文从生物沥青的制备、性能、市场、环保等方面论证了生物沥青逐步代替石油沥青之可行性,为国内沥青行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思考方向,为早日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方案。

生物油改性沥青再生机理研究综述 下载:114 浏览:1322

唐喜 《生物技术研究》 2023年6期

摘要:
沥青路面在生产与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化学组分会发生变化,其中轻质组分的挥发以及其他各组分的氧化、聚合是沥青老化的主要原因,基于沥青胶体结构理论,可通过添加再生剂,使其恢复路用性能。本文分析了国内外部分有关生物油再生剂对老化沥青性能影响,综述了生物油改性沥青再生机理。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