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大气花粉监测与传播研究进展 下载:68 浏览:516

张雨辰1 马春梅1,2 方伊曼2,3 《生物学报》 2020年12期

摘要:
花粉是空气气溶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含量、组成与浓度的变化情况受不同地理位置和气候状况的影响而有所差异,同时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本文基于国内外大气花粉研究现状,总结了采集方式、变化状况和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等几个方面的研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在大气花粉的采集方面,目前主要通过特定仪器利用空气的流动性来进行收集。大气花粉浓度的变化状况方面,我们发现大多数研究中,花粉在一年中有两个峰值,而少数研究中呈单峰型或三峰型;一般情况下,春夏季的花粉浓度较高且多为木本植物花粉,秋季多为草本植物花粉,冬季花粉浓度较低;在我国,从南到北,花粉浓度高峰期的时间逐渐推迟。花粉的浓度变化与温度、湿度、降水、风速等气象要素有关,但根据研究区域不同,得出的结论也有所差异。在大气花粉的实际应用方面,目前可以根据已有的花粉数据结合数学模型进行预测预报,而结合气候模型还可以模拟出未来百年的植物状况。未来可以进行大气花粉高分辨率、长尺度的研究,并将大气花粉的变化与季风结合,将大气花粉的运动轨迹和花粉来源应用到古气候定量化重建模型中,提高重建的精准度。

湖泊摇蚊亚化石氧同位素:一种有效的古气候代用指标 下载:86 浏览:508

何妍1 董旭辉2 朱丽东1 《生物学报》 2020年12期

摘要:
湖泊沉积物摇蚊亚化石的氧同位素作为一种新的指标,近来成为古气候重建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在综述摇蚊亚化石氧同位素的来源特征、迁移过程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揭示了其在古气候重建研究中的原理、优势、应用范围,并介绍了目前存在的实验技术瓶颈(生物体内氧同位素的提取)及其进展。本文着重涉及以下内容:(1)湖泊沉积物中摇蚊亚化石相较其它微体生物指标有易保存、个体大显著优势,方便提取足量的样品进行氧同位素分析;(2)摇蚊头壳氧同位素含量的影响因素众多,室内控制实验成果表明其幼虫体内约69%的氧都来自于栖息地的水中,而与食物中的氧同位素关系不显著,因此为摇蚊头壳中氧同位素信号的解释、历史气候条件的重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3)实验分析技术定量评估了不同实验方案(如化学处理、样品量大小、锡箔容器等)的误差;同时同位素质谱仪技术的发展极大的方便了测量过程。(4)摇蚊头壳氧同位素能较好地重建历史气温及降水的情况,但目前主要研究工作在欧美高山、极地地区展开。

执法能力的损耗与重建——以基层食药监执法为经验样本 下载:85 浏览:506

刘杨 《中国法学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执法是一个交织着执法偏差与执法纠偏的复杂实践,执法能力的损耗与重建是理解这一复杂实践的有益视角。执法能力会因行政体制内部张力而有所损耗,产生内部控制失灵、执法地方化、部门"孤岛化"等问题。执法能力也会在社会中发生损耗,造成执法资源稀释、执法过程异化等现象。面对执法能力的损耗,执法者应通过灵活执法、解释和创造规则、集中执法资源、建构执法空间等策略,在一线执法场景中再造执法能力。立法者和决策者也应不断改革和优化执法体制,通过强化执法控制、重构执法责任、延伸执法组织、动员社会力量来推动执法能力的重建。以基层执法经验作为分析样本,理解执法能力的损耗与重建机理,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转型期中国执法的实践逻辑,为当下的执法体制改革和执法能力建设带来启发。

基于CT技术的稻田不同轮作方式下土壤孔隙结构研究 下载:76 浏览:501

张静举1 陈晓冰2 郑思文3 马蕊3 甘磊1,2 《中国土壤》 2018年10期

摘要:
合理的轮作种植制度是改善土壤结构及有效利用土壤水分的重要方式之一。本研究以广西稻田为研究对象,在水稻-油菜轮作和双季稻处理条件下,利用CT扫描原状土柱,结合Image J软件及其插件计算获得土壤孔隙数量、弯曲度和孔隙连通性等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并进行土壤结构三维重建。结果表明:轮作区的孔隙面密度大于双季稻区,孔隙度和孔隙数量均值(0.457%,451个)大于双季稻区(0.345%,358个),弯曲度及连通性(1.332,0.474)也大于双季稻区(1.272,0.217),但两者的水力半径没有明显差异。水旱轮作由于减少了土壤淹水时间,改善了土壤胶结状态,促进了作物根系生长和延伸,导致孔隙结构发育更好,导水性更强,是促进水稻田土壤结构改善和水分运移的倡导模式。

基于数字图像三维重建的土壤粗糙度测量 下载:76 浏览:489

谢天铧 杨艳山 霍连飞 李毅念 何瑞银 丁启朔 《中国土壤》 2018年3期

摘要:
土壤粗糙度影响径流与入渗,是参与土壤-大气界面与植物生长的重要影响因子,常规土壤粗糙度测量的方便性与成本不够理想。在进行基于软硬件集成的数字图像三维重建方法基础上,以江苏中部宁镇扬丘陵地带撂荒裸地土壤粗糙度三维重建为目标,结合数字图像拍摄与Autodesk-Remake微地貌构建,并利用Geomagic-Studio的点云模拟、格式转换及样线抽取等技术实现高精度数字化。研究表明:使用常规相机的数字图像法土壤粗糙度三维重建技术操作简便,能够实现土壤粗糙度的快速数字化。用探针式土壤粗糙度测量仪所得数据的标定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提取的微地貌高程分辨率高达1.5 mm,均方根误差低于1.1 mm,表明该技术手段用于丘陵坡地精细尺度范畴的微地貌土壤物理、生物及水文过程研究的潜力。

“改本”之路与中国戏剧的现代性审美重建 下载:65 浏览:411

张福海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中国当代戏剧走改本之路(亦称新古典主义),是中国戏剧区别古典戏剧、告别近代性戏剧进而进行其现代性审美建设不可缺失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中国戏剧自身运行规律的要求。改本是以古典戏剧为题材或素材,从现代性的立场予以翻旧成新、旧戏新作,因此在形态上是脱胎于古典戏剧的一种具有良多新质的重建与再造,亦即用旧砖石瓦砾建造新戏剧的大厦。走改本之路可以避免以现代题材进行的戏剧创作因受经验积累的不足所带来的诸多局限与弊端,亦可超越实用的、功利主义的近代性戏剧的束缚和认知,回归戏剧本体。戏剧的变革应独立于社会的政治运动;戏剧不是时代的弄潮儿,戏剧是人的心灵之思的产物。中国当今社会呈现出平和、审美的人文环境为戏剧变革提供了应有的条件。中国戏剧在融入世界戏剧阵营进行不断创造的历史过程中,改本之路成为中国戏剧自我更新、获得慧命长存的重要选择路向。

后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发展转变与文化共同体重建 下载:92 浏览:509

巩杰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2016年以来,世界进入了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后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发展也产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新主流电影的悄然崛起,新电影力量的异军突起,商业类型片在持续完善提升品质,艺术电影在艺术探索中对现实问题进行了及时的关注和深入的思考。在后全球化时代,为了反对和抵制长期以来美国的文化霸权和好莱坞电影的全球化入侵,作为民族电影的中国电影在文化、艺术和产业形态的全面勃兴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后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要获得良性可持续发展,就要进行系统性的价值重构和体系重建。中国电影要在文化生态、作者观念、观众素养和评价评论等方面进行电影文化共同体重构,进而凸显电影作品的精神价值、民族文化和影像技艺,以促进中国电影的持续繁荣发展。

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脊柱重建术治疗39例胸腰段脊柱肿瘤分析 下载:50 浏览:287

姚仕奋1 王昊1 陈锦标1 黄霖2 《肿瘤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目的]分析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脊柱重建术治疗胸腰段肿瘤的优势和不足。[方法]39例胸腰段脊柱肿瘤患者,均采用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脊柱重建术。记录所有患者住院期间的手术时间、出血量、疼痛情况、脊柱稳定、神经功能情况和不良反应等情况,随访并记录患者的生存质量、生存情况、肿瘤转移和复发等。[结果]手机时间为284.6±73.9min,出血量为700~1600ml,切口愈合良好,术后并发症发生较少。经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脊柱重建术治疗,与术前比,患者的脊柱稳定性、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感觉和运动功能均明显改善。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3例转移,无1例原位复发。[结论]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脊柱重建术治疗胸腰段脊柱肿瘤具有疗效确切、减少患者痛苦、改善感觉和运动功能和控制复发等优点,推荐临床广泛应用。

组织工程口腔黏膜移植治疗重症眼表烧伤 下载:55 浏览:373

杨子建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3期

摘要:
目的观察组织工程培养自体口腔黏膜代替角膜上皮细胞治疗重症眼表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收治的化学伤和热烧伤患者7例(8只眼),取自体口腔下唇黏膜约10 mm×5 mm培养21~38 d,培养方法:新鲜标本用氯霉素冲洗3遍,PBS充分洗3遍后,将标本放入dispase中消化,4℃过夜,第2天将口腔黏膜上皮与皮下组织分开,将上皮组织剪碎后放入酶中37℃消化10~20 min后离心1000转5 min,弃上清,培养液重悬细胞后接种。手术方法:冻干羊膜为载体,口腔黏膜上皮细胞面向下,羊膜面向上平铺于眼球上并填塞于结膜下,术后每日点滴0.1%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绷带加压包扎,共2周。2周后术眼点滴人工泪液治疗,未使用抗生素、抗排斥等药物。结果 8只眼术后角膜炎症浸润反应减轻,角膜光滑,荧光素染色无着色。但随访显示所有角膜最终仍发生不同程度的血管化。1例患者半年后行角膜移植术,切除角膜组织病理检查报告:纤维组织内多量淋巴细胞,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部分区可见成排毛细血管,部分区可见条状红染匀质物,部分区域有少量复层鳞状上皮覆盖。结论组织工程自体口腔黏膜移植在治疗重症眼表烧伤和眼表重建中有一定的效果,但长期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改进培养技术,才能达到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学校心理教育理念重建:积极教育心理探索 下载:63 浏览:399

姚智华 张守武 《国际科技论坛》 2018年10期

摘要:
学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向社会输送大量优秀人才,为我国现代化社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力量,而近年来人们对于人才的评价标准逐渐发生变化,其中人才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引起了广泛关注。尽管国内学校普遍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所取得的效果并不如预期。基于这一情况,本文对学校心理教育理念的重建展开研究,对积极教育心理的目标、基本内容以及所面向的对象进行阐述,进而对学校心理教育应当采取的方法展开分析,提出了学科渗透、创建良好环境等方法。

御殿听政:南宋前期中枢日常政务的重建与运作 下载:68 浏览:345

韩冠群 《历史研究进展》 2019年1期

摘要:
御殿听政是宋代君主最重要的政务处理活动之一,南宋前期中枢日常政务的制度化是伴随着国家政局的稳定以及临安宫城殿宇的修筑而在孝宗朝基本完成的。因其御殿频率之高,听政时间之长,内引臣僚班次之多,对晚朝的充分利用,参与朝政的主动性高,宋孝宗成为两宋诸帝中极为勤勉的代表。但是,宋孝宗亲揽权纲、躬亲庶务的做法也引起了士大夫对君相权力边界的众多议论,从而影响了此后的中枢政局。

车祸伤患学生的心理重建 下载:65 浏览:400

镇芹 《国际科技论坛》 2018年3期

摘要:
车祸事件作为一种严重的个人灾难事件,会引起伤者强烈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导致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变化。笔者作为辅导员,运用个案工作方法对车祸伤患学生的心理进行干预,帮助学生快速回归现实生活。

北方自由民教师与美国南方重建 下载:50 浏览:304

徐跃龙 《历史教学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内战结束后,美国南方面临着重建的历史任务,除了政治与经济层面的重建,文化重建也不容忽视,教育新获解放的南方黑人成为当务之急。内战爆发后不久,北方教师即跟随联邦军队与北方慈善团体进入南方,开始了教育南方黑人的使命。以新英格兰地区白人女性教师为主体的北方自由民教师将文化知识以及北方的道德、价值观念带进南方,试图提升南方黑人的整体文化水平并重塑战后南方的黑白种族秩序。面对南方艰苦的生活、教学条件以及南方社会的敌视,北方自由民教师努力从事教育南方黑人的事业,为南方重建做出了重要贡献。

北魏孝庄朝重建政治秩序的尝试 下载:30 浏览:235

禅馨 《国学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本文从文献史料出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北魏孝庄朝政治进行一次再探索。通过对孝庄朝改定宗室疏属仕进秩序、尝试恢复庶姓封王和修改北魏大宗等举措的考察,分析孝庄朝政权对北魏旧制与孝文政治的借用与再造,讨论孝庄帝、尔朱荣及其所属政治势力在重建政治秩序的过程中所处的矛盾立场和各自对政治权力的争夺,以及他们最终如何葬送孝庄朝对北魏政权的再建。

工业CT在喷管扩散段绝热层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下载:71 浏览:361

张翠翠 潘兰 陈曦 宋锦夺 俱可超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2期

摘要:
针对火箭发动机喷管扩散段绝热层的常见缺陷和工业CT技术特点,采用工业CT技术对其质量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工业CT技术对提高制品质量和改进制品工艺有指导性的意义,在三维重建后更高层面上保证了产品质量,为火箭发动机正常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手段。

正升煤业二次重建水文地质情况浅析 下载:88 浏览:456

马生勇 《中国能源进展》 2020年6期

摘要:
通过对汾西正升煤业区域水文地质的分析推断,预计了矿井石炭系太原组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总涌水量、矿井采空区涌水量、矿井总涌水量。

重建民间审美文化的理论逻辑 下载:25 浏览:421

徐国源​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8期

摘要:
论及民间审美文化,有几个基础性问题始终未见"学术的追问":如何看待民众审美能力?如何评价民间文艺的审美价值?应该用怎样的知识视野来重构民间审美理论?这些问题是认识民间审美文化的"逻辑起点",也是建构民间审美理论体系的前提和基础。民间审美文化主要体现在百姓的"民俗生活"之中,所以唯有"到民间去",通过对"场域化"的民众生活的研究,才能对民间审美问题做出"学术的解释"。

乡土重建视阈下的精准扶贫路径研究 下载:55 浏览:337

王晓芬1,2 饶篁2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12期

摘要:
精准扶贫是党和政府立志要坚决打赢的重要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和基础。目前,精准扶贫面临着传统乡土礼法社会中互惠原则和差序格局发生变化、乡村劳动力流失等现实困境,重构乡村文化体系、重构乡村治理秩序、培育乡村微观经济主体,可以凝聚乡村脱贫共识,化解乡土脱贫利益冲突,增强村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为有效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和国家资源下乡提供乡土重建的新视角。

马克思主义文艺社会学重建的文学场路径 下载:68 浏览:369

安博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9期

摘要:
马克思主义文艺社会学长期以来是文艺学学科的主流话语形态,而以庸俗社会学为模版的学科理论则最终陷入了"决定论/还原论"的窠臼。随后兴起的文学审美化研究与文化研究则是对这种机械唯物主义的反拨,但与此同时其也造成了文学的式微。面对新时代的文艺发展需求,有必要克服传统文艺社会学的"决定论/还原论"倾向而建设出一种"中介论"的新型马克思主义文艺社会学来重新拉近文艺与社会的关系。对此,布尔迪厄的"文学场"理论为人们提供了理论资源:文学场在吸收了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的合理因素后,从文学生产与文学接受的双重维度重新定义了文艺社会学的研究范畴。而在文艺与社会关系的关系上,其也对马克思关于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论点做出了发展性的阐释。这为重建中国马克思文艺社会学提供了重要的学术理论资源的借鉴。

“关系”叙事学与社会总体性的重建——八九十年代文学转型视域中的刘震云小说 下载:58 浏览:462

徐勇 《文学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刘震云的小说,虽然可以分为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但有其一以贯之的线索。某种程度上,"关系"一词,以及作者对这一词的不同理解和不同表现构成了他的小说的内在关联性。他从关系的角度试图去把握这个世界,这使他的小说与以下问题的思考联系在一起:总体性坍塌后,人与人之间应该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或者说有无建立的可能?如何建立?通过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建立,有无重建社会总体性的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说,刘震云是中国当代作家中最具有整体意识并自有其宏阔构想的作家之一。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